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不同比例配伍抗缺氧作用及机制研究

    孔秀梅姜一徐姣姣纪娇...
    2473-2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抗缺氧的最佳配伍比例,联合体内、外实验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抗缺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进行分组,通过Na2S2O4法、H2O2法及物理缺氧法建立细胞缺氧模型,对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抗缺氧配伍比例进行初步筛选;将8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麻花秦艽-红景天不同配伍比例组(2∶8,3∶7,4∶6,5∶5,6∶4,7∶3,8∶2),每组8只.预先灌胃给药15d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常压缺氧试验,记录各组小鼠生存时间并检测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麻花秦艽-红景天4∶6组及麻花秦艽-红景天3∶7组小鼠肺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因子、MDA含量及SOD活力;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对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抗缺氧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通过qPCR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体外实验研究发现,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具有较好的抗缺氧活性;体内实验结果显示,4∶6及3∶7配伍比例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可明显提高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肺组织中NF-κB、IL-6及IL-1β及MDA含量,升高IL-10含量及SOD活力,且以麻花秦艽-红景天3∶7组疗效最佳;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抗缺氧的潜在活性成分可能为熊果酸、齐墩果酸、没食子乙酸乙酯等,核心靶点有SRC、PIK3CA、MAPK3等,其抗缺氧作用信号通路主要为PI3K-Akt、HIF-1等.qPCR结果显示,麻花秦艽-红景天可升高缺氧小鼠肺组织中的PI3K、Akt、mTOR及p62表达.分子对接验证显示核心靶点SRC、PIK3CA及p62与潜在活性成分齐墩果酸、山奈酚、没食子乙酸乙酯、槲皮素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麻花秦艽-红景天药对具有抗缺氧活性,其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及调控自噬发挥抗缺氧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麻花秦艽-红景天抗缺氧炎性因子氧化应激自噬

    地皮菜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活性成分的发现与靶点验证

    樊妙珍罗珍华王慧登王宇晖...
    2484-2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探究地皮菜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活性成分与靶点.方法 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验室前期研究收集地皮菜的活性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TTD、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TNBC靶点.应用STRING在线平台进行蛋白互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KEGG信号通路和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将地皮菜成分N-乙酰基色胺与靶点AKT1进行分子对接.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地皮菜活性成分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地皮菜活性成分抗TNBC的作用机制.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发现N-乙酰基色胺、Scytonemin和Nostocionone等8个有效成分,涉及细胞信号传导和AKT1、STAT3、CCND1等75个关键靶点.KEGG信号通路和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涉及癌症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N-乙酰基色胺与AKT1的亲和作用较好.N-乙酰基色胺对乳腺癌细胞没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N-乙酰基色胺下调了 AKTI的蛋白表达量.RT-qPCR结果显示N-乙酰基色胺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细胞AKT1的mRNA表达.结论 N-乙酰基色胺可能通过抑制AKT1信号通路抑制TNBC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抗TNBC作用.

    地皮菜三阴性乳腺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AKT1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双虎肿痛宁酊剂镇痛潜在作用机制

    雷梦颖黄欣姜心蕊黄晓梅...
    2492-2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双虎肿痛宁酊剂的化学成分和镇痛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对比双虎肿痛宁酊剂色谱图、空白色谱图,并结合PubChem、HMDB、MassBank数据库谱图及对照品裂解信息,分析鉴定双虎肿痛宁酊剂的化学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双虎肿痛宁酊剂镇痛的潜在靶点,并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解析镇痛相关的核心通路.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学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解析镇痛相关的关键化合物.结果 初步鉴定出新绿原酸、绿原酸、橙皮苷、新橙皮苷、阿魏酸、小檗碱、熊果酸、去氧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咖啡酸、槲皮素、齐墩果酸、4-羟基肉桂酸、甲芬那酸17个核心原型成分;STAT3、MAPK3、MAPK1 3个核心靶点;IL-17、TNF、PI3K-Akt、花生四烯酸代谢4个关键通路.结论 本研究初步阐明双虎肿痛宁酊剂的化学成分及镇痛潜在的作用机制,为双虎肿痛宁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双虎肿痛宁酊剂UPLC-Q-TOF-MS/MS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镇痛靶点通路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联合HPLC-TOF/MS定性分析金银花花蕾腺毛成分

    汤慧敏付静熊乐文张龙霏...
    2499-2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金银花花蕾腺毛成分,为金银花药材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取花蕾腺毛,低温冷冻涡旋法去除花蕾表皮毛(腺毛与非腺毛),HPLC-TOF/MS检测花蕾、去表皮毛花蕾和腺毛中的成分,通过对照品对照、数据库检索及质谱裂解规律进行结构解析和鉴定.结果 从花蕾中鉴定成分37种,去表皮毛花蕾中鉴定31种,腺毛中鉴定35种;相对于花蕾,腺毛缺少2种酚酸类成分,去表皮毛花蕾缺少6种黄酮类成分.结论 腺毛含有多种次生物质,是金银花花蕾次生物质合成积累的重要场所,与金银花药材品质密切相关.

    金银花腺毛激光显微切割技术HPLC-TOF/MS成分

    萘普生胆碱离子液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唐一梅扈本荃张博辛妮娜...
    2506-2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萘普生胆碱离子液体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取灌胃给药的方式给予大鼠萘普生胆碱离子液体,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样经甲醇沉淀蛋白后离心,采用Extend-C18色谱柱(4.6mm×250mm,5µm),甲醇(A)-0.3%磷酸水溶液(B)(74∶26)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以吲哚美辛为内标液,萘普生为测定对象,分析大鼠体内血浆中萘普生胆碱离子液体的浓度.应用DAS 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灌胃给药萘普生混悬剂后t1/2α为5.12h,t1/2β为10.13 h,Tmax为2h,Cmax为112.92mg·L-1,AUC(0-t)为1 091.01 mg·L-1h;大鼠灌胃给药萘普生胆碱离子液体后tu2α为5.64 h,t1/2β为69.32 h,Tmax为1h,Cmax为135.97 mg·L-1,AUC(0-t)为1 305.79mg·L-1 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9.686%.结论 大鼠灌胃萘普生胆碱离子液体后,萘普生达峰时间提前,达峰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均高于萘普生混悬剂.

    萘普生胆碱离子液体药动学生物利用度

    大花红景天介导PI3K/AKT-HDAC2轴对人胚肺成纤维二倍体细胞衰老的调控作用

    许志连杨惠卿洪顺福阮菲...
    2512-2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大花红景天中杞柳苷(salipurposide,Sali)、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异柳糖苷(isotachioside,Isota)对人胚肺成纤维二倍体细胞(2BS)衰老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并选取年轻28代龄2BS(28PD)细胞和衰老 50 代龄 2BS(50PD)细胞.MTT 试验测定 1.25,2.5,5.0,7.5,10.0 μmol·L-1 Sal,2.5,5.0,7.5,10.0,12.5 μmol·L-1 Sali以及Isota对50PD细胞活性的影响.根据MTT结果,5.0 μmol·L-1 Sal和10.0 μmol·L-1 Sali、Isota用于进行后续实验.28PD和50PD细胞分为28PD组、50PD组、50PD+Sali组、50PD+Sal组、50PD+Isota组,各组相应药物干预24 h.测定细胞衰老相关 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beta-galactosidae,SA-β-gal)表达情况,细胞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细胞磷脂酰肌醇三羟基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AK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的 mRNA表达以及PI3K、磷酸AKT(p-AKT)、HDAC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28PD组比较,50PD组细胞SA-β-gal表达增加,MDA、ROS含量增加,SOD、GSH-PX活性降低,PI3K、AKT、HDAC2的mRNA以及相应蛋白表达降低(P<0.01).50PD 细胞经 Sali、Sal、Isota 干预后,SA-β-gal 表达显著降低(P<0.01),MDA、ROS 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1),PI3K、AKT、HDAC2的mRNA以及相应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大花红景天中Sali、Sal、Isota能降低50PD细胞SA-β-gal表达,其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调控PI3K/AKT-HDAC2轴表达有关.

    细胞衰老大花红景天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PI3K/AKT

    对羟基苯甲酸通过抑制NF-κB/caspase-1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马怡晗魏承琼徐笑天卢曦...
    2519-2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天然酚酸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HA)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对HA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除正常组外,向大鼠足跖皮内注射CFA0.1 mL诱导AA大鼠模型.将AA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HA低、中、高剂量组(2.5,5,10mg·kg-1)和阳性药物组(吲哚美辛,5mg·kg-1),灌胃给予药物进行治疗干预,记录每组大鼠足肿胀体积、足肿胀厚度并进行关节肿胀评分;通过ELISA和qPCR检测不同剂量HA对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采用X-射线和HE染色观察足爪组织形态学和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1和NF-κB的表达.结果 HA能减轻AA大鼠关节肿胀(P<0.05);从蛋白质和mRNA水平显著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产生(P<0.05),并显著降低caspase-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X-射线显示HA能减轻大鼠踝关节损伤,HE染色结果显示HA能显著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软骨表层破坏等情况(P<0.05),且这些结果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HA可能通过抑制NF-κB/caspase-1信号通路缓解关节炎症状.

    天然酚酸对羟基苯甲酸NF-κBcaspase-1佐剂性关节炎

    乳香及其炮制品挥发性成分及颜色的差异研究

    黄菊谢四芳唐佩莉杨思成...
    2526-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GC-MS对乳香、醋乳香、灯心草炒乳香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RGB模型对三者颜色进行定量研究,为乳香及其炮制品主观评价指标提供辅助参考.方法 提取乳香、醋乳香、灯心草炒乳香挥发油,通过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式法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三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集乳香、醋乳香、灯心草炒乳香图像信息,利用RGB模型进行各炮制品表面颜色定量研究,统计三者颜色差异.结果 三者气味的差异可能与挥发油中萜类、醇类化合物的含量与种类相关,尤其是芳樟醇、正辛醇.三者颜色测定结果,灯心草炒乳香R*76.86%~85.49%,G*61.96%~70.59%,B*38.04%~45.88%;醋乳香 R*56.86%~61.57%,G*38.04%~41.96%,B*27.45%~30.59%;乳香R*69.41%~74.51%,G*56.86%~62.35%,B*40.78%~47.06%;经t检验,三者颜色测定结果具显著性差异,与相应标准记载中乳香"黄白色"、醋乳香"黄棕色"、灯心草炒乳香"金黄色"的差异吻合,表明该模型准确、可靠.结论 对乳香、醋乳香、灯心草炒乳香进行挥发性成分、颜色的差异研究,为乳香及其炮制品的性状描述提供参考,避免传统主观评价引起的误差.

    乳香炮制GC-MS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式法RGB颜色模型

    山胡椒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SHJN1和 Perenniporia sp.SHJG1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阮清锋卢淇平陈小晶赵敏...
    2535-2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民族药山胡椒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的代谢物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制备型HPLC等对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NMR、ESI-MS等鉴定化合物结构,同时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从2株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鉴定了 12个化合物:alantrypinone(1)、oryzalactam(2)、phomoindene A(3)、cis-gregatin B(4)、huaspenone B(5)、stigmasta-7,22-dien-3β,5a,6a-triol(6)、ergosterol(7)、1-deoxy-2-demethylviridiol(8)、viridiol(9)、trichodermamides A(10)、chromone(11)、对-羟基苯乙酸(12).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3抑制MCF-7细胞增殖活性IC50为(62.9±1.02)μmol·L-1[顺铂(cisplatin,DDP)IC50为(30.1±1.67)μmol·L-1];化合物 8 和 9 抑制 A549 细胞增殖活性的 IC50 分别为(34.6±1.57)μmol·L-1 和(44.9±1.74)μmol·L-1[DDP IC50为(20.6±1.42)μmol.L-1].结论 化合物3,8和9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

    山胡椒内生真菌木霉属真菌多年卧孔菌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和纳米流式细胞仪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外囊泡检测结果评价

    张则一王静李萍
    2543-2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和纳米流式细胞仪(nano-flow cytometry,nanoFCM)对对照品微球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的检测能力,为EVs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使用对照品微球来验证NTA和nanoFCM的检测能力.随后,对于聚乙二醇6000沉淀-超速离心法制备的AdMSCs-EVs,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电子透射显微镜进行一般特征鉴定后,使用NTA和nanoFCM来检测其粒径分布和PKH67染色后的荧光颗粒占比.结果 NTA和nanoFCM在颗粒浓度方面的检测能力相近,但是nanoFCM的精度更高,粒径区分度更好.用NTA检测EVs的检测结果显示NTA粒径分布较广,nanoFCM粒径分布较窄;NTA的PKH67的荧光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nanoFCM.结论 NanoFCM拥有较高的精度,但也存在着一定应用局限性.NTA的粒径区分度相对较差,但是可检测的粒径范围更广.因此,NTA可以满足EVs的粒径分布检测,对荧光检测具有较高灵敏度的nanoFCM更适合分析EVs的表面标志物比例.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纳米流式细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