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朱建华

月刊

1008-1372

zgyszz@163.com

0731-84470811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中国医师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开设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论著、诊疗经验、病例报告、物理诊断与临床、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综述等。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已被《万方数据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帕金森病患者下腰痛发生及加重的危险因素分析

    沈磊王强熊艺彤施俊峰...
    1322-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下腰痛(LBP)发生及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对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就诊的309例PD患者病例资料,采用KING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对PD患者LBP进行量化评估,分为LBP组及Non-LBP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PD相关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D患者发生LBP的独立危险因素。将KPPS评分与各因素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导致PD患者LBP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Non-LBP组患者相比,LBP组患者骨密度(BMD)较低,且进行日常锻炼患者比例较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on-LBP组相比,LBP组患者病程更长,强直评分更高,症状波动患者比例更高,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更高,合并胸腰背部筋膜损伤(TLFI)及合并腰椎矢状位失衡比例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TLFI(OR=2。773,95%CI:1。219~6。309,P=0。015)、合并腰椎矢状位失衡(OR=4。835,95%CI:2。244~10。421,P<0。001)、较低 BMD(OR=2。818,95%CI:1。767~4。493,P<0。001)是 PD 患者发生LBP的危险因素。KPPS评分与BMD及TLFI均存在相关(r=-0。146,0。294,均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合并TLFI(B=2。271,β=0。285,P<0。001)与KPPS评分呈正相关,为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TLFI、合并腰椎矢状位失衡及较低BMD与PD患者发生LBP密切相关,而合并TLFI是导致LBP症状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高度重视PD患者TLFI防治。

    帕金森病腰痛筋膜损伤危险因素

    GnRHa联合rhGH治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成年终身高的影响

    贺文娟赵莎游诚何毅...
    1328-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成年终身高改善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就诊,诊断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并接受药物治疗已达到成年身高的60例ICPP女童,根据有无联用rhGH分为GnRHa组和GnRHa+rhGH组,分析骨龄(BA)/年龄(CA)、性激素、生长速率(GV)、预测成年身高(PAH)、成年终身高(FAH)、身高获益(FAH-PAH)、骨龄评估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等指标变化。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CPP儿童身高获益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ICCP女童药物治疗后性激素的峰值、比值和BA/CA比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第二年生长速率(GV2)比第一年生长速率(GV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FAH-PAH和△HtSDSB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6,P<0。001,t=-6。238,P<0。001)。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与 FAH-PAH 相关的指标有 CA(r=-0。477,P<0。01)、总治疗周期(r=0。441,P<0。01)、治疗前 PAH(r=-0。533,P<0。01)、治疗后HtSDSBA(r=0。271,P<0。05)。以身高获益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PAH(β=-0。674,t=-8。713,P<0。001)和治疗后 HtSDSBA 水平(β=4。362,t=6。223,P<0。001)是 ICPP 女童身高获益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PAH水平越低和治疗后HtSDSBA越高,身高获益越大。结论 GnRHa联合rhGH治疗或GnRHa治疗均能改善ICCP女童的成年身高,但联合用药身高获益更好,对于PAH严重受损女童可优先考虑GnRHa联合rhGH治疗。

    重组人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预测成年身高成年终身高

    克罗恩病患者L4亚型临床结局的差异研究

    祝晓张瑜曹倩吕杨波...
    1333-1337,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克罗恩病(CD)L4亚型患者疾病结局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初诊的488例CD患者,根据疾病部位分型分为L4a、L4b和非L4(non-L4)组,比较三组间肠道并发症及首次腹部手术率的差异。结果 纳入研究的488例CD患者中L4型196例(40。2%),且以L4b型(28。3%,138/488)为主。通过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认,疾病部位可以预测CD患者随访中的手术率。与non-L4 型相比,L4b 型随访期手术率更高[59。4%(76/128)vs 27。4%(80/292),P<0。001],而 L4a型却更低[10。3%(6/58)vs27。4%(80/292),P=0。009 6]。同时,L4b型患者随访中再发肠梗阻率也明显高于 L4a 型和 non-L4 型[46。9%(60/128)vs 6。9%(4/58),P<0。001;46。9%(60/128)vs 11。6%(34/292),P=0。007]。生物制剂的使用可以降低L4b型患者的手术率(HR:1。93,95%CI:1。03~3。63,P=0。040 6)。结论 初诊的CD患者中,L4b型发病率较高,且L4b型是CD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建议早期使用生物制剂。精准的疾病部位分型可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克罗恩病疾病部位分型治疗结果

    狼疮肾炎患者T淋巴细胞、TGF-β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尚邦娟王娟田敏李程...
    1338-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狼疮肾炎(LN)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N患者100例,无LN患者60例。另选同期于咸阳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50例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所有受试者T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3(CD3+)、白细胞分化抗原4(CD4+)、辅助性T细胞22(Th22)]及TGF-β水平,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不同预后LN患者的T淋巴细胞、TGF-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T淋巴细胞、TGF-β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LN组血清CD3+、CD4+水平低于无LN组,Th22、TGF-β水平高于无LN组,无LN组CD3+、CD4+水平低于对照组,Th22、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F=217。170、311。154、84。268、56。952,均P<0。05);不同疾病活动度LN患者血清CD3+、CD4+水平比较,稳定期>轻度活动度>中度活动度>重度活动度,Th22、TGF-β水平比较,稳定期<轻度活动度<中度活动度<重度活动度(F=24。672、41。285、28。861、11。130,均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CD3+、CD4+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Th22、TGF-β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t=6。543、9。974、14。230、2。703,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3+、CD4+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Th22、TGF-β 水平与 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r=-0。458、-0。597、0。651、0。531,均 P<0。05)。结论 T淋巴细胞、TGF-β异常表达与LN患者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指标共同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狼疮肾炎T淋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疾病活动性预后

    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学多参数预测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

    王正通赵凡李冲冲陈月芹...
    1343-1349,1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峰度成像(DKI)检查序列联合病理学检查多参数预测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中晚期乳腺癌并进行NAC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组20例,非pCR组4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WI、DKI检查并进行病理学分析。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常规MRI征象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平均峰度参数(MK)及平均扩散系数(MD);比较两组各参数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其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效能。结果 pCR组与非pCR组的分子分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R组多见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型乳腺癌,ER、PR多呈阴性表达,而Her-2多呈阳性表达,Ki-67以阳性表达为主。pCR组与非pCR组的肿瘤T2WI信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组多表现为T2WI中等/低信号。pCR组的ADC值及MD值均低于非pCR组,MK值高于非pC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临床病理学模型预测NAC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29,高于分子亚型、ER、PR、Her-2 及 Ki-67 的 AUC(Z=3。008、2。697、2。815、2。131、2。376,均P<0。05);DKI+DWI联合模型预测NAC疗效的AUC为0。934,大于DWI单一序列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96、P=0。017);DKI+DWI模型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参数ADC、MD及MK,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396、2。219、2。161,均P<0。05);影像+病理联合模型AUC为0。983,诊断效能高于常规MRI特征模型、病理学模型、DWI模型及DKI模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5。877、2。961、3。240、2。264,均P<0。05)。结论 pCR与非pCR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学、常规MRI、DWI及DKI多参数结果差异性较大,且联合模型对NAC疗效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模型。

    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峰度成像新辅助化疗

    泽茵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李警卓何瑾瑜叶苗青刘皎皎...
    1350-1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泽茵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小鼠经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NAFLD模型,随机分为NAFLD组、实验A组、实验B组,每组12只,另10只小鼠采用普通饲料喂养,纳入对照组。实验A、B组分别以生药量2。25、4。5 g/kg泽茵丸浓缩液灌胃,每天1次。对照组、NAFLD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4周。比较四组血清空腹血糖(FBG)、胰岛素、二肽基肽酶4(DPP4)酶活性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比较四组肝指数及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四组肝组织细胞凋亡率;油红0染色观察四组肝组织脂质沉积;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DPP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p-NF-κB p6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NAFLD组FBG及OGTT后30、60、1 20 min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A、B组FBG及OGTT后30、60、120 min血糖均低于NAFLD组(均P<0。05);实验B组FBG及OGTT后30、60、120 min血糖均低于实验A组(均P<0。05)。NAFLD组胰岛素、DPP4酶活性,肝指数及肝组织TC、TG含量,肝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A、B组胰岛素、DPP4酶活性,肝指数及肝组织TC、TG含量,肝细胞凋亡率均低于NAFLD组(均P<0。05);实验B组胰岛素、DPP4酶活性,肝指数及肝组织TC、TG含量,肝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实验A组(均P<0。05)。油红O染色结果发现,对照组无明显脂质沉积,NAFLD组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橘红色脂滴及大泡性脂肪变,实验A、B组肝组织橘红色脂滴少于NAFLD组,且实验B组少于实验A组。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发现,NAFLD组肝组织DPP4、Caspase-3蛋白表达量及p-NF-κB p65/NF-κB p65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A、B组肝组织DPP4、Caspase-3蛋白表达量及p-NF-κB p65/NF-κB p65均低于NAFLD 组(均 P<0。05);实验 B 组肝组织 DPP4、Caspase-3 蛋白表达量及 p-NF-κB p65/NF-κB p65 均低于实验A组(均P<0。05)。结论 泽茵丸可降低NAFLD小鼠血糖,减少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脂质沉积,可能通过抑制DPP4/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泽茵丸二肽基肽酶4NF-κB细胞凋亡

    既往使用他汀类药物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脓毒症成年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张秋华张志明杜建业林彤...
    1356-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入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脓毒症成年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市场(MIMIC Ⅳ)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合并T2DM的脓毒症患者3 545例,以院内病死率为结局变量。根据既往是否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分为两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计算校正风险比(HR)及95%CI,分析既往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合并T2DM的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008年—2016年间3 545例合并T2DM的脓毒症患者,1 556例入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1 989例患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既往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分别为1 230例和1 298例。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发现,既往使用他汀类药物与住院病死率降低相关(HR=0。82,95%CI:0。61~0。99,P=0。038)。Kaplan-Meier曲线显示,入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脓毒症合并T2DM患者住院病死率较低(Log-rank检验:P<0。001)。结论 入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与合并T2DM的脓毒症患者病死率降低相关。

    糖尿病,2型脓毒症他汀类药物病死率

    双花坤孕方联合雷火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症状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卢青玉贾红伟
    1360-1363,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花坤孕方联合雷火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临床症状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就诊的90例EM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双花坤孕方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卵巢功能、血清细胞因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68。89%(31/45)](P<0。05)。观察组治疗后非经期肛门坠痛、性交痛、非经期下腹痛、经行腹痛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窦卵泡数量、卵巢体积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花坤孕方联合雷火灸可有效缓解EMT患者经行腹痛等症状,改善卵巢功能,降低血清FSH、CA125、TNF-α、VEGF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双花坤孕方雷火灸卵巢功能

    NLR、D-二聚体、RLP-C水平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及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麦麦吐逊·麦麦提依力夏提·艾尼瓦尔艾合麦提江·凯赛尔
    1364-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剩余脂蛋白胆固醇(RLP-C)水平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及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在本院进行体检的青年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清NLR、D-二聚体、RLP-C水平,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Gensini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亚组,比较不同亚组间患者的血清NLR、D-二聚体、RLP-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估血清NLR、D-二聚体、RLP-C水平与患者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NLR、D-二聚体、RLP-C水平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NLR、D-二聚体、RLP-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D-二聚体、RLP-C诊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2、0。865、0。970(均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的NLR、D-二聚体、RLP-C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NLR、D-二聚体、RLP-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806、0。843、0。851,均 P<0。001)。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D-二聚体、RLP-C 水平诊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AUC分别为0。915、0。874、0。922(均P<0。05)。结论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LR、D-二聚体、RLP-C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心肌梗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D-二聚体剩余脂蛋白胆固醇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国成亮张翠云李杰么蕊...
    1369-1373,1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心率变异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工人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26例,NIHSS评分0~15分),中型组(32例,NIHSS评分16~30分),重型组(22例,NIHSS评分31~45分);并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各组心率变异性参数[24 h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每5分钟窦性心搏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所有临近窦性心搏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比(PNN50%)],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率变异性参数对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的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59。382,11。859,12。376,11。699,47。703,均P<0。01),且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的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均低于预后良好组(t=4。536,4。181,5。091,4。384,2。851,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变异性参数是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联合诊断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结论 心率变异性参数是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心率变异性参数对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效能均较高,可作为评估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

    急性脑梗死心率变异性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