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朱建华

月刊

1008-1372

zgyszz@163.com

0731-84470811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中国医师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开设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论著、诊疗经验、病例报告、物理诊断与临床、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综述等。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已被《万方数据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诊治及预防概要

    刘芳王烁李春盛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病原菌的不断变异及抗生素耐药的日益严重,CAP的治疗难度不断加大.本病归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咳嗽"等疾病范畴.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CAP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在预防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主要从CAP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方面进行概述,为CAP的临床中医诊治与预防提供参考.

    肺炎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医药疗法

    >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特征

    菅原蓁吴彩军李莉杜佳豪...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及急诊科>65岁并确诊为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ECOPD患者分为合并COVID-19组(n=29)和未合并COVID-19组(n=31).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D二聚体(D-D)、白介素-6(IL-6)、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评分),并对比住院天数、AECOPD分级、死亡结局终点天数.结果 合并COVID-19组和未合并COVID-19组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COVID-19组的男性比例、CRP、PCO2、D-D、IL-6、CURB-65 评分高于未合并 COVID-19 组,PCT、PO2 低于未合并 COVID-1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COVID-19组AECOPD分级为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 COVID-19 组,且合并 COVID-19 组病情进展率更高(37.9%vs 22.6%,P<0.05),COVID-19 是AECOPD病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65岁AECOPD合并COVID-19的患者炎症反应更为明显,CRP、IL-6、CURB-65评分可以作为评估炎症程度指标,且AECOPD合并COVID-19者更易出现凝血功能紊乱、低氧血症,病情更为严重,容易进展,提示COVID-19是AECOPD病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人

    本刊对来稿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171页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与重症COVID-19患者中医卫气营血证型的相关性

    李兰吴彩军马林沁菅原蓁...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中医卫气营血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63例重症COVID-19患者,包括重型50例,危重型1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卫气营血辨证纳入气分证21例、营分证20例、血分证22例,比较不同卫气营血证型患者CRP、ALB水平及CAR的差异,Spearman检验CRP、ALB、CAR与中医卫气营血证型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CRP、ALB、CAR对中医卫气营血证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不同卫气营血证型的三组患者在西医临床分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分组、血分组CAR均高于气分组(均P<0.05),血分组CRP高于气分组(P<0.05),营分组、血分组ALB低于气分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ALB、CAR对气分证、血分证有良好诊断价值(P<0.05),诊断气分证的临界值分别为48.57 mg/L、34.20 g/L、2.97,诊断血分证的临界值分别为28.30 mg/L、26.60 g/L、5.96.结论 CAR与重症COVID-19患者卫气营血证型存在相关性,其水平变化符合卫气营血演变规律,CAR≤2.97有助于诊断气分证,CAR>5.96有助于诊断血分证,CAR或可成为重症COVID-19患者与中医卫气营血证型相关的一项客观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质血清白蛋白卫气营血辨证

    病毒性肺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IL-6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钟洁潘兴邦顾伟
    176-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IL-6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急诊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选取20例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IL-6,分析不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IL-6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肺炎患病和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合并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死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60.7%(17/28)vs 12.5%(9/72),P<0.05].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辅助/诱导性T淋巴细胞(Th)、CD4+/CD8+比值、B淋巴细胞数、自然杀伤(NK)细胞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Th细胞、CD4+/CD8+比值、B淋巴细胞数、NK细胞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IL-6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各亚群及IL-6均为病毒性肺炎患病和死亡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病毒性肺炎患者合并糖尿病时病死率增加;病毒性肺炎患者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数减少、IL-6水平升高;死亡组和存活组相比,变化差异更明显;早期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IL-6水平有利于评估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

    肺炎,病毒性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

    新型冠状病毒重复感染临床特点与风险分析

    董靖刘芳乔首昂王烁...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重复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究新型冠状病毒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34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非重复感染组和重复感染组以及重复感染组中首次及二次感染的一般特征、基础疾病、临床症状、检查结果.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究新型冠状病毒再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34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其中180例为重复感染.重复感染组与非重复感染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运动、吸烟、作息及基础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重复感染组患者疫苗接种率较非重复感染组低[80.0%(144/180)vs 88.0%(142/160),P<0.05];重复感染组中157例(87.2%)伴有周身不适(包括头痛、乏力、肌肉关节痛),较非重复感染组122例(76.2%)明显增多,首次感染时发生肺炎比例[15.6%(28/180)]较非重复感染组[7.5%(12/16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感染组首次与再次感染间隔(166.2±8.3)d.咳嗽咯痰是两次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再次感染病程时间较首次感染短[(7.03± 2.30)d vs(8.94±3.02)d,t=6.739,P<0.001];二次感染发生肺炎较少[5.0%(9/180)vs 15.6%(28/180),x2=10.874,P=0.001];153 例(85.0%)患者表示二次感染病情更轻.二元 logistic 回归结果发现,首次感染时出现咳嗽咯痰、周身不适及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OR=2.710,2.293,2.808,P<0.05),接种疫苗是避免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OR=0.470,P=0.019).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再次感染症状普遍较轻,病程相对较短.对于脆弱人群,应积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危险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及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炎症通路的影响

    张峥程李彩云侍立峰毛静月...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产后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产后感染对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炎症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定期产检、分娩的GDM产妇120例,对产妇的产后感染情况、感染病原菌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根据产后感染情况将产妇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产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比较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120例GDM产妇中产后感染21例(17.50%),感染类型包括:切口感染8例(38.10%),宫腔感染6例(28.57%),泌尿系统感染4例(19.05%),血液感染3例(14.28%);共检出43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60.46%),革兰阳性菌14株(32.56%),真菌3株(6.98%).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四环素耐药率最高,未对美罗培南产生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头孢他啶耐药率最高,未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和产前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GDM产妇产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感染组的TLR4蛋白表达率、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及TNF-α、IL-1、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结论 GDM产妇产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具有一定特征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和产前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GDM产妇产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炎症通路可能参与了 GDM产妇产后感染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妊娠产褥期感染病原菌抗药性,微生物Toll样受体4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关系

    吕祥花柴云仙娜张亚南...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脂联素(ADIPOQ)基因多态性与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待产的236例GDM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发生T2DM,分为T2DM组和无T2DM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检测ADIPOQ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对rs17366568、rs822395、rs1501299、rs2241766 这四个位点进行分型,通过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ADIPOQ基因型多态性和产后发生T2DM的关系.结果 ADIPOQ基因rs2241766位点的携带G等位基因与T2DM发生呈负相关(OR=0.71、0.68,P<0.05).rs2241766位点GT+GG基因型与TT基因型T2DM患者相比孕次≥2、HbA1c>8.5%发生风险降低,同样孕前BMI>25 kg/m2 T2DM患者更多为rs2241766 TT基因型携带者(P=0.026).rs1501299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的(GT+TT)基因型为T2DM患者孕次、HbA1c的保护因素.结论 ADIPOQ基因rs2241766和rs1501299多态性与GDM产妇产后T2DM易感性相关,rs2241766和rs1501299突变基因型的个体属T2DM高危人群.

    糖尿病,妊娠脂联素多态性,单核苷酸糖尿病,2型

    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危险因素及降气达郁汤疗效分析

    舒囿淞李洁王赛华何治...
    196-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危险因素,分析降气达郁汤对卒中后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01例卒中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纳入焦虑抑郁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n=101,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降气达郁汤),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以及不良反应.同期选取50例卒中后未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纳入非焦虑抑郁组,比较非焦虑抑郁组与焦虑抑郁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5%vs 76.00%)(P<0.05).两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清BDNF、NE、5-H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BDNF、NE、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组年龄、女性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家庭关怀度<7分占比、合并其他疾病数量>2种占比显著高于非焦虑抑郁组(均P<0.05),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月收入显著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均P<0.05),两组BMI、吸烟史、饮酒史、白细胞、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疾病类型、卒中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NIHSS评分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女性、家庭关怀度<7分、合并其他疾病数量>2种是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IHSS评分、家庭人均月收入、性别、家庭关怀度、合并其他疾病数量均会影响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发生,降气达郁汤对卒中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上调NE、BDNF、5-HT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卒中抑郁焦虑降气达郁汤

    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麻醉苏醒质量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郑得全何琴陈闽希陈坛寿...
    20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麻醉苏醒质量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宁德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等药物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等药物进行麻醉维持.对比两组的麻醉镇痛效果、麻醉苏醒质量以及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躁动、呛咳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切皮时(T2)、术毕拔管后5 min(T3)的HR、MAP低于对照组(均P<0.05),Sp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髋部手术中临床效果佳,麻醉苏醒质量相对较高,但对其术后骨代谢指标水平影响不大.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瑞马唑仑麻醉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