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猫CDH1基因在过表达c-MYC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安洁杨洁窦敏敏孙楠楠...
    443-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c-MYC)对猫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其与E-钙黏蛋白(cadherin1,CDH1)基因表达和分子特性的关系,为将其应用于猫肿瘤疾病防治和组织损伤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织贴壁法对猫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利用电转仪将PB-TRE-c-MYC质粒转染至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H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DH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结果]过表达c-MYC导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从间质细胞的长梭型向上皮细胞的鹅卵石状发生转变,且使上皮细胞标志基因CDH1的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猫CDH1蛋白有881个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定位于细胞膜,存在4个CA结构域,介导细胞与细胞的接触,属于亲水性的酸性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组成,可能存在由Sec易位子转运并被信号肽酶Ⅰ(Sec/SP Ⅰ)切割的信号肽位点。[结论]猫CDH1基因的表达可被外源性重编程因子c-MYC激活,其编码的钙黏蛋白可促进猫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间质-上皮转化,以抑制细胞癌化。

    c-MYC基因CDH1基因间质-上皮转化

    长链非编码RNA MSTRG.14200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及肌纤维转化的影响

    杨玉铭赵鑫铭谭宝华肖丽窈...
    453-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STRG。14200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PSCs)成肌分化及不同类型肌纤维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3头6月龄杜洛克猪,屠宰后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背最长肌、腿肌、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STRG。14200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MSTRG。14200过表达载体pcDNA3。1-14200并转染PSCs细胞,诱导分化3 d后收集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yHC)、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肌分化因子(MyoD)、MyHC Ⅰ、MyHCⅡa、MyHCⅡb和MyHCⅡx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yHC、MyHC Ⅰ和MyHCⅡ b阳性细胞比率。[结果]MSTRG。14200在杜洛克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过表达MSTRG。14200后,细胞分化相关基因MyoD和MyHC的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MyoD、MyoG和MyHC蛋白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MyHC阳性细胞比率极显著升高(P<0。01);肌纤维类型转化相关基因MyHCⅠ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阳性细胞比例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MyHCⅡ 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阳性细胞比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MSTRG。14200具有促进猪骨骼肌成肌分化以及促进慢肌纤维向快肌纤维转化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探究猪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STRG.14200成肌分化肌纤维转化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莫显红陶庆华房义梁婧...
    462-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对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能力及多潜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 oocyte complexes,COCs)分为4组,对照组: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和胚胎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IVC)过程中均不添加LIF溶液;处理组1(T1组):IVM过程添加25 ng/mL LIF,IVC过程不添加LIF;处理组2(T2组):IVM过程不添加LIF,IVC过程添加25 ng/mL LIF;处理组3(T3组):IVM和IVC全过程均添加25 ng/mL LIF。用Fluo-3荧光指示剂检测卵母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浓度;挑选有第一极体排出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统计各组卵母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囊胚中多潜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培养8 h后,T1组牛卵母细胞胞内[Ca2+]i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培养24 h后,T1组牛卵母细胞胞内[Ca2+]i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T1和T3组孤雌激活后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T3组囊胚率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3组囊胚中POU结构域5类转录因子1(POU5F1)和同源框蛋白(NANOG)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VM过程中添加LIF可提高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在IVM+IVC全过程添加LIF对早期胚胎发育和多潜能基因的表达有积极作用。

    白血病抑制因子多潜能基因钙离子胚胎发育

    m6A和miRNA协同调控北京鸭胚胎期骨骼肌发育的研究

    李盈郭旭蒋启程顾丽红...
    470-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验旨在研究胚胎期miRNA和N6-甲基腺嘌呤(m6A)在北京鸭胸肌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了解北京鸭胸肌发育规律奠定基础。[方法]收集E13和E27两个阶段的北京鸭胚胎胸肌,利用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MeRIP-Seq)和小RNA高通量测序(miRNA-Seq)来鉴定在北京鸭胚胎胸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受m6 A调控的相关差异基因,再联合miRNA及其靶基因分析其功能。[结果]miRNA-Seq结果显示,差异显著miRNAs有181个,通过靶基因预测到11 176个靶标,包括m6A相关基因以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MeRIP-Seq在E13和E27组分别检测到14 344和14 016个m6 A峰,分别映射到8 248和7 763个已知基因。E13与 E27 时期 m6 A 共 3 240 个,映射到 2 767 个差异甲基化基因(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genes,DMGs)。DMGs 的GO和KEGG分析显示,DMGs主要富集于肌肉发育、脂肪沉积相关通路,同时也富集到很多和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如 MTPN、MYF6 和 MYF5。miRNA-Seq 检测到 5 556 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这些DEGs在Wnt信号通路、代谢途径、脂肪酸显著富集,提示DEGs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代谢过程。miRNA-Seq和m6A-Seq关联分析显示,共检测到1 517个差异甲基化和表达相关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d methylation genes,DEMGs),对这些 DEMGs 的 GO 和 KEGG 分析显示,DEMGs主要富集在肌肉发育相关通路中。[结论]m6A甲基化修饰和miRNA对北京鸭骨骼肌发育和脂肪沉积有重要影响。

    miRNAm6A甲基化修饰高通量测序北京鸭

    RPA检测技术在禽源病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包涛涛杨先富廖飞吴通奎...
    482-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一种近年来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新型恒温核酸扩增技术,该方法操作便捷、扩增速度快、特异性强及灵敏度高,无需借助精密仪器,且在恒温环境下(25~45 ℃)即可完成核酸检测,极有可能取代传统PCR检测技术。RPA检测技术迄今发展十余年,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及耐药基因检测等领域,被认为是当前最有潜力的快速分子诊断工具,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就RPA检测、技术优势、常见检测方式及其在禽源病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禽源病原新型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禽源病原恒温核酸扩增技术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小鼠小肠类器官生长、屏障功能和肠道功能细胞的影响

    贺文胜谢文帅李顺康匡雁玲...
    491-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小肠类器官生长、紧密连接蛋白及各种功能细胞标记基因的影响,以建立小肠类器官的疾病损伤模型。[方法]取小鼠小肠,用温和细胞解离试剂(GCDR)消化液分离小鼠隐窝细胞并用肠道类器官培养基培养。选取0(对照组)、50、250、500 ng/mL TNF-α刺激小肠类器官48 h,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类器官生长情况,Edu染色示踪细胞增殖的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增殖、屏障功能和肠道功能细胞标记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50和250 ng/mL TNF-α显著降低小肠类器官的出芽率(P<0。05),而对类器官形成率无影响(P>0。05);250和500 ng/mL TNF-α导致小肠类器官坏死率显著升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250 ng/mL TNF-α显著降低小肠类器官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mRNA表达量(P<0。05);500 ng/mL TNF-α显著提高小肠类器官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mRNA表达量(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50、250、500 ng/mL的TNF-α均导致TNF-α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但对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250和500 ng/mL TNF-α导致IL-1β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④250 ng/mL TNF-α导致增殖细胞标记基因Ki67和Pcna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50 ng/mL TNF-α刺激显著降低Lgr5基因mRNA表达量(P<0。05);250和500 ng/mL TNF-α刺激显著降低Muc2、Chgα和Lyz基因mRNA表达量;250 ng/mL TNF-α刺激显著降低Alpi基因mRNA表达量(P<0。05)。[结论]250 ng/mL TNF-α刺激可抑制小肠类器官的生长,抑制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及各种功能细胞的分化。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小肠类器官出芽率紧密连接蛋白肠道功能细胞

    RUNX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调节作用

    王宽杨博文王菊玉邓健明...
    500-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感染复数的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后对MAC-T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经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后MAC-T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MAC-T细胞后,细胞中EMT标志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TGF/Smad通路信号分子(TGF-β1、Smad2、Smad3、Smad4)和RUNX1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并比较了分别使用RUNX1和TGF-β特异性抑制剂前后细胞EMT标志分子、TGF/Smad通路信号分子和RUNX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72 h后,MAC-T细胞活力较24和48 h组均极显著下降(P<0。01),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此时细胞出现漂浮死亡现象。因此后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时设置时间为12、24、36和48 h。当用感染复数(MOI)为100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MAC-T细胞48 h后,细胞形态由上皮细胞典型的"鹅卵石"样转变为间质细胞的"长梭状";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EMT 标志分子 E-cadherin mRNA 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Vimentin、α-SMA、N-cadherin、TGF-β1、Smad2、Smad3、Smad4 和 RUNX1 mRNA 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1);且 Vimentin、α-SMA、P-Smad2 和RUNX1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经LY2109761抑制剂处理后,与感染组相比,2个抑制剂组MAC-T细胞中Smad2、Smad3、Smad4、N-cadherin、Vimentin、α-SM A 和 RUNX1 的 mRNA 表达量均极显著下调(P<0。01),E-cadherin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经抑制剂Ro5-3335处理后,MAC-T细胞形态未出现显著的间质细胞样变化;与感染组相比,2个抑制剂Ro5-3335组细胞中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N-cadherin、Vimentin、α-SMA(除 10 μmol/L Ro5-3335 抑制剂组 α-SMA 外)、TGF-β1、Smad2、Smad3 和 Smad4 的m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 MAC-T细胞48 h可激活TGF/Smad通路诱导MAC-T细胞发生EMT变化;RUNX1可通过介导TGF/Smad通路调节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MAC-T细胞EMT过程。

    金黄色葡萄球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

    SIRT2调控自噬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秦天苗房晓欢李俊杰
    513-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默调节蛋白2(Sirtuin2,SIRT2)是一种能够调节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在神经退化、细胞分化、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肿瘤发生、细胞自噬等过程中均发挥调节作用。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清除异常蛋白或细胞器来维持机体稳态的保护机制,具有促进细胞更新和保持质量的作用。细胞自噬可分为3种主要形式,包括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均通过溶酶体来对受损的细胞器、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蛋白质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行降解或回收。其中,巨自噬研究最多,分为非选择性巨自噬(即常说的自噬)和选择性巨自噬。线粒体自噬是真核细胞中选择性去除或降解受损和多余线粒体的主要途径,也是SIRT2在细胞中主要调控的一种选择性巨自噬。作者主要综述了 SIRT2在自噬及线粒体自噬上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后续更深入地研究SIRT2在哺乳动物生理上的更多调控功能及其在各类疾病上的治疗作用提供参考和方向。

    沉默调节蛋白2(SIRT2)自噬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

    阿魏酸对脂多糖应激的吉林白鹅生长性能和肠道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刘应昆郭玮付增宇孙萌...
    521-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阿魏酸(F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吉林白鹅生长性能、脏器系数以及肠道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FA在鹅养殖过程中缓解氧化应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日龄健康雄性吉林白鹅120只,并随机分成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K组(空白对照组,基础饲粮)、L组(LPS对照组,基础饲粮)和A、B、C、D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60、120、180和240 mg/kg FA),在正式试验第14、17、20天时,L、A、B、C和D组腹腔注射0。5 mg/kg LPS,K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第21天时每组随机选取10只进行屠宰,取心脏、肝脏、脾脏、肾脏、法氏囊、胸腺,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分离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用于测定肠道抗氧化指标。[结果]①第1~14天,与L组相比,C组的终末体重(FB)、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升高,而料重比(F/G)显著下降(P<0。05),且除ADFI显著高于K组外,其他指标均与K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15~21天,与L组相比,A、B、C和D组FB、ADG、ADFI显著升高,F/G显著降低(P<0。05),且部分指标与K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1~21天,与L组相比,B、C组ADG和ADFI显著升高,F/G显著下降(P<0。05),且与K组无显著差异(P>0。05)o②脏器系数中D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L和K组(P<0。05)o③十二指肠中,A、C和D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L组(P<0。05),且与K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④空肠中,C组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L组(P<0。05),且与K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L和K组(P<0。05)。⑤回肠中,B和C组MDA含量显著低于L组,C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L组(P<0。05),且均与K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180 mg/kg阿魏酸能够促进鹅生长,缓解各肠段氧化应激损伤。

    阿魏酸吉林白鹅脂多糖应激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能力

    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对藏香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吴丹宁张亚南黄涛周晓龙...
    530-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全株青贮玉米对藏香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日龄和体重((24。26±2。78)kg)相近的藏香猪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以30%全株青贮玉米等量替代基础饲粮,饲喂时间为7个月。饲养试验结束后采集粪样共40份,每组20份。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全株青贮玉米对藏香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两组共鉴定出19个门、33个纲、67个目、123个科、277个属、524个种。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是藏香猪肠道微生物优势门。试验组肠道微生物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两组比较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藏香猪肠道微生物中螺旋体门(Spirochaetota)、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ota)、密螺旋体属(Treponem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非解乳糖链球菌(Streptococcus alactolyticus)和嗜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改变了藏香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提高了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可对肠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全株青贮玉米藏香猪肠道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