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黄从新

双月刊

1007-2659

cjpace@public.wh.hb.cn,cjpace0902@yahoo.com.cn

027-88075495,88041919-86453

430060

武汉市武昌紫阳路5号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项娜胡家芸吴斌吴钢...
    39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松养心胶囊(简称参松养心)通过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调节离子通道、改善窦房结和心脏传导功能、调节炎症因子、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纤维化、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率变异性等机制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临床应用疗效好、安全性高,被多个指南推荐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近年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亦证实参松养心单独或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用于不同类型房颤及房颤消融术后有良好疗效,并且在治疗房颤合并其他疾病中也效果显著。

    心血管病学参松养心胶囊综述心房颤动离子通道能量代谢心肌纤维化自主神经功能临床试验

    SS-AFRF试验:参松养心胶囊预防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帅维黄鹤
    396页

    基于络病理论解读炙甘草汤治疗心房颤动

    柴宇燕凌天佑盛慧球吴欢...
    397-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医归属于"心悸"范畴。本文以络病理论为基础,根据房颤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中西医发病机制,从络病理论的角度对经典名方炙甘草汤治疗房颤的机理进行解读,丰富了炙甘草汤治疗房颤的理论支撑,旨在推广中医理论及中药组方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综述络病理论炙甘草汤正虚血瘀

    传统中医药:通过整体框架理念带动心血管药物的发展

    帅维
    401页

    麝香保心丸治疗缺血相关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项娜刘蓓蕾吴斌吴钢...
    402-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麝香保心丸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缺血性疾病,可单独或联合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缺血相关心律失常的治疗。机制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可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脏重构,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心脏新生血管生长,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而且还可减轻心脏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调节心脏传导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缺血相关心律失常的目的。众多临床研究证明了麝香保心丸治疗心律失常尤其是缺血相关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心血管病学麝香保心丸综述缺血相关心律失常心脏重构心肌细胞

    《2024年AHA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心律失常的药理学治疗》新生儿期部分解读

    姜婵曹晓晓张勇
    407-412页

    高龄患者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申岩昃峰李学斌李鼎...
    413-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L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住院植入LP的高龄患者,将其分为因心脏植入电子装置(CIED)感染后再植入LP组(感染组)和非CIED感染植入LP组(非感染组)。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术后24 h、1个月、6个月、1年起搏器程控参数,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植入部位、植入起搏器类型、术中起搏参数及术后随访起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4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感染组24例,非感染组30例,感染组年龄较非感染组小[(83。8±3。9)岁vs(87。3±4。0)岁,P<0。05)],左房内径较非感染组大[(45。5±7。4)mm vs(40。5±7。2)mm,P<0。05],其他数据资料无差异(P>0。05)。感染组均成功拔除起搏器并植入LP成功,非感染组1例发生心脏压塞,经积极抢救后痊愈。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植入LP部位、起搏器类型、术中植入起搏参数、植入并发症无差异(P>0。05)。两组植入LP后6个月、1年感知感染组较非感染组小[(9。5±3。3)mV vs(12。1±3。5)mV,(10。2±3。1)mV vs(12。3±3。1)mV,P均<0。05)],其余术后起搏参数均无差异。结论 高龄患者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安全有效。

    心血管病学高龄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心脏植入电子装置感染无导线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再植入

    深部室间隔起搏与左束支起搏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杨鹏林琦谢敏陈敏...
    418-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深部室间隔起搏(deep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DVSP)与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起搏策略在临床应用中的差异及其优缺点。方法 选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DVSP组和LBBP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术中电极植入深度、QRS波时限、透视时间,术中、术后的电学参数(起搏阈值、心室感知、电极阻抗)、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心脏功能(LVEF和NT-proBNP)的变化。结果 术中DVSP组电极植入深度(7。29±0。35)mm较LBBP组(8。00±0。41)mm略浅(P<0。05),DVSP组QRS波时限(119。56±4。65)ms较LBBP(111。72±7。00)ms组略宽(P<0。05),DVSP组透视时间(6。30±1。12)较LBBP组(11。40±2。07)更短(P<0。05);术中DVSP组比LBBP组起搏阈值更低(P<0。05),心室感知更好(P<0。05);DVSP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LBBP组更低(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电学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脏功能(LVEF和NT-proBNP)未出现负面影响(P>0。05)。结论 DVSP与LBBP技术对比,能达到良好的心室同步化效果,且操作相对更简单,可作为心室起搏依赖患者的策略之一。

    心血管病学深部室间隔起搏左束支起搏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电极植入深度QRS波时限透视时间电学参数心脏功能

    采用体表心电图指数两步法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研究

    余淼方丕华周越
    424-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目前已有多种用于预测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方法,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更加准确、高效的心电图诊断流程用于鉴别左、右室流出道起源。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72例成功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流出道室早患者,对其12导联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的结果,采用曲线下面积最大的不同类型指标联合预测室早的起源。结果 胸前导联移行区(TZ)指数<0联合SV2/RV3指数≤1。5用于流出道室早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85。9%,准确性为87。3%。对其中72例移行在V3导联的流出道室早患者进行亚组分析,SV2/RV3指数≤1。5联合RV3偏倚时限>80 ms鉴别流出道室早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2%、83%、85。7%。在前瞻性验证(n=35)中,TZ指数<0联合SV2/RV3指数≤1。5在整体分析中预测流出道室早起源的准确性为91。5%,而SV2/RV3指数≤1。5联合RV3偏倚时限>80 ms在V3导联移行的亚组(n=18)分析中预测准确率达94%。结论 TZ指数<0联合SV2/RV3指数≤1。5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测左室流出道起源的心电图诊断流程。对于移行在V3导联的流出道室早,SV2/RV3指数≤1。5联合RV3偏倚时限>80 ms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心血管病学体表心电图心电图指数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邓祖艳朱巧敏郭静朱夏玲...
    430-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STEMI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6个月是否发生LVR分为LVR组(n=36)和非LVR组(n=88)。通过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LVR影响因素,并以ROC评价iCEB对LVR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梗死面积、总胆固醇、NT-proBNP和iCEB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总胆固醇、NT-proBNP和iCEB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LV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iCEB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LVR曲线下面积为0。912,最佳截断值为4。25,灵敏度为85。86%,特异度为83。97%;iCEB≥4。25的STEMI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高于iCEB<4。25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EB可较为准确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LVR发生。

    心血管病学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室重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不良心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