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循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胡盛寿

双月刊

1000-3614

xunhuanzazhishe@sina.com

010-68331758

100037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中国循环杂志/Journal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3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心血管病学术刊物。以从事心血管病专业预防、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自创刊以来,期刊质量不断提高。1993年开始被中国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列为统计源期刊、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4年被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1995年以来一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997年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 199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列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2002年被万方数据库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2005年本刊获得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王增武李建军赵水平...
    313-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升高,血脂管理刻不容缓,在基层开展血脂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 2024 年)》简明地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ASCVD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 抑制剂的达标策略;并就常见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策略进行了推荐.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师开展血脂管理提供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师的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血脂管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层

    2023年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22年《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4.495,在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一,2021、2022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321页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周智广彭道泉...
    32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在糖尿病患者的ASCVD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且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因此,为了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和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现状,参考国内外新的循证证据和指南,制定了《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本共识内容涵盖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特点和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现状以及糖尿病全人群的ASCVD危险分层和血脂管理流程,首次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均作为糖尿病患者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并对糖尿病特殊人群(包括儿童和青少年、≥75 岁老年人以及合并慢性肾脏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妊娠的患者)的血脂管理策略进行了推荐.本共识旨在传递重要临床进展,指导临床实践,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陈韵岱纪立农
    342-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高,即使接受降压、降脂、抗栓等常规治疗仍存在残余心血管风险.近年的研究证明,一些降糖药物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确的心血管获益.但调研显示,目前心内科医师对 2 型糖尿病筛查时机、指标和诊断标准仍不熟悉,对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新型降糖药物如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的认知程度不够、规范应用率低.在此背景下,根据国内外指南/共识和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本共识旨在规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冠心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方案,不涉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对冠心病患者中 2 型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等内容总结了要点,明确具有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实践,促进上述药物在心血管及其他相关专业领域规范应用,同时也关注患者的非降糖治疗,以全面降低其心血管风险.

    冠心病2型糖尿病新型降糖药物血糖管理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352页

    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所致的左心房低电压区分布特征的定量分析

    李华龙李超彭文杰殷建龙...
    353-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定量描述Marshall静脉(VOM)无水乙醇消融后左心房低电压区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 2021 年 9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同时行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及VOM无水乙醇消融的患者 30 例,平均年龄(61.6±10.1)岁,女性 5 例(16.7%);通过比较VOM无水乙醇消融前后左心房高密度标测结果,评估消融所致的低电压区分布及面积.结果:低电压区分布可远达左上肺静脉顶部、二尖瓣峡部、左心房后壁下方,其中≥80%的低电压区位于左侧下嵴部及二尖瓣峡部肺静脉侧.低电压区平均面积为(9.3±4.6)cm2,低电压区平均面积占左心房表面积的(4.1±1.9)%,最大面积占左心房表面积 6.9%,最小面积占 1.2%.VOM往左心房顶部延伸越远、分支越多,无水乙醇消融所致的低电压区域面积越大.结论:VOM无水乙醇消融所致的低电压区最常见的部位是左侧下嵴部及二尖瓣峡部肺静脉侧,低电压区个体差异较大.低电压区分布及面积大小与VOM的走形和分支相关.

    心房颤动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低电压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峰值耗氧量及其与心房颤动的关联性研究

    卢涛蒙延海朱昌盛刘方...
    358-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峰值耗氧量(PeakVO2)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特征及PeakVO2 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2 月至 2021 年 9 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确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且行心肺功能检测的 188 例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史及术前血清学检测、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检测指标及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等资料.按中位PeakVO2 绝对值[16.45 ml/(kg·min)]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PeakVO2 组(n=94)和低PeakVO2 组(n=94),比较两组患者特征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PeakVO2 与房颤的关系.结果:188 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1.0(36.0,58.0)岁,平均PeakVO2 为(16.42±4.07)ml/(kg·min),31 例(16.5%)患者患有房颤.与高PeakVO2 组相比,低PeakVO2 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女性患者比例更高(P=0.001),体重指数更大(P=0.004),左心房内径更大(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更高(P=0.037),心功能更差(P=0.04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心悸、头晕、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及PeakVO2 均与房颤有显著性关联(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PeakVO2 与房颤存在独立的关联(OR= 0.847,95%CI:0.722~0.983,P=0.034).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PeakVO2 明显降低.PeakVO2 与房颤存在独立关联,PeakVO2 越低,房颤的患病率越高.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峰值耗氧量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智能评分系统在门诊的应用情况及来诊患者特点

    孙一博张博于飞杨晴...
    364-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智能评分系统在门诊的应用情况及来诊患者特点.方法:收集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6 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就诊的 25 223 例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患者的所有就诊记录.比较系统更新(2021 年 9 月)前后来诊患者的特点.另从 25 223 例患者中筛选出系统更新前后 1年内相邻 2 次就诊的患者 404 例,比较 2 次评分的变化趋势及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系统更新前比,系统更新后CHA2DS2-VASc评分中男性≥2 分或女性≥3 分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中抗凝治疗比例升高(25.2%vs.35.9%,P<0.001).无不评分理由患者比例系统更新前为37.9%,更新后下降至 21.2%.比较 404 例系统更新前后 1 年内相邻 2 次就诊记录发现,与更新前比,更新后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升高[(2.12±1.48)分 vs.(2.35±1.51)分,P=0.029],同时CHA2DS2-VASc评分中男性≥2 分或女性≥3 分的患者比例升高(49.5%vs.58.7%,P=0.011),这些患者中抗凝治疗比例也升高(28.5%vs.41.4%,P<0.001).HAS-BLED评分及HAS-BLED评分≥3 分患者的比例在系统更新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院门诊所应用的智能评分系统可有效帮助医生掌握来诊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患者的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及相应的变化趋势,并帮助改善抗凝药物的使用.但还需进一步优化评分流程,规范患者评估及治疗.

    门诊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电子健康记录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张晓欣张向毅崔盈佳裴志怡...
    370-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植入术后设备感染(DRI)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与CIED植入术后DRI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 2023 年 12月 2 日.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完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与适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 16 项研究,模型总体适用性较好,但偏倚风险较高,ROC曲线的AUC为 0.67~0.96.11 项研究完成了内部验证,5 项研究进行了外部验证.囊袋和(或)电极重置/装置升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年龄、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使用抗凝药是DRI的预测因子.结论:目前CIED植入术后DRI风险预测模型整体性能较好,适用性较好,但偏倚风险较高.需在数据来源、变量筛选、模型评价等方面提高研究质量,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完善现有模型的外部验证,并积极研发适用于我国人群的预测模型.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设备感染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系统评价

    《中国循环杂志》医学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3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