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疗前沿

张静波

半月刊

1673-5552

zgylqy@163.com

010-6701157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4030室

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创新、坚守前沿为办刊宗旨,秉承专业精神和开放态度,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深度的新闻事件分析、最具操作性的经营管理案例以及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立志迅速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最领先的主流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3家实验室临床生化室间质评与现场检测结果分析

    张裕杨丽华蒋洪敏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实验室临床生化真实的检测水平,调查室间质评成绩的真实性,用现场检测的形式比较与室间质评结果的差异.方法在2012年第一次室间质评活动结束后,对郴州地区23家二级和三级医院进行现场检测,发放5个批号的双盲标本,要求当场回报结果,比较室间质评和现场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现场检测的PT成绩低于室间质评成绩(P <0.05).20个检测项目各批号现场检测与室间质评原始数据大多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实验室未正确对待室间质评活动,单次室间质评结果不能反映实验室真实水平.

    室间质评现场检测临床生化

    对比剂碘浓度对肺动脉CTA的影响

    黄伟兵
    71-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对比剂碘浓度对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影响,探讨降低对比剂碘浓度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拟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8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肺动脉CTA检查,分别以三种浓度370mgl/ml、300mgl/ml、285mgl/ml使用剂量为1.5ml/kg的优维显碘造影剂以3.0ml/s速率进行注射.再根据原始图像和容积重现,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建等四个方面分别对患者肺动脉成像的清晰程度及各个血管分支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检查对象在图像的各方面评价基本一致.组间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对比剂碘浓度,亦可得到良好肺动脉CTA 图像,为临床线条优化碘对比剂使用,减少毒副作用提供了参考价值和依据.

    CTA对比剂碘浓度肺动脉

    高频彩超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量化评估

    叶有强彭虹郑芳
    72-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量化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30例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的HFCDU的图像特征分别行赋值评分,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HFCDU综合评分≥6分为临界值,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为97.6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39%,96.40%.结论 HFCDU量化评分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超声评估

    CK、CK-Mb、ALT、AST、LDH、α-HBDH对结肠绞窄性坏死的诊断意义

    李继刚许峰王世成张金红...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在结肠绞窄性坏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以30例健康体检者和10例单纯结肠梗阻患者为对照,研究9例结肠绞窄性坏死患者入院时血清CK、CK-Mb、ALT、AST、LDH、α-HBDH的活性。结果坏死组血清CK、CK-Mb、ALT、AST、LDH、α-HBDH的活性显著高于单纯结肠梗阻组。结论 CK、CK-Mb、ALT、AST、LDH和α-HBDH对结肠绞窄性坏死的辅助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CKCK-MbALTASTLDHα-HBDH结肠绞窄性坏死

    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诊断作用分析

    卢昕
    75-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68例,应用椎动脉三维CT成像技术对患者重建椎动脉和颈椎骨及颅内椎基底动脉,并应用CT血管成像观察椎动脉的外形、行经及其与颈椎骨的关系.结果椎动脉正常者2例(2.94%).椎动脉较健侧细1.0mm以上或直径小于2.8mm的椎动脉纤细26例(38.24%),均为单侧变细,其中左侧变细11例(42.31%)、右侧变细15例(57.69%).血管硬化4例(5.88%).管腔局限性狭窄13例(19.12%).血管走行迂曲15例(22.06%).两侧不对称的横突孔有2例(2.94%),一侧横突孔变小的有4例(5.88%),两侧对称且大小正常的有62例(91.18%).43例(63.24%)患者呈不同程度的钩椎关节增生,其中C4-5、C5-6最为常见.结论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能良好显示椎动脉的异常与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的病理情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

    超声检查对胎儿膀胱尿囊囊肿畸形的诊断价值

    姬红丽许兴悦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胎儿膀胱尿囊囊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来的8例胎儿期超声发现膀胱尿囊囊肿畸形的声像图表现,并与其新生儿期超声图像特点对比分析.结果1例患儿新生儿期囊肿较胎儿期明显缩小且因无明显不适症状家长要求延迟手术日期而失访;1例患儿在新生儿期复查超声时在原发部位未发现明显异常无回声;经外科手术治疗而证实的6例患儿中3例患儿出生前后的声像图变化不明显、3例患儿囊肿体积较胎儿期增大.6例患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尿囊囊肿,畸形部位均位于充盈的膀胱顶与脐部之问的腹壁正中的横筋膜后、腹膜前的膀胱前间隙(Retzius space)内的脐尿管走行区.结论超声对儿膀胱尿囊囊肿畸形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尤其是胎儿期膀胱尿囊囊肿畸形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胎儿膀胱尿囊囊肿畸形

    结合脐血血气分析结果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窘迫特异性的临床研究

    刘雁
    78-7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结合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窘迫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提高胎儿窘迫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13000份孕妇分娩前24h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鉴别是否存在胎儿窘迫,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UA)及大脑中(MCA)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对临床诊断胎儿窘迫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对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与新生儿脐血血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胎儿窘迫组脐动脉阻力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而胎儿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而且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之比值更敏感,当(RIUA/MCA)>1.00、(PIUA/MCA)>1.00、(SUA/DUA)/(SMCA/DMCA)>0.61提示胎儿窘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94.5%.结论胎儿窘迫时胎儿血流动力学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指标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胎儿宫内状况,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之比值更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具有特异性,为胎儿窘迫诊断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可假阳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脐血血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胎儿窘迫特异性

    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分析

    周习慧
    79-7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夫妻血型不合、妊娠20周以上、进行产检的O型血孕妇923例,对其在孕期展开血清中IgG抗A(B)效价监测,而后统计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包括有:<1:64、1:64、1:128、≥1:256几个级别,新生儿溶血发生率分别为0.57%、8.22%、45.28%、84.00%.结论随着孕妇抗体效价的增加,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临床应给予关注.

    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新生儿溶血病

    儿童肺结核的CT表现

    牟秀丽刘忠义
    80-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结核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方法应用螺旋CT机,对17例儿童肺结核的CT表现。结果儿童肺结核胸部CT表现呈多样性,部分病例CT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结论 CT检查是儿童肺结核的重要检查方法,但肺结核的确诊需根据临床资料及其他结核的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肺结核放射性显影术儿童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恶性肿瘤疗效评估中的研究价值

    李耀志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弥散成像在恶性肿瘤疗效评估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对35例拟诊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开始后1个月分别行MR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测量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肿瘤最大径和ADC值,分析各疗效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肿瘤最大径和恶性肿瘤ADC值的动态变化趋势,对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疗效评估进行探讨.结果 PR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ADC值分别为(0.93±0.09)×10-3mm2/s、(1.21±0.17)×10-3mm2/s,SD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ADC值分别为(0.93±0.09)×10-3mm2/s、(1.15±0.17)×10-3mm2/s.结论弥散成像对恶性肿瘤疗效可以进行早期评估.

    磁共振弥散成像ADC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