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氟比洛芬的浓度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

    杨帆丁桂兵刘梅吴晋...
    938-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并验证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人血浆中氟比洛芬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生物等效性.方法 液相条件:使用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3.0 mm×100mm,3nm);柱温设定为40℃;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40∶60),B为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0.6mL·min-1;梯度洗脱,血浆样品采用蛋白沉淀的前处理方法.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源(ESI);负离子模式;氟比洛芬和氟比洛芬-d5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243.1-499.2和m/z248.0→204.3.结果 本分析方法总运行时间为4.5 min,氟比洛芬和氟比洛芬-d5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43,2.44min.该方法在0.5~100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精密度在1.3%~12.5%,准确度在97.2%~115.2%.批间精密度在1.9%~11.6%,准确度在99.5%~107.8%.提取回收率范围为103.5%~104.9%,基质效应不显著.在不同的测试条件下,氟比洛芬在溶液和血浆中都是稳定的.验证方法成功应用于一项在中国健康志愿者开展的随机、开放、两周期、四序列、交叉给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 表明,2种每40 mg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外用给药下,生物等效性符合接受标准,安全和耐受性良好.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的药动学参数为Cmax(19.695±13.159)和(18.135±11.772)ng·mL-1、Tmax(19.375±3.807)和(19.575±4.138)h、AUC0-∞(534.402±272.792)和(506.529±256.746)h·ng·mL-1.结论 该方法可应用于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氟比洛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药动学生物等效性

    基于UPLC-MS/MS的新型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4k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李波吴慧慧李雪梅汤文建...
    945-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新型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4k的浓度,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次尾静脉注射和灌胃给予4k.以三氯生为内标,建立并验证U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4k的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SD大鼠单次静脉注射后主要药动学参数为 T1/2(0.54±0.39)h,Tmax 0.033 h,Cmax(2 730.72±803.13)ng·mL-1,AUC0-∞(577.72±174.58)ng·mL-1·h,Vd(1 241.17±657.98)mL·kg-1,CL(1 882.67±610.03)mL·kg-1·h-1,MRT0-∞(0.42±0.19)h.由于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血药浓度低于定量下限,因此无法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快速灵敏,适用于大鼠血浆中4k浓度的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N-苄基苯胺类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药动学

    基于FAERS的胺碘酮相关失明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刘艳鑫董长江邹剑舒亚民...
    950-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FAERS对胺碘酮相关失明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进行信号挖掘,探索相关失明ADE的发生特点以及胺碘酮与相关失明ADE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FAERS 2016年第1季度—2021年第4季度共24个季度的胺碘酮相关失明ADE报告数据,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综合标准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再利用MedDRA规范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 获得胺碘酮报告数39 166个,胺碘酮相关失明ADE报告503个,其中失明、单侧盲、黑朦、一过性黑朦4个首选语运用2种方法均提示生成可疑信号.在503份患者报告中,男性所占比例(64.41%)高于女性(31.22%),在已知年龄的患者中,年龄主要集中在≥65岁(6.16%).报告人员以律师和消费者为主90.46%,医务人员占比较低;除给药途径未知的患者,其余所有患者给药途径为口服(66.80%).胺碘酮相关失明ADE的中位发病时间为692 d(四分位间距422.5~1 045.75 d);占比最高的患者结局为其他严重的医疗事件,报告病例279例(55.47%),患者结局为死亡的报告病例73例(14.51%),居第3位.结论 需重视胺碘酮的失明风险,重点关注男性、>65岁老人、给药途径为口服的患者,加强用药前的眼科评估及用药中、用药后的眼部监测,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防止相关失明ADE的发生.

    胺碘酮失明FAERS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报告比值比法综合标准法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特立帕肽与阿巴洛肽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何家汝卢伟涛黄雅焱陈文瑛...
    956-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特立帕肽、阿巴洛肽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及合理选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特立帕肽2004年第1季度—2021年第3季度、阿巴洛肽自2017年上市至2021年第3季度的ADE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 ratio,PRR)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两药相关ADE报告并统计报告人群的性别、年龄、严重ADE等基本信息.结果 排除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类手术及医疗操作,以及产品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与药物无关的信号后,得到特立帕肽相关的ADE报告有88 474例,有效信号为600个,信号涉及22个系统器官;阿巴洛肽相关的ADE报告有12 286例,有效信号为137个,累及系统器官17个.按发生频次排序,2种药物发生最多的ADE分别是头晕(4 896例)和头痛(1 485例);按信号强度排序,特立帕肽报告的尿氨基端肽升高(ROR:135.867)和阿巴洛肽报告的血清Ⅰ型原胶原蛋白氨基端前肽降低(ROR:881.625)居于首位,说明书中均未提及.两药ADE信号均集中于各类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结论 特立帕肽与阿巴洛肽上市以来的应用总体较为安全,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大多较为轻微,但治疗期间仍需特别注意罕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定期检测血钙、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提防骨骼系统ADE.

    特立帕肽阿巴洛肽骨质疏松美国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PD-1/PD-L1抑制剂致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颜楠徐文俊陈旭朱华...
    964-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1/PD-L1)抑制剂相关肝脏毒性发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纳入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2年3月使用PD-1/PD-L1抑制剂期间出现免疫相关肝脏毒性(immune mediated hepatitis,IMH)的患者共26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时间、合并用药、临床表现、肝损伤类型、治疗手段和转归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3~80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4例;≥3级不良反应中男性3例,女性3例;女性患者≥3级不良反应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发生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7.5d(2~248 d),其中20例为1~2级不良反应,均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6例为3~4级不良反应,分别为肝细胞损伤型1例、胆汁淤积型2例和混合型3例.停药或对症处理后肝功能恢复时间范围为2~41 d,平均好转时间为(18.45±9.89)d.不良反应恢复后19例患者继续免疫治疗,其中8例患者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随访22例患者肝功能均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使用PD-1/PD-L1抑制剂需高度警惕IMH,尤其是用药初期和之前发生过IMH的患者.女性患者发生IMH的严重程度可能更高,需及时对症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相关肝毒性回顾性分析

    互联网药学服务研究现状和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楚尧娟王小宝张翔宇王梦丽...
    968-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内外互联网药学服务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进一步开展互联网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发表的有关互联网药学服务研究的文献,采用BICOMB 2.02软件对纳入的中英文文献分别进行提取和统计,并生成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利用NetDraw 2.089软件对共现矩阵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绘制社会网络图,并利用Ucinet 6.212软件对网络进行中心度分析;利用gCLUTO 1.0软件对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关于互联网药学服务研究的中文文献159篇,互联网药学概念最早出现于2000年;英文文献纳入62篇,相关研究最早发表于1999年;发文量最多的中英文期刊分别是《中国药房》和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确定了当前关于互联网药学服务研究的6个主题:互联网药学服务在社区慢病患者中工作模式的研究、移动互联网平台在药学咨询服务中的研究、云药房(网上药店)互联网药学服务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研究、互联网药学实践在药师或临床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发展对药师的影响研究.结论 该研究全面深入分析了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催化加速了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发展,在疫情防控新形势和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下,伴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互联网药学服务也将蓬勃发展.

    互联网药学服务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

    专利视角下全球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研究现状分析

    金鑫付尧张艳莉
    97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梳理全球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SGLT2)抑制剂相关专利的现状,探讨该领域技术的研究布局及发展趋势,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以全球SGLT2抑制剂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通过Incopat数据平台对其进行计量学统计和分析.结果 与结论 SGLT2抑制剂相关技术专利于2014年后开始迅速增加,现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分类号A61K、A61P、C07D的专利申请相对活跃,全球热点主题分布在医用配置、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特定治疗活性等方向,头部研发机构主要聚焦在关键中间体、半水合物、协同转运蛋白、心力衰竭等聚类关键词方面.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专利布局专利分析

    山东省社会药房慢性病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徐红
    982-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研山东省内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管理的现状,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山东省5个地市155个社会药房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慢性病管理的人员配备、服务项目和阻滞因素等;分地市选取1 155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研患者对药房慢性病管理的认知、需求、参与和认可情况.结果 社会药房主要围绕高血压(90.5%)、糖尿病(87.5%)和慢阻肺(75.2%)等慢性病开展服务,管理项目主要有用药指导(90.3%)、健康教育(89%)和生化指标检测(85.8%),阻滞性因素是缺少专业管理人员(61.3%)、患者依从性差(52.9%)和对药房缺少信任(48.4%).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度(65.2%)低,参与药房管理的积极性低(56.5%);期望药房建立慢性病管理专区(57.7%),检测生化指标(56.2%),提供用药指导(50.8%);73.6%的患者信任药房的管理,满意度为86.7%.结论 慢性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疾病康复需求和健康管理需求,但仍面临多重挑战,社会药房需要利用好各类利好政策,从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

    山东慢性病社会药房调查问卷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经历李恩力张春意孙健...
    989-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 PUFA)的有效成分包括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的作用.研究表明,饮食中补充ω-3 PUFA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等多种肺部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本文就ω-3 PUFA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ω-3 PUFA在呼吸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肺部疾病急性肺损伤哮喘

    抗肿瘤药物诱导脱发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叶玲叶娟党雪菲翟青...
    994-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脱发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抗肿瘤药物包括细胞毒性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内分泌药物等,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患者脱发.虽然脱发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与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相比,脱发也往往被医师所忽视,但是脱发对患者外在形象、性取向及自尊心等均有影响,有些患者甚至还会出现焦虑或抑郁现象,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因此本文对抗肿瘤药物导致脱发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患者脱发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抗肿瘤药物脱发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