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循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胡盛寿

双月刊

1000-3614

xunhuanzazhishe@sina.com

010-68331758

100037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中国循环杂志/Journal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3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心血管病学术刊物。以从事心血管病专业预防、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自创刊以来,期刊质量不断提高。1993年开始被中国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列为统计源期刊、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4年被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1995年以来一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997年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 199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列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2002年被万方数据库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2005年本刊获得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肌病心内膜心肌活检及病理检查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心肌病心内膜心肌活检及病理检查临床应用指南专家组宋雷...
    114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类型,随着认识提高,心肌病的定义及分类正经历快速的进展与演变.心内膜心肌活检和病理检查在心肌病诊断及治疗中已有越来越多的循证依据和进展,但仍然有很多医疗机构对心内膜心肌活检及其病理诊断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不足.鉴于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心肌病心内膜心肌活检及病理检查临床应用指南》,旨在提升我国心肌病心内膜心肌活检及病理检查水平.

    心肌病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临床应用指南

    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专科联盟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生活方式医学分会...
    115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近年来全国范围CHD的检出率呈增长趋势,其中复杂CHD的比率逐年下降,经外科手术、介入手术或药物保守治疗后,约90%的患儿可生存至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并需要进行全面长期的评估随访.心脏康复是一种包含康复评估、运动训练、营养咨询、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危险因素控制等行为干预的综合诊疗手段,部分研究已证实其对CHD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管我国CHD各区域治疗呈现提升趋势,但心脏康复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评估和康复方案.为促进我国CHD领域里心脏康复的发展、应用和推广,由国内心外、心内、重症医学、儿科学、康复医学、运动学/运动医学、临床营养、精神心理、中医学等领域专家组成本共识编写委员会,编写此专家共识,原则上适用于0~18岁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康复

    冠状动脉病变分型与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关系

    闫森许浩博黄晓青张海鹏...
    1170-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分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接受连续2次冠脉造影检查且造影发现冠脉非靶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255例.患者均在第1次冠脉造影时记录到了至少1处冠脉非靶病变,所有患者均在2年内完成2次冠脉造影检查,非靶病变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冠脉病变分型分为A/B1型病变,B2/C型病变,依据患者非靶病变是否有B2/C型病变分为无B2/C型病变(简单病变组)和有B2/C型病变(复杂病变组).记录所有冠脉非靶病变的特征和定量冠脉造影结果并进行前后2次对比,判断冠脉非靶病变是否进展,并记录患者的血运重建情况.结果:共纳入1255例患者,男性1003例(79.9%),年龄(58.0±9.7)岁.其中简单病变组402例,复杂病变组853例;共有1670处非靶病变,其中A/B1型病变619处(A型病变214处,B1型病变405处)和B2/C型病变1051处(B2型病变796处,C型病变255处).随访(14.8±4.5)个月.与简单病变组相比,复杂病变组年龄较大,冠心病家族史及合并脑卒中病史比例均较低(P均<0.05).复杂病变组患者基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简单病变组高(P均<0.05).复杂病变组的非靶病变进展比例(21.8%vs.13.2%,P<0.001)和非靶病变血运重建比例(16.5%vs.11.2%,P=0.013)均高于简单病变组.两组的非靶病变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水平,复杂病变组较简单病变组非靶病变进展比例更高(17.4%vs.11.0%,P<0.001),非靶病变血运重建比例更高(13.0%vs.9.2%,P=0.0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2/C型病变是非靶病变进展(HR=1.732,95%CI:1.275~2.351,P<0.001)和非靶病变血运重建(HR=1.477,95%CI:1.053~2.070,P=0.024)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脉非靶病变B2/C型病变的进展风险更大,血运重建风险更高,应更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警惕病变进展所引起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病变分型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病变进展血运重建

    心脏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评估冠心病预后的应用价值

    李静魏子寒王可颜
    1177-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在冠心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9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图像,其中主要包括电影成像和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成像,电影成像用于计算左心功能及二维心肌整体纵向峰值应变,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成像用于判断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并计算梗死体积,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终点为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力衰竭住院和心原性死亡.结果:中位随访41(37,49)个月期间,456例(27.0%)患者发生MACE.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54,95%CI:0.945~0.963)、二维心肌整体纵向峰值应变(HR=1.182,95%CI:1.133~1.233)、心肌梗死体积(HR=1.037,95%CI:1.032~1.043)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HR=0.975,95%CI:0.937~0.991)、双支血管病变(HR=1.344,95%CI:1.076~1.683)、三支血管病变(HR=1.651,95%CI:1.309~2.083)均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01).结论:心脏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可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脏磁共振成像冠心病预后

    血清微量营养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多变量、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刘畅谢骞张兴张重阳...
    1183-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两样本、多变量、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探讨血清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铜、铁、硒、锌、钙、镁、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欧洲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以上述14种血清微量营养素为暴露因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工具变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结局.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WME)、简单模型、加权模型进行两样本MR分析,评估各血清微量营养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变量MR分析评价单一暴露因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效应,采用反向MR分析评价它们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使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法、MR-PRESSO以及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价结果稳健性.结果:单变量两样本MR分析发现,血清维生素A(IVW:OR=0.019,95%CI:0.001~0.451,P=0.014)、维生素B12(IVW:OR=1.221,95%CI:1.015~1.469,P=0.034)、铜(IVW:OR=1.023,95%CI:1.003~1.044,P=0.026)和钾(IVW:OR=0.837,95%CI:0.714~0.980,P=0.027)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多变量MR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A(IVW:OR=0.016,95%CI:0.001~0.214,P=0.002)和铜(IVW:OR=1.029,95%CI:1.002~1.056,P=0.036)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独立因果效应.反向MR分析观察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与血清维生素A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但效应极小(IVW:OR=0.9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与血清铜水平之间无反向因果关联.几乎没有证据支持其余血清微量营养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结果稳健.结论:血清维生素A和铜水平可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有重要作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孟德尔随机化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二尖瓣修复失败风险因素分析

    刁晓林朱坤夏芸徐航...
    1190-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二尖瓣修复失败风险预测模型,为二尖瓣手术难度评价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200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二尖瓣修复术的2314例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分析临床资料,以二尖瓣修复即刻失败及二尖瓣修复术后院内复发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应用极速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和沙普利可加性解释模型(SHAP)分析探索二尖瓣修复失败的风险因素,并建立基于混合专家(MoE)的机器学习模型,作为二尖瓣修复失败风险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二尖瓣修复复杂性评分进行对比.结果:2314例患者中,98例(4.2%)患者修复失败.患者自身因素如三尖瓣收缩期压差,A3、A3P3区病变,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房前后径等,均与二尖瓣修复失败风险相关;此外,术者特征相关因素,如术者累积修复失败率、术者累积主刀修复手术量、术者年资,同样是二尖瓣修复失败的风险因素.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MoE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79,预测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复杂性评分.结论:基于MoE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二尖瓣修复失败风险,该评估系统能够有效辅助临床医师评估二尖瓣修复失败的风险,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二尖瓣反流二尖瓣修复风险预测机器学习

    中国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探索

    谢坤伍莎唐熠达祝烨...
    1199-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国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FC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适合中国临床实践的FCS诊断标准.方法:筛选中国9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的6856例空腹甘油三酯≥10 mmol/L患者,收集其中102例高度疑似FCS患者的完整临床信息,完善FCS相关基因检测,拟定FCS诊断标准并分析确诊FCS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美国FDA定义的FCS诊断标准对本研究中确诊FCS患者进行验证.同时在上述部分医院筛选的空腹甘油三脂≥10 mmol/L的人群中,探究依据拟定的中国FCS诊断标准的患病率.结果:参考该疾病欧美诊断标准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初步拟定中国FCS诊断标准:(1)标准降脂治疗后空腹甘油三酯≥10 mmol/L;(2)至少合并下述一项:FCS相关基因检测阳性,或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HTGP)家族史,或有青少年胰腺炎病史或成年HTGP病史,或有不明原因反复腹痛住院病史.根据该标准,在纳入分析的102例患者中,60例(58.82%)初步确诊为FCS,平均年龄(43.0±8.6)岁,男性占70%,平均甘油三酯水平为(20.0±15.0)mmol/L,其中6例(10.0%)检出FCS相关基因突变,均为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其中51例(85.0%)有急性胰腺炎病史,28例(46.7%)有反复(≥2次)急性胰腺炎或不明原因腹痛病史.按照美国FDA定义的FCS诊断标准,本研究确诊的60例FCS患者中"可能为FCS"的患者占比98.3%(59/60),"确诊FCS"患者占比70.0%(42/60).按照拟定的中国FCS诊断标准,甘油三酯≥10 mmol/L人群中FCS患病率约0.5%(33/6722).结论:中国FC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特征与欧美FCS患者基本一致,研究中拟定的FCS诊断标准可在中国人群中进一步验证及推广.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中国人群临床特征诊断标准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感染经静脉导线拔除后的再评估和再植入策略的临床分析

    苑翠珍昃峰李鼎段江波...
    1206-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个体化再评估和再植入策略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CIED感染行TLE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史、感染类型和心脏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再植入以及再植入策略,统计患者再植入率、装置类型、植入部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因CIED感染行TLE的患者993例,其中囊袋感染840例(84.6%).TLE临床成功率为98.3%(976例),围术期死亡率为0.9%(9例).除围术期死亡病例外,984例患者再评估后,186例(18.9%)无再植入指征,69例(7.0%)拒绝再植入,729例(74.1%)选择再植入.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再植入策略:再植入传统装置703例(71.4%),均植入感染对侧以降低再感染风险;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4例(2.4%),再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2例(0.2%),主要用于有特定适应证的患者;TLE术中同台再植入率为19.4%(191/984),主要是囊袋感染患者中的心脏起搏器依赖者.CIED升级或降级70例(7.1%).对984例患者随访(3.9±2.6)年,全因死亡率8.9%(88例),再植入后囊袋感染率1.5%(15例).结论:TLE后,对CIED感染患者进行个体化再评估能够帮助优化再植入决策,避免不必要的再植入及相关并发症.再植入策略的选择严格基于临床情况.传统装置应优先选择在感染对侧植入,以降低再感染风险;无导线起搏器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适用于特定适应证患者.部分囊袋感染患者在TLE术中同台再植入是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其安全性.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经静脉导线拔除再植入感染

    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的成人心血管疾病负担评估

    张瑞仙颜立禧李真晖夏爱波...
    1211-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描述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BMI)的成人心血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明确需控制BMI的重点人群,为实施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库,比较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及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四国≥20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与标化死亡率,并按照性别、年龄分层后将中国与全球的相应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对比.结果:1990~2021年,中国≥20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和标化死亡率均低于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但高于印度和日本,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08(95%CI:1.05~1.11)和1.00(95%CI:0.96~1.03).同期,英国的相关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下降,标化DALY率和标化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3.02(95%CI:-3.10~-2.96)和-3.02(95%CI:-3.11~-2.95).中国成年男性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持续高于女性,而DALY百分比则相反,女性高于男性.中国≥20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持续升高,20~39岁人群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百分比急剧上升,2021年是1990年的3倍以上.结论:中国人群超重和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加重,中青年人群超重的防控对于降低人群心血管疾病负担尤为重要,亟待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高体重指数心血管疾病伤残调整生命年疾病负担

    超声心动图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在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加的实验乳猪右心室纤维化中的动态变化

    万琳媛孟红齐红霞王婧金...
    1217-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心动图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RVGLS)在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加的实验乳猪右心室纤维化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实验乳猪5只,环缩主肺动脉,测压针确保右心室压与左心室压比值>60%,构建右心室后负荷增加的实验动物模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周、7周、14周(实验结束前)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实验结束时对右心室的多处心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在手术进行实验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2只实验乳猪因失血性休克死亡,3只实验乳猪存活并纳入分析.与术前比,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增高,术后14周右心室平均压及肺动脉平均压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均<0.05).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和三尖瓣环侧壁组织舒张早期峰值流速(TV e')术后即刻开始减低(P均<0.05),术后3周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内膜、中层、外膜RVGLS在肺动脉环缩术后即刻均明显减低,术后3周内膜层RVGLS开始恢复,术后7周中层、外膜RVGLS开始恢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层RVGLS达峰时间均较术前延长,直到术后14周(实验结束前)均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实验结束时,动物心肌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心肌间质及心内膜均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心腔压力测量和病理结果证实了本实验建立的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动物模型是成功的.应力及应变都无法真实代表心肌的内在特性.延长的心肌应变达峰时间在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心肌损伤的过程中,能够较为持久地间接反映心肌受损的进展.

    长轴应变应变达峰时间压力负荷右心室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