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朱建华

月刊

1008-1372

zgyszz@163.com

0731-84470811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中国医师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开设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论著、诊疗经验、病例报告、物理诊断与临床、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综述等。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已被《万方数据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治疗特征

    宋庆陈平
    801-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及异质性。可治疗特征是针对慢阻肺患者的多维评估结果并根据某种特定表型制定和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更好地诊疗和管理慢阻肺患者,深入探讨患者的可治疗特征,进而采取相应的诊疗方案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可治疗特征

    2024年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804页

    不同吸入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咳嗽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李雪杉宋庆成玮刘聪...
    805-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频繁咳嗽患者使用不同吸入药物的治疗效果,包括症状变化和急性加重。方法 本研究来源于RealDTC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2月至2023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数据库中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吸烟状况、生物燃料暴露史、过去1年急性加重病史、肺功能、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及吸入药物方案。定义CAT评分中第1项咳嗽分数≥2分为频繁咳嗽患者,根据吸入药物类型将频繁咳嗽患者分为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LAM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LABA和ICS+LABA+LAMA组。第6个月随访时,收集CAT评分,评估症状控制情况,包括最小临床改善(MCID)(定义为第6个月的CAT评分相对于基线降低≥2分)和咳嗽症状改善(定义为咳嗽分数相对于基线降低≥1分)。在1年的随访中,评估急性加重的次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慢阻肺频繁咳嗽患者不同吸入药物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653例慢阻肺频繁咳嗽患者,CAT评分为(16。4±6。1)分,咳嗽分数为3(2,3)分。随访6个月,403例(61。7%)患者达到了 MCID,394例(60。3%)患者咳嗽症状改善;随访1年,227例(34。8%)的患者发生了急性加重。接受吸入药物治疗后,LAMA、LABA+LAMA、ICS+LABA、ICS+LABA+LAMA四组频繁咳嗽患者的CAT评分、咳嗽分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均 P<0。05)。LAMA、LABA+LAMA、ICS+LABA、ICS+LABA+LAMA 四组间 ΔCAT、MCID和急性加重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Δ咳嗽分数、咳嗽分数降低≥1分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使用LAMA或ICS+LABA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LABA+LAMA或ICS+LABA+LAMA药物治疗的慢阻肺频繁咳嗽患者更容易达到MCID,更少发生急性加重(均P<0。05)。结论 与LAMA或ICS+LABA相比,接受LABA+LAMA或ICS+LABA+LAMA药物治疗的慢阻肺频繁咳嗽患者症状更容易改善,并且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更低。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咳嗽投药,吸入

    睡眠障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吸入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

    孙甜李建民林铃陈平...
    811-816,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睡眠障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不同吸入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393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将慢阻肺患者分为非睡眠障碍组和睡眠障碍组。采用柏林问卷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风险,医院焦虑抑郁问卷(HADS)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的状态。评估患者随访半年内的症状改善情况[最小临床改善(MCID)]及症状恶化情况[临床重要恶化(CID)]。并记录随访一年期间患者的中重度急性加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睡眠质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的关系及睡眠障碍对于不同吸入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393例慢阻肺患者的年龄为(62。9±8。3)岁,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中位数为53。7%(30。7%),PSQI得分(5。7±3。4)分。186例(47。3%)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相比,睡眠障碍组患者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占比更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更低,基线慢阻肺评估测试(CA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和临床慢阻肺问卷(CCQ)评分更高,且合并焦虑的比例更高(均P<0。05)。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相比,睡眠障碍组患者发生MCID的比例更低(P=0。030),发生CID的比例更高(P=0。005)。在随访的1年期间,睡眠障碍组患者发生中重度急性加重(P=0。001)、重度急性加重(P=0。003)以及频繁急性加重(P=0。009)的比例均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组患者发生MCID(OR:0。288,95%CI:0。145~0。379,P<0。001)的可能性更低,且发生CID(OR:3。150,95%CI:2。011~4。388,P<0。001)和急性加重(OR:1。659,95%CI:1。162~2。368,P=0。005)的风险增加。睡眠障碍组患者中,与使用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患者相比,使用LABA+LAMA的患者发生MCID的可能性均更高(OR:1。420,95%CI:1。021~2。751,P=0。010;OR:1。976,95%CI:1。123~2。227,P=0。023)。结论 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相比,睡眠障碍的慢阻肺患者发生症状改善的可能性更低,而发生症状恶化以及急性加重的风险更高。睡眠障碍的慢阻肺患者使用LABA+LAMA更容易获得症状改善。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睡眠障碍投药,吸入

    湘黔部分医院2017-2023年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初诊患者临床特征及吸入药物变迁

    简帮旭朱军蒋爱云陈平...
    817-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湘黔部分医院2017-2023年度初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吸入性药物的变迁,以进一步了解慢阻肺诊治现状。方法 该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我国13家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初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根据患者初次就诊的时间分为7组: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度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过去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及吸入性药物方案等。结果 2017-2019年度就诊的慢阻肺患者CAT评分显著高于2020-2023年度(均P<0。05);2017-2023年度慢阻肺患者的FEV1%pred及FEV1/FVC呈升高趋势;2017-2023年度间使用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2023年度使用单药LAMA的慢阻肺患者比例为8。0%(134/1 665)。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及2021年度使用双支气管扩张剂患者的比例逐年升高,且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使用双支气管扩张剂慢阻肺患者的比例趋于稳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度和2021年度使用三联吸入药物的慢阻肺患者比例最低(P<0。05),2017年,2018年,2019年,2022和2023年使用三联吸入的慢阻肺患者比例分别为45。2%(364/806)、54。0%(730/1 352)、55。5%(742/1 337)、45。8%(717/1 565)和51。1%(851/1 665)。2017-2023年度慢阻肺初诊患者的吸入处方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文件的依从性分别为 47。9%(386/806)、35。1%(474/1 352)、33。7%(451/1 337)、40。3%(405/1 005)、31。2%(372/1 193)、28。4%(445/1 565)及 58。8%(979/1 665)。结论 随着时间迁移,初诊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说明就诊时间有前移趋势;双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比例增加,三联吸入药物使用的比例较高,GOLD文件的依从性仍然不理想。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投药,吸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治疗特征研究现状

    张萍陈平
    823-826,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同时COPD是一种高度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COPD的可治疗特征包括以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为主的肺部,以心血管系统合并症、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及骨骼肌功能障碍为主的肺外,以吸烟和体力活动受限为主的行为可治疗特征及以包括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生物标志物为指导的可治疗特征。本文系统综述了 COPD的可治疗特征的研究现状。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可治疗特征

    202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对吸入药物处方的影响

    朱军蒋爱云朱丹张小涛...
    827-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202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 2023)发布后1年与前1年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吸入药物处方的差异,分析GOLD 2023对医师吸入药物处方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数据来源于RealDTC研究,研究对象为2021年11月14日至2023年11月15日在我国南方地区13家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慢阻肺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分为以下两组:GOLD 2023发布前1年组(2021年11月14日至2022年11月14日),GOLD 2023发布后1年组(2022年11月15日至2023年11月15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肺功能、症状评分、过去1年急性加重病史及吸入药物处方等。根据GOLD 2023慢阻肺患者的症状评分及过去1年急性加重病史分为A、B、E三组。比较GOLD 2023发布前后A、B、E组吸入药物治疗情况。结果 GOLD 2023发布前、后1年慢阻肺患者的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GOLD 2023发布前1年组相比,GOLD 2023发布后1年组的患者使用单药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比例更低,而使用LABA+LAMA和ICS+LABA+LAMA的比例更高(均P<0。05)。GOLD2023发布前1年及后1年A组患者使用LAMA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GOLD 2023发布前1年,GOLD 2023发布后1年A组患者处方使用ICS+LABA的比例更低,而使用LABA+LAMA、ICS+LABA+LAMA的比例更高(均P<0。05);B组患者处方使用LAMA、ICS+LABA的比例更低(均P<0。05),使用LABA+LAMA、ICS+LABA+LAMA的比例更高(均P<0。05);E组患者处方使用LAMA、ICS+LABA的比例更低(均 P<0。05),使用 LABA+LAMA、ICS+LABA+LAMA 的比例更高(均 P<0。05)。结论 GOLD 2023发布后A、B、E三组患者中ICS+LAMA处方均有下降,LABA+LAMA及ICS+LABA+LAMA处方均较前增多;然而,其实世界中,医师对GOLD 2023的依从性仍然不理想。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投药,吸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肾动脉型大动脉炎介入治疗的疗效

    刘一人谷涌泉郭连瑞
    833-836,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动脉型大动脉炎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26例(28条血管)累及肾动脉的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随访观察患者的血管通畅率、血压变化情况、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施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球囊扩张23例(25条血管),支架植入3例(3条血管)。随访12~102个月,在随访过程中1例于术后57个月死于肾功能衰竭(单侧肾动脉球囊扩张病例),1例在第1年失访(单侧肾动脉球囊扩张病例)。球囊扩张的血管1年、3年及5年的通畅率分别为23/24(95。83%),22/24(91。67%),20/23(86。96%)。支架植入的患者随访1年有2条病变血管通畅,随访3年有1条病变血管通畅。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其中高血压症状治愈3例(3/26,11。54%),改善19例(19/26,73。08%),无效4例(4/26,15。38%),收缩压从术前的(169。29±10。76)mmHg降到(150。31±14。6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术前(78。42±21。38)μmol/L,术后(77。83±21。14)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累及肾动脉的大动脉炎患者安全、可行,疗效肯定。

    大动脉炎肾动脉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

    术前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

    沈磊张盘军蒋臻欢翟晨骏...
    837-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术前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XA)对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MIPO)入路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老年二部分或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PHF)患者减少出血及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采用MIPO入路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165例老年二部分或三部分PHF患者资料。根据术前30 min是否静脉使用TXA分为TXA组(77例)和对照组(88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失血量(TBL)、术中失血量(IBL)、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VBL)、隐性失血量(HBL)、输血情况、术后24 h手术部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3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TXA组TBL、VBL、IBL、HBL、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术后24 h手术部位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手术部位VAS评分与TBL及HBL呈正相关(r=0。402、0。418,P<0。001)。与对照组相比,TXA组术后1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采用MIPO入路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老年二部分或三部分PHF患者,术前30 min静脉滴注TXA可有助于减轻术后手术部位疼痛,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切口异常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快速康复。

    氨甲环酸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

    自动功能成像技术在评价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损害情况中的应用

    张萌王克诚范东晨陈雪英...
    843-847,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动功能成像(AFI)技术在评价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损害情况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120例,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饮酒患者各40例,同时选取不饮酒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所有受试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各组二维超声及AFI参数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AFI参数与二维超声参数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整体长轴收缩峰值应变(GLPS)诊断酒精性心肌病的价值。结果 重度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d)、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和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LAVp)明显大于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均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速度与A峰速度比值(E/A)明显小于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均P<0。05);中度组、重度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AVmin、LAVmax和LAVp明显大于对照组、轻度组(均P<0。05);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LVDd、LVDS、IVSTd、PWT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GLPS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重度组GLPS明显大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峰值应变离散度(P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PS与LVEF呈负相关(r=-0。441,P<0。05),GLPS与LVMI呈正相关(r=0。504,P<0。05)。GLPS诊断酒精性心肌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69~0。955,P<0。05),截断值为-20。1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0%和95。00%。结论 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和左心房心肌力学特性明显改变,AFI参数在诊断酒精性心肌病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心肌病,酒精性超声检查心房功能,左心室功能,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