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黄顺

双月刊

1671-2994

0871-8426511

650111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杨家村52号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PC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提高党的战斗力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周克书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战斗力是对政党综合素质能力的集中概括和凝练表达,专指政党克服各种风险考验和实现相应目标的能力,其强弱是衡量政党领导效能和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在习近平看来,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是党的战斗力的主要内涵.提高党的战斗力,不仅有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性特质,为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供重要保障,还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提高党的战斗力,一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二是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倍增党的战斗力;三是严明党的纪律,永葆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习近平战斗力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四重论域探析

    杨渐雨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工作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理论探源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青年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工作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观念.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由青年工作的战略定位、根本任务、基本要求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来诠释.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工作导向的问题性、话语范式的创新性和理论逻辑的科学性是这一重要思想的鲜明特征.这一重要思想的时代价值通过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推进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价值指南、鼓舞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和引领青年坚定民族复兴的理想信念等方面来呈现.

    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六个必须坚持"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关联论析

    彭怡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要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就必须深刻透彻地领悟"六个必须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具体展开和生动体现.新征程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和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胸怀天下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关怀,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保证人民群众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系统观念,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六个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蒙慧赵洪瑶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新概念.自党的二十大以来,学界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生成逻辑、要素构成、运行机理、价值功能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了多维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这一新概念新课题提供了学理支撑.但学界目前对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研究仍处于"破题"阶段,需从研究内容、研究深度、研究视阈、研究方法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做到"解题"和"答题",把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研究引向深入,助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优化和健全.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党的二十大研究现状展望

    党建引领"两新"组织参与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实践探索与经验模式

    李福凌李明伟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党建引领"两新"组织参与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作为超大城市的样板,北京市积极践行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在适应市政府建立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机制需要的同时,逐渐探索总结出符合社会治理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治理模式.通过"两新"组织推动治理向党建引领深化,促进企业与社区融合共建,完善社会治理应急机制,为有效响应国家战略制定"共治"标准.通过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两新"组织在参与治理过程中组织、管理、机制、方式四方面的经验模式,为激发超大城市治理新活力提供参考.

    党建引领"两新"组织超大城市社会治理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中国式"干部群体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刘亚妮张佳奇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部是推进革命事业的政治能动主体,在政治力量的运作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便承袭布尔什维克党的建党模式与组织形态,在开展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党的干部群体.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着力培养更加契合中国革命实际与文化传统的"中国式"干部,成功塑造了先锋队政党干部群体的中国形态.延安时期培养"中国式"干部群体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造经验,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运用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推进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延安时期"中国式"干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国家形象传播博弈的多维透析及应对

    延明马忠悦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本身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综合课题,而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则更需要置于多重视域下进行分析,以深刻理解其复杂性和挑战性.从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在凝聚国民力量、展示民族文化、捍卫国家利益三个层面阐释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意义所在.在此前提下,客观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多重挑战,在传播技术层面上,媒介技术的迅速变革制造出管理真空,要防止"资本+技术"的力量脱缰.在传播层次上,我国对深层次文明的传播突破面临瓶颈,封锁和压制以更隐蔽的手段出现.在传播范式上,国际传播霸权以新的范式呈现,新媒介帝国主义为后殖民统治提供了更隐秘的形式.面对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的博弈新动态,必须走媒介创新之路,制定适配新兴媒介的配套措施,同时构筑多主体、立体式的大传播格局,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改善我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环境.

    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新媒介帝国主义社交平台

    记忆之场视阈下红色纪念馆记忆价值形态分析与路径开发

    吕哲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纪念馆是承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记忆的现实场域,用多元化的样态表征红色文化记忆.红色纪念馆的物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使其成为唤醒红色文化集体记忆的记忆之场,为凝铸思想引领、熔铸国家认同提供记忆支撑.开发红色纪念馆记忆价值必须明确基于记忆之场建构集体记忆的实践逻辑.以筑牢红色文化理论基础,明确红色文化记忆唤醒方向为逻辑起点;以创新红色文化记忆唤醒方式,拓展记忆之场建构方式为实践导向;以建构记忆认同为擎架,推动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的整合和重构,实现强化思想引领、深化国家认同的价值追求.

    记忆之场红色纪念馆记忆价值开发路径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部分"现代化"内容的学理内涵

    鲁敬诚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部分增写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完善了党章中"现代化"的表达."现代化"表达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存在着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的党章起点可以追溯到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上.经过不断探索,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形成了"现代化"的集中表达,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则标志着党章中"现代化"表达的新完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部分的"现代化"表达不断完善是由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代化"表达是党规国法的耦合点、"现代化"事业需要多方参与的独特地位决定的.推动"现代化"表达在党章中不断完善,有利于实现"现代化"概念的复归,体现"现代化"概念的中国特色,明确现代化的发展进路.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社会主义现代化话语表达规划

    哲学、政治、社会主义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式现代性的超越

    狄桂芳吕敬美
    9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性的建构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性、苏联式现代性的超越.从哲学视域看,西方式现代性始终未能走出形式逻辑的窠臼,中国式现代性以辩证逻辑超越了从启蒙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再到新现代性的西方式现代性,形成了与西方新现代性不同的新现代性.从政治视域看,由于意识形态的局限,西方式现代性从本质上而言都是资本主义现代性,中国式现代性建构起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在领导阶级之维以无产阶级领导超越资产阶级领导,在本质特征之维以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在价值旨归之维以"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从社会主义现代性视域看,最早出场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是苏联式现代性,但这一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现代性是抽象对立的,中国式现代性形成了与资本主义现代性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现代性,从而超越了苏联式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性现代化道路现代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