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位生成砒霜的生物杂化体的制备及其体内外抗肝细胞癌评价

    刘爱迪方威祥孙蒋李斌...
    216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原位生成砒霜的生物杂化体(CeAs-Bac),并评价其体内外抗肝细胞癌效果。方法 用静电吸附法和原位矿化法制备CeAs-Bac,并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马尔文粒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评价其外观形貌、电位及元素组成;采用透析袋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考察CeAs-Bac的体外释放和释放前后砷(As)价态变化;以吲哚菁绿为荧光标记物考察HepG2摄取情况;采用MTT、活/死细胞染色法和Annexin V-FITC凋亡试剂盒分别考察CeAs-Bac的细胞毒性和凋亡情况;建立H22肝癌小鼠模型考察CeAs-Bac的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 成功制备了生物杂化体CeAs-Bac,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砷铈(Ce)化合物紧密附着在希瓦氏菌表面,且修饰Ce和As后细菌表面电位由(-32。2±2。05)mV变为(-15。3±0。81)mV,As装载效率为60。6%;体外释放显示CeAs-Bac具有乳酸响应性释放的特点,且能在乳酸存在条件下生成砒霜;细胞实验结果证明CeAs-Bac对HepG2具有较高细胞毒性,并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体内抗肿瘤结果显示CeAs-Bac可有效靶向肿瘤部位,抑制肿瘤生长,并促进肿瘤组织坏死。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乳酸响应性释放及原位生成砒霜特点的生物杂化体CeAs-Bac,其能够有效降低砒霜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实现肝细胞癌的安全有效治疗。

    生物杂化体砒霜希瓦氏菌肝细胞癌乳酸

    益胃饮对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诱导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费保莹吴人照陈璇朱佳杰...
    2176-2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益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和胃癌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不同周期灌胃分别诱导大鼠CAG和胃癌模型,益胃饮干预后观察其疗效;结合高通量测序和RT-qPCR检测MNNG诱导肿瘤大鼠胃组织及血液中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 益胃饮显著改善MNNG诱导的大鼠CAG和肠化生,显著降低MNNG诱导的大鼠胃十二指肠瘤块质量。高通量测序和RT-qPCR验证结果显示,胃组织中Vcan、BGIG10116_2332、rno-miR-542-3p和血清中mo-miR-363-3p的表达在MNNG诱导后显著升高,而益胃饮可以明显逆转这些现象。同时益胃饮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VEGFR、HER-2等胃癌治疗靶点的表达水平。结论 益胃饮具有治疗MNNG诱导的CAG和肠化生等胃癌前病变的显著疗效,并能进一步抑制MNNG诱导的大鼠胃十二指肠肿瘤进展,其药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胃部Vcan、lncRNA BGIG10116_32332和mo-miR-542-3p的过表达,及抑制血液中rno-miR-363-3p的过表达。

    益胃饮治未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分子机制

    杜钩平肝颗粒的制备及其对硝基-L-精氨酸甲酯诱导高血压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

    任桂林蒲清荣杜仕静谭正怀...
    2184-2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杜钩平肝颗粒处方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为研制成颗粒剂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水提工艺研究,以出膏率及葛根素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出最佳的水提工艺。采用薄层鉴别及HPLC对杜钩平肝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研究杜钩平肝颗粒对硝基-L-精氨酸甲酯诱导高血压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结果 杜钩平肝颗粒处方最佳的提取工艺:10倍量的水,浸泡1h,煎煮1。5 h,煎煮3次。质量标准:以葛根素作为含量测定指标,以盐酸小檗碱、川牛膝、盐酸水苏碱作为鉴别指标。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杜钩平肝颗粒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杜钩平肝颗粒高剂量组能降低大鼠收缩压。结论 杜钩平肝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且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杜钩平肝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药效学降压作用

    基于RhoA/ROCK通路探讨软肝冲剂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李楠楠孟宪生郭文昭薛立平...
    2192-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RhoA/ROCK通路探究软肝冲剂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2 mL·kg-1 40%CCl4(CCl4∶橄榄油=2∶3)每周2次,共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6周给予软肝冲剂干预8周,采用Masson染色、脏器指数、生化指标评价软肝冲剂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Coll Ⅰ、α-SMA、RhoA、ROCK 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脏器指数和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软肝冲剂中剂量组能降低大鼠的肝指数(P<0。01);软肝冲剂高、中剂量组能降低大鼠的脾指数(P<0。01或P<0。05);软肝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提高大鼠的胸腺指数(P<0。05或P<0。01);软肝冲剂可以不同程度降低大鼠的血清中AFP、ALT、AST水平(P<0。05或P<0。0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软肝冲剂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增生。RT-PCR、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软肝冲剂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肝脏组织中Coll Ⅰ、α-SMA、RhoA、ROCK 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Westem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软肝冲剂各剂量组均能降低Coll Ⅰ、α-SMA、ROCK1蛋白质的表达,软肝冲剂中、低剂量组均降低RhoA蛋白质的表达。结论 软肝冲剂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RhoA/ROCK通路有关。

    软肝冲剂肝纤维化RhoA/ROCK通路作用机制

    蒙花苷通过抑制Hsa_circ_0001359/TGF-β1抗前列腺纤维化的研究

    于洋邵显姝曾晶冯敏...
    2199-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蒙花苷对Hsa_circ_0001359水平和TGF-βl表达的抑制效应,揭示其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腺体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睾酮诱导的小鼠前列腺增生和人前列腺上皮细胞株增殖模型,Masson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腺体胶原沉积,分光光度法检测腺体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腺体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记物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腺体EMT转录因子及上皮细胞EMT标记物mRNAs,以及Hsa_circ_0001359的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 在动物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前列腺胶原沉积和EMT特征明显,羟脯氨酸的含量以及TGF-β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蒙花苷组均改善腺体的胶原沉积与EMT,显著降低羟脯氨酸的含量以及TGF-β1的mRNA水平(P<0。01)。在细胞水平,50 mg·L-1的蒙花苷显著抑制睾酮诱导的上皮细胞增殖和EMT,降低Hsa_circ_0001359的水平,抑制TGF-β1的表达(P<0。01或<0。05)。结论 蒙花苷能够通过抑制Hsa_circ_0001359/TGF-β1而改善前列腺纤维化。

    蒙花苷Hsa_circ_0001359前列腺纤维化

    聚肌胞苷酸增强木犀草素抑制Nalm6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蒋海静敬林赵克天刘阳...
    2206-2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I:C)]增强木犀草素(luteolin,LTN)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alm6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LTN单独作用或Poly(I:C)与LTN联合作用对Nalm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程序性凋亡抑制剂(programmed apoptosis inhibitor,ZVAD)和坏死性细胞死亡抑制剂(Nec-1)对联合作用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在LTN单独作用或Poly(I:C)与LTN联合作用下,不同时间点对Nalm6细胞凋亡的影响。24 h的细胞周期情况以及TLR3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p-IRF3、p-mTOR、p-NFKB-65、p-p70S6K、p-ERK1/2、PARP、Caspase 3 和 Caspase 8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 LTN 组相比,Poly(I:C)与 LTN联合作用可显著抑制Nalm6细胞增殖(P<0。05);ZVAD可完全阻断Poly(I:C)与LTN联用后的抑制增殖作用(P<0。05)。Poly(I:C)与LTN联合作用细胞3h后细胞发生凋亡,24h后进入到凋亡后期。细胞周期结果显示,Poly(I:C)可显著促进LTN诱发的DNA断裂(P<0。05)。中和TLR3信号通路不影响Poly(I:C)与LTN联用后的促Nalm6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LTN单独作用相比,Poly(I:C)与LTN联合作用Nalm6细胞6 h,通过显著激活PARP、Caspase 3和Caspase 8蛋白启动凋亡程序,但不影响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LTN可单独激活p-ERK1/2磷酸化,通过活化MEK/ER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结论 Poly(I:C)通过激活PARP、Caspase 3和Caspase 8诱导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从而增强LTN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聚肌胞苷酸木犀草素细胞凋亡

    炙甘草微波炮制过程中多指标成分的动态分析及炮制工艺优化

    王群星冯超李永盛金津津...
    2213-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炙甘草HPLC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炙甘草微波炮制过程中多指标成分动态变化规律,以优化炙甘草微波炮制条件。方法 按照微波炮制工艺制备炙甘草样品,采用HPLC测定炙甘草中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甘草查尔酮B和甘草酸6种指标成分含量,对不同炮制时间点的炙甘草样品进行测定。结果 随着微波时间的延长,甘草中5种黄酮类成分和甘草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甘草酸和甘草苷下降较为显著;结合6种成分的变化规律及炙甘草的性状变化,初步确定微波炮制的条件应为中火,微波时间6~8min。结论 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炙甘草的质量评价,优化的炮制工艺简单可行,为规范炙甘草的微波炮制工艺提供了参考。

    炙甘草微波炮制黄酮类

    佛香精油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其抗痤疮丙酸杆菌作用研究

    黄寒梅唐丽婧熊樊肖芷惠...
    2218-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佛香(佛手∶丁香)=(1∶3)精油脂质体凝胶,研究其抗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高压均质法制备佛香精油脂质体,再进一步负载于卡波姆基质,即得佛香精油脂质体凝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精油装载状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筛选精油指标成分;改良Franz扩散池研究制剂体外经皮渗透和皮肤滞留性能;通过测定佛香精油脂质体凝胶对P。acnes抑制率、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及细胞膜含量研究其抑菌机制。结果 佛香精油装载于脂质载体疏水区内;佛香精油中指标成分为D-柠檬烯和丁香酚;佛香精油脂质体凝胶可提高精油稳定性及皮肤滞留量;佛香精油脂质体凝胶在精油含量为1。068 mg·mL-1时对P。acnes的抑制率可达到(65。9±1。7)%,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结构和降低细菌蛋白质合成而抑制P。acnes生长。结论 佛香精油脂质体凝胶有助于提高精油脂质体稳定性且发挥缓释作用,延长药物抑菌时效,达到长效抑菌效果。

    佛手精油丁香精油痤疮丙酸杆菌脂质体凝胶剂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的地黄与酒炖熟地黄及蒸制熟地黄挥发性化学成分表征及差异性研究

    吴晓云王迅王丹丹陶敏...
    2228-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地黄炮制前后及不同炮制加工方法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对地黄生品及其炮制品酒炖熟地黄和蒸制熟地黄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比较成分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 GC-IMS指纹图谱显示地黄生品和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且不同炮制方法所得酒炖熟地黄与蒸制熟地黄挥发性成分也存在明显差异。共鉴定挥发性成分90个;明确了地黄炮制前后的特征性变化成分,以及酒炖熟地黄与蒸制熟地黄的差异性成分,酒炖熟地黄中2-甲基丙酸、丁酸、2-甲基丙醛、乳酸乙酯、β-蒎烯、乙醇、1-丙醇、2-甲基-1-丙醇、3-甲基-1-丁醇、1-己醇、2-戊基呋喃等物质的含量较高;而蒸制熟地黄中E-2-戊烯醛、噻吩、2-甲基吡嗪、2-戊酮、环己酮、4-甲基-2-戊酮、4-甲基-3-戊烯-2-酮、乙酸异丙酯等物质的含量较高。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结果显示,生地黄与其炮制品及酒炖熟地黄与蒸制熟地黄间分离度良好。结论 地黄加工炮制前后其挥发性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地黄生品和炮制品的辨识提供一定的思路,为熟地黄饮片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生地黄酒炖熟地黄蒸制熟地黄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挥发性成分"最近邻"指纹分析

    基于UHPLC-Q-Exactive-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的藏药堆孜阿龙散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谢谊达瓦桑珠沈冰冰
    2237-2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藏药堆孜阿龙散的主要成分,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寻找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UHPLC-Q-Exactive-MS/MS技术分析并鉴定孜阿龙散的化学成分,上传至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靶点,然后利用GeneCard数据库筛选确定RA疾病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以及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从而研究堆孜阿龙散治疗RA的作用机制,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其核心成分与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 通过分子离子峰和二级特征碎片离子,结合文献和Compound Discover等数据库,共鉴定了堆孜阿龙散57个成分;上传至数据库获得成分靶点165个,RA疾病靶点5 081个,导入韦恩图获得共同靶点101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140条通路(P<0。01),G0功能分析发现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有1 341条,与细胞成分相关的有79条,与分子功能相关的有123条(P<0。01),构建了堆孜阿龙散"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堆孜阿龙散核心成分(quercetin、quercetin-3-β-D-glucoside、isorhamnetin 3-glucoside、chrysoeriol、rutin)与关键靶点(AKR1B1、PRKCA、VEGFA)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通过UHPLC-Q-Exactive-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揭示了藏药堆孜阿龙散的药效物质基础,并预测了其抗RA的潜在作用机制。

    藏药堆孜阿龙散抗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