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郭代红

双月刊

1672-8157

zhgywyyyjc@263.net

010-66937047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

    姚璐段智君鲁婷婷普石菊...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紫杉醇+顺铂(TP)方案结合信迪利单抗在晚期食管癌治疗方面的效果及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保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3年5月接受相应治疗的12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TP方案,联合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信迪利单抗.对比及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功能状态、肿瘤标志物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为51.67%(31/60),高于对照组的33.33%(20/60)(χ2=4.126,P<0.05);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8.33%(53/60),高于对照组的63.33%(38/60)(χ2=10.231,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表(KPS)评分[分别是(89.61±5.28)分、(82.97±6.21)分],高于治疗前[分别是(71.88±6.72)分、(71.41±6.01)分],且联合组患者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联合组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SCC)、癌胚抗原(CEA)、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 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分别是(1.63±0.29)μg·L-1、(21.61±3.78)ng·mL-1、(7.19±0.93)μg·L-1、(2.19±0.37)μg·L-1、(26.87±3.21)ng·mL-1、(8.62±1.16)μg·L-1],均低于治疗前[分别是(3.59±0.76)μg·L-1、(40.97±4.82)ng·mL-1、(18.24±2.95)μg·L-1、(3.76±0.81)μg·L-1、(41.32±5.01)ng·mL-1、(18.91±3.24)μg·L-1],且联合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为51.67%(31/60),联合组为48.33%(29/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3,P=0.222).结论 TP方案结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较高,能够下调患者肿瘤标志物SCC、CEA、Cyfra21-1在血清中的表达,改善患者功能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食管癌晚期肿瘤标志物化疗安全性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编辑委员会换届工作启示

    《中国药物应用于监测》编辑部
    101页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癌组织血管新生能力及MEK/ERK通路的影响

    徐睿哲赵培峰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癌组织血管新生能力及MEK/ERK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6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罗替尼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新生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治疗后MEK/ERK通路分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8.82%(20/34)相比,试验组88.23%(30/34)更高(χ2=7.55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MVD水平均降低,且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更低[对照组分别为(63.98±5.14)ng·g-1、(13.02±1.65)个·mm-2,试验组分别为(48.06±5.35)ng·g-1、(6.68±1.62)个·mm-2](t=12.512、15.987,均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MEK1、MEK2以及ERK1/2水平更低[对照组分别为(2.06±0.19)ng·mL-1、(2.28±0.14)ng·mL-1、(1.48±0.12)ng·mL-1,试验组分别为(1.23±0.21)ng·mL-1、(1.06±0.15)ng·mL-1、(0.84±0.11)ng·mL-1](t=17.089、34.670、22.924,均P<0.05).结论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化疗能够有效抑制宫颈癌患者癌组织血管新生能力以及MEK/ERK通路分子水平,临床疗效较高.

    宫颈癌安罗替尼化疗血管新生能力MEK/ERK通路

    替雷利珠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效果

    高薇薇邵春艳姜洁王欢...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替雷利珠单抗在含铂双药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术前给予含铂双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其治疗基础上加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无事件及无疾病生存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率:20.00%vs.10.00%)及病理评估(主要病理学缓解率:46.00%vs.20.00%)优于对照组(Z=3.484,P<0.001;χ2=7.664,P=0.00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无事件生存率(84.00%vs.60.00%)及无疾病生存率(78.00%vs.60.00%)均高于对照组(χ2=4.298,P=0.038;χ2=4.783,P=0.029);在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观察组(64.00%)较对照组高(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7,P=0.02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00%vs.2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P=0.617).结论 在含铂双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非小细胞肺癌替雷利珠单抗含铂双药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用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含铂类化疗失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张春晓张群妹鲁广建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应用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含铂类化疗失败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予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含铂类化疗失败NSCLC患者83例为此次试验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41例)安罗替尼治疗,给予观察组(42例)安罗替尼及多西他赛联合治疗,数据比较:疗效、治疗前后VEGF、MMP9及不良反应.结果 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8.29%),观察组(88.10%)更高,P<0.05.观察组VEGF、MMP9水平为(82.34±11.45)pg·mL-1、(82.46±7.26)ng·mL-1,均优于对照组患者(114.67±11.57)pg·mL-1、(132.18±7.12)ng·mL-1,t=12.795、31.49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23.81%vs.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0,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应用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含铂类化疗失败NSCLC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VEGF、MMP9水平.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安罗替尼多西他赛耐药性不良反应

    本刊指示性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规范

    113页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围手术期应激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汪鸿牛晶张芳芳刘伟娜...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9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全麻诱导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研究组使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5 μg·kg-1)联合0.375%罗哌卡因,对照组使用高剂量右美托咪定(1.0 μg·kg-1)联合0.375%罗哌卡因.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h,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高于术后1 h(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6、CRP浓度均高于术前(均P<0.05),且在术前和术后,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SQI评分术后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3%(1/43),16.4%(9/55),P<0.05].结论 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能够更好地控制术后疼痛,但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手术应激、炎性反应的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疗效睡眠质量

    卡马西平联合双氯芬酸钠片对脑外伤术后患者镇痛和精神状况的影响

    汪德秀王丰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联合双氯芬酸钠片对脑外伤术后镇痛效果和精神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镇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片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双氯芬酸钠片进行术后镇痛,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术后第1、3、5、7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进行躁动情况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评分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价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5、7天VAS分别为(4.26±1.20)分、(3.45±1.07)分、(1.76±1.18)分,低于对照组的(5.44±1.52)分、(4.82±1.23)分、(3.14±1.16)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Ramsay镇静评分、HAMD评价均相近(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5、7天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1.98±0.53)分、(2.52±0.43)分、(2.74±0.37)分,高于对照组的(1.62±0.49)分、(1.91±0.48)分、(2.21±0.42)分(P<0.05),HAMD 分别为(20.47±4.01)分、(15.67±2.32)分、(8.49±1.14)分,低于对照组的(22.88±3.98)分、(17.64±2.48)分、(9.46±1.24)分(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且无因药物不耐受而中止治疗者.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6%,与对照组的1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596).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双氯芬酸钠片用于脑外伤术后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VAS评分,两者镇痛的协同作用使得术后镇痛效果更加显著;且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抑郁情绪,安全可靠.

    脑外伤手术卡马西平双氯芬酸钠疼痛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的应用

    苏明萍敬世霞邓姣杨小霖...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行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予以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6、24 h生命体征、疼痛,24 h炎症应激指标,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6、24 h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 h试验组静息时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1.94±0.33)、(1.35±0.40)分和(5.57±0.45)、(2.16±0.43)分,低于对照组的(3.14±0.31)、(1.93±0.43)分和(6.15±0.55)、(3.36±0.52)分(P<0.05).术后24 h试验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去甲肾上腺素、白介素-6水平分别为(15.73±2.08)g·L-1、(704.84±86.32)pmol·L-1、(46.52±5.28)ng·L-1,低于对照组的(21.18±3.17)g·L-1、(753.21±85.60)pmol·L-1、(53.87±6.26)ng·L-1(P<0.05).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更低(4.08%vs 18.37%,P<0.05).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可降低机体炎症应激水平,并未对生命体征产生不良影响,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镇痛安全性

    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纳布啡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影响

    郭昊宇伍明芬姚超琼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纳布啡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3年9月行剖宫产术的182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两组均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使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对照组使用盐酸吗啡注射液.比较麻醉前及术后的空腹血糖、心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泌乳素(PRL)、皮质醇(Cor)及血管紧张素(Ang Ⅱ)水平;比较镇痛药物用量、按压镇痛泵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糖水平[(T1:4.93±0.29、T2:4.87±0.24、T3:4.74±0.28、T4:4.53±0.31)mmol·L-1]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T1:5.61±0.34、T2:5.55±0.37、T3:5.54±0.34、T4:5.62±0.31)mmol·L-1];观察组术后6、12 h的VAS评分[(T1:4.29±0.53、T2:2.65±0.36)分]、Ang Ⅱ[(T1:51.38±5.91、T2:40.41±4.92)ng·L-1]及Cor[(T1:403.43±46.61、T2:324.51±39.17)ng·m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AS(T1:6.12±0.74、T2:4.82±0.54)分、Ang Ⅱ(T1:62.98±5.69、T2:52.19±6.95)ng·L-1、Cor(T1:571.38±62.39、T2:467.38±50.24)ng·mL-1];观察组术后6、12、24 h的PRL水平[(T1:248.73±9.69、T2:279.86±13.38、T3:291.86±11.46)mmol·L-1]均高于对照组[(T1:214.53±11.39、T2:224.53±13.42、T3:237.89±11.02)mmol·L-1];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11.42±1.97)次]及药物用量[(61.21±7.13)mg]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4.11±2.78)次、(82.58±9.1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观察组:7.69%、对照组:5.49%)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复合纳布啡可有效镇痛镇静,促进产妇的泌乳行为,降低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硬膜外自控镇痛纳布啡泌乳素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