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营养水平饲粮对安黑杂交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杜兰霞杨瑞鑫刘菲菲郭艳丽...
    3329-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研究高、低营养水平饲粮对安黑杂交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试验设计,选取体况良好,体重(206。08 kg±21。87 kg)和月龄(6月龄左右)相近的安格斯(♂)×黑西门塔尔(♀)杂交牛12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高、低营养水平饲粮。其中,高营养水平配方在试验前(1~31 d)、后(32~62 d)期的综合净能(NEmf)分别为5。77和6。00 MJ/kg、粗蛋白质(CP)分别为12。47%和10。44%;低营养水平配方前、后期的NEmf分别为5。42和5。57 MJ/kg、CP分别为9。66%和9。05%。预试期12 d,正试期62 d,试验第1和62天测定体重和体尺;最后8 d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肉牛有机物(OM)、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结果]试验全期,高营养水平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腹围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分别高39。09%、22。20%和6。17%;料重比有低于低营养水平组的趋势(P=0。087)。饲粮营养水平对安黑杂交牛OM、CP、EE、NDF和ADF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营养水平组肉牛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低营养水平配方相比,高营养水平配方饲粮更能促进安黑杂交牛的生长发育。

    安黑杂交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抗氧化性能

    地衣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育肥羔羊生长、养分消化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赵心念李伯森苏东遥杨学颖...
    3337-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高精料育肥引发的肉羊消化功能紊乱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饲喂益生菌有助于羊的消化吸收。本研究将两种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在饲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探究其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5只3~4月龄育肥后期湖羊公羔(30。89 kg±0。38 k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抗生素组(20 mg/kg莫能菌素)和3个益生菌组(4×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2×108CFU/kg丁酸梭菌和两种菌同剂量联合组),试验期60 d,测定试验前期(1~30 d)和后期(31~60 d)羔羊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以及试验第1、30和60天羔羊的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对羔羊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两种菌联合添加显著提高了羔羊整个试验期的日增重(P<0。05),3个加菌组羔羊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后期联合添加组的F/G显著低于两个单菌组(P<0。05);两菌联合添加显著提高了羔羊试验前期和后期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3个加菌组前期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另外,试验后期3个加菌组羔羊的血清葡萄糖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 16。97%~28。18%,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饲粮中单独添加或联合添加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均能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改善消化性能,两菌联合添加效果较佳。

    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

    马铃薯干替代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质性状和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颜港邢天琦王钰滨江山...
    3345-3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马铃薯干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探讨马铃薯在猪饲粮中替代玉米的适宜比例及对猪生长的影响,为马铃薯的猪用饲料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92头体重相近(33。0 kg±3。2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将基础饲粮中玉米总量占比的10%、20%、30%用等量的马铃薯干替代,饲喂120 d,测定各组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背最长肌肉质性状和血常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20%和30%马铃薯干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血常规等大部分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0%马铃薯添加组育肥猪的眼肌面积显著提高(P<0。05),20%和30%马铃薯添加组背膘厚显著降低(P<0。05);添加20%和30%马铃薯干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和45 min肉色亮度(L*值)(P<0。05),显著降低肌肉剪切力(P<0。05),肌肉滴水损失有随马铃薯含量升高而降低的趋势(0。05≤P<0。1);10%马铃薯添加组育肥猪血液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添加10%的马铃薯干会显著提高部分与贫血相关的红细胞指标,添加20%、30%马铃薯干会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膘厚,并增加肌内脂肪含量,降低肌肉剪切力。综合考虑,生长育肥猪饲粮中马铃薯干添加量以20%~30%为宜。

    马铃薯干胴体性状生长性能肉质性状血常规指标

    母马补喂支链氨基酸对哺乳马驹生长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刘笑天贾雨欣高凤袁鑫鑫...
    3355-3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泌乳期伊犁马母马补喂不同剂量的支链氨基酸(BCAAs)对哺乳期马驹生长性能和粪便菌群的影响,为保障马驹哺乳期生长及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泌乳期母马及其马驹各20匹(哺乳期马驹在2~3月龄之间,初始体重为97。60 kg±13。24 kg;泌乳期母马体重为392。90 kg±12。18 kg),随机分成4组,每组母马及其马驹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67 d(预饲期7 d,试验期60 d)。试验期间,对照组与试验组母马每天补喂精料补充料2 kg,试验Ⅰ、Ⅱ、Ⅲ组母马分别额外补喂38、76、114 g/d BCAAs。试验前1 d和第60天测量马驹的体尺和体重数据,第60天采用直肠取粪法采集马驹粪便,分析马驹粪便菌群多样性。[结果]试验第60天,试验Ⅲ组马驹的胸围和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马驹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Ⅲ组和对照组粪便菌群OTUs数量分别为4 553、4 483、4 607和3 839。各组间Alpha多样性指数以及观测到的物种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马驹粪便螺旋体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毛螺旋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和Ⅱ组的瘤胃球菌科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m组的理研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Ⅱ组密螺旋体属的相对丰度最高且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且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P<0。05);试验Ⅲ组普氏菌科未分类菌004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LEfSe分析与PICRUSt2功能预测所表现的差异项目均与肠道发酵代谢、短链脂肪酸的生产、氨基酸的代谢相关。[结论]给伊犁马母马补喂不同剂量的BCAAs可促进哺乳马驹胸围和体重的增长,提高其肠道有益菌群的丰度,降低有害菌群的丰度,以母马补喂76 g/d BCAAs效果最佳。

    母马支链氨基酸马驹粪便菌群

    短链脂肪酸对动物肠道健康和肠脑信号传递的影响研究进展

    刘淼任文义徐晓锋张力莉...
    3365-3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体内存在诸多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胆酸等生物活性物质。SCFAs主要由膳食纤维细菌发酵产生,既可以作为肠黏膜细胞的能量来源,也可以作为信号传递物质。SCFAs不仅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而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SCFAs被认为是影响宿主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全面禁抗背景下,寻找合适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外源添加适量SCFAs可以提高动物肠道有益菌的富集,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SCFAs在自闭症、抑郁症等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SCFAs大部分是乙酸、丙酸和丁酸,目前针对SCFAs的研究以丁酸居多,而对SCFAs混合物联合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应用领域还有待拓展。作者总结了 SCFAs对动物肠道健康和肠脑信号传递的潜在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为将SCFAs开发为一种外源添加剂或药物在调控动物健康和疾病治疗等方面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短链脂肪酸肠道菌群肠道屏障肠脑信号传递

    膳食纤维在调节猪肠道健康与缓解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章娜李世强杨凯丽张沙...
    3375-3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作为非粮型饲料资源在低蛋白质饲粮开发中成为研究热点,是猪饲粮的重要营养组分。大量研究证实,DF在调节猪肠道健康与缓解肠道疾病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其作用机制十分复杂。DF通过筛选微生物菌群和维持肠道缺氧环境,调控肠道内微生物稳态;同时直接刺激免疫细胞、上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此外,DF还能增加隐窝数量和食糜黏度,其代谢产物为肠上皮细胞和共生微生物提供主要能源,促进肠道隐窝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发育和更新循环,从而改善肠道组织形态。作者系统整理与归纳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综述了 DF的定义、分类及其在预防猪肠道疾病上的研究结果。从优化菌群结构、改善黏膜屏障和肠道形态入手,分析了 DF在调节猪肠道健康上的具体作用及可能机制,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重点,为后续深入研究DF对猪肠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同时为开发富含DF的非粮型饲料资源,发展节粮型、可持续型的绿色生猪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膳食纤维肠道健康肠道疾病

    湖羊对天蚕素抗菌肽的响应

    冉扬邱洁申小云
    3385-3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抗氧化功能,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5月龄体重相近(33。47 kg±1。24 kg)的湖羊公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抗菌肽组(AMP)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天蚕素抗菌肽。经过30d饲养试验后采集血清样本和瘤胃液样本,测定羊的生长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含量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瘤胃液菌群结构。[结果]AMP组湖羊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CON组(P<0。05);AMP组湖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IgM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CON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肿瘤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CON组(P<0。05);饲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对湖羊瘤胃菌群丰富度指数Sobs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AMP组湖羊瘤胃变形菌门和克里斯滕森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CON组,瘤胃Bacteroidales_RF16_group和norank_f__F082菌属以及NK4A214_group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0。5 g/kg天蚕素抗菌肽有利于提高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和抗氧化性能,降低炎症因子分泌水平,并且可以减少瘤胃有害细菌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结构。

    天蚕素抗菌肽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瘤胃菌群结构湖羊

    牦牛肉品质研究进展

    娄新建马万浩郝力壮刘书杰...
    3394-3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牦牛素有"高原之舟"的美誉,牦牛肉则是青藏高原牧民生活中最主要的肉类之一。牦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等特点,属于天然的绿色食品。受地理环境制约,牦牛只能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生产规模一直无法扩大,牦牛肉产量无法提高,因此明析牦牛肉品质特性对于牦牛肉产品开发及肉品质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牦牛品种多样,不同地区牦牛肉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不同品种牦牛肉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含量不同,不同年龄牦牛肉化学组成、pH、剪切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也不相同,肌肉部位不同造成相关指标存在差异;从食品安全性来说,牦牛肉中的重金属残留、微生物指标和兽药残留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是消费者可选择的安全放心肉类。作者以近些年与牦牛肉品质相关的研究为基础,从营养品质、食用加工品质及安全性几方面系统综述了牦牛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牦牛肉具有营养价值高、安全无污染等优势,但同时具有感官、食用品质口感较差的缺点。但整体来讲,牦牛肉品质较好,但仍需进一步调控。

    牦牛肉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加工品质安全性

    补喂酵母培养物对泌乳母马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积荣张国庆甫拉提江·艾力皮别克
    3410-3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验旨在探究补喂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泌乳母马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开发和使用饲料添加剂提高母马泌乳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 h平均泌乳量为(2。65±0。34)kg、胎次和产驹日期相近、泌乳2月的伊犁马母马18匹,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和Ⅱ组。其中,对照组马纯放牧饲养,试验Ⅰ和Ⅱ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补喂45和60 g/(d·匹)酵母培养物,预饲5 d后进行为期60 d的补喂试验。在正饲期前(记为第0天)、第30和60天(每天11:00、13:00、15:00、17:00),在每次挤奶时分别称量每匹马的挤奶量,并采集全天的乳样测定乳中乳蛋白、乳脂、乳糖、非脂固形物;于试验第60天晨饲前空腹采集血液样品,测定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尿酸(U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结果]①第0天时,各组之间产奶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0天,试验Ⅱ组马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0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和Ⅱ组马产奶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19。33%和27。30%(P<0。05)。②第0和30天,各组之间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及非脂固形物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0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和Ⅱ组乳脂率分别显著提高了 30。89%、35。77%(P<0。05),试验Ⅱ组非脂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了 1。90%(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和Ⅱ组血浆中TP、ALB、GLB、UA、GLU、TG和T-Bil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给泌乳母马补喂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产奶量,改善乳成分质量,且补喂60 g/(d·匹)酵母培养物时效果较佳,但对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伊犁马产奶量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

    藏猪、川乡黑猪妊娠期子宫体繁殖功能相关lncRNA鉴定和功能预测

    王秋实李江凌赵素君刘锐...
    3417-3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藏猪、川乡黑猪繁殖过程中的调控机理,筛选相关lncRNA。[方法]采集具有不同产仔数的藏猪和川乡黑猪妊娠期的子宫体组织作为样本,建立特异性猪子宫mRNA文库,利用Illumina PE150 HiSeq平台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过质控、比对与拼接后,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并预测其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机选取7个差异表达lncRNA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在藏猪和川乡黑猪子宫体中存在32个共同差异表达lncRNAs,共得到168个靶基因。GO功能分析显示,不同繁殖能力的样本共同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分子代谢、转录活性调节、细胞增殖调节、子宫体修饰、微量元素代谢等条目中;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同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糖酵解过程、卵母细胞分裂、细胞寿命调节、Ras信号通路、RIG-Ⅰ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调控稳态过程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7个差异表达lncRNAs的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在藏猪和川乡黑猪子宫体中发现了 32个可能通过调控潜在靶基因参与母猪妊娠过程的lncRNAs,为进一步研究lncRNA在母猪繁殖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这些lncRNA可作为新的繁殖性状生物标记用于猪的育种过程中。

    藏猪川乡黑猪子宫体妊娠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