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C-MS/MS测定替米沙坦片中10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

    刘晶晶梁智渊梁爱仙钟丹敏...
    1224-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GC-MS/MS同时测定替米沙坦片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N-亚硝基甲乙胺(NMEA)、N-亚硝基二乙胺(NDEA)、N-亚硝基-N-乙基异丙胺(NEIPA)、N-亚硝基二异丙胺(NDIPA)、N-亚硝基二正丙胺(NDPA)、N-亚硝基二正丁胺(NDBA)、N-亚硝基哌啶(NPIP)、N-亚硝基吡咯烷(NPYR)和N-亚硝基吗啉(NMOR)10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 样品经甲醇提取,经Agilent VF-WAXms(30m×0.25 mm,1 μm)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NDMA、NMEA、NDEA、NEIPA、NDIPA、NDPA、NDBA和NPIP在0.2~5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1.0000;检测限均为0.05ng·mL-1,定量限均为0.2n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RSD=9.2%,n=9),108%(RSD=6.1%,n=9),107%(RSD=5.3%,n=9),106%(RSD=3.9%,n=9),102%(RSD=5.0%,n=9),99%(RSD=6.9%,n=9),97%(RSD=8.6%,n=9),101%(RSD=4.4%,n=9).NPYR和NMOR在 1.0~50ng·mL-1 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 1.000 0;检测限均为0.4ng·mL-1,定量限均为1.0 n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RSD=6.4%,n=9),103%(RSD=6.1%,n=9).所收集的254批样品中,12批次检出NDMA,其余9个杂质在254批样品中均未检出.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替米沙坦片或其他制剂中NDMA、NMEA、NDEA、NEIPA、NDIPA、NDPA、NDBA、NPIP、NPYR和NMOR 10种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

    替米沙坦片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暴露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意外妊娠的胎儿风险评估

    郑丹陈琳
    1230-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享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妊娠16周内意外暴露甲氨蝶吟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的胎儿风险评估,为妊娠期用药风险咨询与沟通提供参考.方法 药师充分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借助妊娠期用药风险评估工具,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药物代谢特点、动物生殖毒性及人类妊娠期用药安全证据等方面分析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的影响,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实施暴露登记及持续追踪随访.结果 药物致胎儿畸形及发育异常多来源于动物研究及个案报道,部分较大型队列研究结果较乐观.基于现有证据尚不能作出甲氨蝶吟、来氟米特妊娠期用药风险定论.药物风险不能排除,但患者服药剂量低于文献报道常见致畸剂量,需综合考虑,谨慎权衡利弊.患者要求继续妊娠,最终足月顺利分娩一小于胎龄儿女婴,外观、骨骼、内脏无明显畸形.结论 该个案中低剂量甲氨蝶吟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未增加出生缺陷风险.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可能与孕妇自身疾病及用药相关,婴儿远期结局需进一步随访.

    妊娠类风湿性关节炎甲氨蝶吟来氟米特胎儿风险评估

    胆汁酸-肠道菌群轴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陈冰婷杨建谭惠文马晓丽...
    1235-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和正常人群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差异,探讨胆汁酸-肠道菌群轴在T2DM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代谢组学、16S rRNA测序手段分别对T2DM患者中的血清胆汁酸含量及粪便肠道微生物进行检测及分析,结合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明确胆汁酸-肠道菌群在T2DM中的代谢对话关系.结果 血清胆汁酸含量和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在T2DM患者与正常人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与正常人群相比,甘氨熊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的含量在T2DM患者中显著降低;T2DM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属、普拉梭菌属的相对丰度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而狄氏副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艾克曼菌属、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甘氨熊脱氧胆酸与狄氏副拟杆菌属、艾克曼菌属呈正相关,与克雷伯氏菌属呈负相关.结论 胆汁酸-肠道菌群轴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必要因素,在T2DM中发挥重要作用.

    胆汁酸肠道菌群2型糖尿病

    苏州地区14家医疗机构医师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认知现状及药学需求调查研究

    颜伊琪汪皖青潘杰郁件康...
    1240-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苏州地区14家医疗机构医师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以下简称"集采政策")的认知现状及药学服务需求的调研,了解集采政策推进情况,更好地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促进药学服务转型.方法 2021年5-7月采用问卷星调查的方式,调研苏州地区14家医疗机构医师对集采政策知晓情况、评价情况、用药行为及药学需求.对各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汇总和描述性分析,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计调研1 134份问卷,有效回收1 005份.知晓情况:知晓集采政策的医师有826人,知晓率为82.19%.医疗机构等级、专业职称、学历、集采政策培训次数对集采政策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机构等级越高、专业职称越高、学历越高、集采政策培训次数越多的医师知晓率越高.评价情况:知晓集采政策的医师中,有61.26%的医师对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以下简称"集采药品")治疗效果满意,69.49%的医师对集采药品安全性满意.不同学历、集采药品培训次数对集采药品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专科学历的医师对集采药品满意度较高;参与集采政策培训次数越多,对集采药品评价越高.用药行为变化:知晓集采政策的医师中,83.90%的医师在开具医嘱时会优先选择国家集采药品.不同医疗机构等级、学历、集采政策培训次数在用药行为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医疗机构医师开具医嘱时更加会优先选择国家集采药品;专科学历医师会更主动了解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参加集采政策培训次数越多,用药时会优先选择国家集采药品.药学需求:89.10%的医师需要药师推送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科普文章、提供集中采购药品前沿信息和进展,83.29%的医师需要药师提供集中采购药品医保相关政策信息.结论 苏州地区14家医疗机构医师对集采政策认知程度及药学服务需求较高,医师和药师在集采政策的推进过程中应发挥更多的作用.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认知现状药学需求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临床药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葛卓琦孙玉凤张瑞熊世娟...
    1248-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培养的新模式,培养更加具有实践能力的临床药师.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培养模式,以临床药师岗位胜任力为培养目标,结合临床和药学教育资源,制定培养计划并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评价2019-2020年36名学员在基本技能、药学专业素质、药学服务能力、临床基础水平、科研能力5个维度的学习成效.结果 学员认为基于OBE理念,培训后5个维度的分值明显提高,平均分值最多提高4.39分,考核专家及带教老师对学员各维度的评分均>6分.结论 OBE理念下的临床药师培养模式能够满足临床药师培训的要求,有助于临床药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员实现药学知识、临床基础、实践技能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成果导向教育临床药师培训实践

    基于FMEA法的住院药房智能麻精药品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杨文斌耿洲邱琦浦静雯...
    1253-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实证性研究构建麻精药品全闭环追溯体系,优化药师及护士操作规范,提升麻精药品管理水平及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采用FMEA法识别麻精药品管理全流程的风险点,通过计算风险优先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确定优先改善的风险点,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精药品管理过程中共找出处方不规范、无法完全实现批号追踪、空安瓿回收率低、废弃药品处置不规范等9个中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经优化改善后,RPN值均≤20,共下降312个RPN,下降幅度达72.6%.智能麻精药品管理系统顺利运行,处方修改率由11.56%下降至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事件的发生由每月(6.67±0.58)件下降至0件;人力成本显著下降;其他诸如空安瓿回收率、麻精药品批号管理准确率、废弃药品处置规范率、麻精药品专用账册规范率均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FMEA方法显著降低了住院药房麻精药品管理的风险.智能麻精药品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保证了麻精药品全程可追溯,也极大便利了医务人员的操作.

    麻精药品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智能麻精药品管理系统药房管理

    砷剂联合方案抗血液肿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张燕芳朱晨影康媛源苏力德...
    1260-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氧化二砷(砷剂)即中药"砒霜",最初以"毒物"被大众熟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砷剂被发现可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并显著提高其治愈率,从而成为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砷剂和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均可以特异性降解PML-RARα融合蛋白,其联合方案已成为APL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此外,砷剂/ATRA方案和砷剂/干扰素α方案分别在非APL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中发挥协同、靶向抗肿瘤作用.砷剂还能诱导活性氧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砷剂联合Bcl-2抑制剂等药物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在多种血液肿瘤中发挥了协同诱导凋亡的作用.本文结合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对砷剂联合方案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血液肿瘤

    蜂毒肽在治疗炎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周琴曾佳刘志丹王计童...
    1270-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性疾病是指因过度炎症反应所引发的或伴有炎症并发症的一类可影响人类健康的病症.目前临床上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炎性疾病的目的,而常用的抗炎药虽然疗效明确,但都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易给机体造成二次伤害,故抗炎新药亟待开发.蜂毒肽是从蜂毒中分离出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可通过介导炎症通路信号传递、抑制炎症细胞活性及炎症介质分泌等途径治疗多种炎性疾病,且疗效较好,具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蜂毒肽在治疗不同炎性疾病中的作用特点、蜂毒肽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总结,以为后期蜂毒肽抗炎应用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蜂毒肽炎症抗炎机制不良反应应对策略

    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

    赵剑锋张雪祁进宋宗华...
    1278-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中药饮片、中成药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均按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规定建立了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技术在196个已发布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中的应用情况,发现部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存在物质基础研究薄弱,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分析时间过长、对照品使用数量过多等问题.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当落实标准维护主体责任,践行绿色标准理念,持续开展中药标准汤剂物质基础研究,优化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色谱条件,深入挖掘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信息,通过相对保留时间定位或者设置相对峰面积规定,尽可能地建立可以区分多基原、生品与炮制品、伪品及易混淆品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保障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指纹图谱特征图谱质量控制

    罗格列酮的不良反应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郑媛媛聂鹏
    1282-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罗格列酮不良反应产生机制,并结合其拓展应用文献,探讨该药物用途.方法 对已报道的罗格列酮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结果 经文献调研发现,罗格列酮长期使用可导致心力衰竭、液体潴留、骨流失、睾酮分泌减少、骨髓生成减少以及肝脏毒性等不良反应,近年来也有文献报道罗格列酮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糖尿病、肿瘤等相关疾病.结论 进一步认识了罗格列酮对动物或人体的作用机制,罗格列酮的安全使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罗格列酮作用机制拓展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