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蓟不同药用部位的HPLC特征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谢明晏张正黄瑶张志鹏...
    820-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大蓟不同药用部位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化学识别方法全面比较大蓟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大蓟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大蓟药材(即地上部分)、叶、花、主茎和侧茎进行测定,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色谱图进行匹配生成各药用部位的HPLC特征图谱,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共有特征峰峰面积差异,通过与对照品比对进行色谱峰指认,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大蓟不同药用部位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分别建立了大蓟药材、叶、花、主茎、侧茎的HPLC特征图谱,大蓟药材、叶和花的图谱中共确定了15个共有峰,主茎、侧茎的图谱中共确定了11个共有峰(7、9、12、13号峰缺失),不同药用部位之间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指认峰1、2、3、10、11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蒙花苷和柳穿鱼叶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蓟花与茎的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区别清晰,可分别聚为一类;但大蓟叶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很好地聚类.结论: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模型能够整体、全面、真实地反映大蓟不同药用部位之间的差异,对大蓟药材的基源鉴别、质量控制及整体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大蓟药用部位特征图谱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HPLC-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同时测定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片中4种有关物质含量

    李浩贤林华庆李俊健王远见...
    825-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片中4种已知有关物质(奥美沙坦、奥美沙坦酯二聚体、奥美沙坦酯烯、苯并噻二嗪杂质,简称杂质A、B、C、D)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YMC-Triart C8;流动相A为乙腈-0.01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2.8)(70:30,V/V),流动相B为乙腈-0.01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2.8)(15:85,V/V),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25℃;自动进样器温度为4℃;进样量为10μL.结果:杂质A、B、C、D的校正因子分别为1.42、1.17、0.89、0.92.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和杂质A、B、C、D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2527~7.5800、1.1521~4.5629、0.2440~18.2990、0.2447~3.6708、0.2652~3.9783、0.1499~4.4973μg/mL(r均不低于0.9997),检测限分别为0.0842、0.0507、0.0813、0.0816、0.0884、0.0500μg/mL,定量限分别为0.2527、0.1521、0.2440、0.2447、0.2652、0.1499μg/mL,中间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结果均符合相关要求,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00%~108.04%、102.00%~104.94%、100.99%~106.89%、92.00%~95.18%、102.00%~105.06%、103.90%~107.00%(n=3).3批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片中杂质A的含量为0.90%~1.00%,杂质B的含量为0~0.11%,杂质D的含量为0.16%~0.24%,杂质C及其余杂质未检出;所建立方法测得结果与外标法测得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片中4种已知有关物质含量的同时测定.

    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片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草果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优化研究

    赵雨鸿沈华代双亿蒲忠慧...
    831-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草果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果中总黄酮的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水溶液(15:85,V/V),柱温为40℃,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6 nm,进样量为10μL.以吸附、解吸性能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对6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采用静态吸附和解吸动力学试验考察吸附和解吸时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为评价指标,以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pH、乙醇体积分数及洗脱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草果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芦丁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28~0.281 mg/mL(r=0.9999);定量限为437.5 ng/mL,检测限为109.4 n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6.24%~99.75%(RSD<2%,n=6).HPD45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草果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和解吸综合能力最适中,最佳静态吸附与解吸时间均为12 h.最优纯化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1.8544 mg/mL,上样液pH 7,乙醇体积分数60%,乙醇洗脱用量8倍柱体积.验证试验显示,按最优工艺纯化后的草果总黄酮含量由纯化前的22.5567 mg/g上升至57.7282 mg/g,纯化倍数为2.56(n=3).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优化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草果总黄酮的纯化.

    草果总黄酮含量测定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

    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刘国强康朔
    837-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药物经济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19年10月31日,中英文检索词包括"依奇珠单抗""拓咨""银屑病""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Ixekizumab""Taltz""Psoriasis""Phar-macoeconomics""Cost-benifit analysis""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ost-utility analysis"等,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收集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相关药物经济学研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研究的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涉及9项研究.研究的整体质量较高;研究全部分布在国外,如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等;所有研究均采用Markov模型;健康结局均显示依奇珠单抗可以带来更多的质量调整生命年,但与甲氨蝶呤联合光疗、英夫利西单抗、乌司奴单抗及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相比,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结论:依奇珠单抗对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具有一定的经济学优势,但缺乏国内研究数据,亟待开展适合中国人群的相关研究.

    依奇珠单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用分析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用中成药的潜在用药风险分析

    郑春霞郑晓英孔令希邱峰...
    841-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用中成药的潜在用药风险,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等中文数据库,以"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成药"等为检索词,检索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各库建库起至2019年9月.收集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种类及成分,从中药配伍禁忌、中药与化学药的相互作用以及中成药对稳定期COPD常见合并其他慢病的影响等方面,对此类中成药的潜在用药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涉及29种用于治疗稳定期COPD的中成药,其中2种含附子的中成药与11种含"半蒌贝蔹及"的中成药之间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4种中成药因含有麻黄成分,需避免与β2受体激动药和茶碱类化学药联用;且口服类抗菌药物与14种含甘草成分的中成药同时服用会降低疗效.此外,合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的稳定期COPD患者,需慎用含有甘草、附子、麻黄、枳壳、山茱萸、川贝母、人参与三七等成分的此类中成药.结论:稳定期COPD治疗用中成药存在多因素的潜在用药风险(如联用、配伍风险),建议用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其他用药情况,从而科学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成药药物联用配伍禁忌用药风险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百日咳的临床观察

    刘铮
    845-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百日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60例6个月~6岁的百日咳患儿,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颗粒或咀嚼片(年龄<2岁者给予颗粒剂,温水冲服;年龄≥2岁者给予咀嚼片),4 mg/d,每晚给药1次.两组患儿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以及肺功能[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或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水平、免疫球蛋白(IgE、IgG、IgA)水平、血清白三烯(LTB4、LTC4、LTD4)水平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80.00%)显著升高(P<0.05),痉挛样咳嗽时间、鸡鸣样回声时间、咳嗽导致面色青紫时间、咳嗽导致呕吐时间、闻及肺部啰音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且观察组患儿出院后新发呼吸道感染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VPEF/VE、TPTEF/TE或FEV1、FVC、FEV1/FVC水平和外周血CD4+、CD4+/CD8+水平以及血清IgG、IgA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而外周血CD8+水平以及血清IgE、LTB4、LTC4、LTD4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百日咳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肺功能,并且可调节患儿免疫及抑制其气道白三烯类炎症介质的释放,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百日咳孟鲁司特钠儿童肺功能临床症状炎症介质免疫功能白三烯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MTHFR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血液毒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

    刘爽宋再伟易湛苗赵荣生...
    850-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及A1298C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linical Trials.gov、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采用HDMTX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涉及MTHFR C677T及A1298C基因多态性的队列研究,时限均为自建库起至2018年3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不同遗传模型下HDMTX血液系统不良事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项队列研究,其中23项研究关注MTHFR C677T位点(1858例患者)、16项研究关注MTHFR A1298C位点(10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MTHFR C677T突变型显著增加了血液毒性[TT/CT vs.CC:OR=1.57,95%CI(1.12,2.20),P=0.009;TT vs.CT/CC:OR=2.19,95%CI(1.49,3.23),P<0.001;T vs.C:OR=1.34,95%CI(1.03,1.74),P=0.03]、严重血液毒性[TT/CT vs.CC:OR=2.33,95%CI(1.43,3.81),P<0.001]的发生风险,具体包括增加了白细胞减少[TT/CT vs.CC:OR=1.37,95%CI(1.02,1.82),P=0.03]、严重白细胞减少[TT/CT vs.CC:OR=1.63,95%CI(1.03,2.56),P=0.04]、严重粒细胞减少[TT/CT vs.CC:OR=2.26,95%CI(1.50,3.39),P<0.001]的发生风险;MTHFR A1298C突变型显著降低了严重血液毒性[CC/AC vs.AA:OR=0.17,95%CI(0.04,0.76),P=0.02]的发生风险,具体包括降低了白细胞减少[CC/AC vs.AA:OR=0.68,95%CI(0.48,0.97),P=0.03;CC vs.AC/AA:OR=0.28,95%CI(0.14,0.59),P<0.001]、严重白细胞减少[CC/AC vs.AA:OR=0.43,95%CI(0.19,0.97),P=0.04]的发生风险.结论: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MTHFR C677T突变型可能增加HDMTX血液毒性发生风险,包括白细胞减少以及粒细胞减少;而MTHFR A1298C突变型则可能降低HDMTX血液毒性发生风险,包括白细胞减少.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大剂量甲氨蝶呤血液恶性肿瘤安全性Meta分析

    Peficitini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刘鑫徐昌静钟小燕赵丹洁...
    859-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JAK抑制剂Peficitini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RA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9年9月,收集Peficitinib(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对照组)治疗RA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统计软件对疗效[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20%缓解标准的患者比例(ACR20)、ACR50和ACR70,以红细胞沉降率计算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2.6的患者比例(DAS28-ESR<2.6),以C反应蛋白计算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2.6的患者比例(DAS28-CRP<2.6)等]和安全性(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17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ACR20{总体[RR=1.85,95%CI(1.45,2.36),P<0.001]、50 mg[RR=1.51,95%CI(1.04,2.20),P=0.030]、100 mg[RR=2.01,95%CI(1.29,3.13),P=0.002]、150 mg[RR=2.39,95%CI(1.58,3.61),P<0.001]}、ACR50{总体[RR=2.38,95%CI(1.65,3.42),P<0.001]、100 mg[RR=2.87,95%CI(1.61,5.11),P<0.001]、150 mg[RR=3.52,95%CI(1.78,6.96),P<0.001]}、ACR70{总体[RR=2.51,95%CI(1.52,4.14),P<0.001]、100 mg[RR=3.50,95%CI(1.62,7.58),P=0.001]、150 mg[RR=4.59,95%CI(1.47,14.30),P=0.009]}、DAS28-ESR<2.6{总体[RR=4.83,95%CI(3.20,7.28),P<0.001]、100 mg[RR=5.37,95%CI(2.68,10.77),P<0.001]、150 mg[RR=7.44,95%CI(3.78,14.65),P<0.001]}、DAS28-CRP<2.6{总体[RR=3.41,95%CI(2.65,4.39),P<0.001]、100 mg[RR=4.00,95%CI(2.67,5.99),P<0.001]、150 mg[RR=4.45,95%CI(2.99,6.63),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94,1.16),P=0.395].结论:Peficitinib 100 mg或150 mg,每日1次用于治疗RA,在改善ACR20、ACR50和ACR70、DAS28-ESR<2.6、DAS28-CRP<2.6方面优于安慰剂,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可能会成为治疗RA的新选择.

    Peficitinib类风湿关节炎JAK抑制剂Meta分析

    基于因素计点法的医院调剂科药师岗位价值评价模型的建立

    乔丽娟楚尧娟张瑞乔高星...
    86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医院调剂科药师岗位价值评价模型,为优化医院调剂科药师绩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因素计点法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Delphi专家函询法等建立我院药师岗位价值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调剂科各岗位相对价值得分.结果:构建的医院药师岗位价值评价模型包括5个评价维度(知识、技能、责任、工作自主性、工作环境和强度,一级权重系数分别为0.194、0.166、0.365、0.216、0.058)和31个评价要素.上述5个维度分别包含5、8、9、3、6个评价要素,二级权重系数范围为0.052~0.431(如在权重最高的责任维度中,包括质量安全控制、决策责任、对财务和资产方面的责任,对应的二级权重系数分别为0.279、0.140、0.132).用此模型评价我院调剂科13个药师岗位的相对价值得分为342.9~840.4分,其中部门负责人岗评分最高(840.4分),调剂岗评分最低(342.9分).结论:基于因素计点法构建的医院药师岗位价值评价模型,可为实现调剂科不同岗位按岗取酬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因素计点法药师岗位价值评价绩效管理

    陕西省医护人员的危害药品职业暴露及相关认知水平调查研究

    朱玉蓉龙欣王政程锴...
    869-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医护人员的危害药品(化疗药和抗病毒药)职业暴露情况及其相关认知水平,为提高职业防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在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向陕西省12家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受访者一般资料、危害药品暴露情况、健康状况及职业防护情况4个方面,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848份,收回1767份,其中95名受访者为药学相关人员,100名为临床医师,1572名为临床护理人员.长期暴露于抗病毒药的医护人员(抗病毒药暴露组)以及交叉暴露于抗病毒药和化疗药的医护人员(交叉暴露组)的腹泻和月经周期不正常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未暴露组(P<0.05).交叉暴露组、抗病毒药暴露组以及长期暴露于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化疗药暴露组)的血常规检查异常率分别比未暴露组高9.13%、5.50%、12.34%.84.7%的受访者对危害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8.15%的受访者从未接触过职业防护培训,且交叉暴露组医护人员接受职业防护培训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暴露组(P<0.05),抗病毒药暴露组医护人员接受职业防护培训的比例显著低于未暴露组(P<0.05).结论:长期暴露于危害药品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一定的职业危害,应提高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加强医院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的重视,建立职业防护标准,以改善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现状.

    危害药品化疗药抗病毒药职业危害职业防护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