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王汉中

双月刊

1007-9084

ylxb@public.wh.hb.cn

027-86813823

430062

湖北武昌徐东二路2号油料所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用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宁省花生焦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韩宁孙继军史普想孙泓希...
    175-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辽宁省花生焦斑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据科赫氏法则进行致病力测定,并对菌落形态以及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态进行观察,对病菌的LSU、ITS和Tub2基因进行测序,然后做多基因联合建树分析.结果发现,花生焦斑病菌株菌落扁平,气生菌丝稀疏,菌落边缘呈叶状,在生长初期菌丝体最初呈白色,然后从菌落中心开始向外逐渐变成黑褐色;子囊孢子呈椭圆形,具有凝胶状鞘,有隔;结合多基因序列联合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引起辽宁省花生焦斑病的病原菌为Leptosphaerulina arachidicola.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花生焦斑病病原菌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5,最适生长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生长氮源为胰蛋白胨,致死温度为50℃.

    花生焦斑病Leptosphaerulinaarachidicola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生物学特性

    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评估

    赵丽丽李子钦史志丹牟春雨...
    182-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杀菌剂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9株核盘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通过紫外诱导结合药剂筛选获得2株抗药性菌株,开展了抗药性遗传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产菌核能力、致病力、靶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量测定等研究.结果显示:119株油菜核盘菌对戊唑醇的EC50值范围为0.0121~0.8907 µg/mL,平均值为0.2403±0.1365 µg/mL,呈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田间抗药性菌株;经室内诱导获得2株抗药性菌株19AH-5A、19AH-5C,对戊唑醇的EC50值分别是野生型敏感菌株的5.857和12.903倍;此外,抗药性菌株19AH-5C的生物学特性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而19AH-5A的致病力下降严重;2株抗药性菌株中戊唑醇靶标蛋白的编码基因CYP51的碱基序列与敏感菌株完全一致,未发现可引起氨基酸改变的碱基突变,但在戊唑醇培养条件下,抗药性菌株19AH-5C中靶基因CYP5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3.72倍.油菜核盘菌在戊唑醇选择压力下可产生抗药性菌株,根据119株核盘菌的敏感性基线以及抗性菌株的环境适合度研究结果判断,油菜核盘菌对戊唑醇存在中等抗药性风险,因此使用戊唑醇防治油菜菌核病时应持续开展病原菌抗药性水平监测,同时可将不同作用类型杀菌剂交替使用以延缓田间抗药性的发生.

    油菜核盘菌戊唑醇抗药性

    内生菌YYC155诱导油茶抗病性及转录组分析

    周嫒婷王芳彭睿琦伍建榕...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油茶响应内生菌YYC155诱导抗病性的机制,以2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测定YYC155诱导油茶的生防效果和抗病性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并利用RNA-Seq技术对诱导15 d的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经YYC155诱导后油茶对炭疽病的防效显著,为48.28%,且防御性酶活性被激活.同时,CK-vs-YYC155样本共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1655个,DEGs在GO功能中被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被富集到102个KEGG通路上,其中呈显著富集的是:MAPK植物信号通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植物-病原互作;另外,与抗病相关基因AUX1、GID1、PP2C、JAR1等大量上调表达.以上结果证实了YYC155能较好的诱导油茶抗病防御性系统,是1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防内生菌.

    油茶内生菌诱导抗病性转录组

    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高灵敏监测花生大豆根瘤生物固氮能力

    梁美娟赵秀兰古皓华岳晓凤...
    20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测定花生和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能力的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固氮酶还原乙炔气体为乙烯的经典方法,实现了高浓度乙炔中痕量乙烯的高灵敏分析.利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HP-PLOT Q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采用氢离子化检测器,对乙烯标准气体进行了定量分析.乙烯检测范围宽为0.125~30000 µmol/mol,相关系数为0.9996,检测限(LOD)为0.0341 µmol/mol,检出限优于已有报道.该方法检测精密度好,5次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2%.乙烯样品的回收率为95.8%~11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3.47%.同时,对乙烯和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时,与GDX-502填充柱的传统气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乙烯顶空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外,该方法分析时间缩短至3 min,利用自动进样方式,检测通量大,适用于花生和大豆根瘤菌中固氮能力的快速准确测定,能满足花生和大豆生物固氮研究中乙炔还原法测定乙烯的需求.

    顶空气相色谱毛细管色谱柱乙炔还原法乙烯花生大豆

    石榴籽油的提取、营养组成及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胡子聪胡超凡李彦坡蒋巧俊...
    20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榴籽油是从石榴加工剩余物石榴籽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功能性植物油,它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本文从石榴籽油的提取方法、营养组成和健康功效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石榴籽油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综述.水酶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物理场辅助提取法对石榴籽油的得率和脂肪酸组成有明显的影响.尽管源于不同产地和不同提取方法的石榴籽油在脂肪酸组成上存在差异,但整体上来看,石榴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达到88.57%~95.33%,其中以石榴酸为主(60.62%~81.40%),它是石榴籽油能够发挥一系列营养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石榴籽油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的木本植物油,本文旨在为石榴籽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石榴籽油提取方法营养组成石榴酸健康功效活性机制

    专刊征稿|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

    封2页

    致谢2023年度审稿专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