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丹芪通脉胶囊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马清华郭慧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采用丹芪通脉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NSTEM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丹芪通脉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C反应蛋白(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TnⅠ、CRP、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高于治疗前,LVEDD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芪通脉胶囊用于治疗急性NSTEMI,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轻心肌受损程度与炎症反应,促进心功能改善.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丹芪通脉胶囊心绞痛

    神经触激术结合理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肽类物质的影响研究

    李寒露吕佳刘玉欢李松明...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触激术结合理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肽类物质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月—2024年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神经触激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神经触激术结合理筋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情况[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JOA评分)]及神经肽类物质[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Dyn-A)及P物质(SP)].结果:观察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JOA评分及神经肽类物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构成均显著优于对照组,JOA评分、β-EP及Dy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触激术结合理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机体的不适感,对神经肽类物质的表达也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神经触激术理筋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肽类物质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曹晓晟黄亚龙欧连春梁洁...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3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患儿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行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入手术室后(T0)、可视喉镜置入声门即刻(T1)、导管进入气管即刻(T2)、插管后3 min(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插管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呛咳分级,比较两组进入PACU后10、20、30 min的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分.结果:两组T1、T2、T3时HR、MAP均较T0时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呛咳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时进行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并缩短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小儿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血流动力学

    倍他司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对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林晨杨国栋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采用倍他司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脑血流量、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脑血流量水平,且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循环缺血性眩晕脑血流量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唐武生万玉莹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110例C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与研究组(n=55),分别接受常规治疗与联合SGLT-2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半乳糖凝聚素3(Gal-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清心锚重复蛋白(CARP)、血清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C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取SGLT-2抑制剂药物进行治疗,利于调节改善血清学指标异常与心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心功能

    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对NRDS早产儿的影响

    严丽丽王海燕曾小波周锦龙...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及肺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NRDS早产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无创HFOV治疗,观察组予以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无创HFOV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SP-A水平、肺循环功能指标[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血管外肺水量(EVLW)].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P-A、MPAP、PVR、EVLW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无创HFOV治疗NRDS早产儿,可提高疗效,降低患儿SP-A水平,改善肺循环功能,具有一定价值.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猪肺磷脂肺表面活性蛋白A肺循环功能

    塞来昔布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

    郭承军茅义鹏吴师骥刘毅...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采取塞来昔布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宜春市中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LDH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腰部功能、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P物质(SP)及多巴胺(D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湿痹阻型LDH患者采取塞来昔布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满意,可调节血清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腰部功能,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塞来昔布独活寄生汤加减神经递质炎症因子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曾国良彭宇团黄杰雄邓斌...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联用依折麦布及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8月收治的156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依折麦布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血脂四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及3、12个月后,观察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s-CRP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周及3、12个月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依折麦布及瑞舒伐他汀可更好地改善ACS患者血脂,降低hs-CRP水平,安全性良好.

    急性冠脉综合征依折麦布瑞舒伐他汀血脂四项超敏C反应蛋白

    改良低温等离子法对扁桃体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敖红敏余子兰钟康华李桃根...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改良低温等离子法对扁桃体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9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行双极电凝扁桃体切除术治疗,试验组行改良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白膜形成和脱落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白膜完全覆盖时间及白膜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TNF-α、hs-CRP及PC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生理职能、活力、躯体疼痛及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低温等离子法切除扁桃体可缩短手术时间、白膜完全覆盖时间及白膜脱落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低温等离子双极电凝扁桃体切除术改良

    单侧双通道脊椎内镜与经皮内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胡应东王伟兰魁勇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椎内镜与经皮内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中铁阜阳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单侧双通道脊椎内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n=48)和对照组(经皮内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n=48).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24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观察组,术中X线照射次数多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髓核切除术和单侧双通道脊椎内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效果,单侧双通道脊椎内镜技术产生的术中X线照射次数较少,而经皮内镜下髓核切除术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内镜方式.

    单侧双通道脊椎内镜经皮内镜下髓核切除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