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药师协会精准药学工作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魏筱华...
    257-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指导胃肠间质瘤(GIST)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名义群体法,由多学科(临床、药学、循证)专家组成编写组,经共同讨论确定《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大纲。编写组专家针对大纲涉及内容进行系统检索、分析、归纳,并根据我国现状、临床需求和研究证据制定相关共识。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专家组成外审组。采用德尔菲法问卷方式,开放收集专家的外审意见,并对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反馈、修订,最终形成共识。结果 与结论 本共识内容包括伊马替尼针对GIST的新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后具有明显复发风险的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复发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药学监测及其长期用药管理。本共识的发布为我国医疗机构在GIST患者个体化用药管理方面提供了规范化的流程与方法,对提高伊马替尼的临床疗效、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个体化用药专家共识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模拟中药房及其应用评价

    曾凤萍王梦昕俞辰倩刘国秀...
    271-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模拟中药房,助力开发中药调剂教育培训新模式。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明确中医药学生及从业人员对模拟中药房建设知识内容、表现形式的需求;以中药房建设的法律法规及中药调剂学相关教材、文献为知识源,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模拟中药房,实现中药房浏览、中药调剂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等功能;基于平台运行测试,开展多地模拟中药房评价量表研究。结果 构建了以教学视频、动画视频、仿真药房、模拟体验4个核心模块组成的模拟中药房;评价量表整体得分为93。31分,所有条目评价得分均高于80分,其中高于90分的评价量表占比达92。31%(60/65)。结论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模拟中药房满足了用户的学习需求,提升了中药调剂技术培训的教学效果。

    模拟中药房中药调剂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蓝盆花醇提物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金蓉赵晓璐颜羽昕高晓阳...
    27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蓝盆花醇提物抗肝纤维化(HF)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灌胃法建立HF模型。通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HF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Collagen Ⅰ)]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考察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蓝盆花醇提物对HF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按1 800 mg/(kg·d)(以生药量计)灌胃大鼠蓝盆花醇提物制备含药血清,以低、中、高浓度(将含药血清稀释至10%、15%、20%)蓝盆花醇提物含药血清干预HSC-T6细胞,观察其对微小RNA-21(miRNA-21)表达的影响;将miRNA-21模拟物/抑制剂转染至HSC-T6细胞,并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蓝盆花醇提物均可显著改善HF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降低其胶原百分比(P<0。01),下调其HF指标及PI3K、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上调其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P<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低、中、高浓度蓝盆花醇提物含药血清均可显著抑制miRNA-21的表达(P<0。01);转染miRNA-21模拟物后,细胞中PI3K、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1),PTEN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1);而转染miRNA-21抑制剂后,细胞中上述指标的变化与转染miRNA-21模拟物相反(P<0。01)。结论 蓝盆花醇提物可通过抑制miRNA-21表达、上调PTEN表达,进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最终发挥抗HF的作用。

    蓝盆花醇提物肝纤维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微小RNA-21

    护肝布祖热方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细胞癌荷瘤裸鼠的减毒增效作用及机制

    孟小艺杨建华文丽梅阿依孜巴·图尔洪...
    283-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护肝布祖热方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细胞癌荷瘤裸鼠的减毒增效作用及机制。方法 从40只裸鼠中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其余32只裸鼠皮下接种人肝癌Huh7细胞构建荷瘤裸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奥沙利铂组(10 mg/kg,腹腔注射)、护肝布祖热方组(0。69 g/kg,灌胃)和联合用药组(腹腔注射10 mg/kg奥沙利铂+灌胃0。69 g/kg护肝布祖热方浸膏),每组8只。每天灌胃给药/生理盐水1次,连续32 d;每7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共5次。实验期间,观察各组裸鼠一般情况,每4 d测量1次肿瘤体积;给药第30天,检测裸鼠热刺激缩足潜伏期;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裸鼠的抑瘤率、脾脏系数、血常规指标以及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酐水平,观察裸鼠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检测肿瘤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奥沙利铂组裸鼠肿瘤体积、瘤重以及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和脾脏系数均显著减小/降低(P<0。01),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和血清中AST、肌酐水平均显著延长/升高(P<0。05或P<0。01)。与奥沙利铂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裸鼠肿瘤体积、瘤重均显著减小/降低(P<0。01),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和脾脏系数均显著增加/升高(P<0。05或P<0。01),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和血清中AST、肌酐水平均显著缩短/降低(P<0。01);肿瘤组织中LC3、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62、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护肝布祖热方通过诱导凋亡和自噬增强奥沙利铂对裸鼠的抑瘤作用,并可缓解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肾毒性和免疫器官毒性。

    护肝布祖热方奥沙利铂肝癌减毒增效凋亡自噬

    1,8-桉叶油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铁死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杨红任鹏艳陈永鑫姚喻霆...
    290-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1,8-桉叶油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铁死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高糖作用于小鼠胰岛β细胞以建立细胞铁死亡模型,考察低、高剂量1,8-桉叶油素(0。25、0。5 μmol/L)对胰岛β细胞中Fe2+水平的影响,并考察1,8-桉叶油素(0。5 μmol/L)联合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20 μmol/L)和抑制剂Ferrostatin-1(20 μmol/L)后对胰岛β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考察低、高剂量1,8-桉叶油素(50、200 mg/kg)对模型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铁含量以及GPX4、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经1,8-桉叶油素干预后,胰岛β细胞中Fe2+水平显著降低(P<0。05);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Ferrostatin-1后上述两种蛋白表达趋势相同,而联合Erastin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经1,8-桉叶油素干预后,小鼠胰岛结构恢复完整,形态有所改善;胰腺组织中铁含量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1,8-桉叶油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铁沉积以及调控铁死亡相关蛋白有关。

    1,8-桉叶油素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铁死亡

    小檗碱诱导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

    姬健钧邱文奎
    296-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MG63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不加药的细胞为对照,用不同浓度(2。5、5。0、10。0 μmol/L)小檗碱作用于细胞24 h,检测细胞存活率、铁死亡相关指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线粒体超微结构、Fe2+、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变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与DNA结合活性以及磷酸化STAT3(p-STAT3)、肿瘤蛋白53(p53)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为观察p53在小檗碱诱导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转染p53 siRNA,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53 siRNA组、小檗碱组和p53 siRNA+小檗碱组,以10。0 μmol/L小檗碱作用24 h后,检测细胞内p53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GSH水平以及MDA含量。为探究STAT3在小檗碱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转染STAT3过表达质粒,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小檗碱组、STAT3组和STAT3+小檗碱组,以10。0 μmol/L小檗碱作用24 h后,检测细胞内p-STAT3、STAT3、p53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细胞比较,2。5、5。0、10。0 μmol/L小檗碱均能降低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内Ki67蛋白表达,引起线粒体形态改变,升高细胞内Fe2+、ROS和MDA水平以及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SH水平、STAT3与DNA的结合活性以及p-STAT3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p53 siRNA+小檗碱组细胞内p53蛋白表达水平和MDA水平降低,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以及GSH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STAT3+小檗碱组细胞内p-STAT3、STAT3、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檗碱可通过STAT3/p53/SLC7A11信号通路诱导MG63细胞铁死亡。

    小檗碱铁死亡骨肉瘤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肿瘤蛋白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白术-木香药对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菌群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黎豫川张远哲杨元凤陈礼大...
    304-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术-木香药对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肠道菌群与短链脂肪酸(SCFAs)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番泻叶灌胃联合束缚刺激构建大鼠脾虚IBS-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匹维溴铵1。5 mg/kg)和白术-木香药对低、中、高剂量组(0。7、1。4、2。8 g/kg),每组6只;另取6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14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检测粪便含水量;检测大鼠肠道敏感性[以腹壁撤退反射(AWR)阈值评价]和肠道推进率;检测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5-HT3受体(5-HT3R)、5-HT4受体(5-HT4R)、5-HT转运体(SERT)蛋白表达水平。取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白术-木香药对高剂量组大鼠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并检测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术-木香药对中、高剂量组大鼠给药7、14 d后的体重,粪便含水量,AWR阈值,结肠组织中5-HT4R、SER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5-HT、SP水平,肠道推进率(白术-木香药对中剂量组除外),结肠组织中5-HT3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腹泻缓解,精神状态恢复,结肠组织部分结构恢复;且白术-木香药对高剂量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物种数量有所减少,粪便中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白术与木香配伍可以改善脾虚IBS-D模型大鼠的肠道动力及肠道敏感性,并缓解腹泻,这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降低5-HT表达和丁酸含量以及升高5-HT4R、SERT表达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白术木香5-羟色胺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黄芩汤的抗须癣毛癣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沈成英罗忠章佩邓冯沂...
    31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黄芩汤(HQD)的抗须癣毛癣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FC)、菌丝长度、孢子萌发率、生物量和观察菌丝超微结构评价HQD的抗须癣毛癣菌活性;通过山梨醇保护实验检测HQD对须癣毛癣菌细胞壁的影响;通过测定麦角固醇含量和角鲨烯环氧酶(SE)、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CYP51)的活性考察HQD对须癣毛癣菌细胞膜的影响;通过测定线粒体中苹果酸脱氢酶(MDH)、琥珀酸脱氢酶(SDH)及ATP酶(包括钠钾ATP酶、钙镁ATP酶和总ATP酶)的活性考察HQD对须癣毛癣菌线粒体的影响。结果 HQD对须癣毛癣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MIC、MFC值分别为3。13、25 mg/mL。经HQD干预后,须癣毛癣菌菌丝长度均显著缩短(P<0。05);孢子萌发率、生物量、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含量和SE、CYP51活性以及线粒体中MDH、SDH、各种ATP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细胞壁的完整性没有受影响。结论 HQD具有显著的抗须癣毛癣菌活性,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含量和SE、CYP51活性以及线粒体相关酶活性有关。

    黄芩汤须癣毛癣菌抗真菌活性作用机制细胞膜线粒体

    基于UPLC-QE-HF-MS/MS技术分析红凉伞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石慧李晓周英丁晶鑫...
    316-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红凉伞提取物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红凉伞给药组,每组6只。每天上、下午各给药1次,连续3 d;第4天再次给药后,取血后制备血清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红凉伞提取物和血清样品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使用Compound Discoverer 3。0软件进行保留时间矫正、峰识别、峰提取等工作,根据二级质谱信息,利用Thermo mzCloud在线数据库、Thermo mzVault本地数据库,并参照有关文献和对照品质谱信息,初步鉴定红凉伞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结果 从红凉伞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4个化合物,主要为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等成分,包括岩白菜素、槲皮素、没食子酸、L-焦谷氨酸等化合物;从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5个入血成分,分别为L-焦谷氨酸、丁香酸、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麦考酚酸。结论 本研究初步推测L-焦谷氨酸、丁香酸、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麦考酚酸是红凉伞的药效物质基础。

    红凉伞化学成分入血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秫米提取物对失眠小鼠睡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娟吕辰子赵彩蓉赵泓瑜...
    32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秫米提取物对失眠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西泮,2。6 mg/kg)和秫米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2、2。4、4。8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失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灌胃体积为0。01 mL/g,每天1次,连续7 d。给药结束后,进行旷场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TAA)以及血清中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2(IL-2)、IL-6、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量;测定小鼠海马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秫米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的总运动时间均显著延长、总静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站立次数及修饰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血清中5-HT、BDNF、Bcl-2的含量和Bcl-2/Bax比值均显著升高,IL-2、IL-6、Bax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海马组织中5-HTAA的含量及PI3K、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高剂量秫米提取物对失眠小鼠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秫米失眠神经炎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