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羟基苯甲酸钠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王慧登徐笑天卢曦樊妙珍...
    2185-2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对羟基苯甲酸钠对实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单次灌胃给予20,50,100 mg·kg-1 对羟基苯甲酸钠溶液,通过小鼠甩尾试验、自主活动试验、爬杆试验、协调睡眠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考察对羟基苯甲酸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SD大鼠单次灌胃给予14,35,70mg·kg-1对羟基苯甲酸钠溶液,Beagle犬单次灌胃给予4.2,10.5,21mg·kg-1对羟基苯甲酸钠溶液,通过检测Beagle犬血压和体温以及SD大鼠的心电,考察对羟基苯甲酸钠对心血管系统和体温的影响.结果 对羟基苯甲酸钠对小鼠感觉-运动反射、自主活动行为、协调功能、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小鼠入睡率和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对Beagle犬血压、体温以及SD大鼠心电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单次灌胃给予对羟基苯甲酸钠溶液对实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

    对羟基苯甲酸钠安全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基于GEO数据库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探讨刺五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王艳艳汤威威高琪陈晨...
    2192-2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刺五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药物靶点和信号通路,初步验证其药效.方法 文献检索获取刺五加成分,利用Swiss ADME对成分进行筛选,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潜在靶点;由GSE28146数据集筛选AD差异表达基因;对刺五加靶点和AD靶点进行映射,构建"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质互作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D-半乳糖联合氯化铝诱导AD小鼠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观察小鼠海马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筛选获得刺五加治疗AD活性成分24个,潜在靶点74个;"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提示槲皮素、山奈酚等为刺五加治疗AD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互作网络提示STAT3、MAPK1、PIK3CA等为关键靶点;得到GO富集条目(P<0.01)366条,KEGG富集通路(P<0.01)109条;主要涉及PI3K-AKT、AGE-RAGE和TNF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刺五加主要活性成分与主要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刺五加可显著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组织损伤,降低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含量.结论 刺五加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减少炎症损伤发挥抗AD作用.

    刺五加阿尔茨海默病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炎症反应

    油菜花粉通过提高bFGF和VEGF水平改善小鼠雄激素源性脱发

    潘红烨朱凤俞佳玉顾月婷...
    2203-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油菜花粉对小鼠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改善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设立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给药组,通过脱毛后涂抹0.2%睾酮诱导建立小鼠雄激素源性脱发模型,采用市售5%米诺地尔为阳性药物,0.4g·mL-1油菜花粉油溶液为给药组,分别观察小鼠毛发生长速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病理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毛发质量及毛囊情况.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皮肤中VEGF、bFGF水平,ELISA检测血清性激素及活性氧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油菜花粉能显著促进小鼠毛发生长,且能够改善小鼠毛发毛鳞片的状态.机制探究试验表明油菜花粉不能通过调节小鼠激素水平或抗氧化应激起到促进毛发再生作用,但油菜花粉可以提高造模部位皮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bFGF和VEGF的表达.结论 油菜花粉可以促进雄激素源性脱发小鼠毛发再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bFGF和VEGF水平,促进毛囊周围血管再生从而达到促进毛发再生作用.

    油菜花粉雄激素源性脱发毛发再生血管生成

    款冬花水提物对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韩毅丽邓凡莹王文慧郭福贵...
    2210-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款冬花水提物对肥胖小鼠血脂血糖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对款冬花水提物成分进行鉴定;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款冬花水提物中总萜的含量;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奥利司他组以及款冬花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制备肥胖动物模型,边造模边给药45 do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LDL-C)、葡萄糖(glucose,GLU)、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和脂滴分布.结果 款冬花水提物含有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CHO、LDL-C、GLU、GSP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HDL-C显著降低(P<0.05),肝脏中脂滴聚集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款冬花水提组均能显著降低TG、LDL-C、CHO、GLU、GSP,升高HDL-C,减少脂滴的蓄积,给药各组血脂血糖状况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其中款冬花水提物高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 款冬花水提物能够通过降低血脂、CHO,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形态,起到改善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的作用.

    款冬花水提物糖脂代谢肥胖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经典名方温胆汤中枳实的质量标志物

    李航飞朱志军李明明王婉怡...
    2216-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经典名方温胆汤(Wendan decoction,WDD)中药材枳实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建立枳实药材和WDD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A版)进行相似度分析和共有成分指认;采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共有成分的相关靶点和关键通路,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枳实发挥祛痰止呕,清胆和胃功效潜在的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结果 建立了 15批枳实药材和15批WDD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15批枳实药材和WDD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0.9,指认出5个化学成分,分别为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桔皮素;网络药理学筛选分析得到5个化合物的TP53、MAPK8、EGFR、JUN、MMP9等32个核心靶点和癌症通路、内分泌抵抗通路等10条关键通路,构建了"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桔皮素为WDD中枳实的Q-Marker.WDD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桔皮素的含量≥0.011 7%,0.025 3%,0.025 7%,0.010 4%,0.010 7%.结论 WDD 中枳实的 Q-Marker 预测分析为建立完整的 WDD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也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温胆汤枳实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质量标志物

    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的标准比对(Ⅱ)

    何立成桑晶谢珍瞿霖吉...
    2224-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对化妆品新原料进行了分类管理,制订了系统、详实的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清单.本文对此进行梳理,并比较了国内外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致癌性结合试验标准,对现有的化妆品标准提出意见和建议.

    化妆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致癌性结合试验标准比对

    续断炮制时间、饮片色度值及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

    张雪兰罗毓钟志奎林伟雄...
    2231-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续断炮制时间、饮片色度值与UPLC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续断饮片UPLC指纹图谱,监测酒续断、盐续断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分光测色仪对续断不同炮制品炮制过程中饮片色度进行客观量化,运用SPSS 20.0、SIMCA 14.0软件分析炮制时间与饮片色度值和指纹图谱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酒续断、盐续断炮制过程中,饮片粉末颜色加深,粉末色度值(L*、b*、E*)值均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饮片炮制时间与饮片色度值和指纹图谱之间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结合续断炮制品色度作客观判别分析,为更好地规范酒续断、盐续断炮制工艺及全面评价饮片质量奠定基础.

    酒续断盐续断指纹图谱色度值炮制工艺

    米炒红娘子炮制工艺优化及其质量标准建立

    李正龙胡德董欣隋欣彤...
    2237-2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红娘子炮制工艺,建立米炒红娘子质量标准.方法 以浸出物、气味、色泽、破碎度及蛋白质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方法,考察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及药材与辅料比例对米炒红娘子质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炮制工艺.对米炒红娘子进行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测定其水分、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含量,建立质量标准.结果 红娘子最佳炮制工艺为将2倍量大米投入炒药锅炒至冒烟时投入净制红娘子,140 ℃翻炒6min.测得炮制品浸出物含量199mg·g-1,气味、色泽、破碎度分值均为5,蛋白质含量为136mg·g-1.米炒红娘子水分含量为2.97%,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为3.79%,0.33%,重金属铅、镉、砷、汞、铜含量分别为2.26,1.91,0.06,0.13,38.14mg·kg-1,黄曲霉毒素B1、B2、G1、G2均低于检出限0.1 μg·kg-1,浸出物含量为20.10%.结论 红娘子炮制工艺可靠、稳定,为规范红娘子饮片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建议米炒红娘子水分含量<3.56%,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分别<4.55%、0.40%,重金属铅含量<2.71 mg·kg-1、镉<2.29mg·kg-1、砷<0.07 mg·kg-1、汞<0.16mg·kg-1、铜<45.77mg·kg-1,浸出物含量>16.08%,黄曲霉毒素 B1、B2、G1、G2<0.1 μg·kg-1.

    红娘子炮制工艺质量标准

    肾衰方汤剂的去钾工艺研究

    王芳宇孙浩徐英梁颖...
    2243-2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聚磺苯乙烯钠)在体外进行中药汤剂"肾衰方"中K+的去除研究,建立中药汤剂的体外去除K+工艺.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汤剂中的K+和Na+浓度,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汤剂中各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经树脂性能的考察,确定采用阳离子树脂静态吸附法,并初步判定K+去除的影响因素有温度、树脂用量、吸附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这3个因素对水煎液中K+吸附的影响.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25 ℃,树脂用量为汤剂∶树脂(15mL∶1 g),吸附时间为1 min.本工艺应用于中药"肾衰方"K+的去除率>80%,应用于临床不同肾病处方的K+去除率为62.5%~80.3%,极大地降低了肾衰患者服用中药汤剂K+的摄入.研究发现此药用树脂对K+的吸附作用受离子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各指标成分的吸附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结论 建立的去钾工艺能够很好地去除"肾衰方"汤剂中的K+.

    肾衰方钾离子阳离子交换树脂聚磺苯乙烯钠静态吸附

    桂枝、当归挥发油微囊处方优化及体内药动学研究

    赖文生刘艳玲匡艳辉张偲偲...
    2251-2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桂枝、当归挥发油微囊的处方,对处方优化后制备的微囊进行相关表征和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桂枝、当归挥发油微囊.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方法对处方优化后制备的微囊进行表征.按照100mg·kg-1 的剂量灌胃给药后采血,HPLC测定血药浓度,比较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 最佳处方为芯材-囊材比1∶1.7,囊材浓度为10.25%,复合囊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麦芽糊精比为3.8∶1,高压均质压力为20MPa,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85℃.在该条件下,测得微囊的载药量为(18.94±1.09)%,包封率(96.03±2.9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挥发油已成功被包覆在囊壁材料中,微囊基本形状为球形,表面凹陷但无明显裂缝.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微囊组的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清除率(CL)、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药物从中央室消除的一级速率常数(k10)、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12)、药物从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21)等药动学参数与挥发油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动学结果表明微囊有效延长了桂枝、当归挥发油在体内滞留时间,促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62倍.结论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优化桂枝、当归挥发油微囊的处方工艺,具有良好预测性.处方优化后制备的微囊具有良好载药性能,提高了挥发油的生物利用度.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桂枝、当归挥发油微囊药动学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