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南方湿热环境典型牧场奶牛泌乳性能分析

    王磊张海亮王澳顾利斌...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我国南方湿热环境下奶牛泌乳性能的群体特征,本研究收集了浙江省嘉兴市某家庭牧场 2007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数据记录共包括 1 056 头荷斯坦牛的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系谱记录.首先,利用Wood模型拟合每头奶牛的个体泌乳曲线,并根据曲线参数确定每头奶牛各胎次 305 d产奶量等指标;利用SAS(9.4)软件建立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出生年份、胎次、泌乳月、测定季节及产犊季节等因素对荷斯坦牛 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泌乳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该牧场的系谱记录,对具有头胎 305 d产奶量的个体进行系谱关系追溯,并分析 305 d 产奶量在不同世代间的差异.在该牛群中,Wood模型对荷斯坦牛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泌乳曲线拟合度(R2)平均可达 0.67;305 d产奶量受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影响显著,较高胎次及冬季产犊的奶牛 305 d产奶量更高;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体细胞评分均受胎次、测定季节及泌乳月的显著影响;随着改良世代的增加,头胎奶牛 305 d产奶量也显著增加,平均每个世代的增加幅度达 746 kg.综上,本研究以嘉兴地区的典型规模化牧场研究了南方湿热环境下奶牛的泌乳性能规律,为我国南方地区的牧场管理和牛群的遗传选育提供了参考.

    荷斯坦牛家庭牧场305d产奶量泌乳性能Wood模型

    非遗传因素对特哈级进杂交F2 代羔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李佳莹贺鑫巴音花何鹏飞...
    137-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特哈级进杂交F2 代羔羊的产羔母羊年龄、出生年份、出生类型、群别、羔羊性别、出生月份等非遗传因素对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根据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哈萨克羊繁育基地 2009-2021 年出生的 1 958 只羔羊的生长记录,采用SAS 9.2 软件(GLM)程序最小二乘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羔母羊年龄、出生年份、出生类型、群别、羔羊性别对初生重、断奶重、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著;出生月份对初生重影响不显著,对断奶重和断奶前日增重影响极显著.研究结果为建立特哈级进杂交F2 代早期生长性状遗传评价模型、估计遗传参数和育种值时固定效应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最终为该类型羊的早期选种提供了数据支撑.

    特哈级进杂交F2代羔羊早期生长性状非遗传因素

    运用不同动物模型估计天目多胎羊不同生长阶段体重遗传参数

    龙丽李雪洪巍刘桂芬...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 2 种不同动物模型对天目多胎羊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构建最佳模型并获得准确的遗传参数估计值.研究收集了 2016-2021 年间天目多胎羊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数据,构建了2 种含有不同随机效应的单性状动物模型,利用DMU软件估计不同生长阶段体重性状的遗传参数.模型 1 包含固定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和残差效应;模型 2 包含固定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母体遗传效应和残差效应.最后,通过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和似然比检验(LRT)确定最佳模型.结果表明,模型 1 是估计 6 月龄和周岁体重遗传参数的最佳模型,模型 2 是估计初生重和断奶重遗传参数的最佳模型,基于最佳模型估计天目多胎羊初生重的遗传力为 0.15±0.03(母体遗传力为 0.27±0.01),断奶重的遗传力为0.10±0.02(母体遗传力为0.16±0.02),6月龄重的遗传力为0.06±0.04,周岁重的遗传力为0.05±0.05.综上所述,最佳模型估计的天目多胎羊的初生重和断奶重为中等遗传力性状,6 月龄重和周岁重为低遗传力性状.本研究结果为天目多胎羊的饲养管理和选种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天目多胎羊体重母体遗传效应最佳模型遗传参数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豁眼鹅SNP标记特征

    赵洪昌孙国波穆晓恵王军...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选用成年豁眼鹅母鹅 10 只,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进行SNP变异检测,使用群体内选择信号分析方法,筛选豁眼鹅受到选择的区域.针对受选择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挖掘与豁眼鹅耐寒适应性、高产蛋性能等种质特性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样本平均测序深度为 10.83X,平均比对率为 98.37%,平均注释SNP总数为3 331 076个,其中基因内突变有16 622个(非同义突变16 103个,可变剪切位点突变有182个,终止密码子突变平均有 337 个).通过群体内iHS选择信号分析,iHS阈值线设置为iHS值>2 和iHS值<-2,豁眼鹅群体内共筛选出 38 522 个SNP位点位于基因功能区域,4 151 个受选择基因富集分析发现显著富集通路有与耐寒性有关的中枢神经通路(GO:0007417)、与高产蛋性能有关的Notch表面蛋白结合通路(GO:0005112)、与寿命长短有关的正向调节双链断裂修复通路(GO:2000781)、抗病力有关的p53 信号通路(gga04115).此外,PTEN基因和BCL-2 蛋白家族可能分别参与了豁眼鹅高繁殖和免疫调控过程.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系统解析了豁眼鹅群体SNP分子特征,群体内受选择候选基因与豁眼鹅在耐寒性、高繁殖力以及抗病性能方面表现相符,研究为后续豁眼鹅种质特性相关性状功能基因挖掘和定位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豁眼鹅重测序SNPiHS种质特性

    不同杂交组合小白鸡的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王强曲亮李永峰邵丹...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交肉鸡的选育工作是为了满足肉鸡消费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为探索不同杂交组合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通过对 7 个不同杂交组合肉鸡 0~8 周龄体重采用Logistic、Gompertz 和 Bertalanffy 3 种拟合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结果显示,7 个不同杂交组合肉鸡的三种生长曲线拟合模型拟合度均高于 0.998,其中以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其拟合值最贴近实测值,为三元杂交肉鸡生长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本研究计算得出 7 组肉鸡的拐点周龄和最大周增重分别为 4.86~5.96 周和 316.68~410.99 g,与 7 组肉鸡的实测最大周增重周龄(6 周)和最大周增重(320.38~425.31g)均最接近.对 7 组三元杂交肉鸡的生长累积曲线及周增重曲线分析表明,本试验中2个杂交肉鸡(AA×(R131×G2)和AA×(R131×洛岛白))的生长增重表现最佳.

    肉鸡三元杂交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基于SNP芯片的内江猪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龙熙吴平先潘红梅刘贵平...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内江猪群体的遗传结构,从而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内江猪遗传资源.使用猪 50K SNP芯片,对 237 头(24 头公猪,213 头母猪)内江猪进行基因组分型,分型结果经质量控制及自填充后用于后续分析.通过多种分析软件对内江猪群体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以及群体近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共有26 652个SNP位点用于分析,其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69,多态性标记比为0.533,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72,期望杂合度为0.338,观测杂合度为0.34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4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分层不明显,根据状态同源计算的群体平均遗传距离为 0.252,通过聚类分析可将 24 头公猪划分为 10 个家系.在群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7 031个长纯合片段,其平均长度为12.59 Mb,通过连续性纯合片段估计群体近交系数为0.008,通过SNP纯合性估计群体近交系数为-0.012.总体来说,内江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群体遗传距离较远,近交程度较低,但存在一定的近交风险.本研究可为内江猪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内江猪SNP芯片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

    大白猪RFRP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

    晁婷婷朱怡轩闵鹏聪王孝义...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揭示大白猪RFRP基因外显子 2 多态性及其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了 403 头大白母猪RFRP基因外显子 2 区域的SNP位点,结合 403 窝初产母猪繁殖性能记录,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RFRP基因各SNP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其单倍型组合与大白母猪 6 个繁殖性状的关联.结果显示:RFRP基因外显子2区域存在2个错义突变位点(C294T和C357T)和3个同义突变位点(G289A、G331A和T349G),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 5 个位点中,除G331A和T349G位点呈低度多态(PIC为 0.174 0)且遗传多样性较低(H为 0.192 6)外,G289A、C357T和C294T位点均呈中度多态(PIC在0.291 1~0.373 0之间),遗传多样性也较为丰富(H在0.353 7~0.496 0之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289A、C294T和C357T位点突变杂合型(GA、CT和CT)个体以及G331A和T349G位点突变纯合型(AA和GG)个体的繁殖性能较好;5 个位点不同单倍型组合对大白猪的妊娠期、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 日龄窝重和断奶窝重均有影响(P<0.05或P<0.01),且携带有GCGTC单倍型个体的大部分繁殖性能处于较高水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RFRP基因多态性与大白初产母猪的妊娠期、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 日龄窝重和断奶窝重显著相关,RFRP基因可作为大白猪分子育种的候选基因.

    大白猪RFRP基因外显子2单核苷酸多态性繁殖性状

    和田羊体尺体重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李雪张梦华刘黎阿布力克木...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成年和田羊体尺体重的关联性,本研究测定了和田市某羊场与和田市策勒县某羊场的 758 只成年和田羊体重和体尺,通过SAS 8.0 和SPSS 19.0 软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和田羊生长性状主成分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场效应对管围具有显著影响,对体重和其他体尺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年龄效应对管围影响不显著,对体重和其他体尺性状影响极显著;性别效应对胸围和胸宽影响不显著,对体重和其他体尺性状有极显著影响;成年和田羊体重与各体尺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体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成年公羊选取前3个主成分,F1为体型因子,F2为肢体因子,F3为宽度因子;成年母羊选取前 4 个主成分,F1 为体型因子,F2 为重量因子,F3 为肢体因子,F4 为围度因子.根据选择的主成分建立的成年公羊生长性状主成分评估模型为:Y公=0.306X1+0.286X2+0.304X3+0.264X4+0.249X5+0.391X6,成年母羊生长性状主成分评估模型为:Y母=0.273X1+0.107X2+0.299X3+0.126X4+0.140X5+0.375X6.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体尺与体重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和田羊的饲养管理、选种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和田羊体尺体重相关性主成分分析

    南疆夏河绵羊FecB基因检测及多态性分析

    杨初蕾徐梦思郑朝锋邢佳娟...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FecB基因是首个在绵羊群体中发现的多胎主效基因,能够有效提高绵羊的繁殖性能.本研究旨在对南疆夏河绵羊群体进行FecB基因检测,为进一步提高种群产羔数、建立高繁殖力核心群体奠定基础.随机选取 30 只南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50 团的夏河林场体况良好的夏河绵羊母羊,利用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型检测并测序.结果表明,南疆夏河绵羊群体中存在FecB基因,检测到B+和++2种基因型,未检测到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B+(0.100)、++(0.90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B(0.050)、+(0.950).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以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 0.100、0.095、1.105及 0.090,处于低度多态(PIC<0.25),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测序结果显示FecB基因编码区第 746 位发生A>G错义突变,出现重叠锋.因此,FecB基因可作为南疆夏河绵羊多胎候选基因,对提高南疆夏河绵羊产羔数、扩大该品种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夏河绵羊FecB基因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

    甘肃高山细毛羊毛囊形态结构比较分析

    吴博华何兆华赵鹏飞孙红先...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甘肃高山细毛羊毛囊发育特征及其与羊毛性状的关系,本研究借助苏木精-伊红染色(HE)技术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皮肤组织进行毛囊形态结构比较分析,并对不同部位羊毛纤维直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腹股沟部表皮层厚度极显著高于体侧部和腿部,体侧部真皮层厚度极显著高于腿部和腹股沟部;体侧部和腿部初级、次级毛囊直径极显著高于腹股沟部,单位面积内初级、次级毛囊密度在体侧部、腿部、腹股沟部均有极显著差异,初级毛乳头直径在体侧部、腿部、腹股沟部均无显著差异;体侧部平均毛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腿部.相关分析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不同部位皮肤厚度、毛囊直径、毛囊密度和羊毛纤维直径存在显著差异;真皮层厚度与羊毛纤维直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甘肃高山细毛羊皮肤结构毛囊纤维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