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张晓东

季刊

024-86982783

110035

沈阳市皇站区塔湾街83号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刑事侦察专业学术理论刊物。以反映刑事侦察、刑事技术最新科研成果及本学院教学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交流刑事技术科技信息为主,也发表研究政策法律、法规、心理学等方面的科研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安全泛化:表现、成因及治理对策

    王林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安全存在泛化的风险,国家安全泛化有很大的危害性,会诱发全面国家安全化和过度国家安全化,最终会导致国家不安全的结果.理念的泛化、范围的泛化、主体的泛化和手段的泛化等是国家安全泛化的外在表现.无法精准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功能定位、缺乏对国家安全的辩证认识、过度追求国家安全领域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国家安全泛化的成因.为了预防和治理国家安全泛化,要正确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功能定位、合理限缩"安全议程化"、贯彻国家安全认定的类型思维以及提倡合理之"去安全议程化"等.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泛化的危害性,要将其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割;另一方面,要从根源上认识到国家安全泛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在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构建中,既要满足国家安全合理扩张的需求,又要避免其滑入国家安全泛化的泥潭、最终危害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泛化安全议程化去安全议程化

    以"涉案信息规模"评估信息安全侵害程度的信效度检验

    张学文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数据时代信息的非标准化、非类型化、非结构化,信息安全侵害评估标准已深陷可信性、有效性、操作性的三重困境.为真正处置好技术发展和规范发展的协同关系,需重新检视既有信息安全侵害评估标准的核心:涉案信息规模.结合对"数量—情节"互动关系的再理解,"涉案信息规模越大,社会危害性越大"的线性评估逻辑已无法匹配现代社会中信息利用的场景性、动态性变化,还可能促生长期倚重于单一情节要素予以定量判断的司法惯性.据此,应充分吸取"信息规模"评估标准中可供继承和改良的提示性、易用性品格,以"数字社会"为背景,积极探索"数量情节"同"非数量情节"组合成为新型定量标准的可能.

    信息安全公民个人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量标准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抽象危险犯性质的规范展开

    李想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与实务对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不法性质缺乏基本共识,使得本罪的司法认定成为难题.行为犯说坚持的平义解释有其局限性,引入的发票管理制度不具备成为法益的资格,探索的出罪机制实益性匮乏.在批判行为犯说基础上形成的目的犯说与实害犯说虽然对某些个案具有一定解释力,但均属于过度的法续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系属实质预备犯的立法例,这有效证成了本罪的抽象危险犯性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抽象危险是立法推定的可反驳的危险,抽象危险性的判断基准是后续侵害国家增值税税收利益的抵扣行为有无实施的可能性."金额不实"型虚开与"闭环"型虚开不具有造成国家增值税税款流失的抽象危险性而被否定犯罪的成立,"如实代开"型虚开存在可能被归罪的情形.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实质预备犯抽象危险犯

    论妨害药品管理罪中危险判断的实质化

    张伟珂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妨害药品管理罪把"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作为犯罪成立的前提,致使本罪的适用面临系列司法难题.在规范层面,要证明不法行为造成了这一危险状态,必须立足于药品犯罪的特殊性,即本罪并非典型的具体危险犯,决定危险状态的不是不法行为而是药品本身.故司法解释通过对典型缺陷药品的类型化归纳,以推定方式确定其危险状态,不仅可行而且合理.但是,司法解释在类型化的选择上忽略了药品类型的复杂性,致使司法认定结论存在扩大化的隐忧.为此,对于司法解释列明的八种认定标准,应当在区分药品类别基础上,明确假药、劣药与这一危险状态之间的关系,并从安全性、有效性的角度对该标准予以适度限缩.

    妨害药品管理罪具体危险类型化假药劣药

    新型网络犯罪对传统罪过理论的冲击与重塑

    赖隹文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传统犯罪为蓝本建构的罪过理论在新型网络犯罪面前面临效力降低和分析失灵,故亟须梳理相应的理论脉络,进而为罪过理论的时代重塑构筑基础.面对新型网络犯罪带来的冲击,传统罪过理论不得不进行规则调整,主要表现为从结果本位到行为本位的转向、从意志论到认知论的调适、从准确认识向模糊认识的改变、从因果关系认知向起因事实认知的缓和、从双向意思联络到单向意思联络的调整、从整罪分析模式到要素分析模式的进化.罪过理论的这些迁变同时也是理论的重塑过程,其深刻说明了传统刑法理论需因应社会情势变幻进行动态调整与精细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纵深发展和犯罪形式的深度异变,可以预见罪过理论将持续面临挑战,更深入的规则调整与更彻底的颠覆恐怕都无法避免,而这将是步入快速变迁的网络社会后的刑法理论常态.

    行为本位模糊认识因果关系单向意思联络要素分析模式

    企业合规不起诉中的刑事责任根据厘清

    李正新李展宇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合规司法实践的快速推进使其呈现从"轻罪不诉"到"重罪不诉"的发展之势,导致企业合规自身的合规性危机,需要合理阐释企业合规不起诉的刑法正当性根据.传统的刑事政策激励理论、单位犯罪归责理论和刑罚可罚性理论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难以作出全面的解释.在刑事法治理念下,应将企业合规不起诉纳入刑事责任教义学的范畴.分析企业犯罪的"行为""意志"及其刑事责任承担结构,可见企业合规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企业主体刑事责任实现方式,其刑事责任根据就是关联责任,因关联内部成员的犯罪而承担责任,由此,在对企业不起诉的同时要注重合规建设之于传统刑事责任的实质实现.

    合规不起诉刑事责任论关联责任

    技术评价与证据规则二元结构的科学证据评价范式

    台治强冯乐鹏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与法律的耦合逐步深化,法庭对科学证据高度依赖.但科学证据依据的原理和技术缺乏验证和评估,很难保证应有的科学性和法律性,加之现有证据规则不足以应对这类新型证据,致使法庭一度陷入采纳难的困境.为此需借助比较研究法的视野,分析英美法系在技术评价和证据规则两个维度中科学证据评价范式的发展演变,总结英美法系二元结构的优势和大陆法系科学证据评价的劣势以及我国科学证据评价体系的缺陷,论证我国借鉴英美法系科学证据二元评价结构的合理性,并根据我国司法体制及实践创新提出似然比的证明力量化模式,能力验证制度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统一科学证据鉴定技术标准三方面的技术评价结构,参考英美法系科学证据规则的合理内涵完善我国科学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客观真实性的证据规则体系,构建我国科学证据技术评价与证据规则二元结构的评价范式.

    科学证据技术评价证据规则二元结构

    论认罪案件法庭审理中的自由证明

    步洋洋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证明承载着缓和严格证明之僵硬性、平衡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多元价值.此证明方法因与认罪案件具有的协商性司法特征、以量刑问题为核心的法庭审理内容,以及证据裁判原则于认罪案件法庭审理中的应然松动等特性相契合而得以在此场域内适用.但受制于我国粗线条勾勒式的立法模式,自由证明于司法实践与法律规范之间呈现出实然与应然层面的落差,为优化该证明方式于法庭审理中的有效适用,除对认罪案件法庭审理中自由证明之调查方法、调查程序及主观化证明的适用样态加以明晰外,尚需形成以完善审判独立原则的内外部配套条件、确立中国式的审前证据开示制度以及加强认罪案件审判程序下刑事法官的庭前阅卷职责为具体内容的本土优化路径.

    认罪案件自由证明证据裁判主观化证明

    基于环境设计的虚拟空间犯罪预防

    王春梅成晓忆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认为优化物理环境设计可消除犯因性环境因素,预防现实空间犯罪.但由于虚拟空间环境的特殊性,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及策略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虚拟空间以预防和减少虚拟空间犯罪.诸多犯因性自然环境、犯因性人文环境和犯因性算法推荐设计是引发虚拟空间犯罪的重要原因.根据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可通过强化虚拟空间身份识别、拦截预警、传播主流文化、维护目标区域、强化监督巡查、划分空间区域等策略消除虚拟空间的犯因性环境因素,优化虚拟空间环境设计,以达至预防虚拟空间犯罪的目的.

    CPTED理论环境设计环境心理学虚拟空间犯罪预防

    中国公民海外被侵害犯罪司法应对困境与进路

    任惠华李轩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从事跨境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国公民日渐成为国家海外利益的重要载体,同时中国公民海外被侵害犯罪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通过对2016年以来87起中国公民海外被侵害犯罪的实证研究,分析应对海外公民被侵害犯罪时所面临的治理难点与司法困境,从突破创新司法管辖理念、拓展延伸国际司法合作、丰富完善司法取证手段、全面提升司法治理能力方面,提出体系化应对中国公民海外被侵害犯罪的对策组合,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中国公民海外被侵害犯罪司法应对体系,推动中国海外公民安全保护战略的有效实施.

    海外利益保护海外公民被侵害犯罪刑事管辖权海外调查取证国际刑事司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