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康斌辉廖源钟流王磊...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 2022 年 1 月—2023 年 7 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 90 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动训练)、C组(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每组 30 例.比较三组训练后下肢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y i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6 分钟步行试验(6 min walk test,6MWT)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训练前,三组下肢FMA、BBS、FAC评分、6MWT、M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组下肢FMA、BBS、FAC、MBI评分均明显更高于A组、B组,6MWT长于A组、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对患者采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增强患者平衡与下肢运动功能,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下肢康复机器人悬吊运动训练脑卒中

    LM与LAVH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刘雯刘柳青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对巨大子宫肌瘤(HLU)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2022 年 3 月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妇科接诊的 125 例HL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M组(61 例)和LAVH组(64 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性激素、性功能、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LAVH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LM组,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均早于LM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 个月,两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均较术前降低,性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 个月,两组IgA、IgG、IgM水平较术前均降低,LAVH组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L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LM,LAVH可减少HLU患者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发生率,还可减少对性功能的影响.

    巨大子宫肌瘤性功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吲哚布芬对行TKA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凝血机制的影响

    王兴兰傅方方李光灿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吲哚布芬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VTE)情况及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行单侧TKA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60 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术后给予吲哚布芬口服,两组均持续用药 4 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VTE发生率为 6.67%,低于对照组的 1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PT、TT均长于对照组,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低于对照组的 16.67%(P<0.05).结论:吲哚布芬对行TKA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有效降低术后VTE的发生率,同时改善凝血机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栓药物.

    吲哚布芬全膝关节置换术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机制

    熊去氧胆酸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熊烨熊光华钟汉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瑞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2019 年 4 月—2022 年 4 月收治的ICP患者 66 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号数字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和谷草转氨酶(AST)];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妊娠结局等相关指标;对比不良妊娠结局和正常妊娠结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P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的ALT、TBA、AST、瘙痒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ALT、TBA、AST和瘙痒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更早(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78.79%(26/33),低于观察组的 96.97%(32/33)(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周明显更长,出生后 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胎儿窘迫率和羊水粪染率均明显更低(P<0.05).不良妊娠结局患者ICP发病时间≤34 周、总胆汁酸>40 μmol/L、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占比均高于正常妊娠结局患者(P<0.05);ICP发病时间≤34 周、入院时总胆汁酸水平>40 μmol/L、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均是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ICP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同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ICP发病时间、总胆汁酸水平、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是ICP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熊去氧胆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影响因素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析脊柱肿瘤的辨治

    陈江徐翠萍胡玉星潘渴...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脊柱肿瘤辨治方法.脊柱作为督脉"贯脊属肾"之所,参与总督一身之阳,"阳化气"不足,阳不制阴,导致"阴成形"太过是脊柱肿瘤发生之关键,通过寒积、痰凝、血瘀三个角度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脊柱肿瘤防治中的应用,有望为脊柱肿瘤的防治提供有益的指导,为传统中医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力量.

    阳化气,阴成形脊柱肿瘤中医辨治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武卫周薛庆峰杨海霞进高梅...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IFP)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药物治疗仍以抗病毒、激素及营养神经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针灸、物理疗法及手术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成为IFP患者的重要选择,它可以有效补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将IFP非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物理疗法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曾宝瑶张衍辉施凤飞洪恩四...
    16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由于其安全、无创、方便及疗效好等特点,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中,特别是肌肉骨骼康复的骨科术后或外伤炎症康复当中,而相比之下,ESWT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较少.神经系统疾患中的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脑卒中后遗留的功能障碍,给无数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把体外冲击波应用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本文对其近十年的相关临床应用进行统合、对比及分析,希望能为未来的脑卒中康复提供新的思路与应用依据.

    体外冲击波疗法脑卒中功能障碍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志强孙经武董文敬张翠...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VD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CVD的发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如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已成为导致CVD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相关致病机制复杂而多样.本文就Hcy相关知识点、致病机制及与CVD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心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氧化应激高血压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及进展

    梁宇豪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s)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大量报道指出其可通过抗血管生成及抑制骨吸收等作用引发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MRONJ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根据剂量和使用时间的不同,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很少发生(如口服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也可能经常发生(如静脉注射双膦酸盐治疗癌症).当前导致颌骨坏死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针对MRONJ的诊治也未形成统一共识,本文通过整理归纳近年来有关MRONJ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等相关问题研究结果,叙述现国内外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双膦酸盐颌骨坏死骨吸收诊断标准发病机制

    基于纳米颗粒递送系统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茆健袁响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当今全球治疗最棘手的危重症之一.早期、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及升压、补液等对症治疗是当前指南推荐的主流治疗方式.然而因脓毒症本身的复杂病理生理机制与日益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脓毒症病死率仍高达 30%~50%.纳米药物递送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脓毒症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文章综述了当今研究的几类主要的纳米颗粒,以及这些纳米颗粒治疗脓毒症的最新进展.

    脓毒症纳米颗粒药物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