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尼平调控NLRP3通路致HK-2细胞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石明珠叶田香程含笑杨卫东...
    2599-2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NLRP3通路探讨京尼平(genipin,GP)对人源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毒性作用。方法 CCK8法筛选GP致HK-2细胞毒性浓度及作用时间;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损伤标志物Kim-1、OPN及NLRP3通路蛋白NLRP3、Caspase-1、IL-1β、IL-18表达;研究GP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并采用Hoechst/PI染色法检测HK-2细胞凋亡,DCFH-DA法检测HK-2细胞中ROS水平,高内涵成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 Ca2+水平,Western blotting 和 qPCR 法检测 Kim-1、OPN、NLRP3、Caspase-1、IL-1β、IL-18 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NLRP3抑制剂格列苯脲对GP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GP对HK-2细胞在12、24、48 h的IC50分别为433。00、110。50、72。99 μg·mL-1;与空白组相比,GP处理后HK-2细胞PI阳性率、ROS、Ca2+水平显著增加,MMP显著下降,Kim-1、OPN、IL-1β、IL-18、NLRP3、Caspase-1 蛋白及 mRNA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NLRP3通路抑制剂格列苯脲可以明显改善GP细胞毒性作用及相关分子变化。结论 GP可能通过激活NLRP3通路诱导HK-2细胞损伤,抑制NLRP3通路可减轻GP诱导的HK-2细胞炎症损伤。

    NLRP3通路京尼平HK-2细胞细胞毒性NLRP3抑制剂

    共载β-榄香烯和纳米氧化石墨烯的可注射型脂质体水凝胶治疗4T1乳腺癌的作用

    王子昂李一菁陈家琦朱艳慧...
    2608-2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合808 nm激光照射,探讨共载β-榄香烯(β-elemene,ELE)和甘草次酸修饰纳米氧化石墨烯(glycyrrhetinic acid modified nano graphene oxide,GA/NGO)的可注射型脂质体水凝胶(injectable liposome hydrogels,Lip-gel)用于 4T1 乳腺癌光热-化协同靶向治疗。方法 以4T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采用MTT、激光共聚焦等技术进行细胞抑制和摄取试验;以4T1雌性BALB/c小鼠为模型,采用红外热成像、活体成像、ELISA等方法评价ELE-GA/NGO-Lip-gel的体内分布和抗肿瘤活性。结果 与ELE溶液相比,ELE-GA/NGO-Lip-gel能够显著抑制4T1细胞的增殖(P<0。001),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瘤内注射给药后,ELE-GA/NGO-Lip-gel在荷瘤小鼠体内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应,且在肿瘤组织的滞留时间较长。药效学试验中ELE-GA/NGO-Lip-gel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相对肿瘤体积变化较小,HE和TUNEL病理切片结果显示ELE-GA/NGO-Lip-gel可引起荷瘤小鼠的肿瘤细胞出现大面积凋亡。ELE-GA/NGO-Lip-gel可显著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IL-6的含量(P<0。001)。结论 ELE-GA/NGO-Lip-gel结合近红外光照射后对4T1乳腺癌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增强。

    β-榄香烯纳米氧化石墨烯脂质体水凝胶光热-化治疗4T1乳腺癌

    黄芩素-锌配合物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用于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作用研究

    赵晓曄卜轶卓张雨晨何江川...
    2617-2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黄芩素-锌(Baicalein-Zinc,Ba-Zn)配合物纳米给药系统,用于治疗小鼠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方法 制备Ba-Zn金属配合物,用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修饰后自组装形成Ba-Zn@CS纳米给药系统,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进行表征,测定其粒径、电位;建立小鼠IBD模型,通过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长度变化、结肠组织病理学分析等方法评价Ba-Zn@CS纳米给药系统在IBD小鼠体内的药效。结果 FT-IR及TEM证明了 Ba-Zn@CS的成功合成,其粒径为356。4 nm,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129,表面zeta电位为-35。7 mV。体内药效评价显示,Ba-Zn@CS组的小鼠体质量下降情况明显缓解,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大于模型组小鼠(P<0。05),结肠组织病理检查显示Ba-Zn@CS组的小鼠结肠局部炎症明显缓解。结论 Ba-Zn@CS纳米给药系统改善了 Ba游离药物的体内抗IBD作用,缓解了 IBD小鼠的局部炎症,为提高Ba的生物利用度以治疗IBD提供了新思路。

    黄芩素配合物硫酸软骨素炎症性肠病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山芋丸对"痹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吴倩媛刘翔翔王英豪王颖峥...
    2623-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初步探究山芋丸对佐剂大鼠踝关节痹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并从中医"痹症"与"扶正祛邪"的角度探讨其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对山药、白术、人参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与靶点预测。在GeneCards、OMIM、DrugBank 中进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靶点的检索及筛选。利用 Cytoscape 3。9。1 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网络图。将交集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分析获得蛋白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使用Metascape对交集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用Pymol进行结果可视化。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复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甲氨蝶吟灌胃给药)和山芋丸低(4。61 g·kg-1)、中(9。22 g·kg-1)、高(18。43 g·kg-1)剂量组。测量大鼠的踝关节直径,计算大鼠的踝关节肿胀度;取大鼠的踝关节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使用TUNEL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程度,并测定血清中IL-6、TNF-α、MDA的含量,取大鼠脾脏并计算脾脏指数,采用qRT-PCR验证滑膜组织中MAPK3、Caspase 3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踝关节组织中MAPK3表达水平。结果 筛选出54个有效成分,对应于山芋丸的325个靶标。此外,845个基因与RA密切相关,其中有86个与山芋丸的靶点重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山芋丸通过调节多种途径发挥其在RA中的治疗作用。给药组肿胀度相较于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山芋丸能抑制滑膜肿胀程度。TUNEL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山芋丸给药后能够抑制滑膜细胞凋亡。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的IL-6、TNF-α、MDA水平以及脾脏指数均降低(P<0。05);大鼠踝关节组织中的MAPK3、Caspase 3 mRNA表达和MAPK3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山芋丸能减轻佐剂模型大鼠的踝关节破坏,降低关节炎症,可能通过"扶正祛邪"进而治疗痹症。

    山芋丸痹症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实验验证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不同肝损伤诱导因素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郑慧琳马亚鑫孔天赐张蕾...
    2635-2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肝纤维化刺激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肝星状细胞LX-2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未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和实验组TGF-β1组(50 ng·mL-1)、APAP组(20 mmol·L-1)和LPS组(100 ng·mL-1),药物处理时间均为24h,收集各组细胞样本。利用转录组测序从增殖、凋亡、炎症、纤维化等标志物的表达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了 RT-PCR的实验验证。采用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网络探讨潜在作用机制。数据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TGF-β1可以有效地启动LX-2的活化过程,表达经典的纤维化标记基因肌动蛋白 α2(actin alpha 2,ACTA2)、Ⅰ 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Ⅰ alpha 1,COL1A1)和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l);LPS可以激活ACTA2的表达,但是COL1A1和FN1这些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相关基因反而下降;APAP不能引起ACTA2和COL1A1表达的激活,只能影响FN1 表达的增加(P<0。001)。通过RT-PCR验证了测序数据的可靠性(P<0。05)。通过功能富集分析发现TGF-β1和LPS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和肝纤维化的调控,TGF-β1还可能通过ECM受体相互作用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参与纤维化和糖代谢的过程,LPS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而APAP则主要可能通过调控细胞的衰老、凋亡、癌症中的蛋白聚糖以及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凋亡等代谢过程。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分别找到了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关键调控基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其中ITGB3、ITGAV和FN1 处于TGF-β1刺激下的核心位置;PIK3R1、FOS和CDC42处于APAP刺激下的核心位置;ITGAM、CXCL8、CCL2和IFIH1处于LPS刺激下的核心位置。结论 TGF-β1和LPS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TGF-β1会伴随肝纤维化发生,而LPS则可能引起纤维化胶原降解,APAP可能导致LX-2的凋亡和坏死。基于不同刺激因子的模型选择对于疾病的机制研究、靶点发现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作用。

    肝损伤肝纤维化炎症肝星状细胞转录组学

    中药水蛭的本草考证

    杨春淼李媛张永清姜秋...
    2648-2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水蛭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炮制、毒性进行考证,以期为水蛭的开发利用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考证发现水蛭别名众多,本草类书籍以"水蛭"为正名。根据古代水蛭以"水生""吸血""个头小"为入药原则,中国能合法入药的4个品种中仅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与传统记载的水蛭品种相符。水蛭在中国资源分布较广,全国各地均有产出,其中山东、江苏、安徽等地为主要产区,现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人工养殖初具规模。水蛭的炮制最早记载于汉代的熬制,其后相继出现了炒、焙等多种炮制方法,其炮制目的主要是减其毒性,矫臭矫味,利于粉碎便于临床应用。在毒性方面,本草类书籍对水蛭的毒性记载不一,现代研究发现其毒性主要是长期服用存在过敏和出血现象,需要通过开展药理、毒理实验以进一步验证。以上可为水蛭正确用药及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水蛭本草考证基原产地炮制毒性

    基于UPLC-Q-TOF-MSE技术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吴彤董晗硕刘寅艾春玲...
    2658-2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软件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快速鉴定,同时分析其裂解规律。方法 采用ChromCore C18(3。0 mm×100 mm,3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1,进样量为10 μL,分别于正、负离子模式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水体物及含药血浆进行质谱检测。使用UNIFI软件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保留时间等信息对化合物进行自动检索匹配,同时结合标准品和文献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定性鉴定。结果 本研究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初步鉴定102种化合物,包括38种皂苷、32种黄酮、12种多酚类化合物、9种蒽醌类化合物以及11种其他类化合物;从大鼠血浆样品中共鉴定出21种原型成分,10种成分来源于人参,5种成分来源于黄芩,2种成分来源于柴胡,2种成分来源于大黄,2种成分来源于半夏,1种成分来源于生姜。结论 应用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初步阐明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效物质基础,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后续的药效学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学成分入血成分UPLC-Q-TOF-MSEUNIFI

    基于UH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的海风藤、浙海风藤基源与质量分析

    李彬王琼芬刘祖望张梦奇...
    2672-2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海风藤、浙海风藤U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法进行药材基源及质量分析评价。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乙腈-甲醇-水(25∶20∶55)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380、235、215 nm,柱温35 ℃,建立海风藤、浙海风藤U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同时测定3个新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结果 海风藤、浙海风藤指纹图谱共分别标定了 15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3个共有峰,分别为11号峰海风藤酮、13号峰白玉兰亭B和15号峰风藤奎醇,相似度评价结果海风藤0。811~0。958、浙海风藤0。737~0。996;所建立的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7%~99。46%,RSD<3%(n=6),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批次样品所含新木脂素类成分差异较大;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多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海风藤、浙海风藤二者间呈现较高的化学一致性。结论 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结合聚类分析方法适用于海风藤、浙海风藤的基源分析和整体质量评价,为药材质量控制、海风藤资源扩大与综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海风藤浙海风藤U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多成分定量基源分析质量评价

    基于ICP-MS的儿科常用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测定及其风险评估

    周远华夏学深张立雯董顺玲...
    2679-2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筛查测定儿科常用中药口服液体制剂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43种共54批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半定量法进行全元素的扫描和浓度预估,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同时测定样品中13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钒(V)、铬(Cr)、钴(Co)、镍(Ni)、铜(Cu)、砷(As)、硒(Se)、银(Ag)、镉(Cd)、钡(Ba)、汞(Hg)、铊(T1)、铅(Pb)]的残留量;采用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对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Hg、Pb、As、Cd、Cu)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2批样品的Hg残留量超过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参考限度,1批样品的Pb残留量超过ICH Q3D的参考限度,全部样品中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HI均<1。结论 所建方法能准确、高效测定儿科常用中药口服液体制剂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评估结果表明儿童服用吸收过程中无重大健康风险。

    儿科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重金属有害元素残留量风险评估

    市售益生菌产品中15株乳杆菌的精准鉴定及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研究

    李珏王银环郑小玲王征南...
    2686-2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多种手段对13批市售益生菌产品中15株乳杆菌进行鉴定研究,比较不同鉴定技术鉴定结果差异,旨在建立一套能够快速、精准鉴定乳杆菌的标准方法,并对乳杆菌进一步开展安全性评价。方法 参照《GB 4789。35-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方法对13批市售益生菌产品中15株乳杆菌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3种技术对15株乳杆菌进行鉴定,同时,利用WGS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15株乳杆菌进行序列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深入挖掘乳杆菌菌株中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等信息。结果 采用MALDI-TOF MS、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和WGS技术,15株乳杆菌中分别有4、7、5株菌鉴定结果与标签明示菌名不一致。A04标签菌名为嗜酸乳杆菌,3种测序技术鉴定结果均为副干酪乳杆菌,提示该批产品存在菌名混乱的情况。Venn图结果分析MALDI-TOF MS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有5株菌鉴定结果不一致;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与WGS有6株菌鉴定结果不一致;MALDI-TOF MS与WGS有3株菌鉴定结果不一致。采用WGS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发现,15株乳杆菌中均未检测到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 5批次市售益生菌产品存在实际菌名与产品标签明示不一致的现象。MALDI-TOF MS、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和WGS 3种鉴定技术鉴定结果存在一定差异,WGS技术可以获得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实现对乳杆菌的精准鉴定及对毒力基因、耐药基因进行精准解析,因此,可以作为乳杆菌鉴定及基因组安全性分析的标准方法。

    益生菌产品乳杆菌精准鉴定毒力基因耐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