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血液净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血液净化
中国血液净化

王梅

月刊

1671-4091

cjbppc jbp@163.com

010-66189482;66583655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133号

中国血液净化/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Purification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血液净化学专业学术核心期刊(月刊),以国内外血液净化学者、医师、护士以及血液净化产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血液净化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办刊宗旨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面向临床应用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力求及时,准确地反应我国血液净化水平,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血液净化专业理论及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磷脂抗体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李甜伍杨王学良苑书婷...
    930-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危重患者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之一,但不可避免由于各种因素存在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相关并发症是HD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发现HD患者中普遍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持续阳性,似乎aPL阳性与AVF相关并发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因此为了改善HD患者预后,减少AVF相关并发症发生,本文拟通过总结当前aPL在HD患者AVF相关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HD患者预防和治疗AVF相关并发症提供依据.

    抗磷脂抗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后再狭窄的因素分析

    史珂贾宁
    934-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系统疾病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有相当比例的透析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后,越来越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被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本文就该类特殊群体独有的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支架内再狭窄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介入治疗手术后管理的证据总结

    刘旺兴申微罗逊施文剑...
    938-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索并评价整合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介入治疗手术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按照"6S"模型系统检索计算机临床决策系统、指南数据库、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专业协会网站关于AVF狭窄介入治疗手术后管理的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26日.由4名研究者独立对各类文献质量评价后进行证据提取与汇总.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5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1篇,从手术后评估与监测、手术后用药、AVF穿刺与维护、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和患者教育5个方面总结了 25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形成了 AVF狭窄介入治疗手术后管理的最佳证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对科学护理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的AVF具有指导意义.

    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循证护理学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季节、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

    张炎高志伟廉秀花王尊松...
    94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病季节、病原菌特点及药敏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1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学科行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置入手术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共纳入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住院患者62例,其中血培养有明确病原菌患者48例,分析其感染发生季节、病原菌特点及药敏性.结果 导管血流感染在春夏季高于秋冬季(x2=6.323,P=0.012).导管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52.9%,革兰氏阴性菌占45.1%,革兰氏阳性菌一半以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63.0%),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22.2%);革兰氏阴性菌种类较多,感染比例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21.7%).对革兰氏阳性菌较敏感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有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较敏感的抗生素有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结论 导管血流感染在春、夏季发病率较高.导管血流感染的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绝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使用受到限制时,可考虑莫西沙星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CRBSI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选择.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药敏分析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赵玉杰李婷关林萌姜丹丹...
    947-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0例,按照不同人工肝治疗模式分为DPMAS+半量PE组(n=49)和PE组(n=51),比较2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28天生存时间,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C反应蛋白(CRP)(t=-3.214,P=0.002)、白蛋白(t=-5.064,P<0.001)、直接胆红素(t=-2.007,P=0.045)、间接胆红素水平(t=-2.310,P=0.021)均低于PE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总胆红素(t=-6.974,P<0.001;t=-7.693,P<0.001)、直接胆红素(t=-6.711,P<0.001;t=-6.649,P<0.001)、间接胆红素(t=-7.365,P<0.001;t=-7.713,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Z=-3.509,P=0.002;Z=-4.067,P<0.001)、CRP(t=6.602,P<0.001;t=5.12,P<0.001)、白细胞介素 6(Z=-5.347,P<0.001;Z=-4.615,P<0.001)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t=-3.322,P<0.001;t=-5.201,P<0.001)升高.DPMAS+半量PE组28d生存率高于PE组(x2=4.209,P=0.040).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 DPMAS+半量 PE 治疗(HR=0.832,95%CI:0.685~0.994,P=0.043)、并发症(HR=4.595,95%CI:1.328~7.395,P=0.005)、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HR=3.258,95%CI:1.247~5.593,P=0.009)、肝衰竭分期(HR=4.852,95%CI:1.352~7.529,P=0.002)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DPMAS+半量PE组和PE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指标,DPMAS+半量PE组可以改善患者28天生存率,作为患者预后保护因素,可以减轻临床用血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血浆置换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所致非计划性下机的Nomogram模型构建与验证

    吴海芳徐政全沈波
    952-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所致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建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所致非计划性下机的Nomogram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2023年6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收集建模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分为凝血组和非凝血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的危险因素,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的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286例患者,其中建模组200例、验证组86例.建模组中凝血组38例、非凝血组1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发生率为19%.凝血组及非凝血组在是否合并低血压(x2=4.630,P=0.031)、凝血酶原时间(t=2.392,P=0.018)、血小板计数(t=3.090,P=0.002)、是否首次接受血液透析(x2=4.935,P=0.026)、抗凝方式(x2=8.546,P=0.014)、治疗时间(x2=9.497,P=0.009)、血流速度(x2=5.194,P=0.023)、是否透析前健康教育(x2=6.991,P=0.008)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低血压(OR=3.160,95%CI:1.182~8.447,P=0.022)、血小板计数(OR=l.081,95%CI:1.049~1.115,P<0.001)、是否首次接受血液透析(OR=3.354,95%CI:1.202~9.359,P=0.021)、抗凝方式为无抗凝(OR=5.845,95%CI:1.697~20.132,P=0.005)、未接受健康教育(OR=6.524,95%CI:2.322~18.330,P<0.001)是发生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酶原时间长(OR=0.378,95%CI:0.261~0.547,P<0.001)、血流速度≥200 ml/min(OR=0.226,95%CI:0.081~0.625,P=O.004)是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的保护因素.对Nomogram模型进行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35~0.947),区分度良好,最大约登值为0.641,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852.校准曲线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管路凝血所致非计划性下机的风险列线图Nomogram模型效果较好,为临床提供参考.

    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凝血非计划性下机Nomogram模型

    肌内效贴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后血肿的疗效分析

    沈洋洋李颖高艳均王艺...
    957-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后血肿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34例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后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多磺酸粘多糖软膏涂抹联合热敷或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对比2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血肿硬度、皮肤疲斑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 治疗3天、6天、9天后,2组VAS均逐步降低,且治疗3天后(t=3.084,P=0.004)与治疗6天后(Z=-3.536,P<0.001)试验组VAS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天、6天、9天后,两组血肿硬度均逐步改善,且治疗3天后试验组的血肿硬度低于对照组(x2=6.769,P=0.035).试验组的皮肤瘀斑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t=8.161,P<0.001).治疗3天,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100%(16/16例),优于对照组的72.22%(13/18例,x2=5.211,P=0.046).结论 肌内效贴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后血肿的治疗,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血肿硬度,缩短皮肤瘀斑消退时间,促进血肿消退,提高治疗效果.

    肌内效贴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护理

    《中国血液净化》稿约(2024年12月修订)

    《中国血液净化》编辑部
    后插1-后插2页

    《中国血液净化》第23卷(2024年)论文主题词索引(以下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后插3-后插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