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高通量测序模式和方法,对比分析营养不良儿童和正常儿童中肠道菌群物种存在的多样性和实际组成特点存在的差异.方法 选取 20 例营养不良患儿作为A组,选择 20 例身体正常的儿童作为B组,采集分析粪便样本,提取细菌中的核糖体DNA(RDNA),通过两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模式和方法,增加V4~V5 区域实现高通量的测序设计,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研究;构建相应的稀释曲线,使用MOTHUR软件实现APLHA的多样化的计算分析,通过R语言实现热图(HEAT MAP)分析研究,实现典型关联分析(CCA),之后分别在样本的门和属两个列表中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归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物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物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中共发现微生物 154 种.A组肠道菌群的操作性分类单元(OTU)为 320,B组大肠产甲烷菌群的OTU为 348,以及其共同OTU为 290,两组肠细菌群门的细菌中共检出 14 个.为更好地展现检测结果,本研究依托柱状图优势,将各个样品进行分类学层面的比较和研究.A组硬壁菌门及未分级菌(乳酸菌)的OTU少于B组,拟杆菌(多形状杆菌、罗斯菌)的OTU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组含有的菌群外,B组还独有厌氧弧菌属、厌氧螺菌属等 19 种,远超A组体内的菌群种类和丰度.两组体内多形杆状菌、隐秘杆菌属等 5 种菌群丰度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菌群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不良儿童肠道菌群中硬壁菌的数量较少,其中多形杆状菌和罗斯菌的浓度较高,为保持菌群的稳定性与均衡,必须利用不同菌属的实际特性做好菌落的调节,确保儿童有良好的消化吸收与身体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