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三阶段DEA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徐俐颖翁坤玲蒋丹褚淑贞...
    1921-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升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效率、促进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和创新基础等4个因素作为环境变量,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选取2012-2016年以及2018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投入、产出及环境等相关指标数据,探讨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效率变化规律并给出相应建议.结果与结论:有18个省(区、市)的医药产业创新效率被高估,13个省(区、市)被低估.其中,福建、黑龙江、吉林、江西、云南、辽宁、重庆调整前的创新效率存在0~0.1的高估,陕西、海南、甘肃和山西存在0.1~0.3的高估,内蒙古、贵州、广西、新疆和宁夏存在0.3~0.5的高估;而安徽、湖南、上海、北京、河北、四川、天津和河南调整前的创新效率存在0.1~0.3的低估,湖北、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存在0.3~0.5的低估;西藏、青海和广东受环境因素较大,其中西藏、青海调整前的创新效率比调整后分别高估了0.603、0.538,而广东则低估了0.470.总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调整前的创新效率被低估,而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被高估;调整前创新效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中部、西部、东部和东北地区,而调整后变为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各地要注重对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加强对医药产业的政策引导作用;完善产业链及配套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各地创新资源的流动,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以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效率、促进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医药产业创新效率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创新基础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基本药物政策的文本量化分析

    赵李洋胡善菊
    1926-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我国基本药物政策实施至今(2009-2019年)的关键因素及其不足,为我国基本药物后续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和中国政府网等政府官网以及其他政策检索网站,以"基本药物"为关键词,搜集相关政策文本.运用Rothwell分类方法构建基本药物政策分析框架,采用Excel 2013软件将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类编码,并将编码归类至基本药物相关政策分析框架;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数据分布特点分析基本药物政策,解释其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共筛选获得15篇基本药物政策文本.基本药物政策分析框架的X维度为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等3类政策工具,Y维度为可及性、质量、合理使用等3个政策目标.X维度中上述3类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分别为20.12%、66.46%、13.41%,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最频繁;Y维度中上述3个目标的使用频率分别为43.90%、32.93%、23.17%,可及性目标使用频率最高.检验结果显示,X维度在Y维度的使用频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9,P=0.025<0.05).结论:不同基本药物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有差异,需降低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政策工具内部结构有差异,应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配置并重视需求型政策工具建设.建议增强基本药物可及性,强化基本药物目录与医保目录的衔接度;注重药品质量,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明确基本药物合理使用范围,强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责.

    基本药物政策政策工具文本量化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医药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曹鑫阮娴静
    1931-1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我国医药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企业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创新能力等4个方面选取10个测量指标(包括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收增长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研发人员比重、研发强度)构建评价体系,选取我国A股上市时间不短于5年且2018年研发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医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其公开的企业年报和股票证券交易软件同花顺来收集纳入企业2015-2019年的上述指标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建立模型,根据因子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确定主成分因子,将纳入企业2015-2019年的综合得分平均值进行排序并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确定市场开拓能力、企业成长能力、营运发展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385%.共纳入44家医药企业,其中市场开拓能力、企业成长能力、营运发展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及总创新发展能力有所提升的医药企业分别占40.91%、43.18%、38.64%、72.73%、52.27%.44家医药企业创新发展能力5年平均综合得分最高分为0.612,最低分为-1.132.综合得分0.3~<0.7的企业有8家,占比为18.18%,该区间内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良好;综合得分-0.1~<0.3的企业有21家,占比为47.73%,该区间内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较好;综合得分为-0.5~<-0.1的企业有11家,占比为25.00%,该区间内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较弱;综合得分<-0.5的企业有4家,占比为9.09%,该区间内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很弱.我国医药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呈两极分化,企业发展进入波动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拥有一定数量的医保品种或独家核心品种的医药企业在其所处细分的药物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生物制药进入活跃期;医药企业由仿制药为主转向创新药研发为主.建议我国医药企业实施智能化管理,科学制定研发战略,同时重视开拓国际市场,以提高其创新发展能力.

    医药企业研发创新发展能力因子分析实证研究

    基于2014-2019年室间质评数据的我国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发展现状分析

    陈幽攸李华云任小群代颜...
    1938-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推进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上提取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有关化学药物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EQA)项目及获批试剂盒的相关信息,统计各项目参评实验室数量;以参与度较高的华法林和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检测EQA项目为例,分析各参评实验室所用方法和检测试剂盒情况,以分析我国临床药物基因组学(PGx)的发展现状.结果:NCCL开展的药物基因检测EQA项目从2014年的3项增至2019年的9项;参评实验室总数2018年为926个,2019年为1249个.华法林和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检测参评实验室数分别由最初的57、124个增至300.5、374.5个,各实验室使用较广泛的方法均为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PCR-芯片杂交法;目前,上述两个项目获NMPA批准的试剂盒数量分别为7、15个,但仍有部分参评实验室使用自配试剂.结论:我国临床PGx处于起步阶段,实验室的参评意识逐年提高;使用方法以荧光PCR法为主,但仍普遍存在使用自配试剂的情况,相关审批、使用、监管的制度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室间质量评价个体化用药华法林氯吡格雷发展现状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的抗肝癌谱效关系研究

    周姣姣何正春夏从龙张成桂...
    1944-1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与其体外抗肝癌活性的谱效关系,并初步明确其抗肝癌活性成分.方法:在已建立10批CⅡ-3样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UHPLC-Q-TOF/MS),通过标准品和相关文献定性鉴定各色谱峰对应的化合物;以各批CⅡ-3样品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抗肝癌活性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建立并分析指纹图谱与抗肝癌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10批CⅡ-3样品的UHPLC指纹谱图中有共有峰25个,指认出其中10个,分别为环(酪氨酸-脯氨酸)(峰24)、环(甘氨酸-苯丙氨酸)(峰15)、次黄嘌呤(峰3)、腺嘌呤(峰7)、苯丙氨酸(峰10)、肌苷(峰11)、N-乙酰多巴胺(峰16)、环(脯氨酸-丙氨酸)(峰13)、2-羟基马尿酸(峰22)、环(脯氨酸-丝氨酸)(峰6).10批CⅡ-3样品对HepG2细胞的IC50为70.550~200.303μg/mL.25个共有峰中,以抗肝癌活性的GRA分析关联度(r)排序为峰20>23>24>15,且其r值均大于0.7;以OPLS分析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排序为峰23>18>15>24>7>14>6>2>20,且VIP值均大于1,其中峰7、15、20、23、24的标准回归系数均大于0,峰2、6、14、18的标准回归系数均小于0.联合分析显示,CⅡ-3样品抗肝癌活性主要成分依次为峰20>23>24>15.结论:CⅡ-3中两个未知化合物(峰20、23)和环(酪氨酸-脯氨酸)(峰24)、环(甘氨酸-苯丙氨酸)(峰15)可能是其抗肝癌活性的主要成分.

    美洲大蠊抗肝癌作用灰色关联度法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谱效关系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

    吡格列酮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孙兰张帆石明隽田平平...
    1949-1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及新靶点.方法:将大鼠肾小管细胞NRK-52E随机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PIO干预组(30 mmol/L葡萄糖+5.0μmol/L PIO)、GW9662干预组(30 mmol/L葡萄糖+5.0μmol/L PIO+5.0μmol/L特异性拮抗剂GW9662).前3组细胞分别在培养6、12、24、48 h时进行动态检测,GW9662干预组细胞在培养48 h时进行检测.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PTEN、PPARγ、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中PPARγ、PTEN mRNA及蛋白(除PPARγ6 h外)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α-SMA、p-AKT(Thr30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呈时间依赖趋势;与高糖组比较,PIO组细胞中PPARγ(除6 h时的蛋白表达外)、PTE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α-SMA、p-AKT(Thr308)(除6 h外)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呈时间依赖趋势.与高糖组比较,GW9662干预组细胞PTEN、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α-SMA、E-cadherin、p-AKT(Thr308)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IO的作用效应被PPARγ拮抗剂GW9662阻断.结论:在高糖条件下PIO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而实现对PTEN表达的调控,使PI3K/AKT信号通路受到抑制,进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发生.

    吡格列酮肾小管上皮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大鼠

    老鼠簕生物碱A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徐万鹏梁英琴韦秀桂王红园...
    1955-1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老鼠簕生物碱A(HBOA)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胶囊组(阳性对照,26.25 mg/kg)和HBOA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大鼠连续喂养高脂饲料8周以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于第9周起,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6%羟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计算其体质量增量、脏器(肝、肾、脾)指数;检测肝组织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量和肝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肝内可见脂肪沉积现象,血清中SOD、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MDA含量以及肝组织中AST、ALT、TC、TG、NEFA含量均显著升高,PPA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量和肝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内脂肪沉积现象改善,血清中SOD、GSH-Px活性(除HBOA低剂量组外)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以及肝组织中AST、ALT、TC(除HBOA低剂量组外)、TG(除HBOA低剂量组外)、NEFA含量均显著降低,PPARα蛋白表达水平(除HBOA低剂量组外)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上述部分指标显著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老鼠簕生物碱A对高脂饮食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抗氧化应激及上调PPARα表达有关.

    老鼠簕生物碱A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

    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及脂肪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黄凯刘杰黄彩河刘耀...
    1961-1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及脂肪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和脂肪油,并计算各自的提取率;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和脂肪油中的化学成分;通过NIST 17、WILEY 275数据库和质谱计算机数据系统进行化合物检索、匹配,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4批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的提取率分别为3.1%、4.5%、6.2%、5.5%,脂肪油的提取率分别为6.2%、8.3%、10.5%、9.4%.从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7个成分,其中S1中共分离出104个成分,鉴定出67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0.172%;S2中共分离出102个成分,鉴定出73个,相对百分含量为88.836%;S3中共分离出77个成分,鉴定出57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3.972%;S4中共分离出87个成分,鉴定出60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5.247%;这87个成分中,单萜类及其衍生物型挥发性成分有48个、倍半萜类及其衍生物型挥发性成分33个、脂肪族类挥发性成分4个、酮类挥发性成分2个.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有44个共有成分,均为萜类成分,在S1~S4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8.556%、66.776%、88.886%、90.115%;44个共有成分中相对百分含量均大于1%的成分分别为1,8-桉叶素(S2:6.518%;S4:3.850%;S3:1.655%;S1:1.475%)、4-松油醇(S2:1.591%;S4:1.384%;S3:1.193%;S1:1.182%)、α-萜品烯醇(S3:8.662%;S4:7.173%;S2:6.503%;S1:4.839%)、δ-杜松烯(S3:8.597%;S4:5.329%;S2:2.677%;S1:2.547%)、榄香醇(S3:4.781%;S2:4.113%;S1:2.568%;S4:1.897%)和γ-桉叶油醇(S2:4.061%;S3:2.167%;S1:1.575%;S4:1.197%).从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脂肪油中共鉴定出37个成分,其中S1中共分离出87个成分,鉴定出34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1.072%;S2中共分离出69个成分、鉴定出28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0.527%;S3中共分离出63个成分,鉴定出23个,相对百分含量为85.297%;S4中共分离出71个成分,鉴定出24个,相对百分含量为91.527%;这37个成分中,单萜类及其衍生物类成分21个、倍半萜类成分2个、脂肪族类成分13个、烷类成分1个.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脂肪油有20个共有成分,在S1~S4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89.667%、89.595%、84.651%、90.972%.20个共有成分中相对百分含量均大于1%的成分为癸酸甲酯(S4:59.498%;S1:58.733%;S2:57.552%;S3:26.423%)和十二烷酸甲酯(S3:31.434%;S2:26.990%;S1:25.095%;S4:24.334%).结论:不同来源大果木姜子挥发油和脂肪油的成分存在差异,且同一成分的含量也有所不同.

    大果木姜子来源气质联用法挥发油脂肪油成分比较

    人参皂苷Rb3联合β-细辛醚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邓敏贞钟晓琴高志杰孙一凡...
    1967-1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3联合β-细辛醚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人参皂苷Rb3组(10 mg/kg)、β-细辛醚组(10 mg/kg)、联合用药组(人参皂苷Rb310 mg/kg+β-细辛醚10 mg/kg)、阳性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1 mg/kg)和蛋白激酶B(Akt)抑制剂组(LY294002,1 mg/kg),并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按四血管阻断法复制VD模型.造模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Akt抑制剂组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其余各组均灌胃相应药物,每日2次,连续30 d.末次给药后,采用避暗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海马组织中4-羟基壬烯酸(4-HNE)、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及其X蛋白(Bax)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质中Bcl-2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避暗潜伏期显著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多,4-HNE、8-OHdG、ROS含量以及Bax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Bcl-2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b3组、β-细辛醚组、联合用药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避暗潜伏期均显著延长,错误次数均显著减少,4-HNE、8-OHdG、ROS含量以及Bax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用药组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或P<0.01);而Akt抑制剂组小鼠的避暗潜伏期显著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多,4-HNE、8-OHdG、ROS含量以及Bax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Bcl-2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b3联合β-细辛醚对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且效果优于各化合物单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抗海马组织凋亡有关.

    人参皂苷Rb3β-细辛醚血管性痴呆氧化应激凋亡小鼠

    基于EGC研究大建中汤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

    武静王慧杨毅李尧锋...
    1973-1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大建中汤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未断乳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阳性对照,45 mg/kg)和大建中汤高、中、低剂量组(2.16、1.08、0.54 g/kg,以生药总量计),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经母子分离、乙酸灌肠、卵清白蛋白腹腔注射等复制IBS内脏痛模型,造模共57 d.第58天,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每日1次,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采用腹壁撤退反应(AWR)评估各组大鼠在20、40、60、80 mmHg(1 mmHg=0.133 kPa)压力下的内脏敏感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结肠组织中肠胶质细胞标志物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A(Trk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不连续,腺体水肿,固有层内散在分布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大建中汤低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不完整,部分腺体轻度水肿,固有层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大建中汤中、高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腺体排列规则,未见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大建中汤低剂量组大鼠20、40、60 mmHg压力下的AWR评分和结肠组织中GFAP、NGF、Trk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建中汤中、高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大鼠20、40 mmHg压力下的AWR评分,大建中汤高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大鼠60 mmHg压力下的AWR评分,大建中汤中、高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大鼠结肠组织中GFAP、NGF、Trk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大建中汤可能通过抑制肠胶质细胞活化、减少NGF和TrkA的表达,进而改善IBS模型大鼠的内脏痛.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肠胶质细胞神经生长因子大建中汤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