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五味保肝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王燕陈翠青徐岩王亿鹏...
    1345-1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五味保肝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持续喂养小鼠19周复制NAFL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3。30 mg/kg)和五味保肝丸低、中、高剂量组(0。11、0。23、0。45 g/kg),另设不造模的正常组,每组8只。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的糖代谢(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肝功能[肝指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病理评分]、脂代谢[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关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及纤维化、脂滴形成和糖原合成情况;检测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检测肝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IRS/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经高剂量的五味保肝丸干预后,NAFLD小鼠肝指数,血清中ALT、AST、FFA、TC、TG、LDL-C水平,肝组织中TNF-α、IL-6、IL-1β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肝组织病理评分、纤维化染色面积占比、脂滴染色面积占比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糖原染色面积占比和肝组织中IRS1、PI3K、AKT、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程度均减弱,纤维化病变均减轻。五味保肝丸低、中剂量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趋势,但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五味保肝丸可调节NAFLD小鼠肝脏脂代谢、糖代谢紊乱,改善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IRS/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五味保肝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代谢糖代谢炎症因子肝损伤IRS/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

    吴茱萸碱对哮喘模型大鼠炎症及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雷俊卢丽君罗玲艳乔松...
    1351-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吴茱萸碱对哮喘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及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吴茱萸碱低剂量组(10 mg/kg)、吴茱萸碱高剂量组(20 mg/kg)、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0。5 mg/kg)、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剂,10 μg]、吴茱萸碱高剂量+EGF组(20 mg/kg吴茱萸碱+10 μg EGF),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10%卵白蛋白(OVA)-氢氧化铝混合液3点注射致敏联合2%OVA雾化液吸入激发的方式建立哮喘模型。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炎症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数,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肺组织中气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水平、通路相关蛋白[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及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可见支气管黏膜水肿、肺泡间隔增厚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数显著增多;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率、炎症因子水平、p-38 MAPK/p-38 MAPK和Bax、STA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碱低、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上述各指标均显著逆转,而EGF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则相反(P<0。05);EGF能显著减弱高剂量吴茱萸碱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吴茱萸碱可减轻哮喘大鼠炎症反应并减少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STAT1信号通路有关。

    吴茱萸碱哮喘炎症反应气道上皮细胞凋亡p38MAPK/STAT1信号通路

    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型非鳞状NSCLC的成本-效用分析

    居文祥赵荧荧路萝兰张小涵...
    1357-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型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经济性。方法 基于BEVERLY研究数据构建动态Markov模型,循环周期为3周,模拟至模型中99%的患者死亡,年贴现率为5%。模型产出为总成本与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以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以3倍我国202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意愿支付(WTP)阈值,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相对于厄洛替尼单药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型非鳞状NSCLC的经济性,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与厄洛替尼单药方案相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方案的ICER为1 452 243。01 元/QALY,大于以3倍我国2023年人均GDP(268 074元/QALY)作为的WTP阈值,不具有经济性。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成本、无进展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期状态的效用值对结果的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WTP阈值为1 740 000元/QALY时,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50%。结论 在以3倍我国2023年人均GDP作为WTP阈值时,与厄洛替尼单药方案相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型非鳞状NSCLC不具有经济性。

    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动态Markov模型成本-效用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经济学评价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的浓度

    白梦如申潜马志媛王刚...
    1363-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向50 μL乳汁样品中加入200 μL含内标(100 ng/mL氯喹)的甲醇,涡旋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进样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柱,流动相为0。1%甲酸-10 mmol/L乙酸铵溶液(A相)和甲醇(B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进样量为2 μL,分析时间为4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388。9→201。9(贝他斯汀)、m/z 336。3→247。1(羟氯喹)和m/z 320。2→247。2(氯喹)。对所建LC-MS/MS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用于检测1例哺乳期患者乳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贝他斯汀在2~200 ng/mL(r=0。999)、羟氯喹在50~1 000 ng/mL(r=0。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贝他斯汀和羟氯喹质控样本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要求。哺乳期患者乳汁中的药物浓度检测结果显示,该患者服药2 h和14 h后乳汁中贝他斯汀的浓度分别为34。95、5。72 ng/mL,羟氯喹分别为211。92、104。18 ng/mL,推算出相对婴儿剂量分别为1。83%、0。5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浓度的同时测定,可为临床哺乳期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贝他斯汀羟氯喹乳汁哺乳期药物浓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伊立替康在成人和儿童中的ADE信号差异分析

    李芳杜小换尚翔王文娟...
    1369-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和分析伊立替康上市后在成人和儿童群体中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的伊立替康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挖掘该药的风险信号,分别对患者年龄<18岁(儿童)和≥18岁(成人)的ADE报告及信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挖掘到8 013份以伊立替康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其中成人与儿童ADE报告分别有7 656、357份,分别挖掘出518、75个ADE信号,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系统器官分类。信号频度排前20位的ADE信号在伊立替康的药品说明书中大部分有记载;周围神经病、口腔黏膜炎、肺栓塞、表皮痣综合征、生殖毒性等是成人中新的ADE信号,而高血压、进展性肿瘤、肿瘤溶解综合征、栓塞等是儿童中新的ADE信号。结论 临床应用伊立替康时应警惕说明书未提及的上述新的可疑高风险信号。

    伊立替康药物不良事件FAERS数据库风险信号儿童

    维立西呱对急性失代偿心衰的疗效及对不同LVDd患者LVEF的影响

    章礼玲顾崇怀乔锐项学军...
    1374-1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维立西呱治疗急性失代偿心衰(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不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在安庆市立医院住院的经静脉注射利尿剂或扩血管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予以维立西呱口服的急性失代偿HF患者,共52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记录并分析其治疗后1、6个月的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LVDd)、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评分等。按是否为扩张型心肌病分为2个亚组,比较两亚组的基线数据;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全人群和两亚组患者上述随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小于非扩张型心肌病组,同时前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比例更低、LVDd更长、LVEF水平更低、射血分数降低的HF患者更多(P<0。05)。与基线值相比,治疗后1个月时,全人群、非扩张性心肌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的KCC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6个月时,全人群在KCCQ评分提升和lg(NT-proBNP)水平下降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的lg(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KCC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显著提升(P<0。05),且组间差异幅度达7。52%(P=0。030)。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以及不同基线LVDd水平均有可能影响随访LVEF水平,其中冠心病对随访LVEF的提升有促进作用(P=0。043),但是冠心病分组×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与基线LVDd≥62 mm相比,基线LVDd≤61 mm患者的LVEF提升速度更快(P<0。05)。结论 维立西呱能够改善急性失代偿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会对患者肾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该药对基线LVDd≤61 mm的患者,尤其能够显著提升其LVEF水平。

    维立西呱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我国医疗机构用药教育开展现状调查

    张逸舟都丽萍张宇晴刘思彤...
    1380-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用药教育开展及补偿现状,为用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23年3月调查全国范围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教育的开展情况,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回收问卷1 368份,其中有效问卷1 304份,问卷有效率为95。32%。我国医疗机构用药教育总体开展率为73。62%,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用药教育开展率分别为76。05%、67。68%、73。76%,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开展率分别为87。11%、60。57%、46。32%;发药窗口是最常见的用药教育场所,口头交代是比例最高的用药教育形式。三级医疗机构与一级和二级医疗机构相比,用药教育场所和形式都更加多元;各级医疗机构总体用药教育年服务量的中位数为500人次,且医疗机构级别越高,用药教育年服务量越大(P=0。023);超过一半的医疗机构无任何形式的用药教育补偿,有补偿的医疗机构大多是在工作量上予以体现。医疗机构等级、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是影响用药教育是否开展的重要因素。结论 与2019年相比,近年我国中部地区医疗机构用药开展率有一定提升;各地区的一级医疗机构用药教育开展率仍较低,需要继续提高。各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用药教育场所,丰富用药教育形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继续积极落实药学服务收费,以促进用药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医疗机构用药教育影响因素补偿药学服务问卷调查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集中调配4类药品的成本测算

    李长琨王启阳张晓霞崔承乾...
    1386-1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算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集中调配4类药品(普通药物、抗菌药物、危害药品和全胃肠外营养液)的成本,为相关部门制定收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陕西省12家医疗机构的PIVAS运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医疗卫生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缮成本、水电成本与管理成本,综合采用操作时间分配系数法和工作量分配系数法对以上成本进行分配,计算得到4类药品的单位调配成本。结果 陕西省PIVAS调配普通药物、抗菌药物、危害药品和全胃肠外营养液的年均总成本分别为(2 195 900。25±1 680 893。73)、(746 341。59±725 839。39)、(331 420。15±183 258。83)、(330 322。68±277 281。70)元,其中人力成本占比最大,平均占比为85。49%。调配1组普通药物、抗菌药物和危害药品的成本分别为5。89、7。60、14。37元,调配1袋全胃肠外营养液的成本为32。15元(不含一次性静脉营养袋成本)。结论 本研究所得不同类别静脉药物的调配成本计算方法及数据,可为相关部门制订和调整PIVAS收费标准提供参考。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调配成本测算操作时间分配系数法工作量分配系数法人力成本

    COPD患者吸入制剂用药不依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于小杰赵艳敏胡爱玲杨文明...
    1391-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制剂用药不依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咳喘药学服务门诊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3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信息,将2021年10月-2023年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模型组(n=303),2023年7-10月收治的患者作为验证组(n=62),模型组分为依从亚组(n=126)和不依从亚组(n=177),通过单因素分析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使用吸入制剂不依从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以验证组患者为对象,评价所建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时使用2个吸入制剂(OR=3。730,95%CI为1。996~6。971,P<0。001)、一年内急性加重次数≥2次(OR=2。509,95%CI为1。509~4。173,P<0。001)、吸烟(OR=2。167,95%CI为1。309~3。588,P=0。003)、合并焦虑/抑郁(OR=2。112,95%CI为1。257~3。499,P=0。004)、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评级≥2级(OR=1。701,95%CI为1。014~2。853,P=0。044)是患者使用吸入制剂不依从的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可得模型组、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928,模型预测的总体准确率为88。71%。结论 基于同时使用2个吸入制剂、一年内急性加重次数≥2次、吸烟、合并焦虑/抑郁、mMRC评级≥2级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COPD患者使用吸入制剂不依从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制剂依从性风险预测模型危险因素

    莪术油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

    华天琦刘宇灵林龙飞廖倩...
    1396-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莪术油是从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以单萜(包括α-蒎烯、β-蒎烯等)、倍半萜(包括β-榄香烯、莪术醇、莪术二酮等)为主,对卵巢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莪术油主要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核因子κB、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等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等作用。目前,莪术油因难溶于水、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现代制剂研究则采用新技术将其制备成脂质体、微球、微乳/纳米乳等,从而改善了莪术油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莪术油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可为莪术油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及制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莪术油化学成分抗肿瘤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