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王汉中

双月刊

1007-9084

ylxb@public.wh.hb.cn

027-86813823

430062

湖北武昌徐东二路2号油料所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用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中游地区不同钾肥用量对油菜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陈森用汤杨张兵兵刘海疆...
    31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2022年在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油菜苗期及成熟期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氯化钾施用量处理,分别为K0(K2O 0 kg/hm2)、K30(K2O 30 kg/hm2)、K60(K2O 60 kg/hm2)、K90(K2O 90 kg/hm2)、K120(K2O 120 kg/hm2)和K150(K2O 150 kg/hm2).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的提高,油菜苗期以及成熟期各部位生物量和产量显著增加,其中最高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1199.6 kg/hm2和57.2%.当施钾量超过120 kg/hm2后油菜生物量和产量均不再显著增加.油菜苗期以及成熟期各部位钾含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氮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成熟期籽粒中的磷含量随着施钾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加.钾肥偏生产力随着钾肥用量的提高而显著降低,但钾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表观利用率以及收获指数均在施钾量为90 kg/hm2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小.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施钾量为120 kg/hm2时产投比和净收入达到最大,再继续增加钾肥用量经济效益反而会降低,结合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结果该地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推荐施钾量为114.6 kg/hm2.综上,合理施用钾肥能够显著提升油菜生物量、氮、磷和钾等养分积累量,提升株高、一级分枝数和角果数,实现增产和最大经济效益.

    钾肥油菜生物量钾含量钾积累量产量经济效益

    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油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李仪覃微为任体容程家森...
    324-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封闭除草是一种有效的油菜田化学除草措施.为评估不同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油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使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了四种常用土壤封闭型除草剂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及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会导致油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下降,其中甲草胺处理影响最大;但在除草剂处理一段时间后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逐渐恢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对油菜土壤中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等影响较大,甲草胺较其他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中土壤细菌在门水平上变化最大.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60 d后能增加与污染物降解、反硝化、光合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根际促生相关功能细菌的丰度;减少与吸收营养、排泄代谢物相关的功能细菌的丰度.综合研究结果,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油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推移,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逐渐降低.

    油菜土壤封闭除草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油菜对超高密度直播的响应与产量构成性状分析

    贺继奎程勇何泽威丁晓雨...
    334-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菜种植密度是影响群体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油菜品种区试和生产推荐的种植密度一般为30万~45万株/hm2,但因天气和土壤条件较差,会影响油菜出苗.长期以来,油菜种植农户形成了大幅度增加播种量的播种习惯,如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农户播种量达7.5 kg/hm2,出苗密度达到180万株/hm2以上,现有品种是否适应这种超高密度种植尚不清楚.本研究参照农户种植习惯,对54个油菜品种(系)按随机区组设计,模拟生产超高密度群体,分析不同油菜品种在超高密度种植下的收获密度、主要农艺性状差异、产量及产量构成等重要性状.结果表明,超高密度直播下品种的无效单株密度、分枝角果数、有效单株密度和产量等性状遗传变异很大,其中株高、每角粒数、单株地上部重、有效单株密度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高产品种与低产品种相比,高产品种的平均产量增产达67.6%,平均有效单株密度、单株地上部重、株高、茎粗、主花序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多元相关分析表明,有效单株密度、角粒数和单株地上部重与产量的关系达显著水平,其中有效单株密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6849,其次为单株地上部重、株高、角粒数和千粒重等.不同品种能形成不同的有效单株密度,当有效单株密度范围在70万~120万株/hm2时单产最高,表现出较高的单产水平.为适应实际农民超高密度直播方式,建议生产上应针对性开展适应超高密度直播的品种筛选试验与示范,育种方面重点提高有效单株密度的形成能力、角粒数和角果数,加强对品种苗期生长速度、单株地上部重、角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选择.

    油菜密度播种量产量回归分析通径分析

    木醋液不同施用时期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朱坤淼程泰马晨坤原保忠...
    341-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恰当使用木醋液增产,盆栽和大田种植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华油杂9号,调查木醋液不同叶面喷施次数、不同施用间隔时间以及不同播期条件下,木醋液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盆栽结果表明,连续和间隔喷施2~4次的木醋液显著提高油菜的总干重29.63%~74.07%.同时连续与间隔喷施4次的木醋液可显著提高油菜的叶面积81.58%~85.65%.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苗期、蕾薹期、花期分别喷施1次、2次、3次处理的油菜,最终籽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3.30%、9.52%、11.38%,蛋白含量分别降低2.62%、4.02%、4.68%.3个不同播期喷施木醋液处理的大田产量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0.13%、23.25%、13.97%,单株有效角果数分别提高47.29%、61.87%、72.90%.综合分析表明,在油菜生长期间喷施木醋液2~4次,每次间隔5 d以上的促进效果更好.不同播期条件下,木醋液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适期(即10月9日)播种效应更显著.

    木醋液喷施次数播期油菜生物量产量

    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绵油30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黄苗刘蓉张敏孙利琼...
    35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处理(纯施有机肥、纯施无机肥、20%、30%、40%、50%有机肥替代量)对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绵油309)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的高产、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一定比例有机无机氮配施可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30%有机氮配施处理产量最高,达3501.63 kg/hm2,较纯施有机肥显著增产24.84%,较纯施无机肥显著增产23.47%;有机无机氮配施促进油菜主序和分枝的生长发育.30%有机氮肥替代处理下在不影响芥酸含量的同时增加含油量,进而达到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芥酸和食用油脂产量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土壤氮储量,从而使土壤维持较高肥力水平,实现油菜的减肥增效,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高芥酸型油菜有机无机氮配施无机氮经济效益

    专用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方雯任涛刘方舟蒋博...
    359-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料是保障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油菜专用配方肥施用作为油菜轻简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明确兼顾丰产和优质双重目标的油菜专用配方肥适宜用量将为油菜绿色高质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通过2020-2021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沙洋县及洪湖市等3个地点的田间试验,设置了0、450、600、750和900 kg/hm2 5个肥料用量,研究不同专用配方肥用量对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施用专用配方肥可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进而提升油菜籽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专用配方肥施用量为900 kg/hm2时,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平均值分别增加277.4%、17.9%和9.2%,油菜籽增产率达300%.油菜专用配方肥的施用显著影响了油菜籽油分及蛋白质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油菜籽蛋白质含量在专用配方肥用量为900 kg/hm2时最高,增长率为16.0%~34.6%,而含油量最低,相较于不施肥降低了4.4%~11.6%.相关性分析表明,增施专用肥显著增加了油菜籽产量、含水率、蛋白质、芥酸及脂肪酸组成,减少了油菜籽硫甙含量.兼顾产量、油菜籽品质和饲用等方面,专用肥用量控制在750~900 kg/hm2时,能够在获得较高的菜籽产量及蛋白质产量的同时,菜籽中硫甙、芥酸及饱和脂肪酸的生成增幅较小并提高了产油量.要在油菜增产的基础上继续追求品质提升,可结合不同地力条件,适量增加中微量元素,以进一步提高油菜籽含油率和改善脂肪酸的组成,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

    油菜专用肥适宜用量产量品质相关性分析

    不同株型小花生品种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特性

    董露琳傅惠林唐康刘娜...
    370-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方小花生植株高大的地方良种与矮化改良的品种并存.为探明其需氮规律,实现差异化施肥的高产管理,以湖南主栽的高秆地方良种安化小籽、矮秆现代品种湘黑小果为材料,设置4个基施复合肥用量0、450、600、750 kg/hm2,分别代表土壤背景(CK)、低肥(F30)、中肥(F40)、高肥(F50)水平,于4个生育时期测定并分析植株各器官氮含量、积累与分配状况.结果表明:氮含量以高秆品种果>叶>根>茎为序;矮秆品种则以叶>果>根>茎为序.叶、根氮含量表现为高秆<矮秆,而茎、果反之.增施肥料对氮含量的影响程度总体趋势为茎>叶>根>果,利于营养器官的氮素同化吸收.氮积累量两品种各器官以叶>果>茎>根为序.除苗期外,其余时期的全株、叶、茎氮积累量表现为高秆>矮秆;根在苗期、结荚期为高秆<矮秆,其余时期相反;果则为高秆<矮秆.施肥利于营养器官前期的氮素积累.氮素分配率两品种均以叶最高,荚果和茎其次,根最少.地上部为高秆>矮秆,而地下部反之,说明矮秆植株吸收的氮素更利于转运到荚果.氮素利用效率均为矮秆>高秆,氮素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两品种均以F40、F30最高,过度施肥降低氮素利用效率.综上,矮秆品种氮素积累量对增肥的响应度较低,总积累量虽然较少而在荚果中分配较多,并具有更高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株型特点应作为南方典型贫瘠酸性红壤区小籽花生生产上确定施肥量的主要依据.

    花生当地品种矮秆品种株型施肥量氮素需肥特性

    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范腕腕李绍建桑素玲张海燕...
    37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果腐病又称烂果病,是河南省乃至全国花生主产区日趋严重的重要病害.为明确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2019和2020年采自河南省各花生产区的92份花生果腐病样进行了菌株分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确定了引起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的病原菌包括镰刀菌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和厚垣镰刀菌(F.chla-mydosporum)、曲霉属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和黄曲霉菌(A.flavus)、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以及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共计5属9种,其中以镰刀菌属的尖孢和腐皮镰刀菌为优势种.本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花生果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研究结果可为花生果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花生果腐病病原菌镰刀菌属曲霉属复合侵染

    印度梨形孢-花生共生体系建立及对花生的促生作用

    高洁田培聪党悦嘉李昕芮...
    385-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内生真菌.为提高花生产量,探究印度梨形孢对花生的促生作用,以花生(粤油7号)为材料,采用室外盆栽实验,建立印度梨形孢与花生共生体系,调查对花生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光合特性、丙二醛含量、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菌丝浇灌的方式接种印度梨形孢,成功建立了与花生的共生体系,侵染率为63%.苗期时,叶片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24.17%和19.66%,蒸腾速率比未接种印度梨形孢的花生植株22%;在苗期与成熟期,接种印度梨形孢的花生主根长、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根系活力和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4.27%和22.12%;接种印度梨形孢提高了花生产量.

    花生印度梨形孢农艺性状抗氧化酶产量

    锰肥和锌肥种子包衣对花生的降镉效果

    李丽荣贾梦凡王兴祥周志高...
    394-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对土壤中的镉(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我国花生Cd超标现象局部地区较为严重,Mn、Zn离子可通过拮抗作用降低作物对Cd的吸收,本研究探究Mn肥、Zn肥种子包衣处理对花生Cd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花生产地土壤Cd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首先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筛选出3个锰(Mn)和锌(Zn)较适宜的包衣剂浓度,再进一步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降镉效果最优的Mn和Zn包衣剂浓度,并探究了Mn肥和Zn肥种子包衣对Cd污染土壤上花生富集转运Cd的影响.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Mn肥、Zn肥种子包衣处理不会影响种子发芽率且可以促进根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明显抑制种子萌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n肥和Zn肥种子包衣剂中,3%锰肥包衣剂(Mn3)和2%锌肥包衣剂(Zn2)包衣处理籽粒降镉效果最显著,降镉率分别达到19.0%和24.1%,其中Zn2降镉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Mn3和Zn2处理根系Cd富集系数均显著降低,根向茎叶Cd转运能力明显增加,茎叶向籽粒Cd转运系数呈下降趋势,根系向籽粒Cd转运系数则无明显变化.Mn3和Zn2处理花生植株总Cd吸收量相比对照分别下降了9.18%和13.6%,花生籽粒及根系Cd含量均与根系中Mn、Zn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利用Mn、Zn种子包衣处理可通过抑制根系对Cd的吸收以及影响Cd在花生体内的转运来降低花生籽粒Cd含量.本研究提出了利用种子包衣来降低花生Cd含量的技术,为花生产地镉污染风险管控提供了新方法.

    种子包衣种子萌发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