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鉴定及其作用于肺动脉高压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吴璐瑶黎伟文肖梦媛邓少东...
    43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s,hUCMSC-Exo)缓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对hUCMSC-Exo进行提取、鉴定及高通量测序.利用GeneCards搜索PH作用靶点,在GEO数据库下载PH相关芯片(GSE53408、GSE113439),经过批次校正后筛选出差异基因.GeneCards和GEO数据库以及hUCMSC-Exo所含miRNAs预测的靶向调控的mRNAs取交集,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hUCMSC-Exo作用于PH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测序得到hUCMSC-Exo中43个高表达的miRNAs,其中17个miRNAs可作用于PH,发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癌、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的蛋白多糖和癌症通路等相关.结论 本研究可为hUCMSC-Exo防治PH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肺动脉高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外泌体测序生物信息学

    LC-PDA测定槟榔、焦槟榔、大腹皮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

    侯倩煜符礼顺梁焕宴周亚奎...
    44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槟榔、焦槟榔、大腹皮中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含量的LC-PDA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加氨水浸润,甲醇超声提取.ZORBAX300-SCX色谱柱(150mm×4.6mm,5μm)分离,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2%甲酸水(氨水调节pH=3.8),梯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 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分别在2.98~745.0,2.60~650.0,1.19~595.0,1.22~610.0 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0).槟榔、焦槟榔、大腹皮中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5.0%~105.0%,RSD<2.50%.槟榔和其炮制品中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该方法快捷、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槟榔、焦槟榔、大腹皮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为槟榔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槟榔焦槟榔大腹皮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去甲槟榔次碱液相色谱

    甘草黄酮醇降尿酸及抑制氧化应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曹文洁黄林生刘丽钱永帅...
    448-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甘草黄酮醇(licoflavonol,LCF)降尿酸及抑制氧化应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腺苷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高尿酸细胞模型,给予1.25,5,20 μmol·L-1 LCF,利用HPLC检测培养液中尿酸、次黄嘌吟、黄嘌呤、腺嘌吟、肌苷、腺苷含量.使用15mg·dL-1 尿酸诱导NRK-52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同时给予1.5,5,15 μmol·L-1 LCF处理24h,试剂盒测定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通过分子对接预测LCF与黄嘌吟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的结合活性.进一步通过微量热泳动技术(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MST)探究LCF和XO的结合能力.结果 LCF可降低腺苷诱导的细胞尿酸水平,提高尿酸诱导后细胞SOD、CAT的活力及GSH含量,并降低H2O2、MDA含量;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CF与XO之间结合能为-9.1 kcal.mol-1,二者主要形成氢键,对应残基为Thr-262、Glu-263;MST结果表明两者间解离常数Kd=(0.814 89±0.237 3)mmol,L-1.结论 LCF可降低腺苷诱导的细胞尿酸水平并改善高尿酸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其降尿酸作用机制可能与XO有关.

    甘草黄酮醇高尿酸血症黄嘌呤氧化酶氧化应激分子对接微量热泳动技术

    槲皮素调节SDF-1/CXCR4轴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刘玄林熊伟
    45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槲皮素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轴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rteriosclerosis occlusive disease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ASOLE)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SD大鼠制备ASOLE模型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10mg·kg-1)组、槲皮素高剂量(20 mg·kg-1)组、槲皮素(20mg·kg-1)+AMD3100(2.5mg·kg-1)组,另选12只大鼠做假手术组,药物干预后检测大鼠血脂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TC)水平;HE、EVG染色检测大鼠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下肢动脉血流速度;ELISA测定大鼠血清内皮素(serum endothelin,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蛋白-1(vascular cell adhesion protein-1,VCAM-1)水平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大鼠动脉血管组织SDF-1及CXCR4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动脉血管组织发生明显病理损伤改变,血清TG、TC、ET-1、ICAM-1、VCAM-1、TNF-α、COX-2、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平均血流速度、SDF-1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高、低剂量组大鼠动脉血管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TG、TC、ET-1、ICAM-1、VCAM-l、TNF-α、COX-2、IL-17水平降低(P<0.05),平均血流速度、SDF-1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槲皮素低剂量组相比,槲皮素高剂量组大鼠动脉血管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TG、TC、ET-1、ICAM-1、VCAM-1、TNF-α、COX-2、IL-17水平降低(P<0.05),平均血流速度、SDF-1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槲皮素高剂量组相比,槲皮素+AMD3100组大鼠动脉血管组织病理损伤加重,血清 TG、TC、ET-1、ICAM-1、VCAM-1、TNF-α、COX-2、IL-17 水平升高(P<0.05),平均血流速度、SDF-1 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槲皮素可激活SDF-1/CXCR4信号,抑制炎症,改善血脂代谢,减轻ASOLE模型大鼠动脉血管组织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槲皮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治疗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苍附导痰汤加减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华宙佳王晨晔俞佳丁彩飞...
    46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苍附导痰汤加减方(modified Cangfu Daotan decoction,CFDT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影响.方法 利用 TCMSP、TCM Database@Taiwan、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检索CFDTD中的活性化合物并筛选作用靶点;从TTD、PubMed及PharmGKB数据库检索与PCOS相关的疾病靶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然后,采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随后,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lueGO插件进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最后,采用来曲唑联合高糖高脂饮食构建PCOS伴IR大鼠模型加以验证;给药组分别给予15,30 g·kg-1·d-1CFDTD及50 mg·kg-1·d-1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e,MH)灌胃;对照组和PCOS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促卵泡生长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含量差异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 检测大鼠卵巢组织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IGF-IR)、胰岛素(insulin,IN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FDTD筛选得到86个活性成分及126个CFDTD治疗PCOS潜在相关靶点.KEGG分析结果显示,潜在靶点主要涉及insulin resistance,steroid hormone biosynthesis,ovarian steroidogenesis,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等信号通路.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提示INS、TNF-α及IL-6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关键靶点.与PCOS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血清FPG、FINS、HOMA-IR、LH、T、E2的含量明显减少(P均<0.01)及卵巢组织形态明显恢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CFDTD显著降低PCOS大鼠卵巢组织INSR、IGF-IR、INS、TNF-α及IL-6蛋白表达.结论 CFDTD可能通过下调INSR、IGF-IR、INS、TNF-α及IL-6蛋白表达,改善PCOS大鼠IR.

    多囊卵巢综合征苍附导痰汤加减方网络药理学胰岛素抵抗生殖激素

    基于UPLC-Q-TOF-MS和多元统计分析的白术道地性研究

    余欢欢张国亮史月姣陈栋杰...
    47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不同产地白术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为白术的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结合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安徽、河北、浙江的25批白术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用VIP值、t检验筛选出组间差异显著的指标性成分.结果 不同产地的白术化学差异较为明显,共鉴定出 10个差异化合物,其中浙江白术的姜黄烯、Atractylmacrol D、白术内酯Ⅲ、3β-羟基苍术酮、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β-Vatirenene和苍术酮等成分显著高于安徽或河北样品,可作为潜在的道地性标志物.结论 本研究为全面评价白术药材的质量和道地性提供了依据,并发现不同产地白术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可能与环境、品种和种植方式等有较大关系.

    白术道地性UPLC-Q-TOF-MS多元统计分析质谱分子网络

    基于多种算法建立牡蛎及石决明的拉曼光谱鉴别模型

    李君翔倪琳王亚飞马寒露...
    47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拉曼光谱建立多种算法的定性模型,用于贝壳类动物药牡蛎和石决明的鉴别分析.方法 采集32批牡蛎和29批石决明共计366个样品的拉曼光谱,光谱在Matlab软件中作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Scale Normalization for Image Pyramids基线校正、归一化预处理,并对全部及特征波段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使用K最邻近法、决策树算法、判别分析法、集成学习法、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6种分类算法建立鉴别模型,通过贝叶斯优化对前5种模型性能进行提升.结果 预处理后拉曼信号峰明显,降维后牡蛎和石决明有聚类趋势.建立以200~310,670~740,1 050~1 100 cm-1为特征波段的5种算法鉴别模型,相比于全波段模型,除集成学习法、支持向量机外,其他算法准确率均有一定的提高.贝叶斯优化后,有3种模型训练集准确率达到98%,测试集准确率达到100%.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分类,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的正确率均达到100%,能够准确地区分牡蛎和石决明.结论 基于多种算法或IP建立了牡蛎及石决明拉曼光谱鉴别模型,预测效果均较为理想,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实现牡蛎和石决明的百分百准确、快速鉴别.

    拉曼光谱分类算法鉴别模型牡蛎石决明

    6种内生菌对发酵人参茎叶农药残留降解和皂苷转化的影响

    田颖郜玉钢张雪高飞...
    483-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6种内生菌对人参茎叶中5种农药残留降解和20种皂苷单体转化的影响.方法 在同一培养条件下,通过GC、HPLC分别对6种人参内生芽孢杆菌处理前后人参茎叶中农药残留及人参皂苷含量进行测定,计算6种内生菌对人参茎叶中农药残留率和皂苷转化率,评价内生菌对人参茎叶转化产物质量的影响,优选出降农残和转化皂苷效果好的菌株.结果 6种人参内生菌对人参茎叶中的5种农药残留均有降解作用,其中,多黏类芽孢杆菌对农药残留降解作用最强,氟啶胺、六六六、五氯硝基苯、毒死蜱、滴滴涕的降解率分别为86.90%,88.89%,79.88%,86.12%和86.67%(P<0.05);对20种单体皂苷均有转化作用,其中,赖氨酸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转化人参茎叶皂苷作用最强,20种单体皂苷加和值分别为5.84%和5.85%(P<0.05).结论 6种内生菌对人参茎叶农药残留降解和皂苷转化的影响不同,多黏类芽孢杆菌降解农药残留效果最好,赖氨酸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转化人参皂苷效果最好,为提高人参茎叶总皂苷提供理论依据.

    人参内生菌人参茎叶农药残留降解人参皂苷转化

    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长春西汀和阿朴长春胺酸的含量及其应用

    张林琪苏文俏郭建军游宇...
    489-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和验证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长春西汀和阿朴长春胺酸的方法,并用于临床样品检测.方法 以长春西汀-d5、阿朴长春胺酸-d4为内标,人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法沉淀处理,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UPLC®BEHC18(2.1 mm×50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1;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监测模式.结果 长春西汀和阿朴长春胺酸线性范围分别为0.04~20.0ng·mL-1(r=0.999 7)、0.50~250ng·mL-1(r=0.999 6),检测限分别为0.01,0.10 ng·mL-1,待测物与内标提取回收率均为94.81%~105.0%,基质效应为94.51%~105.0%,RSD均<5%;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10%.结论 本法特异性强、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长春西汀临床生物样品检测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长春西汀阿朴长春胺酸血药浓度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U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依匹哌唑浓度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

    李莎宋佩颖李鑫鑫吴强...
    494-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简便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依匹哌唑浓度,并应用于2种片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以 0.1%甲酸水溶液(A)-乙腈-甲醇(50∶50,含 0.1%甲酸)(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进样量为2μL,柱温40℃,以正离子MRM模式测定依匹哌唑(m/z 434.2→273.2)的浓度,依匹哌唑-d8(m/z442.4→281.3)作为内标,离子源为ESI源.血浆样本加入内标,加入甲醇后进行蛋白沉淀,取上清液稀释后进样检测.结果 依匹哌唑在0.2~50 ng·mL-1呈线性关系,定量下限为0.2 ng·mL-1,质控样品批内、批间精密度CV≤5.0%,准确度相对偏差在标示值-1.7%~5.5%内,提取回收率、专属性、基质效应、稳定性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技术指导原则.本法被成功应用于健康受试者单剂口服2 mg依匹哌唑口崩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参比制剂空腹及餐后给药状态下平均Cmax分别为19.62和20.83 ng·mL-1,受试制剂空腹及餐后给药状态下平均Cmax分别为21.68和19.74ng·mL-1.结论 该方法具有前处理过程简单,灵敏度高,色谱峰形好的优点.受试制剂依匹哌唑口崩片与其参比制剂相比,具有生物等效性.

    依匹哌唑抗精神病药血浆浓度生物等效性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