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郭代红

双月刊

1672-8157

zhgywyyyjc@263.net

010-66937047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周晓杨小华席巍汪琳姣...
    540-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优势.方法 纳入海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在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利拉鲁肽治疗(利拉鲁肽组,共60例),另一组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司美格鲁肽组,共6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包括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肥胖相关指标(腰围、身体质量指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司美格鲁肽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分别为(7.28±0.59)mmol·L-1、(11.19±0.53)mmol·L-1、(6.70±0.34)%],均低于利拉鲁肽组[(9.68±0.76)mmol·L-1、(13.65±0.62)mmol·L-1、(7.72±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2、23.362、14.209,均P<0.05);司美格鲁肽组患者治疗后腹围、身体质量指数指标[分别为(23.00±0.95)kg·m-2、(89.52±2.93)cm],均低于利拉鲁肽组[(93.26±3.94)kg·m-2、(25.23±1.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0、12.199,均P<0.05);司美格鲁肽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3.33%)与利拉鲁肽组不良反应率(5.00%)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648).结论 司美格鲁肽相比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疗效更显著,该药可较好地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肥胖症状.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血糖相关指标肥胖相关指标不良反应

    本刊关于数字用法的说明

    544页

    罗沙司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因子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秦超程新星刘小丽刘雅静...
    545-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罗沙司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肾性贫血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肾性贫血MH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罗沙司他治疗,对照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微炎症因子指标、贫血指标、心功能指标、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微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88.43±8.15)ng·L-1、(5.28±0.69)mg·L-1]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3.71±10.26)ng·L-1、(6.15±0.73)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02、5.47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贫血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分别为(3.47±0.68)×1012·L-1、(111.39±7.58)g·L-1、(37.80±5.47)%]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9±0.63)×1012·L-1、(98.72±7.65)g·L-1、(29.69±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5、7.441、7.02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分别为(124.43±10.15)pmol·L-1、(0.64±0.10)μg·L-1]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6.71±44.26)pmol·L-1、(0.96±0.15)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38、11.226,均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心力衰竭总发生率7.50%(3/40)低于对照组25.00%(10/40)(χ2=4.501,P=0.034).结论 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肾性贫血MHD患者应用罗沙司他在减轻炎症、改善贫血方面作用更显著,且对心功能指标影响更小,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更低.

    血液透析促红细胞生成素罗沙司他微炎症因子贫血心功能

    本刊关于伦理审查的相关要求

    549页

    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单用及联合应用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罗纯卢强张军董春山...
    550-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患者全身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丙泊酚组、右美托咪定组以及联合组;记录所有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切皮前(T3)、拔管后3 min(T4)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麻醉深度指数脑电双频指数(BIS)、脑状态指数(CSI);记录患者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拔管[(11.50±2.44)min]、苏醒时间[(24.56±5.21)min]长于丙泊酚组[(9.03±3.12)min、(20.43±3.45)min]以及联合组[(8.91±2.31)min、(19.25±4.10)min](F=9.291,11.024,均P<0.05);SAS评分丙泊酚组(5.83±0.92)分,高于右美托咪定组(4.42±0.52)分和联合组(4.39±0.47)分(F=6.436,P<0.05).丙泊酚组患者血流动力学(HR、SBP、DBP与MAP指标)受插管拔管影响大于右美托咪定组以及联合组(P<0.05);3组BIS、CSI指数皆处于40~60之间,表明麻醉能顺利进行;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丙泊酚组(27.08%)和右美托咪定组(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联合使用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波动,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血流动力学

    本刊关于论文中表格的要求

    554页

    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范怡明孙全鹏于飞洋孙伟峰...
    55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无痛胃肠镜受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对照组接受依托咪酯联合阿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受检者麻醉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给药前与给药后1 min、5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Ramsay镇静评分,采用简易智能量表评定苏醒后10 min、20 min时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1.41±0.26)min、(6.07±1.56)min、(25.54±3.21)min]均低于对照组[(1.59±0.29)min、(8.89±2.34)min、(28.45±3.1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1 min、5 min时,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较给药前降低,但观察组[MAP(77.5±85.05)mm Hg(1 mm Hg≈0.133 kPa)、(78.97±5.08)mm Hg;血氧饱和度(SpO2)(95.10±6.37)%、(96.19±6.09)%;心率(HR)(62.59±4.10)次·min-1、(63.12±4.08)次·min-1]高于对照组[MAP:(75.34±5.53)mm Hg、(76.71±5.13)mm Hg;SpO2(93.01±6.28)、(94.15±6.13)%;HR(59.72±4.13)次·min-1、(60.09±4.12)次·min-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给药后1 min、5 min时,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较给药前提高,但观察组[(2.61±0.36)分、(2.35±0.36)分]低于对照组[(3.09±0.42)分、(2.83±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苏醒后10 min、20 min时,观察组的MMSE评分[(19.11±2.51)分、(25.56±2.46)分]高于对照组[(17.21±2.45)分、(23.01±2.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中可以提供更好的镇静效果,具有起效快、苏醒快、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苯磺酸瑞马唑仑阿芬太尼无痛胃肠镜麻醉血流动力学镇静情况认知功能

    七氟烷麻醉应用于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评价

    顾灿郑丽艳褚迎欣郝旭丽...
    559-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烷麻醉对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丙泊酚麻醉,研究组予以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不同时间点[术前24 h(T0)、麻醉诱导后(T1)、切开硬膜后(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 h(T4)]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不同时间点(T0、T4)血清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不同时间点(术前24 h、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72 h)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苏醒时间[(25.04±5.94)min,(29.37±7.18)min]与拔管时间[(30.48±8.13)min,(37.26±10.52)min]较对照组短(t=2.323,2.550,均P<0.05).T0、T1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T4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较T0时升高,且研究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0时间点,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4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较T0升高,且研究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24 h,研究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24 h,研究组和对照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24 h下降(均P<0.05);术后6 h、术后24 h,研究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 h:(20.28±1.39)分,(16.77±1.05)分,t=10.075,P<0.001;术后24 h:(22.63±1.52)分,(19.54±1.33)分,t=7.650,P<0.001];术后72 h,两组MMSE评分与术前24 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术后72 h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3/25),对照组为20.00%(5/2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应用于脑肿瘤切除术中,能缩短患者苏醒与拔管时间,减轻脑损伤,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对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且安全性高.

    七氟烷丙泊酚脑肿瘤切除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S100β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苯磺顺阿曲库铵联合应用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脑保护作用的影响

    朱绪贤杨秋莉刘轩史周鼐...
    563-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苯磺顺阿曲库铵联合应用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重度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咪唑安定+瑞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芬太尼+异丙酚+苯磺顺阿曲库铵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围手术期并发症、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POT)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系统(RA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100-β蛋白水平、NSE水平[分别为(1.45±1.09)μg·L-1,(13.20±4.06)μg·L-1]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2±1.32)μg·L-1,(16.95±3.96)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P=0.012;t=2.463,P=0.039);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术后3个月再出血风险[分别为(5.76±2.21)d、(7.25±2.41)d、3(5.0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33±2.84)d、(9.92±2.51)d、10(16.67%)](t=3.379,5.944,χ2=4.231,均P<0.05);观察组术后的CPOT与RA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观察组GCS评分为(12.34±1.66)分,高于对照组的(8.21±2.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8,P<0.05);术后24 h,观察组NIHSS评分为(15.05±2.84)分,低于对照组的(19.31±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6,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苯磺顺阿曲库铵联用应用于重度脑出血患者中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平稳,降低血浆S100-β及NSE含量,减轻脑损伤.

    重症脑出血瑞芬太尼异丙酚苯磺顺阿曲库铵脑损伤血流动力学指标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杨岳彭俊波韩锋
    568-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84例行甲状腺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先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1,对照组使用舒芬太尼0.3 μg·kg-1静脉输注,观察组使用羟考酮0.2 mg·kg-1静脉输注.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生命体征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用药后及插管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T1时间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HR[分别为(53.08±6.24)次·min-1、(65.13±7.32)次·min-1]、MAP[分别为[(77.62±8.27)mm Hg、(78.31±9.35)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T0时间的HR[分别为(74.72±10.51)次·min-1、(76.61±9.62)次·min-1]、MAP[分别为(93.25±8.57)mm Hg、(94.87±10.59)mm Hg],且T1时间点对照组HR低于观察组(P<0.05);在T2时间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HR[分别为(92.48±9.51)次·min-1、(71.64±7.49)次·min-1]、MAP[分别为(105.67±7.82)mm Hg、(96.18±10.04)mm Hg]均上升;在T3时间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HR[分别为(87.92±8.16)次·min-1、(74.27±7.56)次·min-1]、MAP[分别为(101.46±8.97)mm Hg、(97.53±9.42)mm Hg]均上升,且对照组HR、MAP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与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E、NE浓度在T1[分别为(37.08±6.24)ng·mL-1、(427.62±74.27)pg·mL-1、(32.16±7.32)ng·mL-1、(384.31±70.35)pg·mL-1]、T2[分别为(36.48±7.51)ng·mL-1、(421.67±60.82)pg·mL-1、(31.64±6.49)ng·mL-1、(373.18±65.04)pg·mL-1]、T3时间点[分别为(34.62±6.47)ng·mL-1、(397.46±58.97)pg·mL-1、(29.47±7.12)ng·mL-1、(361.53±51.42)pg·mL-1]均高于T0时间[分别为(24.92±4.51)ng·mL-1、(327.25±60.57)pg·mL-1、(25.31±4.62)ng·mL-1、(329.87±61.59)pg·mL-1],且对照组E、NE浓度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3/42)、4.76%(2/42)、2.38%(1/4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57%(12/42)、21.43%(9/42)、19.05%(8/42)](均P<0.05);对照组患者高血压、心动过速、SpO2<9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2/42)、9.52%(4/42)、4.76%(2/42)]与观察组[分别为0(0/42)、2.38%(1/42)、0(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甲状腺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插管前诱导麻醉效果较好,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全身麻醉插管应激反应,且安全性高.

    羟考酮右美托咪定气管插管甲状腺腔镜手术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