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郭代红

双月刊

1672-8157

zhgywyyyjc@263.net

010-66937047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罗替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孙艳红杨婷梁俊王媛媛...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安罗替尼所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8年8月—2022年5月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安罗替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ADR)的个案报道,筛选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0篇个案报道,涉及20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45.0%),女性11例(55.0%).患者年龄集中在50~69岁,ADR多发生在用药后7~90 d,以高血压最为常见,主动脉夹层、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ADR未在说明书中提及.结论 临床使用安罗替尼应加强监测,警惕其心血管ADR,尤其注重防治高血压,及时识别并发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安罗替尼心血管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左乙拉西坦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及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王蓉蓉蔡乐李荣艳陈孟莉...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结果,为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8月左乙拉西坦TDM数据和病历资料,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方案及谷浓度、峰浓度达标情况,探讨左乙拉西坦的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64例次左乙拉西坦TDM数据,包括36例谷浓度和28例峰浓度,仅有36.1%患者的谷浓度达标.进行左乙拉西坦TDM的重症患者占52.8%,其中76.9%的重症患者存在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现象.1.5 每12 h 1次未达标组的重症患者可能存在更加严重的ARC.结论 左乙拉西坦的临床血药浓度达标率偏低.对于重症患者,应注意识别ARC,并根据TDM和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适当调整左乙拉西坦用药剂量.

    左乙拉西坦治疗药物监测重症肾功能亢进

    本刊论文作者署名规范

    75页

    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青霉素过敏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药学监护

    刘佳明褚燕琦张青霞张兰...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1例29岁有青霉素过敏史的妊娠女性,因"停经31+周,阴道流液5 h"入院.患者诊断为胎膜早破,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临床药师了解患者过敏史后,考虑发生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风险较低,建议试行青霉素皮试或使用头孢呋辛.患者拒绝青霉素皮试,头孢呋辛皮试阳性.调整为万古霉素(1 g,每8 h 1 次,静脉滴注)联合阿奇霉素(首次500 mg口服,第2天250 mg 1次·d-1,口服,疗程4 d),行B族链球菌(GBS)筛查及宫腔细菌培养.GBS筛查阴性,建议停用万古霉素.宫腔细菌培养报大肠埃希菌,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检验指标考虑污染可能性大,继续使用阿奇霉素.患者羊水较少,予引产后分娩,母儿情况可.阿奇霉素使用5 d后停用,患者出院.产后2周随访母儿情况良好.

    未足月胎膜早破青霉素过敏抗菌药物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1例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抗凝实践

    何芳玲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1例33岁女性患者,因剖宫产术后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给予依诺肝素(5 000 IU,q 12 h,ih)抗凝治疗.用药前患者PLT 381×109·L-1,使用依诺肝素后PLT进行性升高,用药后第11天 PLT升至744×109·L-1,经过对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高度怀疑是依诺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症.建议停用依诺肝素,并根据INR不断调整华法林剂量口服抗凝治疗直至INR达标,静脉血栓栓塞好转.停用依诺肝素后,患者的PLT进行性下降,停药后第21天 PLT降至355×109·L-1,停药后第41天随访PLT(241×109·L-1)降至正常..

    剖宫产静脉血栓栓塞症依诺肝素血小板增多药学监护

    CYP3A5基因多态性对心脏移植患者体内他克莫司代谢影响的meta分析

    蔡辽周钰君何功浩尹笋君...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CYP3A5基因多态性与心脏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tarcolimus,FK506)剂量校正浓度(C/D)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pub Ahead of Print、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2022年11月.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包含422例患者.结果 显示,心脏移植患者术后CYP3A5*3/*3携带者FK506血药浓度显著高于CYP3A5*1/*3或CYP3A5*1/*1型携带者(P<0.000 01).种族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6、12个月时,白种人组、亚洲人组与其他种族组中CYP3A5*3/*3携带者血药浓度显著增高.对于年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携带CYP3A5*3/*3基因型成年患者FK506血药浓度较高,而儿童患者CYP3A5基因多态性与FK506体内代谢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患者体内FK506血药浓度与CYP3A5基因型显著相关,CYP3A5*1/*1或CYP3A5*1/*3型心脏移植患者服用FK506的剂量需适当增加,才能达到有效的抗免疫排斥反应治疗效果.

    心脏移植他克莫司基因Meta分析

    本刊药品、化学试剂与仪器设备名称撰写规范

    86页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联合目视管理模式的价值研究

    刘璐王允吉曹辉包晗...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目视管理联合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实施目视管理时1 400张药方作为对照组,实施目视管理联合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时1 400张药方作为观察组,药方按照电脑予以简单随机法进行分配.比较两组的质量控制指标、配药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各科室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差错率(0.50%)低于对照组(3.43%)(χ2 = 38.988,P = 0.000);对照组配药及时率、配药准确率、成品输液合格率(分别是88.28%、94.35%、89.07%)低于观察组(分别是96.35%、97.72%、93.14%)(χ2 = 64.330,P = 0.000;χ2 = 20.722,P = 0.000;χ2 = 14.322,P = 0.000).观察组不合理医嘱审出率、药物破损率、配药差错率、不良事件出现概率(分别是0.21%、0.50%、2.28%、1.07%)低于对照组(分别是1.07%、1.64%、5.65%、4.21%)(χ2 = 8.052,P = 0.005;χ2 = 8.626,P = 0.003;χ2 = 20.722,P = 0.002;χ2 = 26.872,P = 0.000).观察组临床各科室满意度(91.34±6.29)分高于对照组(83.67±5.14)分(t = 869.645,P = 0.000).结论 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采用六西格玛管理联合目视管理模式可提高配药质量、工作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静脉配药调配中心的运行.

    目视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药质量工作效率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致以短暂意识丧失为临床表现的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1例

    郑造乾骆瑾瑜余荣亮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1例53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22年12月23日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化痰+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5 g:100 mL,即刻,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约17 min(约25 mL)时,患者出现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皮肤瘙痒,随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小便失禁,以及全身皮疹、皮肤潮红、肿胀等皮肤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器,予急诊内科护理常规,特级护理,心电监护,2 L·min-1吸氧、卧床休息、开通静脉通路等处理,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并送入抢救室,途中患者意识恢复,持续3 min左右.经过治疗后明显好转.经诺氏评估量表评分为7分,考虑为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所致的以短暂意识丧失为临床表现的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

    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左氧氟沙星短暂意识丧失小便失禁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致发热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尹月张艳华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1例69岁女性患者,因"左足恶性黑色素瘤"给予甲磺酸达拉非尼胶囊(150 mg,每天2次)联合曲美替尼片(2 mg,每天1次).服药后第2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畏寒、寒战等伴随症状,考虑为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所致发热综合征.予患者布洛芬胶囊(400 mg,每6 h 1次)并暂停达拉非尼胶囊24 h,后体温降至正常;重启达拉非尼胶囊并减量(75 mg,每天2次)治疗后未出现明显发热.药师建议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可将达拉非尼胶囊加量(150 mg,每天1次+ 75 mg,睡前),若体温超过40℃或伴明显寒战,可通过中断给药或预防性使用类固醇(泼尼松7.5~25 mg·d-1或地塞米松0.5~4 mg·d-1)改善症状;若症状仍无法改善则需调整两药剂量,达拉非尼最终剂量不低于50 mg,每天2次,曲美替尼剂量不低于1.0 mg,每天1次.经院外随访,患者未再出现高热、寒战等发热综合征症状.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发热综合征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