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方小儿退热栓的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谢思敏陈家仪汤迎湛顾利红...
    2106-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复方小儿退热栓的药品质量标准.方法:在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处方中人工牛黄和南板蓝根的薄层色谱(TLC)鉴定方法;建立胆酸、猪去氧胆酸、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结果:复方小儿退热栓中人工牛黄和南板蓝根的TLC图谱均与相应的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在相同位置上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且相应的阴性样品无干扰.HPLC法采用色谱柱分别为Welch Xtimate C18柱(胆酸、猪去氧胆酸)、Agilent ZORBAX SB-C18柱(对乙酰氨基酚);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胆酸、猪去氧胆酸)、甲醇-水溶液(20∶80,V/V,对乙酰氨基酚);流速为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为105℃,载气流速为2.0 L/min(胆酸、猪去氧胆酸);紫外检测波长为244 nm(对乙酰氨基酚).胆酸、猪去氧胆酸、对乙酰氨基酚进样量分别在0.150 0~4.500 0、0.212 5~6.375 0、0.081 9~1.638 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2);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n=6或n=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5%、101.39%、98.81%,RSD均小于3%(n=6).结论:本研究在复方小儿退热栓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牛黄和南板蓝根的TLC鉴别方法,并采用HPLC法测定胆酸、猪去氧胆酸、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能有效地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复方小儿退热栓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含量测定质量标准

    马钱子碱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及其在不同载药方式下的体外经皮渗透性研究

    汪云霞宋信莉陈欢欢陈振龙...
    2112-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马钱子碱(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并考察其在不同载药方式下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以微针揭膜难易程度、阵列完整性、气泡量、针型、针尖硬度、背衬韧性等为考察指标分别筛选微针的针尖材料和背衬材料,并以微针形态为考察指标筛选基质溶胀方法和干燥方法,然后采用两步法制备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并进行表征和安全性评价.通过Franz扩散池法考察针尖载药、背衬载药、全载药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绘制体外透皮曲线并计算累积渗透量(Q)和累积渗透率.结果:优选的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工艺为以硫酸软骨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1∶1,m/m)作为针尖材料,15%聚乙烯醇作为背衬材料,在4℃冰箱静置1h进行基质溶胀,干燥器室温干燥24 h.所制微针阵列完整,机械性能良好,能成功刺穿铝箔和大鼠皮肤,微针处理后皮肤在6h内即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显示,微针递药可大大提高Bru的经皮累积渗透量,针尖材料可在10 min内溶解并释放药物;针尖载药微针在8h内基本释放完全,Q8h为102.185 μg/cm2,累积渗透率达到94.05%;背衬载药、全载药微针在8h内的药物累积渗透率均超过50%,48 h药物累积渗透率均超过90%,Q48h分别为840.77、1 156.73 μg/cm2,显示出缓释特性.结论:成功制备了针尖层硬、背衬层软的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通过全载药的方式可实现药物的有效经皮递送并达到缓释效果.

    马钱子碱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制备工艺经皮递药

    基于OPG/RANKL信号通路探讨姜黄素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平衡的影响

    张庆刚张庆红张克民姚明...
    2119-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平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雌二醇组[C组(阳性对照),戊酸雌二醇50 μg/(kg· d)]和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D~F组,55、110、165 μg/(kg·d)],每组15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去卵巢法建立去势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A、B组大鼠均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体积均为30 mL/kg,每日1次,连续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核心结合因子α1、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骨钙素]含量,采用实验动物微型CT影像系统检测大鼠骨密度(BMD)和骨小梁结构参数[相对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连接密度(Conn.D)、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下丘脑和股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含量,BMD和BV/TV、Tb.N、Tb.Th、Conn.D以及OPG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Tb.Sp、SMI以及RANKL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含量,BMD和BV/TV、Tb.N、Tb.Th、Conn.D以及OPG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Tb.Sp、SMI以及RANKL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姜黄素各组效果均呈剂量依赖性(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能够改善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代谢水平,增加其BMD、改善骨小梁微结构、抑制骨吸收;这种作用可能与调控OPG/RANKL信号通路有关.

    骨质疏松姜黄素骨代谢平衡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信号通路大鼠

    黔产大接骨丹药材不同用药部位中紫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经时变化特征分析

    韩忠耀宋伟李燕张涛...
    2124-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黔产大接骨丹药材不同用药部位(根皮、树皮、叶)中紫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经时变化特征,为该药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不同采收期(1-12月)大接骨丹药材的根皮、树皮和叶部位为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紫丁香苷含量,色谱柱为Agela PromosilC18、流动相为0.5%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hm、柱温为35℃、进样量为5 μL.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为510hm.结果:紫丁香苷、总黄酮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95 9~1.150 8 mg/mL(r=0.999 6)、0.072 2~1.083 0 mg/mL(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74%(RSD=2.36%,n=6)、99.63% (RSD=2.19%,n=6).不同采收期内,大接骨丹药材根皮、树皮、叶中紫丁香苷含量分别在8、5、9月最高,总黄酮含量分别在2、12、9月最高.紫丁香苷含量在3个药用部位的大小依次为树皮>根皮>叶,其中树皮部位中紫丁香苷含量普遍较高;总黄酮含量在3个药用部位的大小依次为根皮>树皮>叶,且3个用药部位中总黄酮含量均普遍较低.根皮部位中总黄酮含量在当年2月最高,且当月根皮部位中紫丁香苷含量仅次于当年8月;树皮部位中紫丁香苷含量在5月最高,且当月树皮部位中总黄酮含量仅次于当年10、12月;叶部位中总黄酮含量与紫丁香苷含量均在当年9月最高.结论:建议大接骨丹药材根皮部位在2月采收为宜,树皮部位在5月采收为宜,叶部位在9月采收为宜.

    大接骨丹药用部位高效液相色谱法经时变化紫丁香苷总黄酮

    浙贝母UPLC-Q-TOF-MS/MS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炎质量标志物的分析

    程斌周爱珍彭昕王昕蕾...
    2129-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浙贝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指纹图谱,并确定其抗炎质量标志物.方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正、负离子模式检测,在质荷比(m/z)50~1 200范围内进行扫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10批不同产地浙贝母的UPLC-Q-TOF-MS/MS指纹图谱.以小鼠耳肿胀度和血清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为抗炎指标,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浙贝母指纹图谱中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与抗炎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筛选质量标志物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在正、负离子模式下,10批浙贝母药材分别各有共有峰26、10个.综合双变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共发现与抗炎作用相关的质量标志物9个,经鉴定分别为贝母素乙、贝母素甲、环巴胺、胡萝卜苷、Polyphyllin V、苦鬼臼毒素、植物甾醇、Ent-kaur-15-en-17-ol、Ent-17-norkauran-16-one.结论:所建立的UPLC-Q-TOF-MS/MS指纹图谱可用于评价浙贝母药材的质量;贝母素乙、贝母素甲、环巴胺等可能是浙贝母具有抗炎作用的质量标志物.

    浙贝母抗炎作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双变量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质量标志物

    灵芝多糖粗提物对雌二醇诱导小鼠胸腺萎缩的改善作用研究

    孙嫣范新王刚朱韵辰...
    2135-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灵芝多糖粗提物对雌二醇诱导小鼠胸腺萎缩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灵芝多糖粗提物高、低剂量组(400、100 m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隔天腹腔注射雌二醇(0.1 mg/只,共6次)建立胸腺萎缩模型.造模结束后次日,小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4d.末次给药24 h后,测定小鼠脏器(胸腺、脾)指数以及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胸腺、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胸腺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分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和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T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脾指数、血浆中MDA含量、胸腺细胞凋亡水平以及外周血中CD3+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小鼠胸腺皮质和髓质分界模糊、细胞间隙增大、皮质出现部分细胞损伤凋亡,脾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灵芝多糖粗提物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血浆中GST活性以及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浆中MDA含量、胸腺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胸腺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灵芝多糖粗提物低剂量组小鼠仅血浆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余指标/病理学变化均不明显.结论:高剂量(400mg/kg)灵芝多糖粗提物对雌二醇诱导的小鼠胸腺萎缩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灵芝多糖粗提取雌二醇胸腺萎缩免疫调节小鼠

    虎黄烧伤搽剂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杜江蓉廖玉芳李飞
    2141-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虎黄烧伤搽剂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29例,按放疗先后顺序编号,单号患者为观察组(65例)、双号患者为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放疗和皮肤护理;对照组患者在放疗期间于照射野皮肤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观察组患者涂抹虎黄烧伤搽剂;涂抹范围均需超过照射野外边缘1 cm;每日涂药3次,直至第1阶段放疗(共放疗33~38次)结束.观察两组患者的皮损情况,记录皮损出现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和放射性皮炎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评分、数字疼痛评分(NRS);分别于放疗0、15、30次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损出现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皮损痊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RTOG分级均以1级最多,未见3、4级,各分级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最高NRS评分分别为3、2分,两组0~3分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0次时,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15次时,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放疗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放疗30次时,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放疗15次时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而对照组TNF-α、IL-6、IL-10水平以及观察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放疗0次时(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皮疹、涂抹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黄虎烧伤搽剂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延缓皮损发生并缩短皮损痊愈时间,降低患者疼痛感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鼻咽癌放射性皮炎虎黄烧伤搽剂疗效安全性

    不同剂量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蒲晓峰刘亮冯碧敏何成松...
    2146-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剂量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AS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ClinicalTrials.gov,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0年3月.收集不同剂量(75、150、300 mg)司库奇尤单抗(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对照组)治疗中、重度A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司库奇尤单抗治疗AS的疗效[在国际社会脊椎关节炎评估标准量表中改善了20%的患者所占比例(ASAS20);ASAS40;与AS相关的6个常规临床领域中,至少5个领域的评分改善≥20%、其余领域没有恶化的患者所占比例(ASAS5/6);从基线到16周时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缓解值;规定时间内在4个ASAS领域中国际社会脊椎关节炎评估标准量表得分≤2分的患者所占比例(ASAS PR)]与安全性[因不良反应撤出治疗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不良反应(鼻咽炎、头痛、腹泻)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1 6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ASAS20[总体:OR=2.62,95%CI(2.14,3.20),P<0.000 01;75 mg:OR=2.63,95%CI(1.28,5.40),P=0.008;150 mg: OR=2.58,95%CI (2.01,3.32) ,P<0.000 01;300 mg: OR=2.63,95%CI(1.37,5.06) ,P=0.004]、ASAS40[总体:OR=2.82,95% CI (2.13,3.74), P<0.000 01;75 mg: OR=3.14,95%CI(1.86,5.31) ,P<0.000 1;150 mg: OR=2.79,95%CI(1.85,4.20),P<0.000 01;300 mg:OR=2.73,95%CI(1.33,5.58),P=0.006]、ASAS5/6[总体:OR=3.82,95%CI(2.61,5.59),P<0.000 01;75 mg: OR=5.59,95%CI(3.29,9.49), P<0.000 01;150 mg: OR=3.45,95% CI (2.08,5.70),P<0.000 01;300 mg: OR=3.85,95%CI(1.75,8.47) ,P=0.000 8]、ASASPR[总体:OR=4.69,95%CI(3.07,7.16) ,P<0.000 01;75 mg:OR=5.48,95%CI(2.50,11.99) ,P<0.000 1;150 mg:OR=3.71,95%CI(2.19,6.29),P<0.000 01;300 mg: OR=20.0,95%CI(2.58,155.14),P=0.0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ASDAI缓解值[总体:WMD=-1.15,95%CI(-1.50,-0.79),P< 0.000 01;75 mg: WMD=-1.40,95%CI(-2.08,-0.72),P<0.000 1;150 mg: WMD=-1.03,95%CI(-1.52,-0.54),P<0.000 1;300 mg: WMD=-1.20,95%CI(-2.03,-0.37),p=0.005]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总体[OR=1.77,95% CI(1.22,2.57),P=0.003]以及150 mg剂量亚组[OR=1.84,95%CI(1.18,2.86),P=0.007]的鼻咽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安全性指标总体及各剂量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150、300 mg的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AS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150 mg可能会增加鼻咽炎的发生率.

    司库奇尤单抗中、重度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中成药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甄思圆李海燕
    2152-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可反映中成药特色的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2013-2016年获中国专利奖的中医药专利共性特征为基础,结合高价值专利评价的一般原则与共识,初步制定中成药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北京合享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1985-2019年已授权的甲类医保中成药专利原文内容,拟定具体维度与指标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内容进行调整,构建中成药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7-2019年获中国专利奖的67件低价值专利和37件高价值专利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中成药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由法律、市场、技术、内容4个维度构成,4个维度分别包含4个[专利维持年限(7.5,括号内为各指标权重,下同)、专利要求数量(6.5)、专利类型(7.0)、授权专利失效原因(5.5)]、5个[专利转让状态(5.5)、专利许可状态(5.5)、专利质押状态(5.0)、同族专利数量(5.5)、专利诉讼次数(5.0)]、6个[被引用次数(5.5)、引用文献数量(4.5)、说明书页数(4.0)、国际分类号数量(4.0)、共同申请人数量(4.0)、对比文件数量(4.0)]、31个[例如性状(0.6)、用药禁忌(0.6)、副作用(0.6)等,权重合计为21.0]指标.实证研究显示,所建立的中成药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召回率为100%,准确率为91.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有效挖掘中成药高价值专利.

    高价值专利中成药专利评价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我院儿科药品按剂量收费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李红云苏华芦霜刘丽娟...
    2158-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我院儿科药品按剂量收费模式,为减少患者支出、节约医保资金、降低科室药占比提供参考.方法:自2019年6月起,我院选择12种用量大、价格高、节余多的药品建立儿科按剂量收费药品目录,将目录内药品拆分为1/2或1/5小规格药品实行按剂量收费模式;制定按剂量收费模式的相关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及结余(亏损)药品记录,各药房与儿科科室间协调儿科药品使用.比较2019年6-12月按剂量收费模式与按支数收费模式(同时期药品用量换算的理论值)下拆分药品的使用数量、金额和儿科科室药占比.结果:2019年6-12月,在按剂量收费模式与按支数收费模式下拆分药品的每月使用量分别为(3 346.43±734.73)支和(6 821.71±1 468.81)支,每月药品使用金额分别为(53 576.03±10958.78)元和(112 642.75±21 308.7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小儿内科和1个新生儿科药占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儿科药品按剂量收费可以减少药品使用量,减少药品费用支出,节约医保资金,降低科室药占比.

    儿科用药收费模式按剂量收费药品节余药品使用量药品使用金额药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