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机器学习的湖羊断奶体重预测研究

    顾永跟时元婷殷雨洋黄杰...
    304-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初生羔羊信息预测羔羊断奶体重,预测结果作为判断对初生羔羊是否需要进行早期饲喂、治疗等干预的依据。本研究收集了湖州某羊场 8 836 只羊的性别、血统号、出生日期、羔皮品质、初生体重、同胎羔数、断奶体重等信息,通过观察特征间关系,使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进行特征相关性检测,筛选出 4个重要特征变量(性别、出生月份、初生体重、同胎羔数),基于这些重要特征变量运用线性回归、随机森林、XGBoost、支持向量机回归、深度神经网络模型(DNN)对羔羊断奶体重进行回归预测。结果显示:5 种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误差小于 1。5 kg的正确率均在 81%以上,其中构建的DNN模型正确率可达 88。40%,均方误差(MSE)值为 2。96,平均绝对误差(MAE)值为 0。87,均为最优。对预测的羔羊体重进行排序,以二分类形式判断是否需要干预饲喂,得出混淆矩阵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图,显示DNN模型效果最好。

    湖羊早期干预断奶体重预测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

    降温方式及平衡时间对湖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张柳明王旭洋江才雨孙宇轩...
    31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降温方式及平衡时间对湖羊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设计毛巾包裹(1。5、2。5、3。5、4。5、5。5、6。5、7。5 h)和 37℃水浴(50、100、150、200、250 mL)2 种降温方式并探究最佳试验条件,在此基础上各自添加冷冻Ⅱ液后平衡 0、0。5、1。5、2。5、3。5 h,并确定最优平衡时间,最后比较 2 种最优方式下湖羊冷冻精液的精子活率、活力、运动参数、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和活性氧(ROS)含量。结果表明:毛巾包裹降温 2。5 h后继续平衡 2。5 h组解冻的精子活力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 200 mL水浴降温至 4℃后继续平衡 2。5 h组解冻的精子活力高于其他各组(P<0。05);毛巾包裹降温 2。5 h后继续平衡 2。5 h处理与 200 mL水浴降温至 4℃后继续平衡 2。5 h处理的精子活率、活力、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毛巾包裹降温处理的精子ROS含低于水浴降温处理(P<0。05)。由此可见,毛巾包裹降温 2。5 h后添加冷冻Ⅱ液继续平衡 2。5 h是湖羊精液冷冻保存较适宜的处理方式,湖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显著提高。

    冷冻精液降温方式平衡时间精液品质湖羊

    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设施条件下空气微生物种群结构特性研究

    蓝江林吴小彬刘波陈倩倩...
    317-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中不同设施条件下的空气微生物种群结构特性。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为单体大栏设计,猪舍面积 2 100 m2,发酵床面积 1 800 m2,垫料厚 80 cm,存栏育肥猪 1 500 头,平均体重 60 kg。试验采用自然沉降法,在自然通风、卷帘封闭 30 min和湿帘-风机开启 30 min条件下,取猪舍四角、中央共 5 个点分别采集空气微生物,鉴定微生物种类,分析猪舍空气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自然通风、卷帘封闭 30 min和湿帘-风机开启 30 min条件下,猪舍空气细菌数量分别为 8。75×103、6。34×103、6。52×103 cfu/m3,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 2 种条件;3 种条件下的真菌数量分别为 1。99×103、1。74×103、2。15×103 cfu/m3,三者无显著差异。经鉴定,猪舍空气真菌有5个种,包括茎霉属1种,青霉属1种,黄曲霉属 2 种,小戴卫霉属 1 种;猪舍空气中细菌共有 15 属 28 种,优势种为芽孢杆菌属 9 个种(32。1%),其次为葡萄球菌属 5 个种(17。9%),棒杆菌属 2 个种(7。1%),克氏杆菌属、埃希氏菌属、沙雷氏菌属、节杆菌属、短短芽孢杆菌属、短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类单胞菌属和志贺氏菌属均有 1 个种;3 种条件下,细菌的种类分别为 12 属 25 种、11 属 19 种和 8 属 20 种,优势菌均为芽孢杆菌属,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和棒杆菌属;经聚类分析,猪舍空气细菌可分为 4 类:3 株仅在卷帘封闭 30 min的条件下存在,5 株仅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存在,4 株在自然通风和湿帘-风机开启 30 min 2种条件下共有,16 株在 3 种条件下均存在。以上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猪舍在 3 种管理条件下的空气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种类丰富且分布多样性与管理条件相关,猪舍总体微生物环境优于国家标准。微生物发酵床猪舍内部管理措施到位,能够有效减少空气微生物的扩散,保障良好的养殖环境。

    微生物发酵床空气微生物种群多样性

    饥饿法强制换羽对不同品系老龄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

    祝廷奇贺月华梁文杰刘浩...
    324-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饥饿法强制换羽对不同品系的老龄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 500 日龄的A、G、R、M 4 个品系的公鸡各 30 只,每个品系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15 只。其中R系、G系、M系为国审品种三高青脚黄鸡 3 号配套系的祖代,R为终端父本,青胫矮小型黄麻鸡;G系为原种固始鸡,正常型;M系为正常型青脚麻鸡;A为矮小型高产褐壳蛋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进行强制换羽,试验组实施饥饿法强制换羽(禁食期 15 d,恢复采食 56 d)。预试期 7 d,正试期为禁食期 15 d和恢复期 56 d。在正试期内,统计 4 个品系公鸡的死亡数目、体重、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结果显示:在换羽过程中,4 个品系公鸡的死亡率在 10%以内;在禁食期间,公鸡体重逐渐降低,G系禁食的第 15 天体重低于禁食前 1 d(P<0。05);在恢复采食的第56 天,4 个品系的精子活力比禁食前 1 d均有提升(P<0。05),且 4 个品系强制换羽组的精子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精子密度没有显著差异;正常型G系的死亡率最高,在禁食的第 15 天正常型鸡(G系)失重率高于矮小型鸡(A系)(P<0。05)。研究表明,饥饿法强制换羽可以提升 4 个品系公鸡的精液品质,从而延长公鸡使用年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强制换羽精液品质死亡率矮小

    围产牛瘤胃充盈度评分对荷斯坦母牛和犊牛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邵凯贾浩滨吴东霖黄永丽...
    329-332,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充盈度评分(Rumen Fill Score,RFS)与母牛分娩、产后健康状况、产奶量,犊牛初生重、哺乳期健康状况、哺乳期日增重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选择 3 个高产牧场约 1 500 头荷斯坦母牛,跟踪记录围产牛RFS、母牛分娩及产后健康状况、高峰产奶量,记录所产犊牛初生重、哺乳期内患病情况和日增重,分析围产牛RFS对母牛和犊牛的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头胎牛和经产牛产前RFS与分娩评分符合二次曲线关系(P<0。01),RFS为 4 分时,分娩评分最低;头胎牛产前RFS与产后疾病评分符合线性及二次曲线关系(P<0。05),经产牛产前RFS与产后疾病评分趋于符合线性关系(P<0。10);头胎牛和经产牛产前RFS不影响高峰产奶量。头胎牛产前RFS与所产犊牛初生重趋于符合线性关系(P<0。10),经产牛产前RFS与所产犊牛初生重符合线性及二次曲线关系(P<0。01);头胎牛和经产牛产前RFS不影响哺乳犊牛的疾病评分和日增重。本试验结果显示,围产牛RFS过低对母牛和哺乳期犊牛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瘤胃充盈度评分荷斯坦奶牛犊牛生产性能健康状况

    穿羊衣对育成期绒山羊的山羊绒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苏热阿提·艾尔米坦黄引超高丽忠蔡君...
    33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羊绒是绒山羊生产中最具经济价值的产品,是高档的纺织原料。"穿羊衣技术"起源于英国,给羊穿羊衣操作简单,能够快速提高羊毛品质和经济效益。为探究给绒山羊穿羊衣的可行性,本试验选择 30 只 9月龄和体重基本一致(约 23。00 kg)的育成期绒山羊,随机分成 2 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穿羊衣 6个月,同群放牧饲养管理,到次年抓绒时测定绒毛的品质、产量和皮屑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皮上附着的皮屑与对照组没有差异,试验组被毛内的灰尘和杂物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绒毛长度增加了 0。40 cm,净绒率提高了 3。74%,但差异均不显著。由此可见,育成期内蒙古绒山羊穿羊衣具有减少绒毛的灰尘渗透和混杂物含量的作用,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净绒率和羊绒长度。

    羊衣羊绒肤皮屑净绒率绒山羊

    81家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生产性能、疾病及淘汰情况调查分析

    孙睿白云龙宋玉锡朱启涛...
    337-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规模化牧场奶牛酮病、泌乳性能、繁殖性能、疾病和淘汰状况,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了全国81 个规模化牧场在 2021 年的记录数据。根据牧场中奶牛临床、亚临床和合计的酮病发病率(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共计)高中低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牧场中奶牛亚临床酮病高于临床酮病约2 倍;奶牛临床酮病发病率与牛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与临床低血钙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临床酮病发病率升高使乳尿素氮降低和临床低血钙发病率升高;亚临床和合计的酮病发病率与隐性乳房炎、亚临床低血钙和合计低血钙发病率(临床低血钙和亚临床低血钙发病率共计)及全年死淘率呈显著正相关,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升高使乳体细胞(SCC)、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亚临床低血钙症发病率和合计低血钙发病率升高;合计酮病发病率升高也使得头胎牛始配月数降低,而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亚临床低血钙发病率、合计低血钙发病率和全年死淘率升高。由此可见,牧场奶牛酮病发病率高对奶牛乳成分、疾病、淘汰和繁殖有不利影响,应及早开展牛群酮病监测,完善酮病预防措施,以便减少牧场经济损失。

    酮病泌乳繁殖淘汰疾病奶牛

    断奶后1周仔猪耗料增重比达1:1现象是高效还是异常的探讨

    金立志张永刚刘俊奇邵彩梅...
    345-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常仔猪断奶后采食配合饲料很少,但在断奶后1周左右,其采食量与日增重几乎相等(150~200 g/d),耗料增重比竟达到 1:1 左右。这种现象用生理与营养消化吸收和沉积的理论无法解释。对断奶仔猪体组成的分析表明,断奶后 1 周仔猪体内脂肪减少,体蛋白质几乎没有变化,而水分大量增多,从而引发水肿,这与人类的"再进食综合征"类似。人类禁食(饥饿)较长时间(数周)会导致代谢活性下降,并伴随尿液中磷酸盐(PO4)、镁(Mg)、钾(K)的排出;如果突然重新进食,会诱导出现强烈的胰岛素峰值,触发代谢反应,但由于缺乏PO4、Mg、K和硫胺素,代谢受阻,进而导致低磷血症、代谢应激和水肿,严重者可能致命,这就是"再进食综合征"。断奶仔猪在断奶后数小时也可能发生"再进食综合征"(人类是出生几周后发生),这与其断奶前的高代谢率有关。仔猪断奶诱导水肿这一现象,提醒行业应谨慎看待断奶仔猪"高效率"的增重和耗料增重比,避免使用能强烈刺激胰岛素产生的饲料配方和高赖氨酸水平的日粮,因为此时断奶仔猪的增重并不是蛋白质的体内沉积。

    断奶仔猪教槽保育料耗料增重比水肿胰岛素抵抗磷酸盐缺乏

    发展饲草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与潜力研究

    王瑞港赵金标程广燕
    35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加优质饲草供给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路径。文章以期论证增加优质饲草以减少玉米、豆粕等精饲料使用进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可行性与巨大潜力。基于调研数据分析我国草食动物的饲料结构与需求,并按照动物营养需求从理论层面测算我国草食动物饲料需求,通过对比 2 种饲喂模式,论证增加优质饲草供给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研究发现,我国当前优质饲草供应不足,与按照动物营养需求测算的饲料理论需求相比,绝干物质缺口为3 653万t,其中,全株青贮玉米缺口1 373万t,其他优质饲草(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等)缺口 2 280 万t。如果提供充足的优质饲草满足草食畜产品生产需求,可以降低 15。3%精料补充料用量,其中玉米和豆粕分别降低 35。9%和 14。2%,即减少玉米和大豆消耗 2 070 万t和 226 万t,可节省 2 702 万亩耕地,耕地产出效率提高 33%。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进一步发展饲草产业,增加优质饲草供给,鼓励农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并开发利用新饲草资源。

    粮食安全优质饲草畜牧业草食畜产品"粮改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