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王汉中

双月刊

1007-9084

ylxb@public.wh.hb.cn

027-86813823

430062

湖北武昌徐东二路2号油料所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用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美油藤PvWRI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在油脂合成中的功能分析

    李晓明吴志华尚秀华刘果...
    1048-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WRI1是一类具有APETALA2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参与油脂生物合成过程.本研究从新鲜南美油藤叶片中克隆PvWRI1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构建过表达载体,将PvWRI1基因转化到烟草中获得转基因阳性烟草植株,收获成熟种子,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组分测定.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vWRI1基因下游脂肪酸途径基因的表达水平.PvWRI1基因组DNA全长5072 bp,编码区长度为1312 bp,编码436个氨基酸,共存在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疏水性分析显示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结构域分析该蛋白含有2个AP2/EREBP结构区和4个固有无序蛋白区,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相对保守.磷酸化位点预测N端含叶绿体转运肽特征.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在不同物种中AP2结构域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树显示PvWRI1与蓖麻同源性最高.脂肪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6.8%和7.5%.转基因种子的含油量由12.84%增加到24.06%,达1.87倍.同时,亚油酸/亚麻酸平衡比例下降7.8%.RT-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PvWRI1导致下游脂肪酸途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上调,其中WRI1基因极显著上调,FATA、KASI和FAD3基因显著上调.因此,PvWRI1作为调控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关键因子,对改良油料植物含油量和脂肪酸平衡具有指导作用.

    南美油藤PvWRI1基因克隆过表达脂肪酸测定表达量

    大豆品种改良过程中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丁树启程彤饶德民王弼琨...
    1058-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大豆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耐密性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选取了1940s-2020s育成的50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了常规密度(20万株·hm-2)与高密度(30万株·hm-2),综合分析1940s、1950s-1960s、1970s-1980s、1990s-2000s和2010s-2020s大豆品种在不同密度下光合特性、茎秆抗倒能力、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常规密度下,新改良品种(1990s-2000s和2010s-2020s)的光合特性、茎秆抗倒伏能力、产量及产量构成均高于早期品种(1940s、1950s-1960s和1970s-1980s).而高密度下,新改良品种在生育后期的净光合速率较常规密度仅降低了3.25%和1.34%,叶面积指数显著(P<0.05)提高了8.02%和8.56%,与早期品种相比,光合能力衰减速度慢,持绿性强;同时,新改良品种的倒伏评分较常规密度增加20.59%和15.38%,且其株高和重心高度的增幅,茎粗和抗折力的降幅均小于早期品种,植株稳定性增强.此外,高密下新改良品种的产量较常规密度显著(P<0.05)增加,增幅为4.23%和4.53%,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相对稳定,仅降低了12.37%、7.87%和2.87%、2.8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育种进程的推进,新改良品种可在高密度下构建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增强其功能叶的持绿性且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并增强茎秆抗倒伏能力,充分保证了植株在生育后期籽粒灌浆稳定的生理状态,为大豆品种获取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高密度下,新改良品种具有较好的耐密特性,其功能叶片持绿性强,光合作用能力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光合产物积累较多,植株稳定性增强,倒伏现象减少,群体结构更趋于合理,从而保持较高的单株粒数和相对稳定的百粒重,显著提高了产量.

    大豆密度品种改良耐密性产量

    GmYUC12a对大豆侧根发育和抗旱性的调控作用

    齐玉军邢兴华李思梦徐泽俊...
    1068-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侧根对作物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明确GmYUC12a在大豆侧根生长发育和抗旱中的作用,为探究大豆侧根发育响应干旱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徐豆18和徐9302在5%(m/V)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内源生长素(IAA)含量、IAA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相对含水量(RWC)的变化.干旱胁迫下根系IAA含量、GmYUC12a、GmTIR1A和GmAFB3A表达量变化趋势与侧根数、侧根长、总根长一致,徐9302各项指标均较对照增加,徐豆18则相反,因而徐豆18叶片Pn和RWC下降幅度较大.通过发根农杆菌侵染徐9302下胚轴,获得转基因毛状根嵌合植株.干旱胁迫下GmYUC12a过表达毛状根嵌合体根系IAA含量、GmTIR1A、GmAFB3A表达水平、叶片Pn和RWC以及侧根数量和长度显著高于空载毛状根嵌合体.与之不同,干旱胁迫下GmTIR1A、GmAFB3A过表达毛状根嵌合体侧根数量和长度较空载毛状根复合体无变化,而Gm-TIR1A和GmAFB3A同时过表达毛状根嵌合体侧根数量和长度显著增加.可见,干旱胁迫下GmYUC12a诱导Gm-TIR1A和GmAFB3A表达,进而GmTIR1A和GmAFB3A协同调控侧根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旱性.

    大豆干旱侧根GmYUC12aGmTIR1AGmAFB3A

    不同播期对油葵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汪磊谭美莲王玲严兴初...
    1079-1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索播期对不同油葵品种开花习性、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我国中部省区向日葵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早春育苗移栽较早春直播极大地缩短了播种到初花的时间;除早熟品种6K132外,各播期处理的成熟时间均随着播期推迟而缩短,夏秋播的成熟期较早春播种缩短9~25 d,较春季播种缩短9~11 d.早春直播和育苗移栽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且与品种存在互作效应.不同播期对油葵脂肪酸组分含量影响明显,夏秋播收获的籽粒中亚油酸含量显著增加,2021年和2022年分别比春播增加13.2%~39.1%和16.0%~35.4%;亚油酸/油酸比从春播的0.39~0.65和0.26~0.67分别升高到夏秋播的1.47~3.42和0.65~2.11.此外,夏秋播收获的种子发芽力最好,2021年和2022年出苗率分别为92.2%~97.8%和60.0%~93.3%.综上所述,在武汉等中部省区,可通过选择不同播期来生产不同亚油酸/油酸比的葵花籽,春播可提高向日葵籽油酸含量,而夏秋播可提高亚油酸含量;可实现一年两季向日葵生产和多季观花需求,并具备通过品种选择和适宜的栽培措施来提高产量的潜力;通过播期调控可躲避花期和灌浆期的高温高湿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种子,夏秋播种有利于提高种子质量.

    向日葵播期亚油酸含量产量潜力

    増密扩幅对胡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规律与产量的影响

    晁长艳高玉红胡亚朋崔政军...
    1090-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挖掘胡麻密植潜力,提高胡麻籽粒产量,于2021年采用田间裂区试验,开展了增密(750×104 粒/hm2、850×104 粒/hm2和950×104 粒/hm2)扩幅(10 cm)对胡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技术下胡麻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分别显著提升34.52%~38.66%、35.60%~36.23%和20.17%~21.60%,其中以行距20 cm时增幅最大.增加幅宽显著增加了胡麻现蕾期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生殖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且不同行距水平下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通过提高单株有效蒴果数显著提高了胡麻籽粒产量,平均增产幅度达13.85%~17.38%.其中,行距20 cm搭配密度950×104 粒/hm2籽粒产量最高,达1884.44 kg/hm2.综上,在西北旱区,宽幅播种行距20 cm与种植密度950×104 粒/hm2搭配可有效提高胡麻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而实现增产增收.

    胡麻增密扩幅光合特性干物质产量

    药剂拌种对花生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康彦平蒋相国王前前宋万朵...
    110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有利于花生生产的拌种剂,在湖北襄阳和武汉通过3年大田试验比较了5种药剂对不同花生品种出苗率、保苗率和产量的影响,并测定带菌种和高油酸种子经萎锈灵·福美双拌种后的出苗率和苗期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五种药剂拌种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花生的出苗率、保苗率及产量,其中萎锈灵·福美双效果最优,在出苗率、保苗率和产量方面分别提高了13.2%,17.1%和28.2%,显著高于对照;带菌种和高油酸种子经萎锈灵·福美双拌种后显著提高了出苗率和保苗率.幼苗生长指标与对照组总体无显著差异,表明该拌种剂对花生安全.本研究筛选出适合长江流域花生产区的种子处理药剂萎锈灵·福美双,可促进花生出苗、保苗和增产,对促进带菌种和高油酸花生种子的出苗效果更加明显.

    药剂拌种花生幼苗产量

    种衣剂拌种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研究

    李美君孙日丹陈小姝赵跃...
    1107-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研究表明各包衣处理对花生出苗和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可降低产量损失,对2个花生品种的根腐病防效分别为11.42%~36.94%,17.53%~34.01%.主茎高、出苗率和产量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防治效果呈极显著正相关.ZYJ1(2.5%咯菌腈+25%嘧菌酯+24%噻呋酰胺)三元复配可用于防治花生根腐病,起到保苗壮苗、降低感病程度的作用,且促进增产,对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花生根腐病种衣剂防治效果

    花生白绢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宋万朵晏立英于东洋康彦平...
    1113-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较强,EC50为37.12 µg/L~80.35 µg/L,菌核·福美双的抑制作用较弱,EC50为9541.39 µg/L.含有噻呋酰胺的药剂抑制菌核的产生,浓度越高,菌核产生量越少;而菌核·福美双对产菌核抑制较弱.5种药剂皆抑制菌核的萌发,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抑制效果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菌核·福美双对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较稳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噻呋·戊唑醇外,其他四种药剂对花生白绢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36%~28.26%;除噻呋·戊唑醇与菌核·福美双外,其余三种药剂处理对花生的荚果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增产率均在20%以上.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获得具有较好防治和增产效果的复配药剂噻呋·吡唑酯和噻呋·嘧菌酯.

    杀菌剂花生白绢病白绢病菌室内毒力田间防效

    大豆荚皮结构特征与点蜂缘蝽刺吸为害的相关性分析

    李小花吕德东李文博王自杰...
    1120-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对寄主大豆不同品种豆荚刺吸为害的选择性及其机制,本研究以40个大豆品种为寄主材料,采用罩网接虫随机选择法,观察不同大豆品种等密度豆荚被点蜂缘蝽刺吸危害情况,统计豆荚被刺点数、被刺率,籽粒被刺点数、被刺率等指标,同时系统观察测量各品种鼓粒期豆荚表面特征和荚皮解剖结构特征,分析点蜂缘蝽刺吸为害与豆荚表面(荚毛密度和长度)和荚皮解剖结构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40个供试品种中,表现出点蜂缘蝽刺吸频次较高和较低的品种均不超过5%;点蜂缘蝽对寄主豆荚选择性及刺吸为害程度在品种间存在差异;荚毛密度、长度和荚皮厚度及各解剖层厚度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豆荚荚皮被刺点数、被刺率和籽粒被刺点数、被刺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被刺点数和被刺率与荚毛密度、长度和荚皮厚度均呈负相关,且与荚皮解剖结构内壁细胞组织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豆荚被刺点数与内壁细胞组织层厚度之间分别符合线性函数方程y豆荚=4.533-0.015x(F=6.271,P=0.013,r=-0.389),籽粒被刺点数与内壁细胞组织层厚度之间符合线性函数方程y籽粒=1.579-0.005x(F=5.133,P=0.022,r=-0.362).可见,大豆品种豆荚荚皮结构特征直接影响点蜂缘蝽对其刺吸为害程度,荚毛越密、越长和荚皮越厚其被害程度越轻,表现出的抗性越强,其中荚皮内壁细胞组织层厚度是影响品种抗性的最显著因子.该结果可为选育抗点蜂缘蝽大豆品种及其抗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大豆品种点蜂缘蝽荚皮结构刺吸为害相关分析

    不同向日葵品种抗列当G小种水平鉴定及抗性机制初步研究

    包婷婷石胜华闫宁宁刘志达...
    1129-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向日葵列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向日葵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种植抗列当品种是目前最简便易行且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明确向日葵抗列当机制对于抗性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培养皿滤纸体系对32份向日葵品种抗列当G小种的水平进行了评价和鉴定,筛选出抗列当品种JK103和感列当品种LD5009.人工接种单株纯化的G小种后,在列当的萌芽期、瘤结期及出茎期比较了抗、感品种根系上寄生的瘤结数、细胞壁上胼胝质沉积量、过氧化氢积累、ROS清除酶活性和抗性基因转录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抗性品种JK103根系寄生的平均瘤结数为3.2个,显著低于感列当品种LD5009(16.2个);JK103根系细胞壁沉积的胼胝质数量显著高于LD5009,JK103和LD5009 根系中过氧化氢的含量以及不同ROS清除酶的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同时间点JK103根系中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LD5009.抗性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除XTH6外,所有测试的抗性相关基因,如Ha-PR1,LOX,CAT等在抗性品种JK103中的相对表达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LD5009.上述结果表明,向日葵通过强化根系的结构抗性和生理生化抗性,以及通过调控H2O2、JA、SA等抗性相关信号分子的水平来实现对列当侵染的抑制.

    向日葵列当抗性基因过氧化氢含量抗氧化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