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庄辉

月刊

1009-6639

zyyz_cpm@126.com

010-84035601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服务于广大会员和从事预防医学卫生科技人员,以促进国内外预防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0-2021年咸阳市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及柯萨奇病毒A6型序列分析

    王士峰李珍妮秦龙张俊君...
    763-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咸阳市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谱构成情况,分析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VP1基因序列特征.方法 对2020-2021年收集的HFMD病例样本进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 time PCR,RT-qPCR)检测分型,分析病原学监测结果;选取部分CVA6阳性样本,采用半巢式RT-PCR法扩增病毒VP1片段全长,扩增产物经测序后进行序列相似性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 2020-2021年共收集咸阳所辖县(区)HFMD样本615例,经RT-qPCR检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率为72.20%(444/615).其中CVA6样本占阳性样本总数的 61.94%(275/444),其次是其他 EV 型 22.07%(98/444)、CVA16 型 13.51%(60/444)、CVA10型2.48%(11/444).2020年CVA6为主要流行毒株,2021年其他EV、CVA6与CVA16共同流行.EV阳性病例的发病时间在2021年呈双峰分布(5-7月为主高峰和9-11月为次高峰),2020年发病高峰为9-11月.秦都区、旬邑县和三原县EV阳性样本最多,总占比超过50%.与2008年芬兰株(KM114057)相比,本研究中的35条VP1序列核苷酸相似性为92.0%~94.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97.4%~98.7%,存在7个主要突变位点,其中A5T、S27N、V30A、S137N突变率接近100.00%.VP1基因进化分析显示,咸阳市2020-2021年CVA6型均属于D3a分支.结论 2020-2021年咸阳市HFMD病原谱变化显著,CVA6为优势毒株,属于D3a基因亚型,需加强CVA6及其他EV分子病原学监测.

    手足口病病原谱柯萨奇病毒A6型VP1基因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固体燃料室内空气污染死亡负担及变化趋势

    易艳松刘影何媛莲唐姬...
    770-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归因于固体燃料室内空气污染(household air pollution from solid fuels,HAPSF)的死亡负担、变化情况及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19)数据,本研究采用死亡率和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描述死亡负担,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HAPSF的死亡负担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中国归因于HAPSF的总死亡率25.52/10万,YLL率509.32/10万;非传染性疾病的归因死亡率和归因YLL率高于传染性疾病(24.66/10万vs.0.86/10万、480.86/10万vs.28.47/10万),呼吸道感染和缺血性心脏病在各自疾病分类中的死亡率和YLL率最高.2019年,归因死亡率和YLL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5岁人群达到最高点,男性死亡负担高于女性.1990-2019年,归因于标化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均随年份呈下降趋势,总人群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7.4%(95%CI:-7.7%~-7.1%)、-8.1%(95%CI:-8.3%~-7.9%).结论 1990-2019年,中国由HAPSF导致的死亡负担有所缓解,但呼吸道感染、缺血性心脏病、男性和≥85岁高龄老年群体仍然面临较高的风险,建议采取多样化且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减少HAPSF造成的死亡负担.

    室内固体燃料死亡负担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

    2012-2021年贵阳市青年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时空分布特征

    徐素芹袁飞洪峰黄婧...
    776-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贵阳市15~24岁青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AIDS精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HIV感染者/AIDS患者数据来源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贵阳市卫生统计年鉴.采用趋势x2检验分析HIV感染者/AIDS患者流行趋势,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青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2012-2021年贵阳市共报告青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1 234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报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x2趋势=20.73 1,P<0.0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2012年存在空间自相关,提示HIV感染者/AIDS患者呈聚集性分布(Z=2.073 3,P=0.0350),2013-2021年青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呈随机分布,未见明显的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提示,热点区域为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和花溪区.时空扫描分析发现1个聚集区,为观山湖区、南明区和云岩区(RR=1.56,LLR=23.16,P<0.01),聚集时间为2019-2021年.结论 贵阳市青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聚集性特征,需加强观山湖区、南明区、云岩区、乌当区和花溪区青年人群艾滋病防控,防止传染进一步扩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时空分布青年

    中美两国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长期趋势比较分析

    刘文敏陈茹雁程冬付振明...
    782-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中美两国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长期趋势,从而评估公共卫生控制政策的效果,以提高中国人群对宫颈癌的认识,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方法 本研究基于公共数据库,分别收集中国和美国宫颈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IR)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ASMR)的数据,采用连接点回归模型和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美国宫颈癌的ASIR(2000-2018年,APC=-1.21%)呈下降趋势.相反,中国的ASIR(2000-2014年:APC=-5.20%,2004-2018年:APC=0.74%)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国和美国ASIR均表现出显著的时期效应,与发生率变化趋势一致.美国队列效应显示发病风险随出生队列逐渐降低,中国的队列效应显示发病风险随出生队列位移而逐渐增加.中国和美国ASIR的年龄效应均显示自20岁起宫颈癌发病风险逐渐增高.美国宫颈癌的ASMR(2000-2018年,APC=-1.03%)持续下降,中国死亡率自2004-2009年下降(2004-2009年:APC=-2.15%),而后保持稳定(2009-2018年:APC=0.01%).中国和美国ASMR年龄效应均显示宫颈癌的死亡风险与年龄呈正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提示死亡风险分别随着时间和出生队列而逐渐下降.结论 中国宫颈癌负担高于美国宫颈癌负担,我国未来要积极推进宫颈癌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宫颈癌负担.

    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生存率年龄-时期-队列效应

    基于随机生存森林的食管癌生存预测模型研究

    夏文俊刘新亚张燕毛宏凯...
    78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随机生存森林算法构建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模型,探讨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评估模型价值.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信息系统中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或患者死亡.建立随机生存森林模型,并与传统的Cox回归模型进行比较.预测结局为1、3、5、10年生存率,使用预测错误率和Brier分数评价模型预测精度,寻找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发现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评价模型效果.采用R3.6、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survival、rms、randomForestSRC等程序包进行数据筛选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结果 3 018例食管癌患者中出现结局事件623例(20.64%);截尾数据中,死于其他原因1 309例(54.66%);观察期结束仍存活1 086例(45.34%).中位生存期为1.41(1.30,1.52)年,1、3、5、10 年生存率分别为 60.30%、33.34%、27.40%、19.08%.临床分期、年龄、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是RSF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随机生存森林模型1、3、5、10年的预测错误率为38.4%、38.5%、34.7%、32.0%,均低于Cox回归模型的预测错误率,具有更高的准确度.结论 随机生存森林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食管癌患者死亡率,且优于传统模型,可以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改善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食管癌随机生存森林Cox回归生存分析预测模型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征稿范围

    792页

    2015-2020年黑龙江省乙型流感病毒流行和基因特征分析

    石鑫舒畅冷焱许军...
    793-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乙型流感病毒流行状况及基因进化特征,为防控乙型流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2015-2020年黑龙江省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选取10株B/Victoria系流感毒株及19株B/Yamagata系流感毒株,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方法获得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序列,并从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GISAID)获取黑龙江省6株B/Victoria系流感毒株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黑龙江省35株乙型流感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16株B/Victoria系流感毒株HA基因均属于V1A分支,其中3株属于以162~164氨基酸位点缺失为特征的V1A.3分支;NA基因进化树与HA 一致.19株B/Yamagata系毒株HA基因属于Y3分支;18株B/Yamagata系毒株NA基因属于Y3分支,1株B/Yamagata系毒株NA属于B/Victoria系的V1A分支,为HA-Y3/NA-V1A系间重配株.B/Victoria系毒株在HA蛋白的抗原表位发生了变异,B/Yamagata系毒株抗原表位变异少,未发现耐药位点的变异.结论 黑龙江省B/Victoria系毒株在多个HA抗原位点上发生变异,需密切监测流行株的变异情况.

    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序列分析

    2019年昆明市A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基因特征分析

    简千棋马丽波朱心杨瑶...
    800-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昆明市暴发流感疫情A(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及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昆明市暴发的7起疫情病例及哨点医院监测病例分离得到的19株A(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测序,采用MegAlign分析同源性,采用Jmodeltest、PhyML 3.1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MEGA X分析突变位点.结果 2019年昆明市流感暴发疫情集中在冬春季节的学校,来源于疫情和哨点医院的毒株均高度同源,同位于3C.2a1b.1b分支,与位于3C.3a1分支的2019年疫苗株A/Kansas/14/2017偏离.从疫情病例分离得到的13株毒株与从哨点医院监测病例分离得到的5株毒株分别在HA1抗原决定簇A区与B区增加T135K、S137F、K144S与S159Y、K160T突变位点,其中2株从疫情病例分离得到的毒株在抗原决定簇A区额外增加I140M突变位点,可能逃逸抗体识别,其中T135K、S137F位于130环,可能改变病毒与受体细胞的结合特性.在抗原决定簇B区增加158 NYTY糖基化位点,可能阻挡抗体识别病毒.所有分离株在NA抗原决定簇增加T329S突变位点.结论 昆明市流感防控应该加强冬春季人员集中场所的监测,及时发现免疫逃逸和毒力增强的变异株,更新疫苗组分.

    流感病毒A(H3N2)亚型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系统进化树突变位点暴发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老年人居住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腾月王秀兰赵旺苹朱革...
    807-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老年人居住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少数民族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依据.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多因素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我国少数民族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生活与健康状态、居住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少数民族老年人选择和家人一起居住的有687人(85.34%),选择独居的有94人(11.68%),选择养老机构的有24人(2.98%).多分类无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少数民族老年人居住方式选择的因素有6个,已婚(OR=0.32,95%CI:0.19~0.54)、离异(OR=0.60,95%CI:0.10~1.74)、社区提供起居照料(OR=0.41,95%CI:0.20~0.87)的少数民族老年人,选择独居的可能性更小(P<0.05);未上学(OR=0.14,95%CI:0.03~0.74)、小学(OR=0.03,95%CI:0.01~0.24)和初中(OR=0.10,95%CI:0.01~0.86)、有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OR=0.31,95%CI:0.13~0.77)、少数民族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可能性更小(P<0.05).结论 应因地制宜建设民族养老院,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关注少数民族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注重人文关怀.

    老年人居住方式少数民族养老院

    短链脂肪酸对肥胖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薛艺丽孟祥璟高若琳刘亚茹...
    812-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胖与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代谢性炎性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代谢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可以降低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在机体肠道营养、能量平衡、肠道菌群稳态、生理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SCFAs可通过以下机制影响食欲和能量摄入: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表达,预防和逆转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脂质代谢异常;通过干预肠脑轴的营养感应和信号传递,调节食欲以控制能量平衡;为肠道菌群提供能量,同时作为信号分子被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识别,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控脂质代谢;介导饮食和运动对肠道激素分泌、脂质和能量代谢的调节.SCFAs作为营养靶点具有预防和改善肥胖的潜力,全面深入理解SCFAs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可为保持机体能量稳态,改善肥胖及相关慢性代谢性疾病提供有益参考.

    肥胖短链脂肪酸肠道菌群G蛋白偶联受体膳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