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新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新医药
中国新医药

农圣

月刊

1726-9393

zgxyyzz@21cn.com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邮政28号信箱

中国新医药/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医学健康学会主办、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医学药学月刊。凡科研课题论著、晋升中高级职称和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优先发表。所有投稿免收审稿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γ-干扰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处方初步筛选

    王捷频李国栋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选择γ-IFN作为蛋白质模型药物,以聚乳酸为载药聚合物,采用溶剂挥发法,对蛋白质的微球处方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微球的成球情况、粒径、产率、生物活性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分析筛选PVA浓度、初乳搅拌速度、油水比例、甘油浓度优化空白微球制备工艺;根据空白微球的筛选结果,优选生物活性较高的微球.结果空白微球筛选结果表明,PVA浓度、水油相比例、初乳搅拌速度是决定产率的主要因素;载药微球筛选结果表明,甘油浓度、水油相比例、初乳搅拌速度对药物活性有较大影响,用甘油作为γ-IFN活性的保护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采用一系列优选方法所得优化处方及制备条件具有可重复性,且与预测值基本吻合,优化方法正确可行.

    γ-IFN微球聚乳酸

    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

    秦瑞峰顾晓明毛天球封兴华...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有效地防止、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1977年至2003年经治的32例颈动脉体瘤和10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诊疗体会.结果手术治疗42例,共43侧.经过充分准备和正确围手术期处理,虽然术中有18例修补、结扎甚至切除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除1例死亡外术后均未发生脑缺血、偏瘫等严重颅脑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3月-20年,愈后良好.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前精确诊断,必要时行颈动脉压迫训练建立确实的大脑血管侧枝循环;术中妥善处理颈总、颈内动脉;术后严密观察,正确及时可靠的处理,能够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

    颈动脉体瘤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围手术期

    不同浓度的咪唑斯汀对体外培养鼻息肉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影响

    潘虎郝飞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咪唑斯汀对体外培养鼻息肉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咪唑斯汀和鼻息内组织体外共同培养,同时加入组胺、花生四烯酸等致炎刺激物,培养24h后逆转录PCR法测定上述药物作用后息肉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3,MCP-3)、活化后可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aa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等趋化因子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介质的含量,观察对其表达的影响情况.结果咪唑斯汀能明显抑制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且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显著.结论咪唑斯汀显示有较强的抗炎症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咪唑斯汀趋化因子细胞因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情况及其防治的研究

    杨秀芝李道岭黄雪蕾王金霞...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妊高征的发病率,从而探讨其预防与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995年10月-2003年9月间住院分娩病例.结果8年间我院共收住院分娩孕妇4166例,其中妊高征311例,占7.47%,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前置胎盘0.64%,心功能衰竭0.32%,肾功能衰竭0.32%,剖宫产67.20%围生儿死亡率7.18‰,多为中、重度患者.结论关注妊高征高危孕妇并加强孕期监护及预防有助于降低妊高征,特别是重度妊高征的发病率,若干有价值的防治措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妊高征高血压发病率产前检查早期诊断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进展

    张德智纵书亭汪瑞
    33-35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郭瑞平韩铭钧李坤炜李颖勤...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特点.方法连续16年间收集32例资料完整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相对多见于胃、十二指肠及空、回肠,少见于结肠和食管,术前较难确诊;诊断多依靠免疫组化,其表型为肌源性及神经源性双向分化,CD117阳性,CD34多数阳性;良恶性判断取决于肿瘤大小及核分裂相计数;间质瘤微血管密度(MVD)增高及CT肿瘤强化明显,可提示其恶性程度高.结论结合影像学、内镜和组织学检查术前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是可能的;术前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大小与比邻关系及其良、恶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彻底切除有很重要的作用;术后随访是间质瘤复发早发现早治疗的唯一手段.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腹腔镜和开放式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胡弋葛衡江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经腹腔镜和开放式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选择经腹腔和后腹膜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L组)6例和开放式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O组)8例,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麻醉,分别记录手术开始、充气后(O组为开腹后)、分离肿瘤、肿瘤切除、手术结束时记录两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以及两组的最高血压、最低血压、高血压和低血压发作例数.结果两组各时点的HR、MAP、CVP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最高血压和高血压发作例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腹腔镜手术组(L组),术中最低血压和低血压发作例数明显低于开放性手术组(O组)(P<0.05).结论经腹腔和经后腹膜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与开放式肾上腺嗜铬细胞瘸切除术比较是安全可行的.

    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

    子宫颈癌规范手术的生存率、并发症分析

    张继勤邢辉庄苏陵李琳...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对子宫颈癌施行规范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以提高子宫颈癌手术后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规范手术组:1994年1月至2000年12月,本科收治子宫颈癌78例,施行了以下规范手术:(1)扩大性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原位癌、Ⅰa1期病例,共3例;(2)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改良式子宫根治术)加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适用于Ⅰa2期,Ⅰ b及Ⅱ期术前放疗或放疗后未控的病例,共12例,术前均施行过放疗;(3)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子宫根治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适用于Ⅰb、Ⅱa期病例,共63例;(4)输尿管悬吊术、部分阴道重建术、膀胱造瘘术,适用于行子宫根治术和改良式子宫根治术的病例,共75例;(5)卵巢腹部移位术,适用于45岁以下、卵巢正常的手术病例,共34例.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于本科未严格规范手术的18例作为对照组.规范手术组按不同治疗时间分两个阶段与非规范手术组比较3年、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淋巴转移率相似,但规范手术组的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规范手术组,P<0.05,而输尿管梗阻、尿瘘、膀胱功能障碍、泌尿道感染、阴道缩短、淋巴囊肿、卵巢去逝综合征却明显低于非规范手术组,P<0.01或0.05.结论对早期和部分中期子宫颈癌施行规范手术能提高其生存率.子宫根治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输尿管悬吊术、部分阴道重建术、膀胱造瘘术和卵巢移位术可视为Ib和部分Ⅱa期子宫颈癌的规范手术;改良式子宫根治术加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上述配套手术可视为Ⅰa2,Ⅰ b及Ⅱ期术前放疗或放疗未控子宫颈癌的规范手术.因为这两组手术在提高早期及部分中期子宫颈癌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可明显降低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子宫颈癌规范手术

    新生儿败血症血前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

    王优苏赞彩唐兰芬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性休克血前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浆中前降钙素原作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8例新生儿败血症(40例并败血症休克)的血浆PCT水平,并比较CRP水平.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P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败血症性休克组尤为明显;败血症性休克惠儿发生率及死亡率随PCT值升高而升高;PCT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PCT的敏感性(87.5%、特异性(82.4%)、阳性预期值(74.5%)和准确性(84.3%)最高.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时PCT升高较早,且随病情的加重持续升高.PCT对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优于CRP.

    婴儿新生儿败血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

    阮婉芬廖永洲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胆红素测定(TCB)在新生儿黄疸光疗前、中、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黄疸新生儿常规检测部位(前额正中、胸骨柄)和遮盖部位(光疗时眼罩遮盖的前额眉心)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与同步微量胆红素(MSB)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各组光疗前、中、后TCB值与MSB均呈线性正相关.光疗时,遮盖部位相关程度比暴露部位高,但比光疗前稍低.暴露部位相关程度较低.光疗结束后,相关程度恢复.结论只要对检测部位加以遮盖,TCB完全适于光疗时新生儿黄疸程度的监测,TCB可用于新生儿黄疸光疗前、中、后的监测.

    经皮胆红素测定新生儿黄疽光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