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学生身体活动模式与负性情绪症状的关联,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3年10-11月选取上海、江西、湖北、山西四省(市)7所高校的14 76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短卷(IPA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DASS-21)、自编问卷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身体活动情况、负性情绪症状、碳酸饮料消费、快餐消费、睡眠情况信息.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大学生身体活动相关因素与负性情绪的关联,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身体活动模式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程度的关联.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近一周中高身体活动习惯、近一周中高身体活动达标情况和身体活动模式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97.07,259.27,351.40,353.32,P值均<0.01).大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6.6%,34.9%,13.3%.不同身体活动水平分组、近一周中高身体活动习惯、近一周中高身体活动达标情况、身体活动模式组间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H值分别为82.21,30.03,20.65;-8.83,-5.29,-5.01;-5.36,-5.43,-4.95;31.37,30.21,24.55,P值均<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活动模式与不同程度负性情绪症状存在正向关联,相比规律性身体活动模式,未充分身体活动模式大学生轻、重度抑郁,重度焦虑和中、重度压力症状风险均增加(OR=1.26~1.41,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身体活动模式与负性情绪症状密切关联,通过优化大学生身体活动模式有助于负性情绪问题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