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烟草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烟草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
中国烟草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

王元英

双月刊

1007-5119

zgyckx@21cn.com zgyckx@sina.com

0532-88703238

26610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科苑经四路11号

中国烟草科学/Journal Chinese Tobacco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原刊名称为《中国烟草》,创刊于1979年。1997年《中国烟草》更名为《中国烟草科学》。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国内烟草科技工作者、院校师生、烟草生产和卷烟生产的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等。主要辟有烟草遗传育种、栽培技术、植物保护、调制分级、生理生化、综合信息、实用技术、烟叶工业利用、专论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烤烟新品种川烟10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孙学永肖勇郭仕平杨兴有...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烤烟新品种川烟101(原编号A601)是以(红花大金元xRG11)F1为母本、(云烟85×K346)F1为父本杂交,以提高品种黑胫病抗性、烟叶易烤性为主要目标,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烤烟纯系新品种。该品种田间长势强,植株塔形,叶片开片较好,适应性广,成熟特性好,易烘烤,中抗黑胫病和赤星病。综合经济性状显著优于主对照品种K326和副对照品种云烟87;综合感官质量、物理特性优于主对照品种K326和副对照品种云烟87,香型风格凸显程度较强;综合质量与主对照K326相当,优于副对照云烟87。川烟101是一个抗性、产量和品质都较好的优良烤烟纯系新品种,适合在西南烟区、东南烟区推广种植。

    烤烟新品种川烟101选育特征特性

    基于杂交种光合特性解析烟叶生物量杂种优势的形成机制

    陆安彬曾帅波皮凯龙本山...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光合生理角度解析烟叶生物量杂种优势的形成机制,本研究以生物量差异较大的6个亲本及其杂交组合为材料,测定其烟叶生物量、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了烟叶生物量杂种优势与光合特性间的关系,并基于杂交种的光合特性解析烟叶生物量杂种优势形成的基础。结果表明,烟草杂交种的生物量具有普遍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中亲优势组合率分别达到55。56%、77。78%;杂交种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叶绿素a含量等光合相关指标也表现出普遍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组合率分别为55。56%、100%、66。67%,中亲优势组合率分别为88。89%、100%、77。78%;生物量杂种优势与净光合速率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3(p<0。05);NtLhcb1、NtLhcb2、NtPsbA、NtatpF、Ntrbc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强、弱优势杂交种间达到显著差异,与烟叶生物量杂种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烟草杂交种中NtLhcbl、NtLhcb2、NtPsbA、NtatpF、Ntrbcl基因上调表达,可能促进了烟草杂交种光合能力增强。

    烤烟生物量杂种优势光合特性基因表达量

    不同施氮水平下低烟碱烟草品种烟碱累积和成熟落黄特性

    杨逸云王嘉豪胡希好矫海楠...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低烟碱烟草的烟碱累积和成熟落黄特性,解析烟碱含量与烟草成熟落黄特性的相关性,以NC95背景低烟碱烟草品种MAFC5、MLAFC34和LAFC53,K326背景低烟碱烟草品种CD01为材料,并以NC95和K326作对照,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对供试烟草材料不同时期、不同叶位叶片烟碱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了成熟落黄特性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烟株的生长,低烟碱烟草的烟碱含量逐渐增高;供试低烟碱烟草品种的烟碱含量均低于对照NC95和K326,表现为MAFC5>MLAFC34>LAFC53>CD01,分别较对照降低 39%、43%、79%、96%;MAFC5、MLAFC34、LAFC53 不同叶位叶片的烟碱含量由下至上逐渐升高,而CD01不同叶位叶片的烟碱含量则由下至上依次降低;施氮量增加,各品种烟草烟碱含量均增加,从低施氮量到高施氮量,MAFC5、MLAFC34和LAFC53的叶片的烟碱含量分别增加24。3%、26。1%、19。6%,而CD01仅增加9。9%左右,影响较小;MLAFC34和LAFC53的成熟落黄特性较差,CD01和MAFC5的成熟落黄特性和对照烟草接近。本研究发现低烟碱烟草品种叶片的烟碱含量均低于对照品种,施氮量增加对各品种烟碱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叶片烟碱含量与成熟落黄特性无必然关联。

    低烟碱烟草烟碱含量落黄特性施氮水平烟叶品质

    《烟草科技》2024年第3期目次

    24页

    低NO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机制研究

    张标许耘祥张莉汶朱莹莹...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低NO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生理机制,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计了 0。01、0。1 mmol/L两个低NO3-胁迫处理,及4。0 mmol/L正常NO3-浓度的对照处理,分析了各浓度NO3-对烟苗发育、根系形态、蒸腾作用、质外体途径运输、内皮层木栓化以及质外体屏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NO3-胁迫(0。01和0。1 mmol/L)烟苗根冠比显著大于对照,增幅分别为267%和125%,蒸腾量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176%和114%;PTS荧光强度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31%和27%,木质部伤流液以及地上部PTS浓度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105%、91%和103%、75%;低NO3-胁迫诱导烟草根内皮层的早期木栓化,木栓质沉积位置更靠近根尖;低NO3-胁迫诱导与质外体屏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综上,低NO3-胁迫诱导的内皮层木栓化抑制了烟草根系质外体途径运输。

    低NO3-胁迫木栓化质外体途径PTS

    烟草青枯病拮抗菌的高通量筛选及其复配菌群防效评估

    陶正朋刘艳霞李想彭宇...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烟草青枯病的高效生防菌群对生物防控病害至关重要。本研究从高抗烟草青枯病的品种岩烟97根际高通量分离细菌,通过平板喷雾对峙法和趋化特异性检测筛选出趋化性的青枯菌拮抗细菌,采用启发式算法选取拮抗单菌株并组合成生防菌群。通过盆栽试验评估复配菌群对感病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的抗病效果,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对根际土壤中的青枯菌的消减,通过Biolog碳源芯片技术分析该菌群对烟草根际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筛选到青枯菌拮抗菌109株,其中抑菌圈直径超过20mm的菌株25株,从中优选了 3株相互之间具备相容性、具有趋化基因CheA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拮抗菌,组合成复配菌群(Y364+Y832+Y878)。16sDNA分子鉴定表明,Y364、Y832和Y878分别为烟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cosulfuronedens)、德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hiensis)和高原芽胞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最终盆栽试验表明,复配菌群防效为79。75%,比单一菌株平均防效高36。22个百分点,发病率较Y364、Y832、Y878处理分别降低33。33、45。68和35。80个百分点,根际土壤青枯菌的数量显著低于CK,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增加最大。该复配菌群具有潜在的协同增效和根际定殖能力,可为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更多的生防资源。

    烟草青枯病高通量筛选生防菌复配Biolog碳源芯片技术生物防控

    《中国烟草学报》2024年第2期目次

    45页

    生物炭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王建林王珍珍琚晨仪杨亮...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青枯病发生的影响,在青枯病易发地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起垄时施用750~7 500 kg/hm2的生物炭,团棵期和打顶期采集烟株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比较了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7500kg/hm2生物炭处理后烟草青枯病的病情指数降低53。66%;4500kg/hm2生物炭处理对打顶期根际土壤pH、硝态氮、速效磷含量提升效果最好,7500kg/hm2对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提升效果最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7500kg/hm2生物炭处理在团棵期的根际细菌丰富度显著低于其他用量处理;打顶期根际土壤显著富集拟杆菌门;7500kg/hm2生物炭处理促进打顶期烟株根际土壤中显著富集小梨形菌属(Pirellula)、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pyxis)、Quadrisphaera等细菌属。真菌属水平上,隐球菌属(Cryptococcus)、黑星菌属(Venturia)等在3 000 kg/hm2生物炭处理烟株的团棵期根际土壤富集,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是驱动根际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因子。本研究表明,3000~7500 kg/hm2生物炭可有效调控烟株根际微生态群落结构,对烟草青枯病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生物炭烟草青枯病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防控效果

    阿南德氏链霉菌FXJ-25的鉴定及对烟草靶斑病的防效

    苏家恩杨志娟董天学赵英佑...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烟草靶斑病菌拮抗菌,丰富烟草靶斑病生防资源,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进行放线菌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FXJ-25。基于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分析了其诱导烟草抗性的能力,并通过盆栽试验对其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FXJ-25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菌率为74。14%,可引起菌丝畸形,经鉴定该菌株为阿南德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anandii)。FXJ-25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瓜类蔓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烟草喀斯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karstii)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1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抑菌率在53。43%~100%之间。菌株发酵液还可显著提高烟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等防御相关酶的活性。盆栽防效中,菌株FXJ-25活菌液(108孢子/mL)对烟草靶斑病具有78。81%的防效。因此,FXJ-25可作为烟草靶斑病的生防材料进一步开发利用。

    阿南德氏链霉菌生物防治烟草靶斑病抑菌谱

    氟唑菌酰羟胺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及对烟叶和土壤的安全性

    刘勇秦言敏熊书斌黄长权...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烟草赤星病菌对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水平以及该药在烟叶和土壤中的安全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并在云南、四川、贵州、福建、重庆等省市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分析了其在烟叶上的残留降解,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其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共发生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菌丝生长阶段最为敏感,对169株病株的EC50值为0。006 4~0。183 2 mg/L。氟唑菌酰羟胺2次施药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达到69。42%~88。09%,并增加了烟叶产量。另外,氟唑菌酰羟胺在鲜烟叶和干烟叶的降解半衰期范围为3。2~8。8 d。氟唑菌酰羟胺使用后土壤中链霉菌属、假单胞菌属、木霉菌属、拟青霉属等有益菌显著富集,且细菌和真菌共发生网络的复杂度增加。因此,氟唑菌酰羟胺可用于烟草赤星病的防治。

    氟唑菌酰羟胺烟草赤星病敏感基线安全性评价微生物共发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