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蓍草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量效关系研究

    王超付瑞嘉左倩曾晓涛...
    2023-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探究蓍草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并评价不同剂量蓍草(1。56、3。12、6。24、9。36、12。48、15。60 g·kg-1)的肝保护作用。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蓍草对肝脏损伤可能的作用靶点和与相关疾病的潜在关系,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免疫荧光检测进行验证。采用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测定了多项指标包括肝指数、ALT、AST、TNF-α、IL-6、IL-1β、CAT、SOD、GSH-px、MDA和GSH。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CRITIC权重分析法综合评价蓍草对肝脏保护效应。结果 共获得351个蓍草和急性肝损伤的共同靶点。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AKT1、TNF和ALB为前3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蓍草下调了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中PI3K、AKT和TNF蛋白的表达,上调了 ALB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蓍草不同剂量给药组能较好地改善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各项指标水平,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综合主成分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得出,蓍草在浓度为15。60g·kg-1时的肝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 蓍草具有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这可能与蓍草调节PI3K信号通路有关;当蓍草剂量为15。60g·kg-1 时,其药效最好,这为蓍草的合理应用奠定了基础。

    蓍草PI3K/AKT信号通路CRITIC权重分析法多指标综合指数法量效关系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土家药大风藤醇提物干预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的机制研究

    吴昊韩文轩陈宗祥冯雅欣...
    2033-2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土家药大风藤醇提物干预L-精氨酸诱导的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获取大风藤醇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使用多重数据库分析预测大风藤醇提物的药理机制。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大风藤低剂量(150mg·kg-1)、高剂量(300 mg·kg-1)组,通过大体标本与组织病理检查、生化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验证大风藤干预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的药效及药理机制。结果 大风藤醇提物调治急性胰腺炎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木兰碱、木兰花碱、木防己碱等,核心靶点有SRC、MAKP8、STAT3、AKT1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 093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条目1 799个,细胞组成条目176个,分子功能条目118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大风藤醇提物调治急性胰腺炎的通路主要作用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在动物实验中,大风藤醇提物干预组的胰腺评分和胰腺长度均较模型组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测细胞炎症浸润情况改善。同时,大风藤醇提物能降低NLRP3的表达水平,减少Caspase-1的激活和GSDMD-N的生成,抑制炎性物质(IL-1β、IL-18)的释放,从而抑制细胞焦亡。结论 大风藤醇提物对L-精氨酸诱导的急性胰腺炎小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细胞焦亡,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急性胰腺炎NLRP3Caspase-1GSDMD细胞焦亡

    胡豆莲的急性毒性及其潜在的毒性成分研究

    刘西梁卫青占靓卉蒋学春...
    2043-2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胡豆莲根、茎、叶各部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建立胡豆莲中8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初步推测其潜在的毒性成分。方法 根据预试验测得胡豆莲根、茎和叶95%乙醇提取物引起动物100%死亡的最小给药剂量和0%死亡的最大给药剂量,设置5个剂量组和空白组,对小鼠灌胃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和95%可信限;检测最大非致死浓度下小鼠的生化指标、各脏器指数和体质量变化评价其急性毒性;采用HPLC测定其中6个生物碱和2个黄酮的含量;利用Pearson法计算其中8个化学成分含量与LD50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 胡豆莲根、茎、叶的小鼠LD50分别为11。969、11。866和15。601 g·kg-1生药量;其根、茎和叶最大非致死浓度下小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肌酐含量与空白组比有明显升高趋势(P<0。05或P<0。01),胡豆莲根和叶组的血尿素氮无明显变化,胡豆莲茎组小鼠血液中的尿素氮明显升高(P<0。05);8种成分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0。990,其中,金雀花碱(H3)的含量与LD50相关系数为-0。985。结论 胡豆莲根、茎和叶提取物均可引起肝肾功能损伤,具有明显的急性经口毒性,其根和茎的毒性较大,叶的毒性较小,其潜在的毒性成分为金雀花碱。

    胡豆莲急性毒性生物碱含量测定金雀花碱

    多索茶碱通过激活AMPK通路改善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

    钟丽丽秦元锴刘玫凌佳楠...
    2051-2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索茶碱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H2O2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流式细胞仪、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细胞膜损伤;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DCFH-DA试剂检测细胞内ROS的产生;Western blotting用于检测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多索茶碱浓度依赖性改善了 H2O2诱导的PC12细胞内ROS的异常水平,恢复了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了 Caspase-3激活,进而降低了 PC12细胞凋亡。多索茶碱刺激PC12细胞中AMPK的磷酸化,抑制AMPK信号通路其保护作用可被逆转。结论 多索茶碱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改善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多索茶碱过氧化氢PC12细胞氧化应激AMPK信号通路

    黄金胶囊通过铁死亡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防治作用研究

    余臣祖张朝宁张燕
    2058-2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金胶囊通过铁死亡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炎症反应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他各组饲喂高脂饲料制备NAFLD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黄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黄金胶囊混悬液,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予去铁胺0。1 g·kg-1腹腔注射,连续给药4周。4周后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谷丙转移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及蛋白表达;Westem blotting及RT-qPCR检测铁蛋白重链 1(ferritin heavy chain,FTH1)、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Kelch 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 1(Kelch-like epichlorohydrin-associated protein 1,Keap 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HE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细胞索结构破坏,出血,少量纤维化,脂肪空泡较多,肝细胞部分坏死、溶解,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阳性对照组仅存在少量肝细胞坏死和少量炎性细胞;黄金胶囊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也明显减轻,低剂量组仍存在较多炎性细胞,肝细胞损伤和出血仍较明显,但脂肪变性较模型组减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8、IL-6、TNF-α、IL-1β含量和TC、TG、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中FTH1、HO-1、Nrf2、Keap1、NQO1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金胶囊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IL-8、IL-6、TNF-α、IL-1β含量和TC、TG、ALT、AST水平明显降低,FTH1、HO-1、Nrf2、Keap1、NQO1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 黄金胶囊可能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TC、TG水平,改善NAFLD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对于NAFLD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黄金胶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铁死亡炎症反应

    拉诺康唑的合成工艺研究

    刚丽霞张道明张荣震李达...
    2066-2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拉诺康唑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邻氯扁桃酸为原料,经酯化、卤代、还原和甲磺酰酯化反应得到化合物4D,4D与1-咪唑基乙腈、二硫化碳、氢氧化钾反应得到二钾盐化合物3,然后经环合、构型转化,并分离纯化和重结晶制得拉诺康唑。结果 总收率为36。5%(以邻氯扁桃酸计),各步关键中间体及目标物结构经MS和1H-NMR确证。结论 该合成工艺操作简便,原料廉价易得,三废较少,适合工业化生产。

    拉诺康唑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合成工艺

    基于盲样考核的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制药用水微生物质量管控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张林爽陈君豪李珏李樱红...
    2071-2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全面了解浙江省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制药用水微生物限度的检验能力,探讨基于盲样考核的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制药用水微生物质量监督新模式。方法 借鉴实验室比对和盲样考核的手段在浙江省范围开展实验室评估,数据分析采用稳健Z比分数法和盲样特性制定评价原则。结果 共获得55家实验室总计165个检验结果,45家实验室获得满意结果,10家实验室结果偏离,7家偏离实验室结果负偏离,1家偏离实验室上报假阳性结果,2家企业2种偏离同时存在。结论 90%偏离实验室存在假阴性或数值偏低风险,日常水系统微生物监测数据可能数值偏低,不能有效发现制药用水的质量风险。30%偏离实验室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可能存在样品污染、检测环境污染和无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基于盲样考核的微生物质量监督新模式可以助力企业提升微生物控制能力,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制药用水微生物限度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盲样考核实验室比对

    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致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波动案例原因分析及药学监护

    罗丹陈彤丹杨帆钱皎...
    2078-2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为抗凝药师在心脏外科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以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因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出现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波动的患者为例,临床药师从华法林治疗的基因多态性、围手术期患者疾病状况、合并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用药依从性教育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的建议,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为医师提供了关于患者药物治疗方案调整的合理建议,并进行药学监护。术后1个月的电话回访显示,患者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抗凝治疗安全有效,用药依从性较高。结论 针对心脏围手术期抗凝治疗中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波动的患者,临床药师应结合患者临床状况,梳理用药清单,分析原因,并提供准确的药学监护。

    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药学监护药物相互作用

    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与分析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肌腱疾病风险

    毛凯丽李江叶清清钟松阳...
    2083-2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FAERS数据库进行挖掘与分析,探讨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的肌腱疾病风险。方法 基于2004年第1季度—2022年第3季度的FAERS数据,采用不成比例分析和贝叶斯分析来检测AIs与肌腱疾病信号,并分析第3代AIs相关肌腱炎、腱鞘炎和肌腱断裂的临床特征、发病时间和关联性。结果 共提取26 129份AIs不良事件报告,肌腱疾病报告148份。3种AIs药物均检测到肌腱炎、腱鞘炎和肌腱断裂的阳性信号,但依西美坦与肌腱断裂可能不相关[ROR1。41(95%CI<1)、PRR1。41(x2<4)],阿那曲唑与肌腱炎的统计学相关性最强,阳性信号值最高(ROR 7。72,PRR 7。67,IC 2。93,EBGM7。64),依西美坦与腱鞘炎的相关性最强(ROR 10。4,PRR 10。35,IC3。37,EBGM 10。34)。阿那曲唑相关的肌腱炎、腱鞘炎和肌腱断裂中位发病时间分别为390、570、495 d;来曲唑相关肌腱炎和腱鞘炎的中位发病时间分别为30和45 d,肌腱断裂的中位发病为765 d;依西美坦的肌腱炎、腱鞘炎中位发病时间分别为360和150 d。结论 通过分析FAERS数据确定了第3代AIs导致的肌腱疾病风险趋势,为临床识别AIs诱导的肌腱炎、腱鞘炎和肌腱断裂的不良事件提供参考。

    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FAERS数据库肌腱炎腱鞘炎肌腱断裂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炎作用及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红英赵晨充王国军
    2090-2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抗炎作用及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浙江中医药附属金华医院2021年1月—2023年 1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同时评估其中医证候积分,另外检测2组TLR/NF-κB信号通路表达情况以及炎性因子指标TNF-α、IL-1β、IL-6,最后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咳嗽、喘息气急、失眠多梦、两目暗黑、舌紫暗、脉濡滑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LR4mRNA、MYD88mRNA、NF-κB mRNA表达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NF-α、IL-1β、IL-6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府逐瘀汤用于治疗COPD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改善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血府逐瘀汤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