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朱建华

月刊

1008-1372

zgyszz@163.com

0731-84470811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中国医师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开设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论著、诊疗经验、病例报告、物理诊断与临床、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综述等。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已被《万方数据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脏磁共振定量技术在心肌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与进展

    杨粤龙罗心仪罗若泓刘畅...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首位死因,无创性影像技术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心脏磁共振(CMR)通过多参数、多序列"一站式"成像,可从心脏结构、功能、组织特征及微观结构等方面多维度表征心脏病理生理信息.本文将围绕CMR-T1 mapping、特征跟踪及弥散张量成像等新技术,阐述其在非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肌病变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预测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心脏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脏病

    关于论文写作中的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5页

    基于心血管磁共振的Danon病与肥厚型心肌病胸廓骨骼肌特征研究

    罗若泓谢佳均杨粤龙曹励琪...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心血管磁共振(CMR)定量评价Danon病和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胸廓骨骼肌(TSM)形态和组织特征,以此提供辅助鉴别诊断信息.方法 回顾性收集完成CMR检查的15例Danon病患者(Danon病组),并与性别、年龄配对的15例HCM患者(HCM组)及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测量所有受试者4组TSM(胸大肌、胸小肌、竖脊肌及肩胛下肌)的面积指数(TSMAi)、2组骨骼肌(胸大肌及肩胛下肌)的T1弛豫时间及细胞外容积(ECV).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三组数值的比较.结果 Danon病组总TSMAi低于HCM组和对照组[(15.37±3.28)cm2/m2 vs(23.02±3.88)cm2/m2 vs(22.33±4.67)cm2/m2,P<0.001],且各肌肉的TSMAi亦均低于HCM组和对照组(均P<0.05),HCM组与对照组的各TSM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non病组及HCM组胸大肌native T1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Danon病组胸大肌及肩胛下肌的ECV均高于HCM组和对照组,enhanced T1值均低于HCM组和对照组(均P<0.05);HCM组与对照组的ECV、enhanced 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MR能有效评价Danon病患者TSM形态及组织特征改变.与HCM患者相比,Danon病患者TSM显著萎缩,伴细胞外容积增加.CMR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 TSM的定量参考依据.

    心脏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Danon病心肌病,肥厚性肌,骨骼

    磁共振左室血流动力分析:两种方法的正常值研究

    张华莹杨文静徐晶周笛...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磁共振二尖瓣口单平面及多平面电影序列评估左室血流动力(HDF)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48例健康成年人,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量二尖瓣口直径并计算HDF参数.第一种方法:在左室三腔心电影序列测量二尖瓣口直径;第二种方法:分别在两腔心、三腔心、四腔心电影序列测量二尖瓣口直径后取平均值.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的HDF是否有差异,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分析检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使用单平面和多平面二尖瓣直径计算纵向HDF均方根(RMS)分别为:全心动周期[(17.28±4.41)%vs(17.21±4.61)%](P=0.379)、收缩期[(21.45±5.54)%vs(21.49± 5.68)%](P=0.646)、舒张期[(12.78±4.10)%vs(12.54±4.24)%](P=0.106).心室功能相关HDF参数计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良好一致性(r=0.924~0.996,ICC=0.924~0.995).涉及心房功能的2项HDF参数对二尖瓣口直径测量方法较为敏感[心房主动排空期纵向HDFRMS:(3.26±1.51)%vs(3.32±1.55)%,P=0.006;心 房主动排空期纵向 HDF 脉冲:(-2.60± 1.28)%vs(-2.76±1.30)%,P<0.001].结论 单平面法和多平面法测量二尖瓣口直径分析得到的心室功能相关HDF参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本可以用相对简单的单平面法评估左室HDF.

    心脏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二尖瓣血流动力学

    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分数与心脏磁共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一致性研究

    惠可尧赵蕾张臣张洪博...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分数(QFR)和心脏磁共振(CMR)评估冠心病(CAD)患者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负荷CMR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资料.CMR检查包括心脏电影、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成像和延迟增强序列.根据CMR检查结果将患者左室心肌节段分为正常节段组、异常节段组(进一步分为缺血节段组和梗死节段组).在冠状动脉造影基础上,应用基于人工智能基础的平台(AngioPlus系统)计算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冠状动脉QFR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评价QFR和CMR诊断异常心肌的一致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QFR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QFR诊断异常心肌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患者心肌梗死面积与供血冠状动脉QFR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入组70例CAD患者中,男60例、女10例,年龄(54.1±11.1)岁.在血管水平,QFR和CMR诊断心肌损伤(含缺血和梗死)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14),检出CAD患者异常心肌节段的灵敏度为57%,特异度为91%,QFR预测CAD患者异常心肌的AUC值为0.769,最佳截断值为QFR=0.865,此时QFR预测CAD患者心肌损伤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84.3%.正常节段组、缺血节段组和梗死节段组的血管Q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梗死节段组QFR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P<0.01).心肌梗死范围与供血冠状动脉QFR值呈负相关(r=-0.45,P<0.001).在患者水平,QFR和CMR诊断心肌损伤(含缺血和梗死)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0.445),诊断CAD患者心肌损伤的灵敏度为74%,特异度为81%.结论 与CMR比较,QFR检出CAD患者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特异度.梗死节段组QFR值明显低于缺血组和正常组.心肌梗死面积与供血冠状动脉QFR值呈负相关.

    心脏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定量血流分数冠心病心肌缺血

    2024年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24页

    基于CMR 4D Flow技术探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前、术后升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罗心仪鹿冠玉区杰浩杨粤龙...
    25-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心脏磁共振四维血流(CMR4D Flow)技术探究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前、术后升主动脉(AAo)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HOCM患者.同期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照组与HOCM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均接受CMR检查(包括电影序列及4D Flow序列),应用CMR 4D flow技术评估AAo术前、术后血流模式(涡流、螺旋流)、最大能量损失(ELmax)及平均能量损失(ELavg)变化情况,HOCM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同时探讨HOCM患者术后能量损失与实验室生物标志物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5例HOCM患者与15例健康志愿者.(1)血流模式方面,HOCM患者术前螺旋流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但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HOCM患者术前、术后涡流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能量损失方面,HOCM患者术前 AAo 的 ELmax[21.17(14.30~28.10)mW vs 10.17(7.66~13.07)mW,P<0.001]、ELavg[4.87(3.46~5.77)mW vs 2.27(2.19~2.27)mW,P=0.023]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HOCM患者术后AAo的ELmax[12.33(8.70~17.41)mW]、ELavg[3.10(2.25~4.40)mW]明显降低(均P=0.001).(3)相关性分析表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AAo的ELmax与hsTNT改善程度呈正相关(r=0.587,P=0.021),与NT-pro BNP改善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229,P=0.413).结论 HOCM患者术后AAo血流紊乱程度减轻,ELmax、ELavg均显著降低,且术后AAo的ELmax与hsTNT改善程度呈正相关,提示ELmax可能可应用于患者的预后评估.

    心脏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心肌病,肥厚性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升主动脉

    心脏磁共振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中的应用

    包盈莹刘辉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中,由其引发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心脏磁共振是评估心脏形态和功能的金标准,其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分级诊断、风险分层、不良预后预测和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心脏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肌炎

    6种肿瘤标志物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术前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侯纪帅赵邹宇韦艳白瑞...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6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上皮性卵巢癌(EOC)病理类型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1例EOC患者的术前肿瘤标志物及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按照病理类型和肿瘤级别将患者分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组和其他组(黏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混合性癌).探究6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EOC病理类型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探究6种肿瘤标志物单一及联合检测对EOC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K-M生存分析探究肿瘤标志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HGSOC组CA125、CA15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组(Z=-2.571、-5.416,均P<0.05);CA153对于HGSOC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0.777),CA125+CA153、CA153+AFP、CA153+CA199、CA153+CA724、CA153+ CEA 等联合检测诊断效能优于CA125和CA153单一检测(AUC=0.781、0.784、0.809、0.803、0.773),其中CA125、CA153、CA199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最优的诊断效能(AUC=0.816,约登指数0.532);CA153和CA153+CA199升高预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差(均P<0.05),CA153+CA199升高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CA153+CA199、CA125+CA153+CA199升高预示患者较差的OS(均P<0.05).结论 HGSOC 患者血清 CA125、CA153 水平升高,CA153、CA153+CA199、CA125+CA153+CA199升高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CA125、CA153、CA199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最优诊断效能,可作为辅助诊断HGSOC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卵巢上皮癌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生物标记,肿瘤

    分阶段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组织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向辉陈永学王新波卫晓娜...
    43-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手术期间分阶段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组织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108例肺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典的限制性液体疗法,研究组患者给予分阶段GDFT.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胶体液用量、晶体液用量、总输出量和尿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1 h(T2)、恢复双肺通气即刻(T3)、双肺通气30 min(T4)、术毕(T5)的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氧供指数(DO2I)和氧摄取率(O2ERe);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 d的认知功能评分,同时记录术后3 d内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肺部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肺栓塞、肺水肿、肺不张等)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晶体液用量、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胶体液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T,~T5的O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T5的RI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T1~T5的Scv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ac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3 d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1 d,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3 d 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3 d内POCD发生率为16.67%(9/54),低于对照组的37.04%(20/54)(x2=5.704,P=0.017);研究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56%vs22.22%,x2=4.955,P=0.026).结论 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期间应用分阶段GDFT相比常规液体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组织灌注,改善患者微循环和包括脑在内的全身器官组织的氧供需平衡,减轻围术期脑功能损伤,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

    肺肿瘤肺切除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