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周晓农

双月刊

1005-6661

xfbjb@sohu.com,xfbjb@yahoo.com.cn

0510-68781021,6878102

214064

江苏省无锡市梅园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内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血吸虫病(寄生虫病)专业性技术类科技期刊。1989年2月创刊,为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办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面向全国、面向基层、面向防治、促进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事业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2023年河南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杨成运王丹鲁德岭贺志权...
    393-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省内脏利什曼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21-2023年河南省报告的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病例发病时间、地区分布、人群特征及其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21-2023年河南省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例93例,男女性别比为2.58∶1;外省输入病例2例,本地感染病例91例;3-5月、7-10月发病例数相对较多.病例年龄最小者7个月、最大者74岁,其中0~<10岁组(26例,27.96%)和60~<70岁组(24例,25.81%)病例数较多.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47例,50.54%)和散居儿童(19例,20.43%)为主.91例本地感染病例分布于郑州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三门峡市和许昌市.2021-2023年河南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发病-诊断时间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20(40)d,其中25.81%(24/93)的病例发病-诊断时间≤10 d,38.71%(36/93)的病例在11~30 d、35.48%(33/93)的病例在30d后才得到诊断.病例诊断单位以省级(60.00%)和地市级医疗机构(28.89%)为主.结论 当前河南省内脏利什曼病发病例数逐年增多,发病范围逐渐扩大,应加强病例、犬只和媒介监测,并采取筛查和管理犬只、防蛉灭蛉及健康教育等措施,以控制内脏利什曼病流行.

    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河南省

    2020年洛阳市新安县犬只利什曼原虫感染调查

    程睿孙毅莹杨成运朱鑫...
    399-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洛阳市新安县内脏利什曼病疫点村犬只利什曼原虫感染现状,为内脏利什曼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8月在洛阳市新安县内脏利什曼病本地感染患者居住地胡张沟村,收集全部犬只信息,并经耳部或颈部静脉采集犬只静脉血,采用rk39快速诊断试剂和PCR法检测血样,了解犬只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胡张沟村共有家养犬只133只,犬只年龄中位数为18.0(28.5)个月.rk39快速诊断试剂检测犬只利什曼原虫感染阳性率为24.81%(33/133),PCR检测阳性率为14.29%(19/133).阳性犬只年龄中位数为24.0(36.0)个月,阴性犬只为12.0(1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72.000,P=0.000)."癞皮狗"利什曼原虫感染阳性率为55.56%(5/9),无症状犬只阳性率为24.19%(30/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3,P=0.095).结论 洛阳市新安县存在大量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犬,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较高,应及时采取相关防治措施,以控制该病扩散.

    内脏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洛阳市

    2023年山西省吕梁市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分布与季节消长调查

    王彦琴贾玉洁梁一方郝平平...
    403-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3年山西省吕梁市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分布及密度季节消长,为评估该地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风险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6-9月,选取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离石区、岚县、临县和文水县等5个县(区)的12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于农户、羊圈、牛棚、鸡舍、猪圈、骡马圈和土窑洞等7种生境采用诱蛉灯法诱捕白蛉.经形态学鉴定蛉种后计算白蛉密度,分析白蛉分布及其密度季节消长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蛉样本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2023年6-9月,吕梁市累计布设诱蛉灯156台,捕获白蛉2 831只,其中雌性白蛉2 638只(占93.18%)、雄性白蛉193只(占6.82%).白蛉平均密度为16.91只/(灯·夜).各调查点白蛉密度均呈单峰曲线分布,于7月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不同生境中,羊圈白蛉密度最高,为39.04只/(灯·夜).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4.08%(2/49)的白蛉样本呈利什曼原虫核酸阳性.结论 2023年山西省吕梁市广泛存在白蛉分布,且白蛉密度于7月出现高峰期,具有内脏利什曼病流行风险.应加强内脏利什曼病及白蛉监测,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媒介控制措施.

    内脏利什曼病白蛉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生境吕梁市

    2014-2021年我国5省份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分析

    林文王多全孙凌聪张滔...
    407-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4-2021年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河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输入性三日疟与卵形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诊断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疟疾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中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河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报告的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5省份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对病例发病到初诊时间、初诊到确诊时间、初诊单位和确诊单位、初诊正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1年,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河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累计报告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病例1 223例,其中三日疟158例(12.92%)、卵形疟1 065例(87.08%).共98.53%(1 205/1 223)的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病例来自非洲,其中三日疟病例主要来源国为安哥拉(18.99%,30/158)、尼日利亚(11.39%,18/158)、喀麦隆(10.76%,17/158)、加纳(10.13%,16/158)和刚果民主共和国(10.13%,16/158),卵形疟病例主要来源国为加纳(23.19%,247/1 065)、喀麦隆(14.74%,157/1 065)、尼日利亚(9.39%,100/1 065)和安哥拉(6.95%,74/1 065).5省份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病例发病到初诊(χ2=27.673,P=0.000)、初诊到确诊时间间隔(χ2=29.80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初诊正确率分别为38.61%(61/158)和56.53%(602/1 065).共74.69%(118/158)的输入性三日疟病例在县、市级和省级医疗机构确诊,79.25%(844/1 065)的输入性卵形疟病例在县、市级医疗机构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诊.结论 2014-2021年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河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病例主要来自非洲,且初次确诊率较低,需持续提升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断能力.

    输入性疟疾三日疟卵形疟流行病学特征诊断

    全球内脏利什曼病流行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陈曦师悦周升耿梦杰...
    412-42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脏利什曼病是由趋内脏的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叮咬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在印度次大陆、非洲东部和南美洲国家流行,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寄生虫病.受气候变化、城市发展和个体状态等影响,媒介白蛉密度及与人接触机会发生变化,内脏利什曼病存在流行范围扩大的风险.本文总结了影响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自然、社会和生物等相关因素,以期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内脏利什曼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内脏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影响因素白蛉

    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历程与展望

    张云王丽芳冯锡光吴明寿...
    42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曾是我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份之一.经过70余年的不懈努力,全省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2004年,云南省启动实施《云南省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2009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随后,通过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9-2015年)》、《"十三五"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至2020年底,全省已经持续12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者,连续6年未发现本地感染新病例、病畜及感染性钉螺,2020年云南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本文对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历史、疫情变化、防治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就今后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消除云南省

    水产品中鱼源性寄生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耀光王真瑜陈健余晴...
    428-434,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食和半生食鱼类水产品的饮食习惯与鱼源性寄生虫病密切相关,鱼类水产品中鱼源性寄生虫检测对预防和控制鱼源性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国内外鱼源性寄生虫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3类检测技术及其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现阶段鱼源性寄生虫检测提供参考.

    水产品鱼源性寄生虫检测技术

    境外输入性细粒棘球蚴病误诊为肺和肝囊肿1例

    黄振宇李媛高世同张丽莎...
    435-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粒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农牧区.该病在非流行区较少见,病例常因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本文报道境外输入性细粒棘球蚴病被误诊为肺和肝囊肿1例,旨在为非流行区细粒棘球蚴病诊治提供借鉴.

    细粒棘球蚴病输入性病例误诊

    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抗感染用药对策

    刘焕雷李红珍周凯丽张秀杰...
    后插1-后插2页

    骨科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杨岚娟唐建军郑关伦
    后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