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黄伯云

月刊

1003-6326

f-ysxb@mail.csu.edu.cn

0731-88876765

410083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Journal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CSCDCSTPCD北大核心EISC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有色金属(含先进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有色金属选矿、冶金及化学化工等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发展动向。本刊已被美国SCI、EI、CA,英国INSPEC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国内《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等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在材料、冶金科技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塑性铝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变形机理综述

    邹国童陈世杰徐亚琪沈保坤...
    3069-3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合金是最早开始使用且应用最广泛的超塑性材料之一.综述了超塑性铝合金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铝合金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变形机理,详细讨论了典型超塑性铝合金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组织、织构、第二相和空洞的演变.基于聚焦离子束(FIB)的表面研究能为不同超塑性变形机制提供定量评估,从而为研究铝合金的超塑性提供新的思路.基于FIB的表面研究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晶界滑移、晶内位错滑移和扩散蠕变等主要特征,并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可为超塑性变形机理的研究和超塑性铝合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铝合金超塑性超塑性变形机理晶界滑移显微组织演变

    钛合金相变综述

    刘畅畅李杨欢子顾及宋旼...
    3093-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钛及钛合金由于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其他合金体系不同,钛合金中存在着两种同素异形体和一系列亚稳相.在总结近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钛合金中存在的各种相变过程,其中不仅涉及到了一些常见的相,还有部分较少被报道的相.对于钛合金中只涉及α相和β相的相变,不仅介绍了从β到α相的转变过程,还对其逆相变进行了描述,并阐述了应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对于亚稳相,从亚稳相的形成机理、其形成对微观结构和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此外,还针对目前钛合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钛合金相变显微组织演变力学性能

    电解质工程策略优化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电解质界面的研究进展

    于铧铭陈冬萍张力今黄绍祯...
    3118-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固有的高安全性、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候选者.然而,负极/电解液界面上发生的枝晶生长、析氢反应和界面钝化等问题使其实际应用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构建稳定的负极/电解液界面在调节锌沉积和提高水系锌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对负极/电解液界面基础理论的研究,讨论了锌金属负极受制于不稳定界面而面临的诸多挑战,并系统总结了利用电解质工程稳定负极/电解液界面的调控策略.此外,介绍了包括分析锌金属负极的界面化学和表面形貌演变在内的有效性测试技术.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这对构建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电解质界面锌负极水系电解质电解质工程电解质添加剂

    T8时效铝铜锂合金随预变形增加的强化机制

    邓三喜李劲风王理陈月雁...
    3151-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随预变形量增加(0-15%)时T8时效态铝铜锂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揭示显微组织特征与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增加预变形量可显著提高该合金的强度但会降低其塑性.预变形引入的位错有效抑制GP区的形成,并为T1相提供更多形核位点,这导致预变形量更大的样品中形成更密集且细小的T1相;同时,T1相析出增强与GP区形成受阻导致θ′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显著降低.对不同强化机制的贡献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随着预变形量增加,T1相和θ′相的强化贡献降低.T1相直径减小是其强化效果减弱的主要原因.因此,该合金强度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增加预变形量诱发应变硬化主导的强化贡献.

    铝铜锂合金预变形析出强度强化机制

    挤压过程中AA6xxx铝合金型材的再结晶行为模拟

    Marco NEGOZIOAntonio SEGATORIRiccardo PELACCIABarbara REGGIANI...
    3170-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一种开发AA6063铝合金再结晶模型的创新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基于回归分析的材料常数测定技术,并引入了评估晶粒尺寸演变的新方程.该方法的校准和验证结合了从3种AA6063铝合金型材的挤压实验中获得的显微组织数据和使用Qform Extrusion UK有限元代码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显微组织演化的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的预测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准确模拟了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后晶粒尺寸随不同工业参数变化的趋势,在几乎整个抽样计算中,误差都小于25%.

    再结晶模拟铝合金挤压有限元法显微组织预测

    2219固溶态铝合金超低温V形弯曲回弹

    凡晓波王启梁邬方兴王旭刚...
    3185-3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建立超低温V形压弯装置,确定温度和凸模半径对2219固溶态铝合金超低温回弹的影响,并进行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揭示超低温回弹机制.结果表明,超低温回弹角略大于常温,在恢复至常温的过程中,回弹角进一步增大,这是由于"双增效应"和热膨胀的影响.90° V形弯曲存在一个回弹角为零的临界圆角半径,且超低温临界圆角半径小于常温,这是由于圆角弯曲段和直臂反弯曲段的正负弯矩比受到超低温耦合的影响.

    2219-W铝合金超低温成形V形弯曲回弹临界圆角半径

    用于设计具有最佳性能β钛合金的高通量研究和机器学习

    陈伟民零锦凤Kewu BAI郑开宏...
    3194-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实验数据构建了钛基合金杨氏模量、硬度和热加工能力的机器学习模型.首先,从扩散偶的成分变化和纳米压痕数据中重新高通量评估互扩散和力学性能数据.然后,通过所构建的模型在交互循环中筛选出一种具有单一 BCC相的Ti-(22±0.5)%Nb-(30±0.5)%Zr-(4±0.5)%Cr(摩尔分数)(TNZC)合金.并且,该合金具有相对较低的杨氏模量((58±4)GPa)、高纳米硬度((3.4±0.2)GPa)、高显微硬度(HV(520±5))、高压缩屈服强度((1220±18)MPa)、大于30%的大塑性应变以及优异的干磨损和湿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机器学习与高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来加速设计具有优异性能的多元钛合金,同时也表明TNZC合金是生物医学应用中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候选材料.

    高通量机器学习Ti基合金扩散偶力学性能磨损行为

    增材制造异构组织TiAl合金热压缩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动态再结晶机制

    陶慧李慧中李佳慧王丽...
    3208-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压缩实验、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电子束选区熔化(SEBM)制备的Ti-48Al-2Cr-2Nb合金(摩尔分数,%)在1150 ℃和0.1 s-1条件下热变形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动态再结晶(DRX)机制.结果表明:合金的初始显微组织为沿打印方向交替分布的γ粗晶层和γ+α2+(α2/γ)细晶层.热变形初期,粗晶中形成有利于后续变形的变形孪晶,细晶区域发生少量动态再结晶(DRX).随着应变的增加,粗晶区和细晶区通过不同的再结晶机制形成大量的DRX晶粒.其中,细晶区的DRX机制为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DRX),粗晶区的DRX机制包括DDRX和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

    TiAl合金电子束选区熔化异构组织不连续动态再结晶连续动态再结晶

    不同转速下Ti2AlNb合金连续驱动摩擦焊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卜志强马秀萍吴家云吕榛...
    3221-3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连续驱动摩擦焊接方法焊接Ti2AlNb基合金,对不同焊接转速(500、1000和1500r/min)下的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头焊缝区(WZ)完全由再结晶的B2相组成,且B2晶粒尺寸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减小;焊接过程中热力影响区(TMAZ)发生严重变形,大部分原始析出相溶解的同时,组织中出现明显的流线;热影响区(HAZ)中只有细小的O相发生溶解.转速为1000r/min时,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最好,其强度和伸长率均接近母材;转速为500r/min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最差.焊后退火处理可以明显消除变形组织,并在接头中重新析出细小的O相,从而大幅提高接头的力学性能.拉伸过程中分解的α2相容易成为裂纹萌生的源头,极大限制接头力学性能的提高.

    Ti2AlNb合金连续驱动摩擦焊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冷轧路径对纯铜在退火过程中再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静徐文杰杨家豪杨志...
    3233-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冷轧路径的纯铜在400 ℃退火10、30、60和420 min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晶界特征分布以及力学性能.不同的轧制路径改变了冷轧铜的晶界取向,导致再结晶晶粒定向成核和长大;而织构演变表明,不同轧制路径的冷轧铜在退火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择优取向.RD-60样品的晶粒尺寸最小(6.6μm).结果表明,在晶粒尺寸和低∑CSL晶界共同作用下,RD-60样品具有较好的力学特性和高塑性,其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81 MPa、230 MPa和49%.这些结果可以为调整纯铜箔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以及通过轧制和拉拔等工艺设计为纯铜箔的制造路线提供指导.

    轧制路径晶界特征分布纯铜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