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黄从新

双月刊

1007-2659

cjpace@public.wh.hb.cn,cjpace0902@yahoo.com.cn

027-88075495,88041919-86453

430060

武汉市武昌紫阳路5号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消融方式对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的三年随访

    王莉鲁静朝靳雅琼王梦肖...
    435-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消融方式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消融手术后较为长期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方面的影响。方法 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二科行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依据消融方式的不同分为射频消融组(简称射频组)、冷冻球囊消融组(简称冷冻组)。于术前1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评定两组患者消融前及消融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 ①共有204例房颤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男110例、女94例,平均年龄(61。1±11。7)岁。射频组患者108例,冷冻组患者96例。②消融术后,患者生活、心理状态均改善。其中SF-36评分示除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无统计学意义外,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均有提高。反应心理状态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术后3个月,与射频组相比,冷冻组的AFEQT所涵盖的4个维度、SF-36评分结果显示的6个维度(除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提升;心理状态方面,术后3个月冷冻组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下降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年、3年两组间(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房颤消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躯体疼痛、情感职能除外)、心理状态有改善。②行冷冻球囊消融术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多个维度的改善较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更为显著。③术后6个月、1年、3年两组间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无差异。

    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冷冻球囊消融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左束支起搏动物模型建立及组织学和电生理参数评估

    孙田宏许静卢凤民李丽华...
    44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左束支起搏(LBBP)模型,明确LBBP起搏电极植入部位与起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比格犬5只。在三维标测系统的指导下建立犬LBBP模型。术后对犬心脏行大体染色和组织病理学检测明确起搏电极位置,结合术中记录的心电图及起搏参数,证实LBBP时起搏电极植入部位与起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5只犬均成功实现LBBP模型建立,并标测到His束及左束支(LBB)电位。起搏阈值为(0。80±0。19)V/0。5 ms;R波振幅为(10。6±3。5)mV;刺激逆传至His束时间(Stim-Retro-His)为(15。5±3。0)ms;刺激至左室达峰时间(Stim-LVAT)为(47。8±5。5)ms;起搏QRS波时限为(95。0±8。9)ms;刺激到QRS波结束的时间(Stim-QRS end)为(97。0±9。2)ms。间隔心肌不应期为(268。0±10。5)ms,LBB不应期为(310。0±15。5)ms。所有电极头端穿过室间隔到达或靠近左侧传导系统,平均室间隔厚度为(11。8±1。3)mm,平均电极间隔深度为(11。4±2。5)mm。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LBBP动物模型,同时证实植入过程中Stim-Retro-His≤20 ms和Stim-LVAT突然缩短≥10 ms可作为LBB夺获的重要指标。

    心血管病学左束支起搏组织学评估电生理参数心电图犬模型

    敬告《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作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
    446页

    心房颤动犬心外膜脂肪来源的外泌体对海马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王学文柯元甲曹真付韫韬...
    447-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犬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来源的外泌体对海马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8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起搏组和GW4869组(每组n=6),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不起搏,起搏组和GW4869组植入起搏器后450次/分快速起搏心房2周建立房颤模型,GW4869组起搏的同时静脉注射GW4869(外泌体合成/释放抑制剂,0。3 mg/kg,每日1次)。各组犬左房游离壁EAT局部注射Ad-CD63-RFP示踪外泌体。超速离心法提取EAT的外泌体,通过RNA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外泌体及海马组织的RNA,miRanda数据库预测及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验miRNA、mRNA之间的靶向关联;蛋白质免疫印迹检验EAT外泌体标志物(CD63、CD81、TSG101);免疫荧光检测EAT和海马组织中Ad-CD63-RFP,检测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IBA-1。体外实验将小胶质细胞(BV2)分为对照组、模拟物NC组、模拟物组和抑制剂组,使用miRNA模拟物和抑制剂干预BV2,免疫荧光及qRT-PCR检测BV2细胞中的IBA-1及RNA。结果 快速心房起搏增加房颤的易感性和EAT外泌体的释放,起搏组Ad-CD63-RFP转染EAT的病毒荧光高于假手术组和GW4869组(P<0。001),且GW4869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起搏组的EAT外泌体标志物(CD63、CD81、TSG101)高于假手术组(P<0。001);起搏组海马Ad-CD63-RFP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IBA-1的荧光强度高于假手术组(P<0。001),外泌体抑制剂逆转了外泌体分泌和小胶质细胞激活。RNA测序显示EAT外泌体的差异基因cfa-miR-22e明显上调,其靶基因IL-33在海马组织下调。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cfa-miR-22e-IL-33 WT组(0。41±0。07,n=5)293T细胞荧光素酶信号明显低于miRNA-NC-IL-33 WT组(1。05±0。10,n=5,P<0。001)和cfa-miR-22e-IL-33 MUT组(1。00±0。10,n=5,P<0。001),提示cfa-miR-22e与IL-33存在靶向关系。qRT-PCR结果显示起搏组犬EAT外泌体和海马组织中cfa-miR-22e的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GW4869组(P<0。001),且GW4869组高于假手术组(P<0。001)。起搏组犬海马组织中IL-33的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和GW4869组(P<0。001),GW4869组低于假手术组(P<0。001)。摸拟物组BV2细胞中cfa-miR-22e水平高于对照组、摸拟物NC组和抑制剂组;摸拟物组BV2细胞中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摸拟物NC组和抑制剂组。结论 房颤犬EAT分泌包含cfa-miR-22e的外泌体在海马区分布,通过cfa-miR-22e/IL-33信号通路激活海马小胶质细胞。

    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小胶质细胞外泌体心外膜脂肪

    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丁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王莹刘康周芳王龙...
    457-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酸是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之一,可通过影响炎性反应、脂质代谢、氧化应激、肠道功能屏障等途径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丁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紊乱、高血压等常见病理状态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保护作用。

    心血管疾病肠道微生物综述丁酸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紊乱高血压

    心率变异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进展

    吴长金姚江洪王金萍潘红宇...
    462-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呼吸障碍类型,因患病率高而被诊断比例低已经成为我国OSA临床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OSA诊断和筛查领域尚存在诸多未明确的问题,包括各种筛查诊断工具在OSA早发现及早诊断中的作用。OSA患者夜间发生周期性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能引起心律失常和交感-迷走神经严重失衡,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反映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平衡的敏感指标且具有无创、方便、快捷等优点。因此HRV成为OSA的初筛重要指标之一。现就HRV参数及意义和在OSA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

    心血管病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述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正压通气

    三尖瓣成形术后无导线起搏器AVEIR回收再释放一例

    郑武扬马欲晓孙常青张紫冠...
    467-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导线起搏器相较于传统的经静脉起搏器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特别适用于单心室起搏。本病例为一位三尖瓣成形术后的男性患者,68岁,诊断为慢快综合征,考虑植入AVEIR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过程顺利,释放后参数不理想,通过回收导管抓捕起搏器后重新植入,报道本例手术过程拟为国内无导线起搏器的应用与优化提供一定借鉴。

    心血管病学心脏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三尖瓣成形术AVEIR回收心动过缓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无导线起搏器二例

    刘晨郭涛付明鹏乔宇...
    470-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可并发严重房室传导阻滞(AVB),对不可逆者须植入心脏起搏器,目前关于无导线起搏器应用的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两例TAVI术后并发严重AVB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探讨了此种情况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心血管病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房室传导阻滞无导线起搏器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致心脏压塞二例

    邢建东徐伟邢玉龙
    475-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导线起搏器因无导线和囊袋相关并发症的优势,临床应用不断增加。本文报道2例高龄患者行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出现心脏穿孔,经心包穿刺引流及心脏压塞抢救好转恢复,并总结相关的经验与教训。

    心血管病学无导线起搏器心脏穿孔心脏压塞

    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致膈神经损伤一例

    王建华张萌曹威李述峰...
    478-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女性,63岁。因心悸、胸闷1年,反复晕厥。疑似电极故障行起搏电极拔除及植入术,术后呼吸困难,发现为膈神经损伤所致。

    心血管病学电极导线拔除膈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