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沈虹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8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00例)和对照组(30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血压24 h波动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0% 与对照组的95。00% 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88。94±7。62)μmol/L、血尿素氮(4。72±0。36)mmol/L、尿微量白蛋白(58。41±5。51)mg/24 h均低于对照组的(93。62±6。72)μmol/L、(5。09±0。42)mmol/L、(84。33±3。77)mg/24 h(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24 h波动值(8。23±1。31)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24 h波动值(5。42±1。41)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0。42±1。56)、(8。72±1。68)mm Hg(P<0。05)。结论 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较好,值得应用。

    盐酸贝那普利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靶向治疗中应用吉非替尼的疗效观察

    赵丽丽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靶向治疗中应用吉非替尼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模式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 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治疗后,观察组 β2微球蛋白(1。42±0。38)mg/L、神经烯醇化酶(8。34±1。45)μg/L、糖抗原125(25。07±6。49)U/ml、癌胚抗原(18。59±4。16)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3±0。55)mg/L、(20。76±3。42)μg/L、(41。88±9。65)U/ml、(30。31±4。19)μg/L(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7(5。04±1。16)pg/ml、白细胞介素-8(18。52±0。72)pg/ml、肿瘤坏死因子-α(33。78±2。88)pg/ml低于对照组的(6。39±1。38)、(22。26±0。85)、(39。30±2。19)pg/ml(P<0。05)。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1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P<0。05)。结论 对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吉非替尼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毒副作用

    研究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静刘凤英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喹诺酮类药物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效果。方法 选取9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喹诺酮类药物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慢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评分,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水平,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慢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慢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6。53±2。72)mg/L、降钙素原(152。01±21。81)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9。07±3。14)mg/L、(183。21±26。53)pg/ml(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PEF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FVC(2。59±0。14)L、FEV1(2。09±0。17)L、PEF(4。19±0。31)L/s均高于对照组的(2。36±0。18)L、(1。75±0。20)L、(3。65±0。28)L/s(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本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8。42±6。10)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42。90±5。53)mm Hg、动脉血氧分压(83。40±6。60)mm Hg高于对照组的(76。73±6。92)mm Hg(P<0。05)。两组治疗后圣乔治呼吸问卷的症状、活动、影像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圣乔治呼吸问卷的症状评分(1。09±0。53)分、活动评分(1。21±0。46)分、影像评分(1。12±0。4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8±0。80)、(1。79±0。65)、(1。93±0。74)分(P<0。05)。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慢阻肺效果优良,其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使得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喹诺酮类药物盐酸氨溴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生活质量

    坦索罗辛联合丁溴东莨菪碱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单发肾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林精精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丁溴东莨菪碱联合坦索罗辛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单发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单发肾结石患者纳入本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丁溴东莨菪碱促进结石排出,试验组术后给予丁溴东莨菪碱+坦索罗辛促进结石排出。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消失时间、炎症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 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试验组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消失时间分别为(8。31±9。76)、(7。08±0。47)d,短于对照组的(13。66±2。33)、(10。55±0。78)d(P<0。05);试验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3。25±3。15)ng/L、白细胞介素-6(IL-6)(23。84±2。32)ng/L、C反应蛋白(CRP)(39。88±3。19)mg/L均低于对照组的(53。36±3。76)ng/L、(29。77±2。77)ng/L、(48。92±3。44)mg/L(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单发肾结石患者术后应用丁溴东莨菪碱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消失时间,炎性程度得到抑制,且并未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单发肾结石坦索罗辛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丁溴东莨菪碱临床疗效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金水宝片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分析

    朱亚男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金水宝片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接受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金水宝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BUN、β2-MG、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别为(75。59±10。86)μmol/L、(5。24±1。31)mmol/L、(1。44±0。31)mg/L、(15。33±2。09)mg/L,均低于对照组的(81。32±10。45)μmol/L、(6。15±1。62)mmol/L、(1。89±0。42)mg/L、(17。66±2。18)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MDA、SOD、GSH-Px水平分别为(3。75±0。34)μg/L、(92。33±10。22)IU/ml、(77。88±9。12)IU/ml,均高于对照组的(3。05±0。38)μg/L、(85。66±9。92)IU/ml、(70。22±9。24)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金水宝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改善肾功能,充分发挥抗氧化功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胰激肽原酶肠溶片金水宝片抗氧化指标

    克霉唑阴道片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歌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克霉唑阴道片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128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编号方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硝酸咪康唑栓(商品名:达克宁)治疗,观察组应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60/63)高于对照组的84。62%(5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3/63)低于对照组的20。00%(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通过克霉唑阴道片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达克宁更好,安全性更高,直接推荐。

    克霉唑阴道片霉菌性阴道炎硝酸咪康唑栓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无痛分娩产妇使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实施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研讨

    罗小波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产妇选择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完成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00例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麻醉研究分组依据,分为参照组(n=150)和研究组(n=150)。参照组施以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完成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施以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完成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出血量,分娩结局(剖宫产、器械助产以及自然分娩)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自然分娩产妇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31±1。03)min,出血量为(194。26±11。25)ml;参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3。59±1。05)min,出血量为(194。29±11。24)ml;研究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出血量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宫内窘迫发生率0。67%以及胎儿窒息率0。67%较参照组的6。00%、5。33%显著降低(P<0。05);两组剖宫产、器械助产以及自然分娩比例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麻醉前,两组自然分娩产妇VAS评分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VAS评分分别为(4。29±0。15)、(3。05±0。16)、(0。99±0。12)分,均较参照组的(7。35±0。13)、(5。16±0。15)、(2。15±0。13)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临床无痛分娩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期间选择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可将麻醉起效时间有效缩短,将分娩时疼痛感有效降低。

    无痛分娩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

    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卜声镝陆翔李虹颖李善善...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去甲基化药物(HMAs)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初诊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地西他滨治疗18例,阿扎胞苷治疗15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3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38~82岁,中位年龄69岁。根据预后积分系统分为较低危组7例和较高危组26例。所有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ORR)为54。5%(18/33),其中2例完全缓解(CR),2例骨髓完全缓解(mCR),5例部分缓解(PR),9例血液学改善(HI),6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PD)。治疗期间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26例,感染15例,恶心呕吐3例,无3~4级出血和肝功能损伤。结论 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初诊MDS患者的ORR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尤其在老年MDS患者中获益更多。

    去甲基化药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不良反应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效果研究

    庞欣杰卢锦容罗斌黄天安...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指标及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更加平稳,且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98。96±4。0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4。1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7。25±1。38)min短于对照组的(31。14±4。16)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上肢手术中运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因此,具备临床借鉴与推广的价值。

    小儿上肢手术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效果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的效果比较

    黄丽梅林小艺黄宝玲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镇痛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为98。04%(50/5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35%(42/51)(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80%(5/5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5。10%(23/51)(P<0。05)。镇痛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镇痛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2。23±5。13)分低于对照组的(16。59±4。81)分(P<0。05)。结论 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镇痛价值肯定,相较于硫酸吗啡缓释片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癌症疼痛生活质量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