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潜增长曲线模型与潜类别增长模型,探究白血病儿童不同治疗阶段亲社会行为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至2023年,选取120名白血病儿童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调查表、长处与困难量表中的亲社会行为分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以及创伤后成长量表在4个评估时间点(确诊1周内、确诊1个月末、确诊3个月末、确诊6个月末,记为T1~T4)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使用SPSS 23.0、Mplus 7.4等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建立潜增长曲线模型和潜类别增长曲线模型,分析患儿亲社会行为轨迹和潜在类别,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T1~T4时间点患儿的SDQ-PSB 得分分别为(1.24±0.46)分、(2.79±0.22)分、(3.88±0.36)分、(5.88±0.32)分,各时间点间亲社会行为总分呈正相关(r=0.32~0.79,均P<0.01).白血病患儿按亲社会行为潜在类别可分为亲社会行为持续改善组和亲社会行为异常组.亲社会行为异常组SDQ-PSB初始得分低于亲社会行为持续改善组,随时间推移亲社会行为异常组SDQ-PSB得分未出现显著变化(斜率均值为0.2,P>0.05),亲社会行为持续改善组SDQ-PSB得分随时间推移得分显著上升(斜率均值为0.8,P<0.001).年龄<7岁的患儿更倾向于发展为亲社会行为持续改善组(B=-0.64,OR=0.62,95%CI=0.15~0.71,P=0.003),在一定条件下,患儿家庭亲密度的增加(B=-0.84,OR=0.69,95%CI=0.49~0.72,P=0.003)和创伤后成长增强(B=-0.52,OR=0.86,95%CI=0.83~0.95,P=0.025)也会导致其向亲社会行为持续改善组发展.结论 白血病儿童确诊后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处于异常与边缘水平,但随着病程发展呈二次函数上升趋势且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家庭收入、家庭亲密度和创伤后成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