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保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保险
中国医疗保险

月刊

1674-3830

zgylbx2005@163.com

010-64950918 64950968 64951008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7号天元和平大厦6层(东侧)

中国医疗保险/Journal CHINA HEALTH INSURANC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主办,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综合性科技期刊。杂志以服务医药卫生体制为主旨,以医疗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及药品生产流通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主要内容,主要面向中央及地方的医保行政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药店、药企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投稿启事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
    3页

    医保药品准入谈判的"量价互换"机制探讨

    陶立波王芳旭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我国医保药品准入谈判中量价互换的运行逻辑和实现条件进行分析和阐述.方法:基于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探讨市场运行中数量和价格的互动关系,结合医保药品准入谈判中量价关系的特点,阐述该项工作中量价互换政策意图的实现条件和机制,并对各种障碍因素的测量方法进行探讨.结论:医保准入谈判中的量价关系非常复杂,医保和厂商双方对后续运行的障碍要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合理决策,推进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惠及广大民众.

    医保谈判目录管理量价互换

    我国高值医用耗材医保目录管理研究

    王锐李佳明孟凡月李伟...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值医用耗材治疗费用高、患者负担重,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耗材目录,医用耗材医保支付管理属于区域性政策,存在管理碎片化、保障效果不足、公平性差异大等问题.本文从我国医用耗材目录管理现状出发,围绕诊疗引导、价格杠杆、支付管理三方面对目录功能进行深入剖析,并基于域内外成熟管理经验,优化目录结构,为完善我国省级高值医用耗材医保目录提供参考.

    高值医用耗材医保目录结构优化

    "双通道"高值药品院内外使用特征 及影响因素分析

    苑顺张乐杨莹崔丹...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双通道"管理机制下医疗机构门诊(院内)和零售药店(院外)两个渠道高值药品使用特征与变化趋势,探究高值药品院外用药行为的个体层面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9-2023年威海市全体参保人医保结算记录数据与相关政策文本,以五年间在医疗机构门诊或零售药店有过高值药品使用及报销记录的参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横向比较院内外两个渠道、纵向比较5个自然年度间用药人数、人次数、费用等指标差异;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从院外购药概率、院外用药比重两个方面量化院外用药行为,从个体特征、疾病特征、治疗特征三个维度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19-2023年间威海市高值药品用药人数、人次数、费用年均增幅分别为47.67%、78.72%、24.89%,其中,院外用药人数、人次数、费用年均增幅81.95%、135.77%、63.57%,相应占比亦逐年提升,于2023年达到87.41%、88.60%、88.05%.Heckman模型估计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0-2023年高值药品院外用药行为更为突出(P<0.01),四年来院外购药概率分别显著增加82.5%、149.5%、179.7%和169.9%.结论:"双通道"管理机制推动高值药品使用快速增长,处方外流趋势明显;患者院外用药行为存在显著年龄趋势,肿瘤类疾病、高药费负担、长用药周期、低院内用药次数等是患者高值药品院外用药行为的重要推动因素.

    "双通道"管理高值药品零售药店院外用药行为影响因素

    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及其对医保治理的挑战

    康蕊王震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双重需求不仅对传统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配置、供给模式带来挑战,还对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政策及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总结我国医养结合的主要模式特征和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对我国医疗保障政策及治理体系的挑战,提出我国医养结合初步形成养中办医、医中办养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办医养等运行模式,这对门诊和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障水平有更高的需求,对医保治理能力和监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与长期护理保险划清边界、相互协同.

    医养结合医疗保障治理体系

    中医优势病种纳入DRG/DIP付费规范分析

    武泽鑫张立强应亚珍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各地中医优势病种纳入DRG/DIP付费的实践情况,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方法:收集梳理21个DRG/DIP地区中医病种付费改革相关政策,并对中医优势病种遴选、支付标准、监管考核、病种特征等进行规范分析.结果:各地优先将国家发布的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在支付标准设定上给予倾斜,以合理体现中医药服务的技术劳务价值等.从病种特征来看,共纳入647个中医病种,集中度较高的为"锁骨骨折"等骨科类病种.结论: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对中医药发展有积极的支持作用,但目前各地支付标准确定有所差异,建议对中西医病种对应关系及支付标准进一步明确规范.

    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支付标准

    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研究综述及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

    杨华磊曹顺子汪琪
    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以了解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学界对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关注度受政策影响较大,学者发文量整体较少,政策咨询研究机构和高校虽有合作,但仍以高校研究机构研究为主;相关研究主要以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医疗保险、对策、效率和制度完善为主,并涉及大病保险、财政负担、筹资机制、医疗费用等热点.未来,关于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研究应加强机构间的交流合作,立足时代发展,加强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同时创新研究方法,以更加精准地测算医保基金财务状况.

    居民医保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在药品价格形成中的协同作用——来自丹麦的启示

    张欣桐胡云鹤吕兰婷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品不合理使用和高昂的价格不仅会增加患者用药负担,也会增大医保基金支出压力.在我国取消药品政府定价背景下,厘清市场与政府对药品价格形成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建立适应医药市场发展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本文通过对丹麦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管控措施的深入研究,探讨了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在药品价格形成中的协同作用,并提出了实现药价动态管理、完善医药业法律法规、实行药品分类价格管理、运用多样化政策工具等方面的建议.

    药品价格价格形成价格管理市场机制政府干预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现状与启示

    甘佩萍余海超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梳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情况,为后续试点地区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从总量调控、分类形成、动态调整、监测考核四大核心机制入手,系统梳理试点城市实践经验与创新亮点,提出参考建议.结果:试点城市基本形成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制度政策框架和运行模式.调价总量均依据历史基数与增长系数的乘积确定,但在具体定义以及所涵盖的指标方面却有所不同;已设立相应的调价启动评估指标及阈值,加强了对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的监测等.结论:建议其他地区借鉴试点城市实践经验,合理制定总量,积极引导定价,分类动态调整,持续监控评估,协同医保支付,稳定调价预期.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试点城市

    公立医院价格改革对门急诊次均费用的影响——以绍兴市为例

    高超宣七一周城城金孔军...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保市级统筹背景下绍兴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门急诊次均费用的影响.方法:运用结构变动度和灰色关联法,分析改革前后公立医院患者门急诊各项费用结构变动和关联程度.结果:改革前后,疫苗费、中成药费、检查费、手术费、诊察费、治疗费呈现正向变动趋势,化验费、中药饮片费、西药费、卫生材料费、其他费用呈现负向变动趋势.西药费是影响次均费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诊察费、治疗费等.结论:价格改革基本实现了全市范围医疗服务价格的统一,同时未明显增加患者就医和用药负担,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到体现,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对于检查费的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加强.

    市级统筹门急诊次均费用结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