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冯影刘震白浩天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经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 年 4 月—2020 年 6 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 102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仅接受保乳术治疗,联合组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和保乳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指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乳房美容效果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评分.结果:联合组总出血量、总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 1、3 年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周,联合组PCL-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可明显降低癌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乳房美容效果好,患者心理受癌症影响更小,社会认同和接受度更高.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保乳术乳房美容效果应激障碍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凯赵业剑罗苏青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12 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的 80 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前壁间断缝合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一期连续缝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创伤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创伤应激反应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 1、2 d,试验组的创伤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应用效果相对更好,且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手术创伤应激反应,改善胃肠道功能、生存质量.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创伤应激反应胃肠功能

    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徐亚运张卫享汤莉庄传记...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确诊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 60 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30 例)及关节置换组(30 例).PFNA组行PFNA术治疗,关节置换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关节置换组,PFN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关节置换组,PFNA组术后 14 d、术后 3 个月髋关节优良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均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在手术方式选择中则需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优良率

    子宫颈旁阻滞联合丙泊酚与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贺晶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子宫颈旁阻滞(PCB)联合丙泊酚与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 120 例拟于 2022 年 2 月—2023 年 6 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无插管全麻下宫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子宫颈旁阻滞组(PCB组)和对照组(C组),各 60 例.其中PCB组的麻醉方案是在静脉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的基础上,加用子宫颈旁利多卡因阻滞,C组的麻醉方案是仅静脉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不加用子宫颈旁利多卡因阻滞.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子宫颈扩张及术毕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中不良事件如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体动及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术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及丙泊酚的总使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组患者的MAP与HR在子宫扩张及术毕即刻均较PC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MAP与HR在基础值、子宫颈扩张、术毕即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B组患者术中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B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短于C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术后VAS评分均低于C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C组,麻醉效果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子宫颈旁阻滞联合丙泊酚与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强、循环稳定好、呼吸抑制少、麻醉苏醒快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利多卡因子宫颈旁阻滞全身麻醉宫腔镜手术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

    李强张小斌毛健盛燕娟...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2020 年 1 月—2023 年 4 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 100 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手术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n=50)采用LCBDE进行治疗,观察组(n=50)采用LTCBDE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胆总管结石数量、手术时间、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引流管携带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疼痛评分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 3 d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分中的四个维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3.45%,参照组为 10.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LTCBDE进行治疗可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引流管携带时间,降低其术后疼痛及治疗费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生活质量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

    卢三叶韦尚忠孙仁权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 97 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组(n=49)和NIV组(n=48).HFNC组给予HFNC治疗,NIV组给予NIV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中止治疗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及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值、SaO2、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PaCO2 高于NIV组(P<0.05).两组 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GCQ评分高于NIV组,中止治疗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NIV组(P<0.05).结论:HFNC与NI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相似,但HFNC舒适度更高、并发症发生及中止治疗风险更低.

    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

    容量目标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陈进勉陈伟成唐荔蔡文双...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容量目标通气、高频振荡通气两种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 2021 年 6 月—2023 年 6 月在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 100 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50 例.研究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模式(高频机械通气+目标潮气量),对照组采取容量目标通气模式.对比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0 vs 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48 h后,研究组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均更高,二氧化碳分压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6.96%)(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指标,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各类并发症出现.

    容量目标通气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孔安宁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2021 年 7 月—2022 年 11 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5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 例)予以PNF绳带训练,研究组(75 例)在此基础上予以rTMS.观察两组干预效果、上肢功能、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评估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峰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绳带训练联合rTMS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PNF绳带训练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

    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殷德猛乔羽邹松邓楠...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 2020 年 7 月—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116 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孔组和两孔组,每组 58 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两孔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疼痛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两孔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3 d和出院时,单孔组疼痛评分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单孔组可溶性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 125(CA125)、癌胚抗原(CEA)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手术效果更好,可减少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疼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单孔胸腔镜两孔胸腔镜早期肺癌肿瘤标志物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照研究

    闫元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选取 2020 年 7 月—2022 年 12 月松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50 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 75 例.微创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淀粉酶、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对比两组手术前、术后 1 周的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ALT、AST、TNF-α、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72 h,微创组血清ALT、AST、TNF-α、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微创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SF-36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微创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创伤小,对患者肝功能、炎症反应、血清淀粉酶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生存质量的提高.

    腹腔镜胆道镜微创手术方式复发性胆总管结石