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的临床治疗分析

    吴玲
    55-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12年12月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孕妇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孕妇在疗程结束后与开始前的ALP、ALT、AST的检测值对比皆有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分娩前积极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加强治疗,对保障母婴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内科治疗新生儿结局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

    蒋玉蓉游一平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中的止血作用。方法对89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采用改良B-Lynch缝合,观察止血效果。结果89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经按摩压迫子宫、药物等治疗无效,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止血成功。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简单、安全、有效,是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常规止血法无效后首选的外科止血方法。

    改良B-Lynch缝合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在32例疤痕子宫无痛流产中的应用

    刘芳
    58-5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疤痕子宫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疤痕子宫流产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行常规无痛流产,不加药;观察组放置米索前列醇于阴道后穹隆行无痛流产术,并对两组进行效果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宫颈松弛软化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放置米索前列醇于阴道后穹隆行无痛流产术,能有效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预防子宫穿孔,减少出血量,可提高疤痕子宫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米索前列醇疤痕子宫无痛流产阴道后穹窿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谭明韬
    59-5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自愿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仅使用丙泊酚,B组先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5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监测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中肢动、清醒时间、疼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中的MAP、HR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的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疼痛评分、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辅助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能增强麻醉效果,不增加由于循环抑制所带来的风险,患者清醒更快,术后下腹痛减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酮咯酸氨丁三醇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

    530例高危新生儿早期血糖检测结果及其分析

    成海斌
    60-6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高危新生儿的血糖状况,以便及早发现血糖异常并及早治疗.方法对53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和结果分析.结果530例高危新生儿在出生后1h内检测结果显示,有66例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12.4%,另有4例在静脉补糖后出现高血糖情况,高血糖发生率仅为0.7%,后将葡萄糖浓度调至既定最低给药浓度5%以后其血糖均在3-5h内回复正常;结果显示,孕周越小,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越大,其不同孕周间的高危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体重儿与巨大儿均能增加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有62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16.3%,阴道顺产新生儿有4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2.7%,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应尽早进行血糖动态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此积极改善预后.

    高危新生儿低血糖血糖检测

    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张军建
    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1年8月来我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48h以上的75例新生儿的痰液培养资料,对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耐药性的检验分析.结果在N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75例患儿中,有36例VAP患儿痰液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36株,其中22.2%革兰阳性球菌,有63.9%革兰阴性杆菌,且大多数为耐药,13.9%为真菌;VAP患儿的死亡率19.4%,明显高于非VAP患儿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分析其痰培养中的病原菌,可用于VAP的早期诊治,适合临床推广.

    极低出生体重儿病原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27例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分析及临床研究

    周轶
    6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导致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母婴同室收治的227例发生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与足月儿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耐量异常母亲、糖尿病母亲与血糖正常母亲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21例恢复正常,6例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糖耐量异常母亲及糖尿病母亲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及时监测血糖、尽早哺乳、加强喂养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研究

    顺尔宁联合舒利迭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黄兴凤
    63-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顺尔宁联合舒利迭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91例小儿哮喘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睡前口服顺尔宁的同时,给予吸入舒利迭气雾剂,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及PEF值占预计值比例.结果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分别于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PEF值占预计值比例,对比治疗前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后PEF值占预计值比例与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PEF值占预计值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顺尔宁联合应用舒利迭气雾剂可有效治疗小儿哮喘症状,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顺尔宁舒利迭小儿哮喘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分析

    李云秋
    64-6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或体征改善时间,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肺部音消失时间及肺部炎症吸收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红霉素阿奇霉素肺炎支原体感染

    非霍奇金淋巴瘤应用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化疗的比较研究

    迟满丽
    6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应用吡柔比星为主或多柔比星为主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应用吡柔比星化疗的30例患者(观察组)和应用多柔比星化疗的3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改变、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脱发、心脏毒性的不良反应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应用吡柔比星较应用多柔比星近期缓解率高、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使用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非霍奇金淋巴瘤吡柔比星多柔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