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庄辉

月刊

1009-6639

zyyz_cpm@126.com

010-84035601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服务于广大会员和从事预防医学卫生科技人员,以促进国内外预防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重点慢性病早死概率预期目标分析

    邹赤群陈志华刘永昌杜倩...
    313-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人口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北京市通州区的死亡登记资料,计算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5-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人口慢性病死亡构成比从86.05%下降至8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8,P=0.063),标化死亡率从423.36/10万下降至381.05/10万(t=-4.006,P=0.016);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9、-4.810,P=0.002、0.009),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早死概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76、-2.070,P=0.062、0.107).历年男性慢性病标化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同时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2020年与2015年相比,男性四类慢性病合计、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早死概率的年均下降速度分别为4.31%、3.64%、4.95%、11.79%和3.80%;女性四类慢性病合计、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早死概率的年均下降速度分别为7.54%、11.98%、4.74%、0.54%和10.21%.男性糖尿病早死概率虽然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度为3.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3,P=0.399);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则无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根据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推算,2030年四类慢性病预期早死概率能够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求下降30%的目标,仍需加强女性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的防治.

    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疗效Meta分析

    许婷刘鹏鸿高胜利刘丽霞...
    318-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iCBT)对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ofSci-ence、Embase检索iCBT治疗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提取数据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运用Rev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s,5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评分降低更多,3个结局指标SCAS-C、SCAS-P和CSR-ADIS干预后的合并效应量分别为MD=-5.22(95%CI:-8.16~-2.27)、MD=-7.28(95%CI:-9.72~-4.85)、MD=-1.36(95%CI:-1.6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iCBT可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与试验组随访前相比,试验组的焦虑症状评分随着随访时间(3~12个月)会持续降低,3个结局指标SCAS-C、SCAS-P和CSR-ADIS长期随访后的合并效应量分别为MD=-4.71(95%CI:-7.34~-2.08)、MD=-5.07(95%CI:-7.26~-2.88,P<0.01)、MD=-1.57(95%CI:-1.9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iCBT对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有长期疗效.患者和其父母(照料者)对iCBT的治疗满意度(满分为5分)分别为(3.25±0.88)分和(3.45±0.80)分,认为"治疗方案有帮助"的比例分别为85.19%和83.33%,表示"愿意把治疗方案推荐给其他人"的分别为79.63%和85.90%.结论 iCBT可改善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并在国内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Meta分析

    慢性病共病对灾难性卫生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倩雯罗金萍孙嘉颖王康...
    324-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病共病对灾难性卫生支出(catastrophic health expenditure,CHE)风险的影响,为降低CHE发生的可能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山东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慢性病共病、医疗卫生支出以及上一年家庭总收入等情况.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法,以Stata 16.0软件为工具分析慢性病共病CHE.结果 共调查居民489名,婚姻状况和养老保险情况是影响居民慢性病共病状况的重要因素;慢性病共病对CHE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153、0.176、0.179,慢性病共病会使居民发生CHE的概率增加15.3%~17.9%(P<0.05).患有慢性病共病且自评健康状况为不健康者发生CHE的概率提升15.1%~16.6%(P<0.05).结论 慢性病共病增加了CHE发生的概率,患有慢性病共病会使自评不健康的居民发生CHE的概率大于健康的居民.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轻慢性病共病带来的经济负担,降低CHE发生的风险.

    倾向性得分匹配法慢性病共病灾难性卫生支出

    2016年和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州不同人群肥胖代谢表型异质性变化分析

    丘佳琪任俊名何雪潘懿...
    330-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博州成人肥胖代谢表型异质性情况,探讨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肥胖代谢表型分布变化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选择加强干预的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与2019年新疆博州参与全民健康体检的成年人群相关数据,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个代谢指标,综合判定体质量和代谢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代谢正常非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non-obesity,MHNO)、代谢异常非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non-obesity,MUNO)、代谢正常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MHO)和代谢异常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ity,MUO).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x2检验分析2016年与2019年博州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BMI、代谢情况和肥胖代谢表型分布差异性.结果 2016年博州5 484名成人的肥胖代谢表型分布为MHNO者 1 460例(26.62%),MUNO者2 690例(49.05%),MHO者282例(5.14%),MUO者1 052 例(19.18%);2019年为 MHNO 者 1 387 例(25.29%),MUN O 者 2 702 例(49.27%),MHO 者288例(5.25%),MUO者1107例(20.19%).在不同性别中,男性2019年MUNO者与MUO者的比例高于 2016年(MUNO:56.86%vs.53.48%;MUO:20.76%vs.20.43%;x2=13.753,P=0.033);女性 2019年MHO 者与 MUO 者的比例高于 2016年(MHO:7.21%vs.6.27%;MUO:19.70%vs.18.12%;x2=25.814,P<0.01).在不同年龄段中,18~<40岁人群2016年与2019年肥胖代谢表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29,P=0.515);40~<60岁人群2019年MHN O者与MHO者的比例高于2016年(MHNO:38.05%vs.32.02%;MHO:8.06%vs.7.53%;x2=19.459,P=0.003);≥60岁人群 2019年MUN O 者与 MUO 者的比例高于 2016年(MUNO:58.59%vs.55.43%;MUO:21.99%vs.20.01%;x2=48.949,P<0.01).结论 新疆博州成人肥胖代谢表型较为稳定,但肥胖代谢异质性明显.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的肥胖代谢表型随时间变化存在差异.

    肥胖代谢表型异质性体检数据

    中华预防医学会关于举办加速消除乙型肝炎学术会议的通知

    337页

    贵州省传染性肺结核集中住院治疗模式下患者管理质性研究

    倪雪李进岚周建王秉萍...
    338-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传染期肺结核患者集中住院治疗模式下,结核患者住院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2022年7-12月,选取在贵州省13家县级结核定点医院正在接受集中住院治疗的病原学阳性结核患者,医务人员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深入访谈,同时组织集中住院治疗政策保障利益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焦点小组讨论.使用NVIV O软件对数据进行转录和处理,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治疗的病原学阳性结核患者26例和医务人员13名,共焦点小组讨论5次.提炼传染期肺结核患者集中住院治疗的优势、实践的困难、开展传染性肺结核集中住院治疗的期望/建议3个部分,共17个一级主题,13个二级主题.结论 贵州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集中隔离治疗模式存在患者欠缺结核病防治知识、住院期间有负面情绪和经济压力、医疗机构设备和人员不足等问题.建议针对患方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并给予减免政策以降低其住院隔离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针对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并引进新的诊断技术,以提高服务能力.

    肺结核集中隔离患者管理质性研究住院意愿

    控烟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343页

    皖西地区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立国李修德曹洪娟张俊青...
    34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皖西地区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皖西地区4个县(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中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包括10个方面的认知,答对即为知晓,答对≥6项判定为知晓情况及格.采用logistic回归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皖西地区居民2 929名,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0.7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及职业人群的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及格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相比:初中OR=0.06,高中/中专OR=0.14,大专及以上OR=0.33)、高人均收入(与<1万元相比:收入在1~<3万OR=0.61)的居民及格率更高.结论 皖西地区居民对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已达到既定目标,但不同特征人群的知晓率和及格率有差异,应对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薄弱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

    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及格率影响因素

    甘肃省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王伟刚赵福坤朱祥董鹤翔...
    349-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甘肃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病情况,探讨其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胃食管反流病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评价其效能.方法 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使用自制《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多中心合作流行病学调查.对抽样区域中成年人(年龄≥18岁)且在本地居住3年以上的居民,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详细记录受访者基本信息及胃食管反流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根据危险因素使用R语言建立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等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4 71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6%.其中男性2 425人,女性2 286人,年龄为(39.25±14.81)岁.按GERD-Q评分≥8分为临界值,甘肃省GERD患病率为10.34%,男性患病率为11.34%(275例),高于女性9.27%(212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P<0.05).≥60岁人群GERD患病率最高(19.58%).GERD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x index,IBM)呈正相关,当BMI≥24.0 kg/m2时,GERD患病率明显升高.汉族、回族、藏族的患病率分别为10.03%、11.86%、13.31%,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0,P>0.05).二元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0岁、BMI≥24.0 kg/m2、吸烟、饮酒、喜食甜食、进食过饱、睡前2h进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咽喉炎、心前区疼痛及周围性眩晕均为罹患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脂饮食、碳酸饮料摄入、辛辣饮食、哮喘、慢性咳嗽、阑尾炎病史及腹部手术史与GER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根据以上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和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736和0.742,校正曲线拟合良好.结论 甘肃省GERD患病率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男性、年龄≥50岁、吸烟、喜食甜食、进食过饱及睡前2h进食可能与GERD患病率相关.根据本组资料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准确性尚可,为制定临床决策、预防疾病发生提供依据.

    胃食管反流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HIV单阳家庭先证者不安全性行为致配偶阳转危险因素主成分分析

    刘慧龚茁颜星段丹...
    357-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dncy virus,HIV)单阳家庭先证者通过不安全性行为导致阴性配偶发生阳转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对湖南省3个地区(长沙市、邵阳市和郴州市)HIV单阳家庭进行24个月的随访观察,以单因素x2检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先证者层面、阴性配偶层面、配偶双方层面各影响因素对阴性配偶阳转情况的影响.结果 随访HIV单阳家庭352对先证者层面,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全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治疗规范情况、末次HIV病毒载量、末次CD4+T淋巴细胞、末次淋巴细胞对阴性配偶阳转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83、4.415、19.720、12.965,P<0.05);阴性配偶层面,定期体检、行为和饮食习惯自评2项因素对阴性配偶阳转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36、11.866,P<0.05);配偶双方层面,结婚年限、性行为频率、性行为保护措施和合并性病情况对阴性配偶阳转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0、20.694、31.801、13.597,P<0.05).10项影响显著的单项因素主成分分析可归纳到4个主成分(艾滋病病情严重程度、安全性行为自我保护、健康关注和规范治疗以及夫妻双方的融洽关系),累积贡献率97.99%.分别以主成分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拟合的主成分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6、53.47,P<0.05),主成分线性回归模型更为可靠、不存在共线性,自变量解释因变量程度相对更高(VIF=87.25).结论 艾滋病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发生阳转的核心因素,安全性行为自我保护和健康关注和规范治疗是影响阴性配偶发生阳转的主要因素.

    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先证者不安全性行为抗体阳转危险因素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